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古诗赏析复习导学案.doc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50955799 上传时间:2022-11-0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上古诗赏析复习导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八上古诗赏析复习导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八上古诗赏析复习导学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八上古诗赏析复习导学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上古诗赏析复习导学案.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八上诗歌赏析导学案复习目标:1、明确八上古诗赏析考试出题特点。2、梳理八上古诗赏析要点。3、强化识记八上古诗赏析要点。复习难点:强化背诵知识要点。实施流程:一、主动自学部分自学处理:复习过往试题,并就试题来源、答案来源、诗歌赏析考察点作探究。(一)试题再现: 第一组:1、2010-2011学年襄阳市八上期末测试题:阅读春望,做题:诗歌一二句写望中所见,其中“ ”字写出了使人怵目惊心之景,“ ”字写出了令人满目凄然之景。(答案:破 深)说说你对“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两句诗的理解。(课后练习题)(答案:仿佛花也因感叹时事而落泪,鸟也因人世间的离别而惊心。运用拟人,通过花和鸟两种事物写出了诗人

2、感伤或感时伤世之情。)2、2011-2012学年襄阳市八上期末测试题:阅读渡荆门送别,做题:这首诗的尾联由欣赏美景转入深沉的乡情之叹,含蓄地抒发了。(答案:思乡之情)“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写出了什么样的景象?(课后练习题)(答案:这两句描写舟过荆门时所见的景色。用游动的视角来描写景物的变化,船由蜀地到荆门,两岸的地势由山脉过渡到平原,山峦从作者的视野中一点点地消失,江水冲下山峦向着广阔的原野奔腾而而去。)3、2012-2013学年襄阳市八上期末测试题:阅读归园田居,做题:“但使愿无违”的“愿”具体指的是 。(课后练习题)(答案:要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不想在那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即使做

3、一个农夫也比在官场“为五斗米折腰”强。)这首诗流露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归隐农村的自豪之情。)(二)试题再现:第二组:1、2013-2014学年三十四中八上第一单元测试题:阅读望岳,做题:诗中加点的“割”字炼得极好,从山的北面来看,那阳光就像被一把硕大无朋的刀切断了一样,突出了泰山 的形象。(答案:遮天蔽日或高大雄伟)名句恒久远,千古永流传。请谈谈你对千古传诵的名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理解。(答案:将来定要登上泰山顶峰,那时再俯视众山,就觉得它们很渺小。这两句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

4、雄心和气概。)2、2013-2014学年三十四中八上第一次月考试题:阅读望岳,做题:“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写作者 所见,“造化钟神秀”一句描写了泰山的。(答案:近望 神奇秀丽) 品味“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答案:只有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才能俯视一切,傲视群雄,取得事业或人生辉煌。)3、2013-2014学年三十四中八上期中考试试题:阅读春望,做题:颈联队写战火愈烧愈炽,百姓惨遭杀戮外,作者用 来形容家书的珍贵,表达了他对 的强烈思念。(答案:抵万金 妻子儿女) 4、2013-2014学年三十四中八上第三次月考试题:阅读渡荆门送别,做题:此诗是诗人出蜀至荆门时所作

5、。全诗 、写景、抒情一气呵成。结句抒发了诗人之情。(答案:叙事)诗中景有灵动之感。请赏析“月天飞天镜,云生结海楼”写景诗句。(答案:诗句描绘了两幅美丽画面:一是水中映月图,夜晚明月映入水中,如同飞下的天镜;二是天边云霞图,黄昏云霞飘飞,如同海市蜃楼变幻多姿。)(三)我的探究结果:试题来源:答案来源:诗歌赏析考察点:二、有效互动部分1、阅读杜甫望岳,做题: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首诗热情地赞美了泰山 的气势和 的景色,也透露了诗人早年的远大抱负,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篇。诗中每一联都有“望”的意思,但“望”的角度不同。

6、试对此作具体解释。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距离是自 而 ,时间是从 至 ,并由望岳悬想将来的 。前两联为第一大层,着力写泰山的 形象。首联写远望,借齐鲁两地来 泰山那拔地而起、 的形象,即以距离之远来烘托出泰山之高。第二联“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这是近望所见。两句有虚有实,其中“ ”一句是虚笔,“ ”一句是实写。后两联为第二大层,也写了泰山景物,但着力表现的是诗人的感受。“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写的是实景,乃 望所见。 其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是化用孔子的名言:“ ”,写由望岳而产生的登岳的意愿。2、阅读杜甫春望,做题: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

7、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这首诗集中地表达了诗人 、 的感情,感人至深。首联切题,写望中所见。虽是写景,却也痛切地传达了诗人 的感情。尾联诗人由“白头”而又稀疏到“ ”的地步,其苍老之态可以想见。他苍老得这么快,完全是 、 、 所致。诗的前四句,都统在“ ”字中。诗人俯仰瞻视,视线由近而远,又由远而近,视野从城到山河,再由满城到花鸟。感情则由隐而显,由弱而强,步步推进。在景与情的变化中,仿佛可见诗人由翘首望景,逐步地转入了低头沉思,自然地过渡到后半部分想望亲人。“ ”,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这是人人心中所有的想法,很自然地使人共鸣,因而成了

8、千古传诵的名句。杜甫陷贼中八个月,大约写了二十来首诗,论 ,当以此诗为最,句句都有言外之意,很值得品味。3、阅读陱渊明归园田居,做题: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带月荷锄归”一句常为后世诗评家称道,请说出这一句的妙处。(答案:这一句将劳动生活的感受和山村静谧的夜景融合在白描般的图画中,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满足。)该诗用语 ,朴素随口而出,“种豆南山下”、“夕露沾我衣”之语不见丝毫修饰,平淡的口语和醇美的诗意和谐地统一起来。4、阅读王维使至塞上,做题: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9、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诗人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 的塞外风光。“征蓬出汉塞,归雁人胡天”两句,诗人以“ ”、“ ”自比,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振翮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古诗中多用飞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这里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写诗人内心的 和 。 “征蓬出汉塞,归雁人胡天”两句,一“征”一“归” ,一“出” 一“入” ,构成了鲜明的对比,既是 ,也是叙事,以“蓬”、“雁”自喻,抒发了作者被排挤的 和远离家乡异地飘泊的 ,情感复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的名句。画面感极强,请作简要分析。这

10、首诗,通过作者叙述出使边塞的经历和沿途风光,抒发了作者内心的激愤和抑郁。5、阅读陈与义登岳阳楼,做题: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诗的四联各主要写了什么?首联写岳阳楼的地理位置,先从 处着墨。颔联从静态舒缓的景物描写转为强烈的抒情。颈联以近于 的方式,发出了最高亢最强烈的呐喊,道出了 。尾联顾影自怜,以 收束全篇。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这首诗通过登楼观感,抒发了诗人辗转江湘、颠沛流离之苦,国家瓯缺、中原动荡之忧,以及老大伤悲的落寞情怀。 据“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恨悲”两句知:诗人已届不惑之年,故言“白头”;不说“伤今”, 却说“吊古”,含蓄蕴藉,意味深长;“ ”一词明指自然事物,实喻社会现实,语意双关;“ ”是包裹诗人形象的一件外衣,无限悲恨,尽在不言中。三、反馈检测部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