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定位置》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50958360 上传时间:2024-02-2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确定位置》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确定位置》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确定位置》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确定位置》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确定位置》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确定位置》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确定位置》教学设计.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教学设计、说课材料及教学反思课题:乘法分配律版本:小学数学苏教版第八册教师:杨万梅时间:2012年4月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 教师:杨万梅教学内容:课本第54-55页的例题及“想想做做”。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并理解乘法分配律,初步了解乘法分配律应用。2、使学生学会用字母表示乘法分配律。(二)过程与方法:1、使学生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经历探索乘法分配律的过程,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2. 使学生在发现规律的过程中,发展比较、分析、抽象和概括能力,增强用符号表达数学规律的意识,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

2、能联系实际,主动参与探索、发现和概括规律的学习活动,感受数学规律的确定性和普遍适用性,获得发现数学规律的愉悦感和成功感,增强学习的兴趣和自信。教学重点: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并归纳出定律。教学难点:抓住等号左右两边算式的特征和联系,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作好铺垫。1.回顾:说说已学过的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并用字母表示。2.初次感知规律:(算一算)(3 + 2)4 34 + 24 2(11 + 9) 112 + 92 205 + 45 (20 + 4)5(1)计算、两组算式各等于多少?(2)比较两组算式相同点和不同点;(3)可用什么符号连接?3.观察、激趣、

3、导入。第组算式老师不用计算,就可以判定用等号连接,这是为什么呢?难道这里有什么奥秘吗?今天,我们就一同来研究这个问题。二联系实际,探究规律。教师:同学们,现在已经是春暖花开的季节,我们大家脱去了厚厚的冬装,穿上了漂亮的春装。商场里有很多的春装上市了,我们一起去看看。(一)课件出示教材第54页例题主题图。1、问:从图中你们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要我们求什么?再问:张阿姨要买5件夹克衫和5条裤子,一共要付多少钱呢?你能用两种方法计算吗?学生看图,独立思考,列出算式。(1) 655455 (2) (6545)5325225 1105550(元) 550(元)2.分析比较:仔细观察两种方法有什么不同?3

4、.结论:两个算式的结果如何?用什么符号连接?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发现其中有什么规律?4、谈话:虽然这两个算式不同,但是计算结果是相等的。我们就可以把两个算式写成一个等式。学生动手写:655455(6545)55、谈话:你能仿照上面的等式写出两组这样的等式吗?注意要先写算式,再分别计算,如果相等最后再写等号。学生举几个例子来算一算,找一找规律(二)探究概括规律:提问:观察这些等式,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小结: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等于两个加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乘积相加。说明:你们发现的规律就是乘法分配律!提问:如果用a、b、c表示3个数,这个规律怎样写?学生口答,教师板书:(a+b)cac

5、bc三、组织练习应用巩固1、做想想做做第1题学生独立思考、填写。指名口答结果,全班共同订正,说说是根据什么来写的。2、做想想做做第2题学生独立判断。集体评讲时重点讲解第3小题,741可以写成74.3、做想想做做第3题指名读题,说说题意。用不同的方法计算,指名板演,并说说这两算式有什么联系?4、做想想做做第4题学生自主计算。算完后提问:每小题两道算式有什么联系?哪一题计算比较简便?2、做想想做做第5题学生阅读题目,注意根据不同的问题选择相应的条件。学生独立计算。算完后指名说算式,说明:你认为哪种算法简便就用哪种方法计算。四、全课总结请同学们回忆这节课的学习过程,想想,通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乘

6、法分配律说课及反思 教师:杨万梅一、说教材乘法分配律是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54-55页“运算律”的第1课时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掌握了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并能初步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乘法分配律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同时也是学生以后进行简便计算的前提和依据,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二、说教学目标根据课标要求,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节课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并理解乘法分配律,初步了解乘法分配律应用。2、使学生学会用字母表示乘法分配律。(二)过程与方法:1、使学生结合具体的问题情

7、境经历探索乘法分配律的过程,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2. 使学生在发现规律的过程中,发展比较、分析、抽象和概括能力,增强用符号表达数学规律的意识,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能联系实际,主动参与探索、发现和概括规律的学习活动,感受数学规律的确定性和普遍适用性,获得发现数学规律的愉悦感和成功感,增强学习的兴趣和自信。三、说教法与学法(一)说教法在设计乘法分配律的教学时,依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采用自主学习、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多思、多说、多练,使学生由被动的学习转为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二)说学法本节

8、课以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为主,通过学生的自学、运用等学习形式,让学生去感受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通过学生多思、多说、多练。积极参与教学的整个过程。四、说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作好铺垫。1.回顾:说说已学过的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并用字母表示。2.初次感知规律:(算一算)(3 + 2)4 34 + 24 2(11 + 9) 112 + 92 205 + 45 (20 + 4)5(1)计算、两组算式各等于多少?(2)比较两组算式相同点和不同点;(3)可用什么符号连接?3.观察、激趣、导入。第组算式老师不用计算,就可以判定用等号连接,这是为什么呢?难道这里有什么奥秘吗?今天,我们就一同来研究这个

9、问题。二联系实际,探究规律。1、创设与学生生活相联系的情境,买5件夹克衫和5条裤子,一共要付多少元?2、让学生独立解答,得到两种不同的方法,集体订正,说出两个算式计算过程的含义3、分析两个算式的联系,形成两个算式相等的共识(结果都是求出的是5件夹克衫和5条裤子的总价)即:65+45)5=655+4554、建立初步的概念,写出类似的几组算式5、小组合作,说说这样的算式所蕴涵的规律,得到乘法分配律公式并用字母来表示。三、组织练习应用巩固1、做第1题,讲解2、3小题时重点强调相同乘数提出来,不相同的乘数相加,指出是乘法分配律的逆应用。2、完成第2题,提示第3小题741的1可以省略不写,第4小题中什么

10、数是相同的乘数3、完成第3、4题,比较两种方法中的哪种方法比较简便,渗透简便计算的思想4、做第5题,重点提示学生第2题483-453可以写成(48-35)3把分配律中的加法类推到减法。四、 课堂小结:请同学们回忆这节课的学习过程,想想,通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教学反思:乘法分配律是小学阶段学生比较难理解与叙述的运算定律,但却又非常重要,运用也很广泛。教材在对于这种运算定律方面的教学没有要求从文字语言方面加以叙述,只是要求学生能够在观察、发现、猜想、举例、验证、总结的一系列基础上得出规律,所以在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上,我的定位是:让学生通过列式计算、观察发现、举例验证、得出乘法分配律的含义,并且

11、要引导学生概括出乘法分配律的内容;初步感受乘法分配律能使一些计算简便;培养学生分析、推 理、概括的思维能力。在本课教学过程的设计上,我尽量体现新课标的一些理念,注重从实际出发,把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在体验中学到知识。首先通过具体的事例,即书上的例题:举例:张阿姨买衣服的情景。让学生帮助出主意。一共要付多少元?”让学生尝试通过不同的方法得出:(65 + 45)35=1105= 550(元)、655 + 4535=325 + 225 = 550(元)。此时,让学生观察通过计算方法得到了相同的结果,这两个算式可用“=”连接。使之让学生从中感受了乘法分配律的模型。从而引出乘法分配律的概念:“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用字母形式表示:(a + b) c =a c+b c在本课的练习设计上,我力求有针对性,有坡度,同时也注意知识的延伸。通过一系列的练习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概念,也为后面利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打下伏笔。总之,在本堂课中新的教学理念有所体现,但在具体的操作中还缺乏成熟的思考,对学生的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