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耕地质量监测区域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50953361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 页数:54 大小:3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市耕地质量监测区域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市耕地质量监测区域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市耕地质量监测区域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市耕地质量监测区域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市耕地质量监测区域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市耕地质量监测区域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市耕地质量监测区域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5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章 总 论1.1 项目提要1.1.1 项目名称XX省XX市耕地质量监测区域站1.1.2 主管单位XX省农业厅1.1.3 建设单位XX省XX市土壤肥料工作站1.1.4 项目由来依据农业部沃土工程基本建设规划(20062010年);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42007年)。此外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要大力加强耕地质量建设,实施新一轮沃土工程,科学施用化肥,引导增施有机肥,培肥地力。”。XX市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优质油基地县市,全市现有耕地面积387万亩,土壤构成以水稻土、黄棕壤土为主,其中水稻土面积260万亩。通过实施沃土工程XX市耕地质量监测区域站项目,可以及时快速了解耕地质量

2、动态变化,了解全市化肥投入品的肥效利用效率,因地制宜地提出合理施肥技术方案,从而有效提高我市科学施肥水平,加强耕地质量预测、预警,切实提高耕地的综合生产能力,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推动该地区社会经济发展。1.1.5 建设地点项目建设地点位于XX市,其中土壤地力长期定位监测点设在XX市XX县XX镇张庙村、XX镇宋湖村、XX镇张池村、XX镇五八村、XX镇金玉村、XX镇严店村、XX区XX铺镇龙王村、XX镇斗笠村、XX漳河镇同兴村、XX镇XX村等10个村的水稻土上。肥料区域试验基地设在XX市XX区XX镇XX村农科所原试验场内。实验室在XX区XX镇兴隆村土肥站现有实验楼基础上改建,面积为370m2。1.1

3、.6 建设规模围绕地力监测,在全市布设地力监测长期定位点10个,耕地面积为20亩;建设肥料区域试验基地30亩,其中小区20亩,保护区10亩;新建660m2温室大棚和100m2工作用房各一个;改造370m2实验室一个,并配套若干相关设备;购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等141台套仪器设备。1.1.7 工艺技术方案本项目通过对长期定位监测点田块进行平整和沟渠配套,防止串灌和养分流失,长期开展耕地地力监测。采用GPS、GIS等信息处理技术对监测数据进行科学处理;采用肥料区域试验技术,对不同的肥料品种、不同施肥方式进行小区比较试验;通过采购现代土壤、植物样分析仪器,利用现代测试技术为土壤肥料技术研究提供精确的

4、数据,从而为现代土壤肥料技术的全面普及提供技术支撑平台,促进XX市耕地质量全面提高。1.1.8 主要建设内容1.1.8.1 土建工程项目土建工程主要是维修改造370m2的实验室以及水电工程配套;建造660m2温室大棚一个;新建一个100m2工作用房。1.1.8.2 田间工程布设10个耕地地力监测点,进行监测小区隔离建800米防渗板、土地平整、沟渠配套建设700米、标志牌10个;整治肥料区域试验用地30亩,平整土地30亩,完善排灌沟渠1200米;建设小区隔离防渗墙2000米。1.1.8.3 仪器、设备及配套设施建设完善土肥监测实验室,购置仪器设备141台套,地力监测车1台,灌水设备1套。1.1.

5、9 组织管理与实施进度1.1.9.1 组织管理建立领导与协调、决策、技术、执行机构,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合同建管制和竣工验收制,明确职责、严格制度,确保工程质量。1.1.9.2 建设期限建设期限为20072008年,期限为2年。1.1.10 投资估算与资金来源项目总投资261.18万元。申请国家投资174万元,地方配套87.18万元。1.1.11 效益分析实施该项目,将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将大大提高我市土壤监测与信息应用,土肥新技术新产品示范推广与开发,减少化肥浪费与污染,促进我市农化服务能力提高,促进我市中低产田改良,提高耕地的综合生产能力,对我市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的跨越提供有力

6、的技术支撑,对我市优质粮油产业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可取得显著的社会、生态效益。1.1.12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11 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序号指标名称单位指标值备注1建设规模亩30肥料区域试验基地2建设目标2.1耕地地力提高等级12.2肥料利用率提高%102.3样品测试能力提高个/日503建设内容3.1土建工程平方米3.1.1温室大棚平方米6603.1.2实验室改造平方米3703.1.3工作用房建设平方米1003.2田间工程3.2.1土壤地力长期定位点个10每个监测点面积为2亩3.3仪器设备购置台1414总投资万元261.184.1国家投资万元1744.2地方配套万元87

7、.181.2 结论与建设实施XX市耕地质量监测区域站项目是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的一项重要工作,是确保国家粮食生产安全的重要举措。该项目建设目标明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投资规模适宜,结构合理,技术方案设计科学,选择的仪器设备先进适用,建设资金、物质供应有保证,项目管理系统健全,投资效益明显,项目是切实可行的。同时,该项目投资风险小,建议上级尽快对项目进行评估论证,并组织实施。1.3 编制依据农业部办公厅关于抓紧编报2007年部分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通知(农办计200662号)农业部沃土工程基本建设规划(20062010年)农业部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32007年)XX省农业厅编制的

8、XX省沃土工程建设规划建设部颁发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二版)农业建设项目财务估算和经济评价方法农业项目经济评价实用手册XX省建筑工程消耗定额2003第2章 项目建设背景与必要性2.1 项目建设背景2.1.1 项目由来我国耕地资源紧缺,人均耕地仅1.46亩,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同时由于耕地产出多、投入少,用养失衡,导致耕地地力下降,土壤有机质含量偏低,缺素面积日益增加。随着我国入世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发展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生产也成为农业生产的必然选择,这对耕地质量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2005年、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搞好沃土工程建设,增加投入,加大土壤肥力调查和监测

9、工作力度,尽快建立全国耕地质量动态监测和预警系统,为农民科学种田提供指导和服务。”;“要大力加强耕地质量建设,实施新一轮沃土工程,科学施用化肥,引导增施有机肥,全面提升地力。”。农业部全国沃土工程规划(20032007年)规划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水稻土占建设46个耕地质量监测区域站。XX市作为粮食主产县市,近年由于盲目施肥,偏施氮肥,耕地用养失衡。1000个土壤样点调查表明:土壤有机质十年下降了21.3%,速效钾下降了16.5%,因此加强耕地质量监测已刻不容缓。该项目通过布设耕地地力监测点,展开肥料区域对比试验,发布耕地质量状况报告,为各级政府在进行耕地质量建设时提供决策依据,同时可指导农民进行科

10、学施肥,减少肥料投入浪费,提高耕地综合生产能力。2.1.2 XX市基本情况2.1.2.1 基本概况XX市位于鄂中腹地秦岭大巴山余脉与大洪山麓之间的汉水流域地带。地理位置,跨东径1115111329,北纬30323136,南北最长纵距128公里,东西最宽横距154公里。全境地貌,东北西三面较高,中部低而自北斜下,略向南敞开,山河湖泊兼具,依次呈低山、丘陵、岗地、平原之变势。现辖京山县、XX县、钟祥市、XX、XX区、屈家岭管理区、XX农场,下设2个乡、50个镇和5个街道办事处,共有行政村1578个,村民小组10576个,农户47.8万户;农业人口193.32万人,占总人口的64%;农业劳动力83.

11、2万人,占总劳动力的72%。我市国土面积1.24万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87万亩,林地面积625万亩,水域面积177万亩,草地面积280万亩。全市人均耕地1.79亩、林地2.96亩、水域0.82亩,均高出全省和全国平均水平。其土壤地质主要由第四纪粘土,河流冲积物,板岩、页岩风化物等发育而成,不仅土壤类型多,而且土质好,酸碱度适中,肥力较高,可耕性良好,适宜种植稻、麦、棉、油、麻等作物,全市每年水稻种植面积达280万亩。2.1.2.2 交通、通讯等基础条件 XX市交通运输四通八达,焦(作)柳(州)铁路、二0七国道、武汉宜昌公路、汉江航运交错纵横全境。邮电、通讯事业发达,全方位、多功能服务的现

12、代化电讯网基本形成。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2.2.1 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XX市农业一方面是资源短缺,另一方面是资源利用不合理,导致耕地质量退化和生态环境失调。突出表现在:土地垦殖过度,水土流失加剧,生态环境失调。全市土地垦殖指数高达44.12%,高于全国平均垦殖指数(14.21%)近三倍多。由于过度垦殖,水土流失加剧。全市水土流失面积已达0.37万平方公里(其中中强度流失面积占80%),占总土地面积的33%。年均因水土流失而丧失表土高达0.16亿吨,每年流失养分相当于近5万吨尿素。随着平原湖泊及湿地大量减少,生态失调,“涝渍相随,旱涝并发”的不良生态特征明显加重。长此下去,必将严

13、重影响我市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耕地利用过度,土壤质量下降。近年来,我市农业生产存在着严重的“三重三轻”、“三多三少”现象,即重产出,轻投入,重无机肥,轻有机肥,重氮磷肥,轻钾肥;产出多,投入少,需肥作物多,养地作物少,连作田多,轮作田少,不合理利用造成耕地质量下降,土壤的保水保肥及供水供肥性能变差。主要表现为:一是土壤有机质逐年下降,理化性状变差,近10年间全市有60%的耕地有机质下降,下降幅度达21.3%;二是耕地土壤养分不平衡,尤其耕地土壤钾素含量急剧下降。全市耕地严重缺钾面积比重由1982年的37.5%,剧增到1999年的74%;土壤氮磷钾三素比由1982年的1:0.17:0.45变为1:

14、0.37:0.16,中、微量元素缺乏的面积呈扩大趋势,土壤养分比例失调,程度在加重。耕地质量下降严重制约我市农业可持续发展。土壤环境污染严重。长期以来,由于工业“三废”和生活污水的不断增加,高残留化学农药施用以及不合理施用化肥,造成耕地污染加重,对食品安全性产生不利影响。据我市相关的蔬菜监测资料,我市硝酸盐轻度污染的蔬菜有34种,占27.6%,中、高度污染的占72.4%;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粮农组织的规定,我市将有多种蔬菜不能上市。同时由于化肥流失,水体富营养加重,危及社会经济发展,影响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旱涝灾害日益严重。由于我市降雨时空分布不均,旱涝灾害发生频繁。经常出现涝渍相随,旱涝交

15、替出现。平原湖区以洪涝灾害威胁最大,丘岗地带则以旱灾威胁最重。特别是洪涝灾害更为突出,对我市经济发展、农业生产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因此,建设XX市耕地质量监测区域站,通过开展耕地地力监测,进行科学施肥研究,指导农民合理利用耕地,是提高耕地质量,改善生态环境,增强耕地抵抗自然风险的能力,提高我市农产品质量的安全性,促进我市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2.2.2 是土壤肥料理论、科技创新的基础耕地质量监测区域站建设项目通过开展耕地地力监测、耕地土壤墒情监测、耕地养分轮查、肥料区域试验、肥料肥效鉴定可为土壤肥料科学、提供翔实的地力监测数据、肥效试验数据、肥料肥效鉴定田间结果,这些数据的提供将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土壤肥料学科内容,为土壤肥料理论拓展、科技创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2.3 是依法治土,科学利用耕地土壤资源的根本途径区域站直接面对基层,可以采集、收集、汇总基层耕地地力监测点的监测信息,完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生/硕士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