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写作中运用素材的方式.doc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50946563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议论写作中运用素材的方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议论写作中运用素材的方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议论写作中运用素材的方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议论写作中运用素材的方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议论写作中运用素材的方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议论写作中运用素材的方式.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议论写作中运用素材的方式(一)横向铺排横向铺排指的是运用并列的方式使用素材。作文评分标准中有一项要求材料丰富。选择是做到丰富的先决条件之一。在这一点上,并不是材料越多越好,而是越典型越好,并且材料运用不能一雷同。在横向铺陈材料时,也一定要选择不同角度的材料。比如古今中外的材料都要考虑到,这样不仅可以避免雷同,还会使文章材料材料丰富。如下面这个片断。70岁开始学习登山实在是一个了不起的奇迹。所以说影响我们人生命运的绝不是环境,而是我们持有什么样的信念。当信念开始在忡矗立起来时,我们离成功的目标就越来越近了。勾践卧薪尝胆报家仇国恨,司马迁惨遭宫刑写成千古巨著,唐三藏历经艰辛终于取得真经。翻开史册,

2、古今中外,大凡仁人志士,明达贤者,无不经过困苦砥砺走向成功。2008北京残奥会冠军吴春苗就是凭借自身的顽强毅力摘得桂冠,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也是在失聪之后,交苦难化为动为,在自己人信念的支撑下创作出了第九交响曲。无数事实告诉我们,只要心中有发信念,就没有闯不过的“火焰山”,没有战胜不了的艰险。这个片段材料丰富,因为用了古今中外的大量材料。在选材上,这个片段做到了横向铺排,互不雷同。在读者看来,本文的作者应当具有丰富的知识积累。这也是令读者佩服的地方之一。议论文写作中素材的运用(二) 提纲挈领提纲挈领指的是抓住要领,简明扼要。在高考和中考作文评分标准中,有一项要求就是“结构严谨”。对于议论类的文章

3、的思路可以使读者对文章一目了然。这就为作文获得高分提供了有力保障。例如下面作文片段: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他的一生也算得上是“时运不济,命途多舛”。他却能够达人知命,笑对人生。反过来想想,如果他没有豁达的胸襟,如果推动乐观的情怀,那他双怎能吟咏出“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的豪言壮语。近代四大名旦之一的梅兰芳的一生也不是一帆风顺的,他遭遇的坎坷也非常人所能想象。然而,面对眼前困难,他都像抹掉一屋蛛网一样将它们轻轻抹去同,最后的成功也向他慢慢走来。如果说历史人物离现在比较久远,那么当代又何尝缺乏战胜挫折的英雄呢?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福娃的设计者韩美林就曾经多灾多难,然而,始终笑对

4、一切的这位艺术家还是以扎实功夫站稳在艺术的殿堂。这个作文片段选用了三个材料来阐述观点。在素材运用上,详略的安排增强了文章的节奏感。对王勃素材的运用属于并列关系。在素材安排上,这个片段采用的是以时间先后为顺序的。议论文写作素材的运用(三) 对比映衬为了使文章的中心更加突出,在选择材料往往采用对比手法。一般情况下,对比往往是正反两方面的对比。例如: 纵观历史长河,拥有铁面无私、令人敬畏的正气者向来被世人所推崇。陶渊明的“不为五斗米折腰”被传为佳话;李白的一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称做名句;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成为众多志士仁人遵循的人生准则;鉴湖女侠秋瑾为了革命

5、慷慨地奔赴刑场也唱了舍生取义的悲壮之歌。我们鄙夷那些在权势面前、金钱、诱惑之下卑躬屈膝的人。明末的权臣洪承畴最终没有抵制住权势的诱惑而屈膝投降,汪精卫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与民族为敌-我要对他们说:请保养好你们的腰,留一点正气给世人吧!这个作文片段所选材料十分丰富。其中选材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正反齐全,这种正反对照式的手法使文章中心突出,更具有说服力。议论文写作中素材的运用(四)妙语连珠为了增强说理的力度,在运用素材时,往往采用排比的修辞手法。用一系列连珠炮似的语言,形成一种鱼贯而出的气势。这种修辞的好处是增强语言气势,使抒发的感情更加强烈。例如:有了思考才会有新的发展,才能够突破前人,才会有理性的升华,才会有发明创造。伟大的教育家圣人曾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而殆”。试想,如果一保苹果砸在牛顿头上,他没有任何思考,他会发现万有定律吗?如果病倒在床上的德国气象家魏格纳看到地图而不思考,那他怎会提出大陆漂移假说?如果英国天文学家哈雷看到丰厚星而不思考,那他能够发现彗星的运行规律吗?这段话的说理力度很强,因为本段用了一些增强感情的修辞。比如在素材运用上,三个反问句鱼贯而出,势不可当。反问这种修辞本身的表达效果就是增强感情,再加上排比的联合运用,这大大增强了本段的说理力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