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度教学设计及反思.doc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50957691 上传时间:2023-01-1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5.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密度教学设计及反思.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密度教学设计及反思.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密度教学设计及反思.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密度教学设计及反思.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密度教学设计及反思.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密度教学设计及反思.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密度教学设计及反思.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密度教案 【设计思想】新的课程改革对物理教育提出了新的理念,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作为物理教育的根本目的,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作为课程的基本理念。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该落实物理教育的基本目的,突出新的课程理念。在教学中从学生身边的例子入手提出问题,这样的例子让学生既觉得熟悉,但又不能回答其中的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创设了探究情景,为后面的探究教学奠定了基础;密度的概念没有直接给出,而是通过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大胆猜想、实验探究,经过计算、分析、比较、交流,最后得出的。这样既让学生体验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又让学生学习了科学探究的方法

2、,还加深了对密度概念的理解。【教材分析】本节是这一章的重点,一是密度的概念、公式及应用,这是整个初中物理的重要基础知识,是后面学习浮力、液体压强的基础;二是科学探究方法的学习和掌握既是物理课程的目标,也是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会查密度表。记住水的密度能运用密度知识分析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过程与方法 体验和感悟密度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在教学活动中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使学生感受物理有用,从而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重点、难点】教学重点 根据大纲及学生实际,密度的概念、公式、单位是本节的重点。教学难点 由

3、于初三学生逻辑思维正处于发展初期,如何处理实验中的数据进而得到密度的概念是本节的难点。【教学方法】本节有关密度的知识都是从实验中分析归纳出来的,因而本节课着重采用实验探究法;学生要想正确的从实验中得到密度的概念,他们必须掌握数学法、分析法、比较法和归纳法【学生分析】在新的课程中提到密度一词,虽然学生会对其有一定的理解,但还是很模糊,所以要在学生很是模糊的时候加以提醒,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运用到实际当中去。学生在做实验的时候会遇到问题-仪器的使用,所以要对学生进行讲解,做应有的对策。【仪器材料】天平、砝码、水、体积不等的木块、石块等。【教学流程设计】教学 流程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实

4、验演示提出问题引入新课演示实验:1、 用纸包着一块肥皂和一块泡沫的长、宽、厚度一样,也就是体积一样,但是,用手掂一掂,肥皂的质量要比泡沫的质量大得多。2、 同样的两个烧杯分别装有体积不同的水和煤油,放在天平上却能平衡,说明它们的质量却又是相同的。进一步提问:1、 为什么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它们的质量不相同?2、 为什么体积不同的不同物质,它们的质量却又相同?你在生活中见过类似的现象吗?导入: 在生活中会有类似要去辨认的事物,要用到一些方法去辨认,那我们就来学习密度,它可以让我们更容易去认识那些事物。观察演示实验并思考问题提出猜想:密度与物体的质量有关;密度与物体的体积有关;密度与物体的形状有关

5、给学生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把学生的兴趣给提起来,激励学生去学习。提出问题1、物体的密度与什么因素有关?2、实验中应该注意的问题:怎么使用仪器来测量物体的质量和体积 3、实验所用的方法:控制变量法、比例法想想密度可能会跟什么因素有关;学会使用仪器做实验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做实验,注意可以更好地去分析和理解实验学生实验 密度概念发实验仪器实验提示分析实验得出结论给出密度的概念学生做实验实验记录学生分析学生动手实验能更好地理解物理概念,更好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归纳总结1、分析数据:A 木块的体积增大几倍,它的质量也增大几倍,质量和体积比值一定B 石块的体积增大几倍,它的质量也增大几倍,质量和体积比值一定C

6、 水的体积增大几倍,它的质量也增大几倍,质量和体积比值一定D 木块的质量跟体积比值不等于石块(水)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从表中可看出不同种类的物质,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是不同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就等于单位体积的质量,可见单位体积的质量反映了物质的一种特性,密度就是表示这种特性的物理量。2、密度 A密度定义: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符号 B密度公式:=m/V;m 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C密度单位:千克/米3(kg/m3);克/厘米3(g/cm3)1g/cm3=1000kg/m3=103kg/m3分析练习的写法练习单位的化法经过总结与学生的练习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的知识,更好地对知识进行

7、巩固。交流与讨论思考与讨论(1)对同种类物质,密度与质量m和V的关系。 (2)不同种类物质,密度是否相同?这说明什么? (3)公式的物理意义。思考讨论对密度的深入研究,加深理解小结密度的引入目的、概念、公式、单位进行知识的复述与可以培养学生总结知识的能力作业测量身边小物件的密度 板书设计 密度定义: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符号公式:=m/V;m 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单位:千克/米3(kg/m3);克/厘米3(g/cm3)1g/cm3=1000kg/m3=103kg/m3板书的设计更直观明了地让学生掌握本节的重点与难点密度教学反思密度在第十一章中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在上课

8、前在教材处理上我将本节课分成导入实验探究密度概念的建立练习巩固四部分。课前我设计了一个来源于生活中的趣味实验,如何鉴别水、煤油、酒精和醋?并让他们总结辨认的依据,当他们意识到可以利用颜色、味道等特性鉴别物质时,根据建构主义理论,我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着手,拿出上节课测量过的体积相同但外表被我涂成了相同颜色的铜、铁、铝让学生辨认,使学生直观的认识到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质量不同,这也反映了物质的一种特性,这种特性就用密度表示,引出本节课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如何通过实验对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进行探究1.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变化规律,2.不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在上课前教师准备好

9、大量的器材可供学生选择,学生进行实验并得出结论,对密度概念的教学采用了让学生与速度概念的学习进行对比分组学习,教师对学生的成果进行展示。最后选择适当的练习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巩固。现将这节课的教学过程反思如下:1本节课的导入部分的设计与生活中有很大的关联,学生能按照自己原先设计的思路下来,所以在导入部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2在实验探究部分,我在这个环节中对学生的估计不足,学生分组讨论,有几个组不知道要做什么得不出实验探究的过程,所以实验探究部分教师要做两手准备,一旦学生反应不好时,要与学生共同计论设计实验步骤。3在类比法学习密度的概念时,学生对组合单位的换算在练习上出现了很多问题,这是我在上课前所没

10、有预想到的,所以在这个环节上发的时间过长导致后面的内容时间不够。4课堂上自己总是生怕学生不懂,所以一节课感觉自己讲的东西过多了点,而留给学生思考、分析的时间稍微少了点。在学生分析练习时,应要做到倾听,而不应有过多的讲解。课堂上要及时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评价,我自认为这节课我做得还的是比较好的。请同学们回答,一个“请”字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在每个学生回答问题以后,我及时插上一句,“回答得很棒”、“做得很好”,相信这可以对学生进行激励。一节课如何对本节课的重、难点知识进行突破,是通过不断的讲解呢还是通过练习得以突破。密度知识是初中物理知识的一个难点,那么对于这一知识点我们又应该如何进行突破呢?这是我今后应该要思考的问题。如何对学生进行学法上的指导。现在学生习惯于动脑,很少有动笔,这样容易造成上课全听懂,下课统忘掉的现象,如何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形成动脑又动手的习惯,这要靠平时的引导和培养。以上是我对密度这节课的教学反思,在反思的过程中也学会了很多,为我在今后的在教学上积累经验,避免无效课堂的发生。使课堂教学做到有效,最终达到高效。十一道沟学校 刘润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