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期货70959.doc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50949087 上传时间:2023-06-27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5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什么是期货70959.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什么是期货70959.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什么是期货70959.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什么是期货70959.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什么是期货70959.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什么是期货70959.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什么是期货70959.doc(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期货交易是投资者交纳5%-10%的保证金后,在期货交易所内买卖各种商品标准化合约的交易方式。一般的投资者可以通过低买高卖或高卖低买的方式获取赢利。现货企业也可以利用期货做套期保值,降低企业运营风险。期货交易者一般通过期货经纪公司代理进行期货合约的买卖,另外,买卖合约后所必须承担的义务,可在合约到期前通过反向的交易行为(对冲或平仓)来解除。 期货交易是商品生产者为规避风险,从现货交易中的远期合同交易发展而来的。在远期合同交易中,交易者集中到商品交易场所交流市场行情,寻找交易伙伴,通过拍卖或双方协商的方式来签订远期合同,等合同到期,交易双方以实物交割来了结义务。交易者在频繁的远期合同交易中发现:由

2、于价格、利率或汇率波动,合同本身就具有价差或利益差,因此完全可以通过买卖合同来获利,而不必等到实物交割时再获利。为适应这种业务的发展,期货交易应运而生。 期货交易特点 1以小博大。期货交易只需交纳5-10的履约保证金就能完成数倍乃至数十倍的合约交易。由于期货交易保证金制度的杠杆效应,使之具有 “以小博大” 的特点,交易者可以用少量的资金进行大宗的买卖,节省大量的流动资金。 2双向交易。期货市场中可以先买后卖,也可以先卖后买,投资方式灵活。 3不必担心履约问题。所有期货交易都通过期货交易所进行结算,且交易所成为任何一个买者或卖者的交易对方,为每笔交易做担保。所以交易者不必担心交易的履约问题 4市

3、场透明。交易信息完全公开,且交易采取公开竞价方式进行,使交易者可在平等的条件下公开竞争。 5组织严密,效率高。期货交易是一种规范化的交易,有固定的交易程序和规则,一环扣一环,环环高效运作,一笔交易通常在几秒种内即可完成。 中国期货的十大案例期货,作为一种新型的市场交易方式,在我国进行探索和试点不过只有十年。而十年的岁月却写满了期货市场的创伤。一次次的风险事件的上演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惨痛的教训,更是一笔笔宝贵的财富。前事不忘,后市之师。对历史的追溯与思索,让我们进一步体味期货,走近期货! 一、 上海“粳米”事件 粳米期货交易从1993年6月30日由上海粮油商品交易所首次推出到1994年10月底被

4、暂停交易,粳米期价大致出现了三次大幅的拉升:第一次,1993年第四季度,在南方大米现货价大幅上涨的带动下,粳米期货从1400元/吨上升至1660元/吨;第二次,1994年春节前后,受国家大幅提高粮食收购价格的影响,期价从1900 元/吨涨到2200元/吨;第三次,1994年6月下旬至8月底,在南涝北旱自然灾害预期减产的心理作用下,期货价格从2050元/吨上扬到2300元/吨。 到了7月初,上海粮油商品交易所粳米期货交易出现多空对峙局面。空方认为:国家正在进行宏观调控,加强对粮食的管理,平抑粮价政策的出台将导致米价下跌;多方则认为:进入夏季以来,国内粮食主产区出现旱涝灾害,将会出现粮食短缺局面,

5、而且当时上海粳米现货价已达2000元/吨,与期货价非常接近。双方互不相让,持仓量急剧放大。随即,空方被套,上粮所粳米价格稳步上行形成了多逼空格局。7月5日,交易所作出技术性停市之决定,并出台限制头寸措施。 7月13日,上海粮交所出台了关于解决上海粮油商品交易所粳米期货交易有关问题的措施,主要内容包括:召开会员大会,要求多空双方在7月14日前将现有持仓量各减少l/3;上述会员减少持仓后,不得再增加该部位持仓量;对新客户暂不允许做粳米期货交易;12月粳米贴水由15降至l1;交易所要加强内部管理等。 随即,多空双方大幅减仓,价格明显回落,9412合约和9503合约分别从2250元/吨、2280元/吨

6、跌至最低的2180 元/吨和2208元/吨。谁知,进入8月,受南北灾情较重及上海粮交所对粳米期价最高限价规定较高的影响,多方再度发动攻势,收复失地后仍强劲上涨,9503合约从最低位上升了100元/吨之多,9月初已达到2400元/吨左右。 9月3日,国家计委等主管部门联合在京召开会议,布置稳定粮食市场、平抑粮油价格的工作。 9月6日,国务院领导在全国加强粮价管理工作会议上,强调抑制通货膨胀是当前工作重点。受政策面的影响,上海粳米期价应声回落,价格连续四天跌至停板,成交出现最低纪录。 9月13日上午开盘前,上海粮交所发布公告,规定粳米合约涨跌停板额缩小至10元,并取消最高限价。受此利多刺激,在随后

7、几个交易日中粳米期价连续以10元涨停板之升幅上冲。这时,市场上传言政府将暂停粳米期货交易。于是,该品种持仓量逐日减少,交投日趋清淡,但价格攀升依旧。到10月22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证券委关于暂停粳米、菜籽油期货交易和进一步加强期货市场管理的请示。传言得到证实,粳米交易以9412合约成交5990手、2541元/吨价格收盘后归于沉寂。 二、“3.27”国债事件 1992年12月28日,上海证券交易所首先向证券商自营推出了国债期货交易。此时,国债期货尚未对公众开放,交投清淡,并未引起投资者的兴趣。1993年10月25日,上证所国债期货交易向社会公众开放。与此同时,北京商品交易所在期货交易所中率先推

8、出国债期货交易。 1994年至1995年春节前,国债期货飞速发展,全国开设国债期货的交易场所从两家陡然增加到14家(包括两个证券交易所、两个证券交易中心以及10个商品交易所)。由于股票市场的低迷和钢材、煤炭、食糖等大宗商品期货品种相继被暂停,大量资金云集国债期货市场尤其是上海证券交易所。1994年全国国债期货市场总成交量达2.8万亿元。 在“327”风波爆发前的数月中,上证所“314”国债合约上已出现数家机构联手操纵市场,日价格波幅达3元的异常行情。1995年2月23日,财政部公布的1995年新债发行量被市场人士视为利多,加之“327”国债本身贴息消息日趋明朗,致使全国各地国债期货市场均出现向

9、上突破行情。上证所327合约空方主力在148.50价位封盘失败、行情飙升后蓄意违规。16点22分之后,空方主力大量透支交易,以千万手的巨量空单,将价格打压至147.50元收盘,使327合约暴跌38元,并使当日开仓的多头全线爆仓,造成了传媒所称的“中国的巴林事件”。“327”风波之后,各交易所采取了提高保证金比例、设置涨跌停板等措施以抑制国债期货的投机气氛。但因国债期货的特殊性和当时的经济形势,其交易中仍风波不断,并于5月10日酿出“319”风波。5月17日,中国证监会鉴于中国目前尚不具备开展国债期货的基本条件,作出了暂停国债期货交易试点的决定。至此,中国第一个金融期货品种宣告夭折。 三、海南棕

10、榈油M506事件 这是一个由于过度投机、监管不力而导致品种最后消亡的典型事件。棕榈油作为国内期市较早推出的大品种,一度成为期货市场的热门炒作对象,吸引了大量的投机者和套期保值者参与,市场容量相当大。但由于M506合约上的过度投机和监管不力,严重打击了投资者的信心,导致棕榈油这个品种在此事件之后,参与者越来越少,直到最后退出期货市场。早期国内外棕榈油市场由于供求不平衡,全球植物油产量下降,而同期需求却持续旺盛,导致棕榈油的价格不断上涨。但到了1995年,国内外棕榈油市场行情却出现了较大的变化,棕榈油价格在达到高峰后,逐渐形成回落趋势。1995年第一季度海南棕榈油期价一直于9300元/吨以上横盘,

11、但在M506合约上,市场投机者组成的多头阵营仍想凭资金实力拉抬期价。而此时又遇到了一批来自以进口商为主的空头势力,在国内外棕榈油价格下跌的情况下,以现货抛售套利,由此点燃了M506合约上的多空战火。 1995年3月以后,多空的激烈争夺令M506合约上的成交量和持仓量急剧放大,3月28日持仓一度达到47944手的历史最高位。与此同时,有关部门发出了期货监管工作必须紧密围绕抑制通货膨胀,抑制过度投机,加大监管力度,促使期货市场健康发展的通知。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是不允许原料价格上涨过猛,对粮油价格的重视程度也可想而知。这就给期货市场上的投机商发出了明确的信号,而此时,M506合约上的多空争夺硝烟正浓

12、。多头在来自管理层监控及国内外棕榈油价格下跌双重打压下匆忙撤身,而空方则借助有利之势乘机打压,使出得势不饶人的凶悍操作手法,在1995年4月,将期价由9500以上高位以连续跌停的方式打到7500一线。而此时的海南中商所施行全面放开棕榈油合约上的涨跌停板限制,让市场在绝对自由的运动中寻求价格。多头在此前期价暴跌之中亏损严重,此时那有还手之力。这又给空方以可乘之机,利用手中的获利筹码继续打低期价,在M506临近现货月跌到了7200水平。至此,M506事件也告结束。此后的棕榈油合约中虽有交易,但已是江河日下,到1996年已难再有生机了。 四、广联“籼米事件” 广东联合期货交易所籼米合约自1995年6

13、月推出后,短时间内吸引了众多投机商和现货保值者的积极参与,交易一度十分活跃,但少数经纪商和投机大户企图操纵籼米期市以牟取暴利,遂演变出一幕在期市大品种上的“多逼空”闹剧。这次“籼米事件”又称“金创事件”,是中国期货市场上一次过度投机,大户联手交易,操纵市场的重大风险事件。广东联合期货交易所自1995年6月12日正式推出籼米期货交易后,期价一路飙升,其中9511和9601两个合约,分别由开始的2640元/吨和2610元/吨上升到7月上旬的3063元/吨和3220元/吨,交投活跃,持仓量稳步增加。多空双方的分歧在于:多方认为,其一是国内湖南、湖北、江西等出产籼米的主要省份当年夏季遭严重洪涝灾害,面

14、临稻米减产形势;其二是籼米期货实物交割中存在着增值税问题,据此估算当时的期价偏低。空方则认为,籼米作为大宗农产品,其价格受国家宏观调控,而且当时的籼米现货价格在2600元/吨左右,远低于期价。随着夏粮丰收、交易所出台特别保证金制度,到10月,9511合约已回落到2750元/吨附近,致使多头牢牢被套。 10月中旬,以广东金创期货经纪有限公司为主的多头联合广东省南方金融服务总公司基金部、中国有色金属材料总公司、上海大陆期货经纪公司等会员大举进驻广联籼米期市,利用交易所宣布本地注册仓单仅200多张的利多消息,强行拉抬籼米9711合约,开始“逼空”,16、17、18日连拉三个涨停板,至18日收盘时已升

15、至3050元/吨,持仓几天内剧增9万余手。此时,空方开始反击,并得到了籼米现货保值商的积极响应。19日开盘,尽管多方在3080元/吨之上挂了万余手巨量买单,但新空全线出击,几分钟即扫光买盘。随后多头倾全力反扑,行情出现巨幅振荡。由于部分多头获利平仓,多方力量减弱,当日9511合约收低于2910元/吨,共计成交248416手,持仓量仍高达22万手以上。收盘后,广东联合期货交易所对多方三家违规会员作出处罚决定。由此,行情逆转直下,9511合约连续跌停,交易所于10月24日对籼米合约进行协议平仓,释放了部分风险。11月20日9511合约最后摘牌时已跌至2301元/吨。至此,多方已损失2亿元左右,并宣

16、告其逼空失败。11月3日,中国证监会吊销了广东金创期货经纪有限公司的期货经纪业务许可证。 事件发生以后,中国证监会于10月24日向各地期货监管部门和期货交易所发出通知,要求进一步控制期货市场风险,严厉打击操纵市场行为,并作出了几条对整个市场有较大影响的决定:一、各期货交易所必须严格控制持仓总量;二、禁止T0结算;三、除套期保值头寸外,不得利用仓单抵押代为支付交易保证金;四、除证监会批准的经纪公司外,其它机构不得从事二级代理;五、对监管不力不能有效防范操纵行为并造成恶劣影响的交易所将责令其停业整顿,直至取消其试点资格。 五、苏州“红小豆602”事件 第一时期:1994年9月1996年1月,推出期。 由于有东京谷物交易所红小豆期货交易的成功范例,也基于天津及其附近地区产的朱砂红小豆在红小豆出口中居于龙头地位的事实(1993年经天津港输往日本的红小豆达5万多吨),天津联合交易所于1994年9月率先推出红小豆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