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真传唯一太极心法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50955274 上传时间:2023-07-17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2.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太极拳真传唯一太极心法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太极拳真传唯一太极心法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太极拳真传唯一太极心法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太极拳真传唯一太极心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太极拳真传唯一太极心法(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太极拳真传唯一太极心法肢体力向六面整体浑圆力过度,共分六步:第一步:肢体力(局部力)目的是为了松开肩关节,练出小臂的松沉力:出手时, 整个手臂如同一根铁链鞭。上肢不用力,但也不可打软,内功经上叫“气调 而匀,劲松而紧”,“松肩以出劲”,是说出劲之时,肩井穴用极柔之意松开,劲 力才能畅通无阻。只有肩关节松开,才能保证躯干产生的力量可以顺达梢节。唯 有松之极才能紧之至。要用腰背的劲把手臂拿起来,再顺着小臂的重力自然下落, 要找出这种自然的惯性力,也叫做惰性力,只要胳膊不使劲,这种力非常容易练, 只要慢慢把松沉劲(自然的惯性力)甩出来就行了。第二步:脊柱力(即上肢与躯干的复合发力)当肩关节松开,小臂

2、的松沉之 力练出来以后,动作做顺了,就要开始锻炼脊柱的力量,,以脊柱带动小臂,用躯 干的力量给小臂的运动加速。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两只胳膊能练得像两根 铁链鞭,整个小臂沉甸甸的,这种力量打出来,人的血肉之躯根本无法承受。此 劲出自筋骨,一旦练出,终身不退。脊柱力是整体力传递过程中很重要的一个环 节,锻炼脊柱时意念应始终感知脊柱,使脊柱和手臂的内在能量达到协调贯通 , 练武功最忌意念与体能不能合一,陷入空想(顽空),务必要做到形神合一.只有达 到形体和能量的合一才是中国武功的入门。才能为以后的功力进展打下坚实的基 础。第三步:丹田力(骶骨之力):经过上一步的训练,我们的攻击已经具备了 一定程

3、度的杀伤力,但这只是初步功夫,所发之力缺乏变化,发力前还需要预留 空间加速。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就要进一步修练丹田之力,丹田(骶骨)是 人体的总重心所在,人的整体劲力皆由骶骨发出,这一阶段的练习,主要是为了 锻炼我们在千变万化的运动中(尤其是瞬息万变的格斗中)始终能把握自己的总 重心,并体会出内力由中心向梢节传导的感觉。所有运动都由总重心带动,一切 运动都是由中心发动的正确的动力定型,一旦经过泛化,分化和自动化的训练阶 段并形成本能反应后,我们就真正掌握了运用总重心的能力,就找到了修练功力 的关键所在,再通过桩功的训练使周身骨架筋经贯通,丹田力可以顺达周身各个 部位,不再产生内耗,旧称之为“

4、劲路”打通,就好象把自己身体修练成一个管 道,使能量能在自己身体内自由运转。发力时以丹田(骶骨)为中心(力量的源 泉),脊椎为传动轴,左右两背(肩胛骨)上下相错(其功力来源于“周身整体 拉抻量即周身关节的伸缩量”带动双臂自由挥舞势如浪翻,即太极拳经云 牵动往来气贴背,此时在格斗中才能真正不受任何拘泥,任我挥洒!第四步:身法力(躯干力):只有真正具备了身法力,内家拳才能称得上登 堂入室。那么身法力指的是什么呢?指的是“六艺”上身后,所具备的功力!那 么什么是“六艺”呢?六艺指的就是心意拳的“鸡腿”“龙身”“熊膀”“虎豹(抱) 头”“鹰爪(捉)”“雷声”。形意拳将“鹰捉”定为“母拳”(“三体式”定

5、为“母 式”),删去“雷声”将“鸡腿”,“龙身”,“熊膀”,“虎豹头”称为“四相”。那 么“四相”的内涵是什么?又如何练成呢?它须要丹田内气充足,并能气贯周身。 躯干内气血充盈,内劲在躯干内膨胀,并胀开各大关节,有的人把它叫做内在的 抻筋拔骨。传统练法有:“开肩”“开胯”“开胸”“开背”“开肋”现在的武术界大都得窥一斑,而很少有人知全貌老一辈的武术家虽得其要,但大都秘而不宣。记得笔者刚学艺时,曾问恩师,上盘,中盘和下盘,哪一盘是修炼的重点。恩师说,是中盘,中盘若要领错误,下盘永远练不成!后来在漫长的 修炼过程中,我慢慢地明白了这个道理!因为修炼中盘最关键的要领,是要做到 “腰马合一”,即是躯干

6、和下肢筋力连结,劲力贯通。而做到这一点的关键在于 “开胯”,有的门派叫“撕胯”当胯练开后,骶骨下插,人体总重心降低,下肢 的力量才能真正提得上来,躯干的力量也才能真正传导至地下,“鸡腿”的功能 才能真正体现!举步轻如狸猫,落步稳如泰山!身不受力的间架才能真正形成! 这叫做“七星拱梁递重力”。(开胯,松胯,松尾闾等功法在各大门派中都有,但 都在秘传非入室弟子而不传!唯我除外!“鸡腿”练成之后,是练“龙身”,我们练的“龙身”可不是“龙折身”!练的是周身的劲力在躯干内畅通无阻!练 得周身劲力在体内,上下贯通!左右贯通!交叉贯通!练的自身在前伏后仰,左 歪右斜,上下起落,前进后退,整体旋转和进攻受阻时

7、,自身身形在常有看来, 已无法用力的“错误”情况下,内在要领依然正确!周身仍然劲力贯通,得机得 势!“龙身”与“虎豹头”须同练!我们只所以不用“虎抱头”一词,是有我们 的道理的,我到目前为止,收集到的武术资料中,仅见到李春岭在他老人家的李 氏形意太极中与弟子们表现了这种功夫(恕我孤陋寡闻)!即是在单腿独立的 情况下,颈部可以悬起体重超出自己的人,而自身不动不摇,这说明颈部所受之 力已经传导至脚下,从头到脚下劲力已经初步贯通!试观虎豹颈部之情形,始知 笔者所言不虚!“虎豹头”是指虎豹的劲力直贯头顶,(尚须有”顶心暗缩”之意)! 前贤之意是为了让我们体认虎。豹头颈部的用力状态,让我们领会仿生学的原

8、理! 试观“四相”或“六艺”中的要领,有哪一个不是身体部位(所应体现的功 能),为什么时候偏偏要加一个老虎的动作呢?这多么的不伦不类啊?(错误之 处请各位前辈多提宝贵意见!)那么“熊膀”又是什么呢?经过长期的桩功锻炼, 背部会慢慢变的如同钢板一样坚实,斜方肌与背阔肌向两侧拉伸,肩胛下沉后横 开,并被肌肉固定在拉开的位置,微微向前束裹,背圆胸实肋骨根根开张而两膀 充满力量,如熊膀一般,使间架更为圆整,躯干内部气血充盈贯注周身,周身鼓 荡带动背部和肋部筋肉的膨胀和收缩,使其具有极大的弹性,这就是身裹之力。 这时就能体会到人体上这几个最死的关节(双肩,双胯及24 节脊椎骨)里蕴含 着最强的力量,这就

9、是原始的野兽之力、习武人梦寐以求的本能之力。这时人体 的生理结构以趋于猛兽的状态!第五步:整体劲力整体力需要通过桩功训练,达到整体骨架贯通,筋力连结, 周身充满弹性,从脚底到头顶心、从腰胯到手指柔韧无比,形意拳是由大枪演化 而出,八卦掌是由双刀演化而出,王芗斋对外曾言“拳成兵器就,莫专习刀枪” (见大成拳论);而对内部所传的是“拳不成,兵器找”,就是说“凡是拳法 练不到的地方,就须用兵器去强化”,您看姚宗勋,张恩桐,王选杰,以及那些 太极拳家,八卦拳家,形意拳家,无不推崇“抖大杆”或“抖大枪”,尤其是心 会掌创始人赵道新先生更是把“抖大杆”提到了无以复加的位置。只要循着用兵 器的窍门去琢磨,各

10、种运劲的诀窍很快就就会通了。整体劲力形成后,无须有意 发力,动即是力。最大的优点是能够在动态中发力,且威力不减!(一般的发力 是定势的,既使是活步发力,在发力的一瞬间V即后腿蹬地的一瞬间也是静止 的。彻底把双腿解放出来(指用上肢做武器的发力!我本来不想写这一句,又怕 被人挑毛病!问”用腿发力呢?”,嗨!好辛苦噢!)最明显的就是能够看得懂古 籍了,以前怎么也看不懂的书,现在也能够领会了(指古典哲学和古人的拳谱), 练不到这一步,用头脑去理解,是不容易理解的!但是当你真正身上有了体认, 便能触类旁通了!才知古人所言不虚!不是古籍诡秘,是你没通不是古籍迷信,是你不信不是古籍没有,是你不用不是古籍太深

11、,是你太浅不是古籍太老,是你 幼稚不是古籍应弃,是你自弃不是古籍玄虚,是你空虚关亨九武当修真密籍。补遗第六步:浑圆力(六面整体浑圆力):本步主要是练习“五心合一”,把周身 散乱之气归于丹田,“顶心向下归丹田,手心向内归丹田,脚心向上归丹田。”本 步功法没有扎实的桩功做基础,可以说根本练不出来。桩站对了,筋肉牵扯、骨 骼支撑、五脏充盈,周身膨胀,气血灌注四肢稍节有膨胀紧绷之感,手指如韧性 极大的钢钩,真正明白了“口如钢钩刺如刀,硬如铁石粘如胶,相见如婴儿,举 手不能逃!”这时周身既有膨胀的力,以有回收的力,回收的力越大,则膨胀的 力也越大,这是否矛盾呢?答:“有矛盾,但又不矛盾!何也?有矛盾,因

12、为这 个世界上充满了矛盾。比如:小时候我曾见过一位少女出嫁,她的母亲和她哭成 一团。当时我就想:如果喜欢女儿出嫁,就应该高高兴兴的送她出嫁,如果舍不 得,就干脆不嫁!干么要哭呢?实在想不通!渐渐地长大了一些才明白,虽然母 亲舍不得女儿出嫁,但又不能不嫁!这就是一个矛盾!所谓的不矛盾,是因为这 矛盾的双方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见老马同志的唯物主义辩证法大道理 就不说了)也举一个例子:比如我们新买的自行车,骑了一段时间后,车条变得 松了,这时需要“紧条”,也叫“盘条”这个道理大家都不得懂,把车轮四周都 往中间紧,为什么向四周的支撑力反而更大了呢?反而能够承载更大的重量,是 什么原因呢?所以说不矛

13、盾!这同站桩是一个道理!”体质弱的人只有经历这一 过程,才能由弱转强,才能够和先天条件好的人一较高下,这一过程,大约需要 十个月,绝不可速成!练到一定程度,头部象有空气的阻力下压,并与浑身各部 位阻力相配合,胯坐上了力,膝盖也好象顶上了力,浑身各部位各关节全要靠上 东西,身体外部好象被空气阻力固定住了,间架内部整体连通,梢节越来越沉重, 稍节越用力身体越松,平常走路时两腿都能感到空气的阻力,练拳时身体各部位 有强烈的依托感,此时周身关节的伸缩量越大,功力越强,真正骨骼相挣所发之 力,外形几乎看不出来。对方只能见到我周身微微一抖,而我只觉后腿骨骼猛得 一挣,绝不是仅靠后腿蹬地的肌肉收缩之力,而是周身的鼓荡骨骼内部的挣发, 此时才能真正具备“硬打硬进无遮拦”的强大实力!实战中有这种功力做后盾, 还何怕之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