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没有失败.doc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50952576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年轻没有失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年轻没有失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年轻没有失败.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年轻没有失败.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年轻没有失败.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年轻没有失败.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年轻没有失败.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年 轻 没 有 失 败”-浅谈学困生成因及其转化方法关键词:学困生 ;个性差异;家庭环境;教学方法;分层教学周末同学聚会,真正感叹“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当年学习成绩远远落后于自己的“差生”同桌,如今已是省城三家蛋糕店的老板,房、车、款一应俱全。另几位当年的“差生”也已经在各行各业混的风生水起。我这个当年的“好学生”在他们爽朗的笑声中只能假装深沉,保持沉默了。“差生的逆袭”让我不经要问,“差生”真的没有未来吗? 作为教师,我们是否该思考怎样教育他们?作为家长,在“差生”的成长中应该担当什么角色呢?也许是在追求教育平等的背景下,“差生”这一词汇带有歧视色彩吧,“学困生”渐渐取代了“差生

2、”。那么什么又是学困生呢?尽管老师们天天接触这些学生,恐怕也很难给出一个定义来。可是,我们确实感觉到这一学生群体的存在。它们淘气、厌学、成绩差、与家长和老师难以交流等等。也许老师们不愿承认,但是,事实上,我们工作中的许多时间都分摊在这一学生群体上了。我们甚至不得不说,学困生影响到我们的工作方式,他们毕业以后很多年,我们仍然印象深刻。作为一名中学班主任,又快走过三年的教学历程了,我深切感受到学困生之“困”,一直难掩对于他们的惋惜,也一直在寻找形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力图给他们以指导。古希腊哲人说:“天下上没有两片完全雷同的树叶”。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就必须面对一个事实,我们的教育对象不是同一个模具铸

3、造出来的,他们有许多不同之处。所以我们就应当认识到学生的个性差异。而我认为,个性差异是形成学困生现象的首要原因。我认为,个性就是学生在一定的环境和遗传基础上形成的智力、性格、气质和交流能力等等。这些要素无一不影响学生的成长。学困生这一学生群体,往往在个性要素方面发展滞后或者存在明显的不足。家长们不愿承认的一个大问题是:“我的孩子智力有问题”,看过阿甘正传的老师们可能不理解阿甘母亲不愿送阿甘进入智障学校的做法,事实上,当我们为人父母,我们也会很难接受孩子智力缺陷这样的事实。尽管学校很难就学生的智力做出测定,但是我们确确实实感受到一些学生的认知与理解能力在常人之下。由于初中阶段的知识结构与难度特征

4、,要求记忆的内容较多,甚至物理和化学这样的理科学科需要记忆的内容也占较大比例,所以学生的记忆力在初中阶段被激发到极大的潜能,我们也能够在实践中发现,学困生的记忆能力较差。一个原理,简单两句话,对于他们来说,记住它们“比登天还难”,而忘记这些原理却非常快。如果说认知能力不足只是表面原因,影响更大的就是情感体验了。学困生往往比较极端,要么是自闭的性格,难以与人交流,要么就是好动爱说话的类型。相比较后一种,内向、自闭性格更难让他们敞开心扉与教师交流。由于不善交流,学习生活中的问题得不到及时解答,学习成绩也就越来越差,与同学老师间的关系也渐渐疏远了。所以,不管是什么时候,当我们发现班级中有些学生开始不

5、爱与人交流,特别是不与老师交流,我们就应当及时关注这些学生,避免他们因为性格上的这种不足而后退为学困生。其次,学困生大多受家庭环境的影响。19世纪德国教育家福禄贝尔说过:“国家的命运与其说是掌握在当权者的手中,倒不如说是掌握在母亲的手中”。这句话很有哲理性,它深刻地说明了家长在教育子女中所起到的作用。有一部分学生,他们很聪明,性格也好。但是,他们的成绩却始终不见起色,老师们真是“恨其不成,怒其不争”。无独有偶,我们也常常发现这部分学生的家庭环境不尽如人意。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而“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如果孩子得不到很好的家庭教育,那么,如同化学反应,学校培养的正确价值观很快就被不正确的

6、家庭教育“中和”掉。如果家长与学校唱反调,孩子只会钻学校与家庭的空子。譬如,思品德课上,老师教育学生要学习道德模范见义勇为,助人为乐。然而,回到家里,家长却武断的说做人要“明哲保身”、“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这样,学校教育自然就没有意义了。家长应采取的态度是,了解学生在校情况,选择现实中正面的现象,向学生传递“正能量”。家长们也应当完善自身素质,做到“身教重于言教”。同时,学习教育孩子的基本常识与方法。切不可轻信所谓“虎妈、狼爸”之类的教育方式,不能采取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因为,教育无论对于学校或者家庭来说,都是一个“百年树人”的过程,来不得半点急躁。再次,身为教师,不得不承认,学困生与我们的教

7、育方式与方法不无关联。乌申斯基说:“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者的一切,只有健康的心灵才有健康的行为”。 但是,在当前教育大环境下,追求学业成绩成为教师职业考核的重要指标,我们难逃以分数论英雄的窠臼。所谓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只能是心中的梦想,期望的目标。在以分数论英雄的指挥棒下,对于学生个体的差异我们无从准确把握,“题海战术”也让我们无时间去把握。其实,学困生中的大多数智力水平经过细心的培育与训练,完全可以达到潜力的极大值,但是,由于我们只着眼于眼前利益,忽视了这部分学生的培养。譬如,我们很难根据学生的智力、能力基础进行分层教学,乃至于造成学生中“有人吃不饱、有人肚子胀”的现象。教师为了教学的方便

8、采用同一方式进行教学,结果,底子厚的学生埋怨内容太简单,基础差的学生又觉得太复杂,不能消化。这实在是背离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理念,又反映当前教育环境下教师的无奈。但是,每一个教育从业者,我想都是热爱这片教育热土的,对于学生的爱无时无刻不萦绕在教师的心头。正因为这样,我相信,为了实现教育的育人目标,仍然可以采取必要的手段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方面有所作为。实践中也有许多成功的先例。譬如,可以在班级中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理解能力进行分组,让学习成绩较好的同学带动学困生学习。这样,既能促进学困生的学业进步,又有助于性格内向的学困生加强与他人交流的能力,教师在其中进行专业的指导。这样做固然会花费更多时

9、间和精力,但是比起这些学困生的成长进步,教师的这点时间又算得了什么呢?也许,学困生需要的不仅仅是教师的训斥,他们更需要的是对待他们的耐心。最后,转化后进生不能仅仅是家庭、学校的专务,全社会都应当予以关注。要从实现教育全面发展的高度认识到学困生转化的重要性。例如,学困生中尤为突出的网瘾现象,已经成为困扰家庭与学校的严重社会问题。这就需要借助社会的宣传与引导,特别是网络经营的规范化来纠正,绝不是教师、家长一席“语重心长”的劝说就可以解决的。当前,中国社会出于转型时期,往往出现各种超越道德底线的思想与行为,法律的规范固然重要,未成年人道德建设也亟待提高。总之,学困生的存在和未来成长的需要,决定了教师、学校、社会决不能忽视其教育、转化的必要性。相反,每一个热爱教育事业的人,都应该以平等的视角、关爱的精神注视着这一特殊的群体。要相信,我们有能力在家长、学校、教师的合力作用下拓宽他们的发展空间。还是那句经常被老师们说起的话,“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教师不是古希腊的先贤、春秋战国之孔孟,但依然可以在促进教育均衡、学生的全面发展上有所贡献。就像一首歌唱的那样:“年轻没有失败,只要相信自己”。我想,只要相信学生,只要促使学生保持自信,就一点可以发挥学生的最大潜能,在成长的道路上越过荆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