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教材特点指引教学实践.doc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50948040 上传时间:2022-12-1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挖掘教材特点指引教学实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挖掘教材特点指引教学实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挖掘教材特点指引教学实践.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挖掘教材特点指引教学实践.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挖掘教材特点指引教学实践.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挖掘教材特点指引教学实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挖掘教材特点指引教学实践.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挖掘教材特点 指引教学实践吴忠市开元小学 武海燕摘 要 2002年9月新的一轮课程改革开始了,原有的基础教育课程已不能完全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教育部决定,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我们吴忠地区选用了湘版音乐教材做为基础教育音乐试验教材,因此我们所有音乐教师开始了边学边教的艰苦历程。教学中我根据湘版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实践中积累经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关键词 创设教学情境 降低知识难度 丰富教学形式 改进评价方式 陶冶学生情操正 文2002年后教育部决定,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

2、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我们吴忠地区选用了湘版音乐教材做为基础教育音乐试验教材,因此我们所有音乐教师开始了边学边教的艰苦历程。由于我一直在一线进行音乐教学,可以说是边教边学边总结吧,其中的艰辛坎坷不言而喻。这套教材对于我校的农村孩子来说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它的改革力度很大,其内容和形式不仅改变了过去呆板的学习方式,而且极具开放性,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广阔的创造空间。它很重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对音乐的情感体验,增强了书本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极大地克服了以学科为中心的倾向,对改变学生喜欢音乐但不喜欢上音乐课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但同时也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比如到

3、中高年级的难度太大、湖南地方色彩太浓等等。做为一名普通的小学音乐教师,我们只能针对教材去选择合适的教法,在教学中体现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的新理念,关注每位学生的发展。因此,在教学中我就从湘版教科书的特点出发,选择适合我们农村孩子的教学方法来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下面我就丛以下几个方面谈一谈我的几点具体做法。一、从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切入,创设生动的活泼的教学情境,激励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探索、大胆表现。过去以学唱上学歌推开了小学音乐教学的大门,使孩子明确了自己已告别幼儿阶段,正式跨入小学生的行列,无比兴奋的同时也带给了学生一些细微的压力。湘版教材却用耳朵的故事作为小学生接受学校音乐教育的起始课,直

4、接从孩子的生活经验出发,以听辨自然界和生活中的音响导入音乐的学习。这种不设“知识门槛”的导入,有利于调动全体学生参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从一开始就突出耳朵的功能,使学生从小就养成注意体察不同音响,培养敏锐听觉,进而养成聆听自然界和生活中各种声音的习惯,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为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我在教学中设计了“感受体验表现创作”四个方面来完成教学。首先通过到“声音屋”来做客,让学生感受到耳朵可以听到周围各种声音,然后请学生上台来模仿、体验。接下来将学生引入到一种情境,在“动物快活林”和小动物们一块做游戏、一块表演节目,充分发挥学生的表现力和表演欲望。学生在玩中学会了歌曲两只

5、小耳朵,而且还能积极创作,即兴填词(如:汪汪汪汪汪、汪汪汪汪汪,我们听见小狗在唱歌等)。学生在感受体验表现创作的学习活动中找到了乐趣,积极大胆地参与音乐活动,不但喜欢上了这门学科,而且对我也显得格外亲昵,课上课下总喜欢和我在一起。二、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淡化学科意识,降低知识难度,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和提高。我校学生都来自农村,他们的父母基本上以务农为主,对孩子的教育大部分仅限于只要吃饱穿暖,作业做完就可以了。很多家长甚至连字都不会写,对孩子的作业都不会辅导,在音乐方面的熏陶就根本谈不上了。这些孩子没有上过幼儿园,听的最多的音乐就是电视里的音乐插曲了,每当我给他们提供表演的机会,他们总是毫

6、不吝啬的把动画片西游记小哪吒里的主题曲一遍又一遍的唱了又唱,而且把主人公的动作模仿的惟妙惟肖。看到这些闪光点,我在教学中遇到有难度的节奏教学时,就采用了学生善于模仿的优势,降低知识难度进行教学,不但让学生掌握了节奏时值,同时培养了学生的韵律感和表现力。如我在教学爷爷爸爸和我时为了让学生感受到x、x、x三种节奏的时值长短,掌握它们的用法,我采用了模仿表演教学方法,让学生初步体验到不同节奏的表现力,降低了教学难度,使学生在律动活动中很快掌握了三种节奏的长短。这节课我选择在室外教学,首先我启发学生模仿各自在生活中观察到的爷爷、爸爸和小朋友自己的走路姿势与神态。当第一个小朋友模仿自己的爷爷走路的姿势后

7、,我启发大家都来走一走学一学,并鼓励他们仔细观察生活,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然后边听音乐边模仿自己的爷爷和爸爸的走路姿势。几遍之后学生对此歌曲和这三种节奏基本上已经掌握了,这时我便引导学生思考还见过哪些人的走路姿势,学生们思维活跃,有模仿解放军的、歌星的、老奶奶的、模特的,当有个学生模仿一个残疾人时,学生们哄笑一片。我及时的指出遇到这样的人我们不应该嘲笑讽刺,而应该主动上前去搀扶并帮助他们。学生们不但知道了瘸子走路的节奏是X O X O更重要的是知道了怎样去做人。这种教学方式是通过加强感受的方法,以活动的形式,让学生体验这三种节奏的长短不同之处,并能在活动中掌握这些节奏,准确地表现这三种节奏的长

8、短,至于这三种节奏符号叫什么名称并不重要,只要掌握了它们的节奏时值,在以后的教学中这些符号的名称会迎刃而解。这种教学方式,淡化了音乐知识的教学,降低了教学难度,体现了以审美为核心,以兴趣为动力,提倡学科综合等课程标准的教学基本理念,有利于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和提高。三、针对学生实际,注重音乐与相关文化整合建构丰富的教学形式,创造性地进行教学。音乐与相关文化是音乐课人文学科属性的集中体现,是直接增进学生文化素养的学习领域。它有助于扩大学生音乐文化视野,促进学生对音乐的体验与感受,提高学生音乐鉴赏、表现、创造以及艺术审美的能力。歌曲小青蛙找家是湘版教材中的一个亮点,它以学生学会歌曲并进行音乐戏

9、剧表演为目标。这节课所讲的音乐戏剧表演也就是综合艺术表演的一种,是中小学课程标准新拓展的内容,它是在过去一二年级歌表演律动的基础上制定的由浅入深的综合艺术表演的新目标,本课就是这一目标的具体体现。我在教学中没有教学生先唱歌,而是先把自己编好的小青蛙找家的故事讲给孩子们听,等故事将完后就请孩子们上讲台来演一演这个故事。孩子们热情高涨,纷纷举手上台表演,等他们开始表演时,我打开了音乐,但音量不大。他们的台词混乱但花样极多,什么小青蛙迷路了找不到家了、小青蛙考试不及格不敢回家,包括青蛙爸爸妈妈哥哥姐姐等都跑了出来。虽然有些孩子很拘谨,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他们知道自己的角色需要什么样的情绪。如:妈

10、妈不见孩子回家很着急,孩子找不到家很害怕,找到家后很高兴等等。当最后一组孩子表演结束后我自弹自唱了起来,孩子们一下子跟着我哼唱了起来,虽然歌词一下记不住,但耳音已灌熟了,很快就学会了歌曲。接下来的表演更加专业化,不但要说要跳还要边找边唱,比我预想的效果还要好。由于这一教学内容有别于歌表演的形式,它既有情节、情绪的对比与变化,又有不同角色之间的情感交流,具有戏剧的雏形,因此我在教学时这样设计,非常有利于学生独创性地进行表演。四、引入器乐教学,丰富课堂实践,发展学生特长,提高审美能力。课程标准中指出,3至6年级教学应注意引导学生对音乐的整体感受,丰富教学曲目的体裁、形式,增加乐器演奏及音乐创造活动

11、的分量,以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和艺术魅力吸引学生。器乐演奏对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对音乐的理解、表达和创造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在教学中不仅仅局限于运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这一单一的活动模式。在中高年级我选择了有固定音高的乐器竖笛进行器乐教学。因为它价格便宜且演奏较为简单,并且还有助于锻炼学生的呼吸系统,很适合我们农村的孩子们。而对于低年级学生,我和他们一块自制打击乐器,不但在课堂中随着音乐的节拍尽情表现。在生活中,孩子们的创造更是让所有的老师和家长刮目相看。他们用沙子、豆子、稻谷等装在饮料瓶里做沙锤、用木碗木筷做木鱼、把杯子口用牛皮纸蒙住做小鼓、用玻璃杯装不同深度的水来做叮叮咚咚

12、的小水杯琴、用钥匙串起来做串铃等等。把器乐教学引入课堂大大增加了学生获得美的情感体验,使孩子们在音乐鉴赏方面得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充分发挥了孩子的潜在能力,发展了他们的特长,促使学生幸福健康地成长。五、改进评价方式,明确评价内容,促进学生自我发展。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基本框架(讨论稿)指出:“评价与考试的改革必须体现新的教育评价观念,要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查,强调评价指标的多元化,促进叙述全面发展;评价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体现尊重与爱护,关注个体的处境与需要;评价应突出发展、变化的过程,关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积极主动的态度;要将评价贯穿于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发挥评价的教育

13、功能。”音乐教学评价应遵循这一教育评价总的指导思想。我在教学过程中建立了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与自我评价、相互评价、教师与家长评价相结合的综合评价体系。在评价的内容上更多地关注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情感反应、参与态度和程度等。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对他们多理解、多鼓励和多赞赏,大大激发了学生们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积极性,促进了学生的自我发展及音乐艺术素质的发展。总之通过这几年的努力,我所任的年级音乐课得到了学生的一致好评,校园里到处听的到孩子们的歌声笛声。孩子们每到音乐课时都早早守候在音乐教室门口,看到我向他们走来他们总是亲热的簇拥着我。从他们的眼中我看到的不仅是孩子们对我的喜欢,更重要的他们是对音乐的兴趣和对音乐的热爱。作为一名音乐老师,我感到无比的骄傲和幸福!参考文献:1、朱则平、廖应文主编音乐课程标准教师读本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年。M2、金亚文、龙亚君著音乐教学评价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