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是教学之本.doc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50946937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体验是教学之本.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体验是教学之本.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体验是教学之本.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体验是教学之本.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体验是教学之本.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体验是教学之本.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体验,是教学之本曹福明每当听到同学们的一声“老师,您辛苦了”,我们浑身的劳累顿然消失。同学们的一次优异成绩,会让我们欣喜不已。同学们的点滴进步是报答我们最好的礼物。教师的天职是教书育人。因此,作为一个教师必须要提高自己的道德素养和职业观念。只有严格要求自己的人才能获得良好的发展,并能对学生严格要求。我们要做一个同事满意,学生满意,家长满意的好老师。记得有位教育家曾说过:爱学生是对老师最基本的要求。老师爱学生,可以弥补家庭和社会教育的不足,使教师的影响长久地保存在学生的内心深处。要做一个合格的人民教师,还要关心学生。不论在生活上,还是在学习上,都要给予必要的关心和帮助。我还抽时间找学生谈心、交流

2、,和学生共同活动,缩短师生间的距离。由于我爱学生,关心学生,处理问题及时,方法得当,注意和学生沟通,所以,学生就信任我,喜欢我,也喜欢上我的课。作为一个教师能得到学生的信任,使自己的工作顺利进行,使学生能健康活泼的成长,是自己最大的成功和欣慰。还记得有那么一节课那一节课我们学习重量单位千克,并了解1千克的意义。上课一开始,我面对40多名学生并没有立即讲解重量单位,而是在黑板上画了6个大袋子,让学生猜想每个袋子里装多少东西,就可以达到1千克的重量。学生们一下子被这个问题所吸引,纷纷要求到黑板上去“装袋子”。有的在袋子里装10本数学书和4个铅笔盒,有的装上1个空书包,有的在袋子里装上某某同学一顿吃

3、的米等等。一下子6个袋子全部装满了,但到底装的东西是不是1千克呢?1千克有多重呢?这个“悬案”使同学们对这节课所学的内容十分感兴趣。这时我不慌不忙地拿出一个案秤,告诉大家1千克是重量单位,用字母怎样表示,并告诉同学们1千克的东西是怎样称出来的;由于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很高,因此很快就体会和掌握了这节课的内容。本来到此就可以结束了,但我为了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数理方法的态度及亲身感受数理方法的长处,我把同学们又带回到黑板上的大袋子旁。每个小组发一个秤,让同学们验证一下刚才所装的袋子是否是1千克,并要求每人写出一份1千克重的实物的细目表。学生们把原来的猜想即10本数学书加 4个铅笔盒等上秤称一称,都大

4、笑起来,觉得自己太无知。然后每人边称边写出一份1千克重的细目表。为了让学生对1千克重量有进一步的体验,我让同学们拿着秤并把他们带到沙坑旁。我又发给每个学生一个塑料袋,让每人在塑料袋里装1千克重的沙子。同学们按照我的要求操作起来,一会儿多一点,一会儿少一点,一直到整整1千克为止。看到他们这种认真操作的场面,我深受感动。这不仅仅是在向学生传授数学知识,而是在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和认真、求实的精神;同时学生们通过操作,完成了任务,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马上就要下课了,我组织学生们谈各自的体会。刚才在黑板上写某某同学一顿可吃1千克米的学生第一个发言,他举着装有1千克重沙子的口袋说,某某绝对吃不了这么多米,

5、他说错了,向这位同学道歉。另一个学生接着说,一家3口人一顿也吃不了1千克米。最后我对同学们这种高涨的学习热情给予表扬,并鼓励同学们要敢于把数学课上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平时的生活中去。这节数学课虽然已经结束,但还可以听到学生们仍在继续讨论着课上学到的知识。这节课虽然已过去了半年时间,但同学们一张张渴望学到知识、充满热情的小脸仍时时出现在我的眼前。摘自教师随笔集那课,那人杜林:曹福明老师的这节数学课很有味道。细细梳理他的数学课,之所以刻在他的记忆深处。源于同学们浓厚的数学兴趣。学生的兴趣浓厚,教师上课就有劲儿。同平常的数学课相比较,这节课有什么异同呢?小小的一个重量单位的认识,一千克,有多重呢,告诉他

6、们,一千克就是一公斤,二斤重。生活中,去市场跟着妈妈买菜,一斤,有多重。再打个形象的比喻,8个鸡蛋,就是一斤。一千克就是16个鸡蛋嘛。可曹老师并没有这么讲,而是让同学们猜一猜,将自己理解想象的一千克,装进一个口袋里。这可乐坏了孩子们。猜测是孩子们的天性,乱七八糟,信口开河,不用担责。大家纷纷猜测,都想着自己装进口袋里的物体为最准。正在大家期盼渴求之际,老师拿出一个秤,称一称,谁的是一千克,谁的比一千克大,谁的比一千克小。大家乐开了花。猜中的,一片欢跃,没猜中的,略有些失望,但也有味道。这是初步认识,在此处,老师的一千克,是从猜测中来的,再用实物做比较的。是初步概念。老师并没有就此打住,而是带到

7、了数学认知的第二步。体验。孩子们到了操场上,拿出自己的塑料袋,装上些沙子,再称,多了?减一点。少了?加一点。这一加一减,既掌握了秤的使用,又认识了一千克是多少,重在体验。一掂一装,一量,一读。一千克的体验更是深而久了。这时孩子很兴奋,老师也教得轻松。不用多讲,千克的概念,已深入课心了。这两处教学,不仅孩子们喜欢,印象深刻,设计者,曹老师喜在眉头。就连课后,我们这些分享者,也禁不住大笑起来。原来,课堂是如此可以美丽的。原来,生冷冷的数学课,硬概念,是如此的有情有味有活力。这些活力来自于哪里呢?来自于教师的创造与设计,来自于孩子们的体验与猜测,来自于老师给孩子们的那份环境与氛围。教师们啊,教学的美丽,就在您的点滴思绪之间,面对生冷怪僻的教学概念时,我们不妨想一想,这些概念在生活中是怎么来的,怎么用的,再带领孩子们想一想,体验一把,也许,一切就不再是生冷与苦涩,而是有情有趣的调皮宝贝,不喜欢,不愿学,才怪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