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管理留守学生.doc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50944676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管理留守学生.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如何管理留守学生.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如何管理留守学生.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如何管理留守学生.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如何管理留守学生.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如何管理留守学生.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管理留守学生.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如何管理留守学生一、明确责任,健全制度,确保“留守学生”管理落到实处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留守学生”教育管理,是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为了一切学生,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的需要。随着城乡一体化的深入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进一步流动,“留守学生”规模还将扩大。对此,我们高度重视, 2004年,我局就成立了“留守学生”教育管理领导小组,分管局长任组长,局关工委,教育工会,政策法规科,督导室、基教科、成职科、妇委会、共青团等科室负责人为成员,下设办公室于基教科,负责制定“留守学生”教育管理实施意见。各区市县和学校也

2、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与此同时,我们还建立健全了八项管理制度。一是建立“留守学生”信息制度,内容包括“留守学生”家庭情况、思想道德状况、学习状况、行为习惯、生活状况、身体发展和心理发展状况、他们父母的通讯地址、电话,以及当前监护人联系办法等内容,实行每月一次动态管理。二是重点结对制度,学校将“留守学生”与教职工结成对子,加强个别辅导,实行全程跟踪教育。三是同龄优秀学生与“留守学生”开展生活、学习互动互帮活动制度。四是建立教师与“留守学生”谈心制度,及时掌握和排解学生日常生活中出现的问题,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五是成立节假日、双休日活动小组制度。按“留守学生”住地分组,开展社会实践体验活动。六是建

3、立家校联系制度,每月对每位“留守学生”(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至少联系一次(包括电话、书面),了解他们各方面的情况。七是建立奖励制度,及时表彰奖励表现好、进步快的“留守学生”,树立榜样并鼓励他们不断追求上进。八是建立“留守学生”与父母联系制度,要求外出打工的父母保持与孩子经常性的联系,并及时与学校沟通,了解孩子的情况,做到半个月能电话交流一次以上,寒、暑假把孩子接到身边住一段时间,增加亲子互动沟通。二、采取措施,加强管理,发挥“留守学生”教育管理主渠道作用 各区市县教育局和各级各类学校根据上级的文件精神,结合各地实际,充分发挥主渠道作用,切实加强 “留守学生”教育管理。一是全面贯彻落实义务教

4、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认真分析“留守学生”的特征、存在的问题、找出问题的根源,普遍制定了加强“留守学生”教育管理的具体办法和实施细则。二是高度重视思想道德教育。各校紧紧围绕“关爱、责任、诚实”等基础道德品质,以班队、少先队、共青团活动为载体,积极开展“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教育活动,让“留守学生”乐意参加,在活动中接受思想道德教育,特别重视让他们在社会实践中体验做人做事的道理。在此过程中,广大教师尤其是班主任作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指引者,发挥了自身的主导作用,用心关爱“留守学生”,做到了“三多、三沟通”。即多与“留守

5、学生”交心谈心、多组织充满人情味的集体活动、多到“留守学生”家中进行家访;定期与“留守学生”的父母沟通、定期与代管人沟通、定期与校外义务辅导员沟通。所有的学校在对“留守学生”的教育与管理上,都提倡和践行了“爱心育人”的响亮口号,在每位“留守学生”的生日到来时,为他们送上写满祝福与鼓励的贺卡;当“留守学生”在生活上遇到困难,心灵上感到困惑时,为他们解除困境,解开心结;当“留守学生”生病时,像父母一样守护在他们身边,无微不至地关心、呵护他们。三是切实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部分学校创造条件建立了心理咨询室,配备了必要的设施,开设了心理辅导课,配备专兼职心理辅导教师,有的学校聘请了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到校辅导

6、,通过建立心声信箱、开通心语热线、开设心声倾诉室等,为“留守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帮助指导“留守学生”解决各种困惑和疑难,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平时,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对“留守学生”做到精心观察,掌握动态,及时加强对他们的心理疏导,给这部分学生以更多的“偏爱”。岳池中学在全市学校中率先建立了心理咨询室,开通了心理咨询网站和电话,在高校选聘了学习心理学专业的优秀毕业学生担任心理辅导教师,定期接受学生的心理咨询,解答学生特别是“留守学生”学习、生活、交往等方面的问题,不仅受到了广大学生的欢迎,也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四是在学习上特殊关照。各校对“留守学生”的教学,特别注意了赏识教育和因材施教,发挥“留

7、守学生”个人特长,如召开“我独立、我成功、我成材”主题班队会,建立“留守学生”“成长记录袋”,举办“留守学生”书画、作文、作业展等,让“留守学生”看到自己的成绩和长处,增强学习的决心和信心。教师指导督促“留守学生”学习,完成作业,帮助解决学习上遇到的难题,培养自信心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有的学校组织学生之间开展互助互帮“手拉手”活动,让“留守学生”与同龄且表现好、学习好的学生结对,使“留守学生”能与同龄人一样健康快乐地成长。学校、班级经常举办生动有趣的竞赛,以赛促练,提高能力。坚决杜绝对文化课成绩较差的“留守学生”歧视或不管不问现象。五是在生活上加倍关心。各地利用调整学校布局和农村初中建设的有利时

8、机,合理规划,建设了一批农村寄宿制学校,对双亲同时外出的“留守学生”实行集中寄宿管理,配备了专职的生活指导教师,专门负责管理住校生的生活,确保他们的住宿安全,并合理安排他们晚上的学习、娱乐活动,使他们体验到更多的人文关怀,集体的温暖。同时,鼓励社会力量创办托管所或设立托管中心,配备专人负责管理“留守学生”校外的学习、生活、教育、安全等。三、榜样示范,典型引路,全面推进“留守学生”教育管理在加强“留守学生”管理过程中,我市各地教育部门和学校大胆探索,不断创新,初步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管理办法。华蓥市教育局针对“留守学生”量大面广的实际,一方面加快寄宿制学校建设步伐。目前,该市近一半的初中建成了寄

9、宿制学校,为“留守学生”提供了比较完善的食宿条件,让“留守学生”在老师、同学群体中成长,让“留守学生”受到更多的关爱与照顾,减少“留守学生”受教育的断层和真空。另一方面加强科学研究,提升“留守学生”教育理念,探索有效的教育、引导途径、方法和策略,提高管理水平。目前,该市“留守学生”教育与新农村建设双向促进研究已被省教育厅列为普通教育科研课题,该市古桥小学以家长外出,学习困难学生良好学习品质研究为课题进行了为期三年的研究,已经结题,天池初中的课题研究还获得了省政府教育科研成果三等奖。该市蓝艺学校作为1999年创办的民办学校,现有600余名中小学生,其中90%以上是“留守学生”,相当部分进校时有不

10、同程度的不良习气。经过该校的努力,大部分学生都能在一两年内转变过来,13名因违法犯罪受到法律制裁和公安部门监控的学生转入该校后品行不断好转。建校七年来,蓝艺学校做到“四无”,即无刑事案件,无重大事故,无安全事故,无吸毒人员;原有不良行为人数由进校人数的70%下降到20%,初步办成了符合广安、华蓥实际、适合家长、学生需要的形象鲜明、影响较大的特色学校,被誉为“留守学生温馨的家园,打工子女成才的摇篮”,中央电视台、四川电视台、中国日报、中国教育报等媒体做了专题报道。我们抓住这一典型,在蓝艺学校召开了“广安市教育系统关爱留守学生现场会”,来自各区市县的70余名与会人员实地参观了华蓥市蓝艺学校、天池初

11、中等现场,听取了华蓥市教育局、蓝艺学校等单位加强“留守学生”教育管理的做法和经验,观看了由该校“留守学生”主演的文艺晚会,并举行了隆重的捐赠仪式,省教育厅关工委领导出席了现场会,对该校予以高度评价。此次现场会的召开,有力地推动了全市“留守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四、健全网络,聚集力量,共同做好“留守学生”教育管理 “留守学生”问题既是一个教育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既需要学校、家庭的倾情参与,也需要政府、社会各方面齐抓共管。为此,我市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在抓好自身工作的同时,动员一切力量,共同做好了“留守学生”的教育与管理。一是加强舆论宣传。加大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宣传

12、力度,强化外出务工家长对子女成长的监护责任和教育责任,引导他们正确处理打工致富与子女教育的关系。二是加强对“留守学生”监护人的培训和指导。充分运用家长会、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家访和“家长开放日”等形式,向“留守学生”的祖父母等代监护人广泛开展家庭教育宣传,普及家庭教育知识,推广家庭教育的成功经验,帮助和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提高科学教育孩子的能力。目前,全市中小学校、幼儿园和社区共建立家长学校1093所,参加学习的家长达34.75万人。各地还充分利用春节等“留守学生”父母返乡的有利时机,举办“留守学生”家长培训班,专门就如何教育管理“留守学生”进行辅导和指导

13、。三是建立社会化的教育和监护体系。学校充分发挥法制副校长和法制辅导员的积极性,共同做好学生的法制教育和学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净化社会风气,为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环境。许多学校主动争取政法部门、乡镇机关、社区(村委)干部、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离退休干部职工与“留守学生”结对,实施“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的方式帮助、引导“留守学生”健康快乐成长。有的联合共青团、妇联、工会等相关群众性组织,共同构建“留守学生”的社会化教育和监护体系,起到沟通家庭、学校与留守学生”之间关系的桥梁作用,有效帮助“留守学生”形成正确的生活态度,培育健康的人格。四是充分发挥关工委的作用。我市关工委自成立以来

14、,在充分发挥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劳模等“五老”队伍的作用方面,在构建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教育网络,开展学校、家庭和社区“三结合”教育网络试点工作方面,在开展“同唱一首歌”、“我是五好小公民”、“珍爱生命,健康成长”、“做诚信人,办诚信事”和“弘扬中华美德,构建和谐学校”读书、征文、实践活动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受到国家、省关工委的肯定。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城市经济得以快速发展,农民工如潮水般涌入城市,不少父母双双外出务工,留下了年幼的孩子在家由老人照看,他们就是中国改革开放后农村出现的一个特殊群体留守儿童。 据统计,整个中国,有一二亿农民常年在城市务工

15、经商,留守儿童数量多达2000万左右,即使在经济大省广东,农村中也存在着大量的留守儿童,他们中的63.6%在隔代教育中成长。广东省妇联的相关数据表明,六成半在外工作的父母平均一年在家不到10天,接近一成留守儿童曾有过被“遗弃”的感觉。 虽然问题少年在报上时有所见,但当接连发生网瘾少年引起的一系列恶性悲剧时,才引起社会和学校的警觉与反思。 产生悲剧的原因,中山大学一位博士生解释说:一是二元对立的城乡关系;二是留守儿童的内心想法强烈,没有沟通好。对于前一个原因,是社会现实,我们个人无法改变,但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如何把在校学生中的这个特殊群体教育引导好,以避免再发生悲剧呢?我个人认为有如下几种做法

16、: 一是动员留守儿童就读全日制寄宿学校 由于父母不在家,与留守儿童相处的大都是年迈体弱的老人或亲朋好友。他们要么精力有限,思想观念陈旧;要么自身忙于工作,还有自己的家庭要照顾。且隔代管理,容易放纵、溺爱,对于留守儿童的成长十分不利。因此,动员留守儿童到学校寄宿是一个很好的办法。学校要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管理,设立专职的全日制管理人员,一方面负责留守儿童的日常生活管理,另一方面对住校生进行思想、情感教育。让他们在学校能感受到家一般的温暖。 二是多与家长沟通联系,争取家长的配合教育 目前,政府还没有制订出留守儿童教育的具体政策法规和措施。因此,教育还主要得靠学校与家庭两方面。当前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大多年迈体弱,且思想观念陈旧落后。因此,教师要多家访并对监护人给予具体指导。学校要对留守儿童建立专门的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