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中世纪天文学.doc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50948857 上传时间:2023-12-2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91.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欧洲中世纪天文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欧洲中世纪天文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欧洲中世纪天文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欧洲中世纪天文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欧洲中世纪天文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欧洲中世纪天文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欧洲中世纪天文学.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世纪天文学从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到十五世纪中叶文艺复兴开始,这一千年的欧洲历史,习惯上称为“中世纪”。 中世纪欧洲的特点是政教合一,基督教神学占据统治地位,“科学只是教会恭顺的婢女,它不得超越宗教所规定的界限”。尤其是五世纪至十世纪更是欧洲历史上的黑暗时期,当时西欧人连希腊科学家的学说都不清楚,大地是球形的说法也被列为异端,而圣经神话却重新成了宇宙体系的依据。在这一时期里天文学之所以仍然被列为高等教育的必修课,主要是为了教人学会计算复活节的日期。 阿拉伯科学从公元十世纪开始由西班牙向英、法、德等国传播。但阿拉伯的科学著作被大量译成拉丁文,还是在基督教徒攻克西班牙的托莱多(1085年)

2、和意大利的西西里岛(1091年)以后的事情。翻译工作最活跃的时期是在11251280年之间,最著名的译者是克雷莫纳的杰拉尔德。他共译书80多种,其中包括托勒密的天文学大成和查尔卡利的托莱多天文表。 古希腊和阿拉伯的科学著作译成拉丁文以后,经院哲学家阿奎那斯立刻把亚里士多德、托勒密等人的学说和神学结合起来。阿奎那斯证明上帝存在的第一条理由就是天球的运动需要一个原动者,即上帝。 不过,到了这个时候,由于科学知识的积累,经院哲学家的一些论据已经不能无条件地被人接受了。与阿奎那斯同时,英国革新派教徒培根具有鲜明的唯物主义倾向,主张“靠实验来弄懂自然科学、医药、炼金术和天上地下的一切事物”,反对经院式、

3、教义式的盲目信仰,对宇宙理论和科学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 与培根同时,法国人霍利伍德以拉丁名撒克罗包斯考闻名,其著的天球论阐述了球面天文学,简明扼要、通俗易懂,再版多次,一直流行到十七世纪末。 十四世纪中,维也纳开始设立大学,逐渐成为天文数学中心。普尔巴哈于1450年出任该校天文数学教授后,学术空气更为浓厚。普尔巴哈在托勒密天文学大成的基础上,编成天文学手册一书,作为撒克罗包斯考天球论的补充;同时又著行星理论,详细指出亚里士多德和托勒密两人关于行星的理论是不同的。 普尔巴哈的学生和合作者米勒,曾经随普尔巴哈去意大利,从希腊文原著学习托勒密的天文学。他们两人都发现,阿尔方斯天文表历时已二百年,误差

4、颇大,需要修订。后来雷乔蒙塔努斯到纽伦堡定居,在天文爱好者富商瓦尔特的资助下,建立了一座天文台,并附设有修配厂和印刷所,14751505年间每年编印航海历书,为哥伦布1492年发现新大陆提供了条件。 在普尔巴哈和雷乔蒙塔努斯十分活跃的时候,在意大利也出现了两位有名的天文学家:托斯卡内里和库萨的尼古拉。他们都曾求学于帕多瓦大学,彼此是亲密的同学和朋友。 前者学医,曾鼓励哥伦布航海,后来成为优秀的天文观测者,系统地观测过六颗彗星,并把佛罗伦萨的高大教堂当作圭表,精确地测定二至点和岁差。后者在任意大利北部的布里克森城(今名布雷萨诺内)主教期间,曾提出过地球运动和宇宙无限的设想。他说,整个宇宙是由同样

5、的四大元素组成的;天体上也有和地球上相似的生物居住着;一个人不论在地球上,或者在太阳上,或者在别的星体上,从他的眼中看去,他所占的地位总是不动的,而其他一切东西则在运动。 十五世纪,从普尔巴哈到尼古拉的工作,从实践上和理论上为近代天文学的诞生创造了条件,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就是在这些人劳动的基础上完成的。十六十七世纪天文学从十六世纪哥白尼的革命开始,天文学逐步的摆脱了宗教的束缚, 开始形成一门近代科学。它从主要单纯描述天体位置和运动的古典方位天文学、天体测量学,向着寻求这种机械运动的内在规律及其力学原因的天体力学发展。 在中世纪的黑夜之后,天文学在欧洲以意想不到的力量一下子重新兴起,并且以神奇的

6、速度发展起来。从十字军远征以来,由中世纪市民等级所创立的工业生产和商业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商品经济的发展导致远洋航行的发达。为此,人们迫切需要天文仪器,需要精密的恒星、行星的星表 ,当然也需要发明测定经纬度的方法。这就为天文学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推动力。而冶金、机械制造等生产部门的发展,印刷术的传播,则为天文学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 随着生产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欧洲封建社会内部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和资产阶级的经济、政治利益相适应,十四、十五世纪以来,欧洲文化上也出现了新的运动。它的主要内容就是人文主义思想:反对中世纪的神学世界观,摆脱教会对人们的思想束缚,冲破各种神学的或经院哲学的传统教条。

7、这个以文艺复兴为名的运动开创了欧洲文化和思想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 由于亚里士多德多与托勒密的地心体系成为中世纪神学世界观的一个支柱,天文学的发展却证明这个地心体系的破绽越来越多。于是,天文学就成为冲破神学束缚的一个突破口。文艺复兴的思想解放运动为打破地心体系提供了思想动力和精神基础,而这个体系的打破又给予宗教神学以沉重的打击,使文艺复兴运动更加气势磅礴。天文学也由此首先进入近代科学的大门。 文艺复兴时期已有许多进步思想家和天文学家对破绽百出的地心体系表示怀疑。但是,真正打破这个体系的是十六世纪伟大的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 哥白尼分析了托勒密体系,经过几十年的研究,建立起一个崭新的宇宙体系地球是一

8、颗行星,和别的行星一样,都在同心圆周上围绕太阳运行。行星排列的次序:水星在最内的圆周上,依次往外是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在最外的圆周上。月球围绕地球运行,同时也被地球带着围绕太阳运行,恒星则在遥远的空间里。 这个既简单而又基本的发现,使人们对于宇宙的看法从主观的、神秘的、原始的见解,进步到近代的、客观的、合理的见解。这体系引起一系列思想上的革命,人们从此摆脱了对神学和古代经典的权威的迷信,以事实作为知识的来源,靠实践判断理论的真伪。因此,哥白尼论述这个日心体系的天体运行论一书,被恩格斯誉为“自然科学的独立宣言”。 哥白尼死后三年多,在丹麦诞生了一位卓越的天文观测者第谷。他的工作对哥白尼的

9、体系的巩固和发展起了很大作用。第谷受到丹麦国王的资助,修建了一座华丽的天文台。他和一群助手在那里工作了二十多年。 第谷曾经提出过一种折衷的宇宙体系行星绕太阳运动,太阳绕地球运动,但这个体系在欧洲没有发生什么作用。第谷的主要功绩在于制造仪器和观测。他认为,只有依靠大量的精密观测记录,才能够创立正确的行星理论,并计算出可靠的行星表。因此他特别勤恳地观测太阳、月球和行星的方位,并作出精确的记录。第谷在逝世前,将珍贵的观测记录赠给了他的助手开普勒。 开普勒这位哥白尼派的信徒发现,对于火星运动来说,不论按哥白尼体系或托勒密体系,乃至第谷设想的折衷体系,都不能得到和第谷的观测相合的结果。 他在分析了哥白尼

10、体系和托勒密体系以后,发现它们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二者都认为天体是沿圆周作匀速运动的。 开普勒敏锐地感觉到,可能正是这一点是有问题的。于是他为火星设想了种种轨道曲线。经过了十多年的辛勤劳动,进行不断的尝试和复杂的计算,他终于在1609年和1619年分别发表对所有行星运动都适用的三条定律,从而对哥白尼学说作了第一次重大的发展。 伽利略是与开普勒同时代的意大利人。1609年伽利略听说荷兰人发明了望远镜,便独立地研究制造出愈来愈大的天文望远镜。1610年伽利略开始用望远镜观察天体,随即发现一些天象,这使他更加相信哥白尼理论的正确性。因此,他便愈来愈热烈地宣传哥白尼的体系。 在中世纪凡是不符合教会思想

11、而另有主张的人,便会遭到迫害。意大利思想家布鲁诺就是因为相信和宣扬哥白尼体系,攻击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批判罗马教会的腐朽制度,而被处火刑烧死。 1616年,伽利略的仇人从他的一部书中,摘出他叙述哥白尼理论的一段,向宗教法庭提出控告。法庭宣判说:“太阳居于宇宙中心的思想是一种邪说,至于不把地球放在宇宙中心,而认为在运动,虽非邪说,却是理论。”所以伽利略受到法庭警告,不许再提倡这类学说。同时哥白尼所著天体运行论被列为禁书。 可是暴风雨过去没有几年,为维护哥白尼的学说,伽利略又写了一部书:关于托勒玫和哥白尼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这部书于1632年出版后,立刻遭到教士们的攻击,并向教会法庭的异端裁判所提出

12、控诉。于是这部书被列为禁书,伽利略也被召到罗马受宗教法庭的审判。1633年他被判处终身监禁。伽利略后被保释,改判为“居家监视”,因此这位七十高龄的老人仍得继续研究工作,直到1642年逝世。 伽利略去世的那一年,牛顿在英国诞生。牛顿在大学求学时就已经接受了哥白尼的理论,并深深体会到开普勒和伽利略的工作意义。在开普勒和伽利略、惠更斯等人工作的基础上,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之后他写成了不朽的巨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这部书奠定了近代力学的基础,并表明哥白尼的日心体系是一个巨大的机械结构。牛顿证明天体循一定轨道运动的因素是引力,并从引力定律出发 ,将两千年间的观测贯串起来,一并加以说明。牛顿的理论成

13、功的摧毁了日心说。从十八世纪初,西方各大学开始讲授牛顿和哥白尼的哲学。 除上述天文学家外,还有其他一些天文学家也对哥白尼学说的胜利和天文学的发展作出贡献: 赫维留这位波兰业余天文学家在自己住宅的屋顶上建立了一座天文台,曾对太阳黑子作辛勤观测,因而定出相当准确的太阳自转周期。他提出的光斑一词一直沿用至今。1647年发表第一幅比较详细的月面图 ;1701年出版了他编制的赫维留星表。 荷兰天文学家惠更斯发现了土星的光环和第一颗卫星。他的关于向心力的工作对牛顿万有引力的发现起了重要的作用;他创造的天文摆钟、复合目镜等对天文仪器的进展有重要意义 ;他还阐明了布鲁诺提出的恒星都是宇宙里的太阳的正确主张。

14、原籍意大利的法国天文学家卡西尼虽然不接受哥白尼学说,但是仍然致力于行星的卫星观测。他发现了土星的四个卫星和土星光环中的暗缝,刊布了第一份木星卫星历表,为在海上测定经度的工作提供了重要条件。 罗默这位丹麦天文学家在巴黎天文台工作期间,通过对木卫掩食的研究发现光速的有限性,并首次测得光速值。在这个基础上,后来布拉得雷才能发现光行差为日心说提供了有力的证明。十八十九世纪天文学十八、十九这两个世纪是近代天文学的大发展时期。由于分光学光度学和照相术的发展,天文学向着研究天体的物理结构和物理过程的天体物理学方向发展。 由于技术的发展,天文望远镜及其终端设备、附属配件的性能越来越好,这就使天体测量的精确度日

15、益提高,从而导致了一系列重大发现,如恒星自行、光行差等。而天体测量学的进步,又推动了天体力学,使它在近代数学的基础上得到极大的发展。 到了十九世纪中叶,天体物理学诞生了。从此人们得以逐步深入地认识天体的物理本质。 17251728年间,布拉得雷在测定天龙座视差时发现周年光行差现象。17271732年他又发现章动现象 ;后经过二十多年的观测,终于在1748年确认章动的存在,并定出光行差常数。 1716年哈雷提出了观测金星凌日的方法来定太阳视差。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实践,效果仍不理想。小行星发现后,德国伽勒提出改用观测小行星来定太阳视差 ,这个方法一直使用到现在。1895年所得结果为8802,同今测值已十分接近。 经纬度和钟差的测定是天体测量学的任务之一。1756年德国迈耶尔导出中星仪测时基本公式 ;十九世纪初,高斯提出同时测定纬度和钟差的多星等高法;1857年美国太尔各特改进了十八世纪丹麦赫瑞鲍的发明,提出测定纬度的太尔各特法。这些成果至今仍有实际意义 。 在这两个世纪中,天文学家编制了许多星表,其规模越来越大,精度越来越高。其中 最著名的有1798年和1805年出版的两册布拉得雷星表,对近代恒星自行的研究过重要作用;18591862年发表的波恩巡天星表,载星324000多颗。直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国际天文学联合会还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