化学教学中教学情境的创设.doc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50958408 上传时间:2023-09-1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6.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教学中教学情境的创设.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化学教学中教学情境的创设.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化学教学中教学情境的创设.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化学教学中教学情境的创设.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化学教学中教学情境的创设.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化学教学中教学情境的创设.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教学中教学情境的创设.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化学教学中教学情境的创设摘要:根据教育部2009年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化学教学大纲化学课程应“使学生认识和了解与化学有关的自然现象和物质变化规律,帮助学生获得生产、生活所需的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综合职业能力,为职业生涯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学情境的创设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丰富学生化学情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开启学生的心灵窗口,使学生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去。因此,作为化学教师就应当善于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最佳的教学情境。关键词:实验 问题 史实 生活 社会 情境 创设正文:研究并开发化学教学情境,已成为

2、化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切入点,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对于当前化学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显得十分重要。化学学科有着得天独厚的魅力,如果教师能巧妙运用跟化学有关的实验、问题、故事,史实、新闻、报道、实物、图片和影像资料等,就可以为课堂教学创设出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从而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新颖性、形象性和实效性。本文结合化学学科特点,通过具体的教学实例,对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学情境的创设谈一谈教学体会。一、运用化学实验,创设教学情境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在化学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化学学科的实验优势,利用实验设置生动、有趣的情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有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提

3、高。 在讲授“化学能与电能”一节时,我是这样创设情境的:进入课堂后,在讲台上放上一个大苹果,然后在苹果两端分别插进一根铜芯、铝芯电线,再接通灵敏电流计。学生惊喜地发现一个苹果居然有电流了!学生的兴趣大增,眼和心都被这个苹果牢牢抓住。学生在兴奋之余产生疑惑:为什么在苹果上插上导线会产生电流?除了苹果,还有什么水果能产生电流?不同的水果产生的电流一样吗?只能用铜芯和铝芯导线吗?其他材料可以吗?他们产生的电流有多大?这时我引出原电池的概念,指明只要有适当的电极和水果,我们完全可以自己造出足以点亮一只手电筒灯泡的“水果电池”。在极大的兴趣鼓动下,学生自发地阅读教材、翻阅资料,寻找制作水果电池的合适材料

4、。各小组自己设计实验,买水果、做果汁、搜寻电极材料,做实验对比电极的位置、电流的大小。经过反复实验,得出各小组认为最好的设计方案。教材中的演示实验是化学课程通过教材所设置的重要实验情境要素。实验中教师可以集色、态、味、光、声于一体,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刺激来吸引学生,如钠珠戏水、镁带燃烧、喷泉实验、爆炸实验、铝热反应等,实验现象引人注目。在讲碘水的性质时,可以让学生在家里做一个“白纸显字”的课外实验。找一张吸水性较好的白纸,用淀粉溶液或米汤在纸上作画写字。待字迹稍干,字画就看不出来了,再用碘酒涂抹在纸上,纸上原来看不到的图画或文字就会呈现出来。此类的实验操作方便,简单,现象有趣,可以激发学生对化学

5、的兴趣。这些内容在教学过程中经过教师的进一步开发和完善足以突出化学学科教学的明显特征,营造化学思维和化学创新的良好氛围。因此,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设计鲜明有趣的实验,尤其是将学生的验证性实验变为探索性实验,引导学生全面细致地观察实验现象,认真思考和分析有关问题,最后归纳总结出正确结论,从而顺利地实现教学目标。二、运用化学问题,创设教学情境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精心设计问题立“疑”设“障”,从而激发学生进行积极思维,思维总是从疑问开始的。一部优秀的影片,往往把尖锐的矛盾冲突呈现在镜头的开篇,扣人心弦,欲罢不能,所以教师应有目的、有计划、有层次地设疑、激疑、导疑、释疑,使学生的思维环环相

6、扣,层层登攀。通过思维问题情境的创设、解决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提高。通过实验创设问题情境,能使学生自己在化学迷宫中找到答案,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大有益处。在氢气的性质和用途的教学中,把氢气还原氧化铜的演示实验改进为探索性的随堂实验。在介绍该实验注意事项时,有的同学会提出“假如实验结束时,没有继续通氢气到试管冷却为止,会有什么现象呢?”这时,不要急于回答学生的问题,而是要求学生进行两种不同实验操作。根据两次实验现象的不同,再组织学生讨论、分析,从而得出结论:如果实验结束时没有继续通氢气到试管冷却为止,则灼热的铜就会再次被氧化成氧化铜。在化学计算中,培养学生一题

7、多解的能力,是训练学生思维的常用方法。例如192克铜与一定量的浓硝酸反应,当铜完全消耗生成112升气体(标准状态)时,参加反应的硝酸有多少摩尔?解法一:根据铜与浓稀两种硝酸的反应方程式,列方程组进行求解。解法二:根据氮原子守恒。硝酸里氮原子物质的量等于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里氮原子的物质的量加上2倍的硝酸铜的物质的量,即112升224升摩尔2(192克64克摩尔)=011摩尔。学习能力的提高和发展是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它需要通过学生对问题的分析、讨论和辨析而完成。因此,设置一系列递进层次的辨析问题情境,对于教学目标的达成会产生积极的效益。例如下面问题:可溶于水的钡盐如Ba(NO),BaCl等对人体

8、有毒,但是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的BaSO不但没有毒,还能用做 “钡餐”。有人认为也可以用BaCO作为X射线透视胃肠的“钡餐”,你认为可以吗?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若误食了BaCl,可用于解毒的药剂是_。糖水 硫酸钠溶液 食盐水 硫酸镁溶液此题的信息是隐含的,要通过观察分析挖掘出其中的信息:“可溶于水的钡盐对人体有毒”和“胃酸的主要成分是盐酸”“硫酸钡没有毒”。这样答案就很明显了。在已学知识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辨析,不仅会使学生学会如何获取的信息,应用信息,而且能领略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的自信心。三、运用化学史实,创设教学情境许多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科学史实、记载、故事、传记、格言等妙趣横生、引人入胜。

9、课堂上一个动人的故事、一个美妙的传说,都会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角色,将注意力转移到本学科的情境上来。因此,从化学史实入手,在一定的人文历史背景下开展教学,是非常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例如在“燃烧和缓慢氧化”的教学中,教师可引入英国战舰“欧罗巴”号失火的故事:1854年5月30日,英国战舰“欧罗巴”号按照作战命令开始了远涉重洋的远航,它的船舱里结结实实地装满了供战马吃的草料。两个多月后的一天,船舱突然冒出熊熊大火,大火迅速吞没了整艘战舰,片刻之间战舰便葬身海底,全舰官兵、战马无一生还。事后英国军事保安部门调查,没有什么结果,但化学家们根据英国军事保安部门提供的材料很快找到了“纵火犯”。问题谁是纵火犯

10、?学生交流可燃物要达到一定的温度,与氧气接触才能燃烧。船舱里有大量的空气,草料着火可能的原因是温度达到的草料的着火点,那么,温度是怎么达到草料的着火点的呢,可能有如下几种情况:小组 1认为有人放火;小组 2认为有人不小心将烟头掉到草料堆中;小组 3认为战舰在海洋上航行,太阳照射在船舱里热量来不及散失,温度升高达到草料的着火点; 小组4认为船舱里很潮湿,草料慢慢腐烂产生热量,聚集起来使温度升高。通过学生的猜想、分析、讨论和教师的及时评价,可帮助学生理解可燃物燃烧的条件。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对学生进行了过程与方法教育,同时又增进了学生对化学原理的理解,提高了学习效率。在教学中可以从人类

11、社会发展的历史中,找取许多化学教学的情境素材。在学习“燃烧”时,可以介绍人类对火的发现和利用;在学习“认识几种化学反应”时,可以用中国古代的“湿法炼铜”设计教学情境;在学习“金属与金属矿物”时,可以介绍中国古代金属冶炼的成就和当代金属材料的开发利用;在学习“空气的组成”时,可以介绍各国的科学家如何通过不断地实验探索发现空气组成的科学精神;在学习盐时,可通过讲述侯氏制碱法及其为纯碱和氮肥工业技术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的故事吸引学生等等,这些内容可由教师讲,也可让学生课前准备后上台讲,教师再根据学生讲的内容引入新课。四、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教学情境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中处处渗透着化学。如果能够把化学知

12、识同生活中的应用联系起来,使学生掌握知识并利用它去解决一些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这样会使学生为自己能够解决这些问题而高兴,尤其在周围的人不懂得这些时,更会产生一种自豪感,无形中对化学产生兴趣。例如在 “物质鉴别”教学中,教师可设计这样一道练习:小明的妈妈在做饭时不小心把盛放纯碱和食盐的瓶子弄混了。你能想出哪些化学方法帮她鉴别一下?通过创设这样一个真实亲切的生活情境,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巩固了氯离子和碳酸根离子的鉴别。在讲到加碘盐时,我利用课外活动课的时间指导学生检验加碘盐的碘元素的存在形式实验,引导他们从这样几个方面着手观察:(1) 食盐的颜色、状态,配成溶液的颜色。(2) 在食盐溶液中加淀粉溶液,观

13、察现象。(3) 在食盐溶液中加入KI溶液后,再加入了一些硫酸,观察现象。(4) 在加入KI后的食盐溶液中加淀粉,观察现象。(5) 记录实验现象,得出结论。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学生对物质的性质、化学变化、实验仪器及装置、实验操作等几方面都能熟练掌握,观察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在学习“化学能源和资源利用”时可以联系家庭中所用的合成材料(如塑料、橡胶制品等)创设教学情境。在学习“溶液”时,可以联系生活中 “萝卜、马铃薯在水中洗”形成悬浊液,用肥皂洗油迹形成乳浊液,用汽油洗油渍形成溶液。在学习“物质组成的表示”时可以取生活中用到的药品、食品标签作为教学情境,分析有关成分及含量。加强化学知识与生活

14、实际的联系,使学生深刻体会到学习化学的重要性和实用性。五、追踪社会热点,创设教学情境化学与社会紧密相连,是一门孕育着巨大创新机会的学科,它和社会生产、生命健康、环境保护、新材料和新药物及新能源开发等方面有着广泛而紧密的联系,这些都可成为设计教学情境的丰富素材。教师平时要善于积累相关素材,并与课堂教学相联系,既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也能开阔学生的视野。 现代社会离不开化学,现代社会处处有化学,从社会发展中可以找取大量的情境素材。例如在学习“地球周围的空气”时,可以从大气污染、城市“环保汽车”的兴起、2008北京绿色奥运、新能源的开发利用等社会热门问题找取素材。在学习“化学与能源和资源的利用”时,可

15、用中国的化石能源、沼气、天然气,“西气东输”工程等设计教学情景。在学习“化学物质与健康”时,向学生介绍毒品的发展史,毒品对人体的危害,告诫学生要远离毒品,也可用吸烟者的肺部病理照片,录像或图片,教育吸烟有害健康,也可从近几年出现的酒精中毒,工业用盐中毒,变质食物中毒,以及“二恶英”等事件中提取情况素材。在学习有机物烷烃时可介绍五硼烷结构,通过多媒体播放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鸟巢的外形结构图片,找到结构的相似点,设置一些五硼烷问题,在问题解决中运用知识。在二氧化硫的性质和用途学习中可播放一段影视:节日礼花和焰火的燃放、工业废气的排放、酸雨的危害及SO2漂白食品。然后探究 SO2的性质用途,

16、组织学生讨论硫酸型酸雨的形成过程、成分、危害。指导学生在课下用空饮料瓶改制雨水收集器并采集雨水样品,用PH试纸测定雨水的PH值。要求记录测定的时间、地点、当天的温度、湿度和空气质量日报,将实验的方法和结论写成小论文,进行交流。学生通过课外实验,增强了环保意识,提高了学生的自身素质。开展合作学习:鉴别SO2、CO2两气体有哪些方法?如何证明SO2气体中含有CO2?如何除去CO2气体中的SO2?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学生思维得到有效提升,知能得到有效落实。六、运用多种媒体,创设教学情境多媒体教学手段能有效地利用图像、声音、色彩等形式来传递教学信息,使教学内容较好地接近客观实际,不仅使课堂气氛轻松愉快,易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还可以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奥的道理形象化,使学生置身于课堂教学材料所描述的情境之中,较好地理解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效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