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各大高校真题(不看后悔).doc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50937767 上传时间:2024-03-2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原》各大高校真题(不看后悔).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马原》各大高校真题(不看后悔).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马原》各大高校真题(不看后悔).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马原》各大高校真题(不看后悔).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马原》各大高校真题(不看后悔).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马原》各大高校真题(不看后悔).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原》各大高校真题(不看后悔).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题库一、名词解释1.相对静止相对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即物质运动在一定范围内的某种相对稳定状态。主要有两种情形:是物质之间未发生位置移动,处于机械平衡状态;事物处于量变过程中,没有发生根本性质的变化,保持质的稳定性2.矛盾的同一性3.客观真理4.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1949年9月29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共七章六十条。总结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经验,规定了中国社会制度和国家制度的基本原则以及各方面基本的方针政策。1954年宪法颁布前,曾起临时宪法的作用5. 工农武装割据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初期,毛泽东把共产党领导的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

2、三者紧密结合起来,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主要内容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土地革命为基本内容,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战略阵地,夺取革命的胜利。6.两个同盟及相互关系7.基础货币(了解)存款扩张的基础是商业银行的准备金总额(包括法定的和超额的)加上非银行部门持有的通货,可称为基础货币或货币基础。由于它会派生出货币,因此是一种高能量的或者说火力强大的货币,故又称高能货币或强力货币。8.非物质商品9.私营经济私营经济是指以生产资料私有和雇工劳动为基础的,并以盈利为目的和按资分配为主的一种经济类型。私营经济是个体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本质上与个体经济一样,是一种私有制的经济形式

3、。10.借贷资本借贷资本是为取得利息而暂时贷出的货币资本11. 精神文明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包括思想、教育、道德、风尚和科学、文化等12. 市场经济由市场通过供求关系和价格变动,对生产要素和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的商品经济形式13. 复杂劳动需要经过专门训练,具有一定技术才能胜任的劳动14. 货币充当一切商品的等价物的特殊商品。货币是价值的一般代表,可以购买任何别的商品15.哲学基本原理16.相对真理17. 辩证的否定18.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19.唯物主义20.先验论唯心主义认识论。同反映论对立。坚持从意识到物质的认识路线,认为人的知识、才能是先于客观事物以及社会实践、感觉和

4、经验的,是天赋的、头脑里固有的。用先验论观察历史,必然产生天才史观和英雄史观21.质变22.经济全球化23.社会形态24.价值规律25.垄断价格26.相对剩余价值27.质、量、度28.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29.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斯、恩格斯所创立的关于人类社会发展最一般规律的科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历史发展具有自身固有的客观规律;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又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也叫唯物史观30辩证否定观31.生产关系32.金融资本33.人工智能(了解)34.实践

5、35.客观真理36.生产力37.国家垄断资本主义38.资本有机构成由资本的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39.质量互变规律40. 社会形态41.经济危机42.商品经济43.资本循环产业资本从一定的职能形式出发,顺次经过购买、生产、销售三个阶段,分别地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式,实现了价值的增殖,并回到原来出发点的全过程。44.世界观45.认识46.实践47.矛盾48.剩余价值49.上层建筑50马克思主义51.认识的主体与客体52垄断资本主义二、简答题1.简述实事求是是思想路线的哲学依据“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

6、求”就是我们去研究。实事求是,出发于“实事”,着眼于“是”,而用力于“求”。这就是说,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从客观实际出发,从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做到按客观规律办事。2.简述辩证否定观的内涵及其方法论意义3.历史唯物主义从劳动发展史中找到了理解社会历史的钥匙。简述这一原理的理论意义。第一,人类的物质生产是整个历史发展的出发点第二,人们在生产中结成的物质关系是整个社会历史的基础,它决定了整个社会的基本结构和基本矛盾的形成第三,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物质实践是社会历史发展及社会意识诸形式产生、发展的动力第四,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决定历史的每一阶段发展和特殊的性质。

7、第五,一定的生产力和积极参与反抗旧社会活动的革命群众是社会革命的物质因素4.简述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及其重要意义5.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6.20世纪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贡献7.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8.当代科学技术革命对马克思主义的影响。科学技术的重大突破和发展,形成新的思想和新的方法,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科学技术的重大突破和发展,使得人类对世界的认识和改造活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拓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新视野事实表明:现代科学技术的重大突破和发展,不仅没有推翻马克思主义哲学,反而证实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哲学9. 物质世界的统一性(1)世界是统一的,即世界的本原是一个;(2)

8、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即世界统一的基础是物质;(3)物质世界的统一性是多样性的统一,而不是单一的无差别的统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以具体物质形态的差异性、多样性为前提,而物质形态的差异性、多样性又以它们的客观实在性为基础。10.社会生活得实践本质。11.个人的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的辩证关系。社会价值指繁衍后代,为社会贡献自己应有的贡献等,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是辩证统一的,相互作用的,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也是实现社会价值的过程,实现社会价值的过程,也是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个人的价值背离了社会价值,就失去了其应有的价值意义。12.简述政治文明的本质13.简述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与人们的历史选择性之间的

9、关系。社会形态更替的客观必然性,主要是指社会形态依次更替的过程和规律是客观的,发展的基本趋势是确定不移的。社会发展的客观必然性造成一定历史阶段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为人们的历史选择提供了基础、范围和实践活动的幅度、空间。社会形态更替的过程也是一个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相统一的过程。人们历史选择性,归根结底是人民群众的选择性。历史的发展、社会形态的更替的规律,归根结底会通过人民的意志和人民的选择表现出来14.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了解)15.简评“整理多元论”(了解)16.简述认识的发展规律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通过反复实践并认识的,即实践认识实践认识这样一个不断实践,新的认识指导实践的过程。其

10、规律就是不断地实践并发展认识,深化认识,指导实践。17.简述列宁物质的定义的内容及其意义。18.简述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的含义。19.简述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和市场配置资源的过程中的作用。价值规律的作用表现在: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自发地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自发地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市场配置资源的过程中的作用是配置资源和调节经济活动20.简述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21.简述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22.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和旧唯物主义的共同点和根本区别。23.社会改革与社会革命的区别。(了解)24.简述从多角度理解的马克思主义。25.

11、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1)科学技术推动生产发展和社会变革2)科学技术促进经济增长3)科学技术促进精神文明建设4)科学技术协调人与自然界的关系26.简述价值规律的内容及其作用。27.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含义及其主要形式。28.简述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及其辩证关系。29.比较分析辩证思维方法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30.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资本主义灭亡和共产主义胜利“两个必然”和“两个绝不会”的联系与区别。31.垄断产生的原因是什么?32.劳动力成为商品的两个条件是什么?首先,劳动者必须有人身自由,可以自由地支配自己的劳动力;其次,劳动者丧失了一切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只能靠出卖劳动力为生。33.简述感

12、性认识、理性认识及其辩证关系?34.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和非确定性实践标准的确定性(绝对性)是指:第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此外,再没有别的标准;第二、无限发展着的实践对一切认识都能做出确定的检验。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相对性)是指:第一、实践有着自身的局限性,它不能对现有的一切认识都做出确定的检验;第二、在一定发展阶段上,经过实践证实的真理,还需要继续接受新的实践的检验。35.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理论意义有哪些?【电子科技大学2011】36.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电子科技大学2011】37.简述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及其辩证关系。【电子科技大学2011】38.简述社会存

13、在和社会意识及其辩证关系【电子科技大学2011】39.简述价值规律在市场调节中的作用及其消极后果。【电子科技大学2011】40.简述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两种发展观的对立和根本分歧。唯物辩证法是以联系、发展的观点认识世界,是客观世界的反映与正确认识形而上学:以孤立、静止观点认识世界,是片面的反映或错误的认识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发展观,它们之间的对立主要表现在:(1)联系观点和孤立观点的对立;(2)发展观点和静止观点的对立;(3)全面观点和片面观点的对立;(4)承认矛盾观点和否认矛盾观点的对立,这是最根本的对立,是二者对立的焦点,也是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41.简述真

14、理与谬误的含义及其二者关系。42.简述生产方式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43.什么是资本循环,产业资本正常循环的条件是怎样的?第一,产业资本必须保持三种职能形式在空间上的并存性。全部产业资本不能同时处在一种职能资本形式上,必须按一定的比例分割为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三个部分。 第二,产业资本必须保持每一种职能形式在时间上的继起性。即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都必须依次转化,顺利地进行各自的循环,不断完成资本职能形式的转换。 产业资本连续循环的这两个条件是相互联系和互为条件的。44.什么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有哪些形式?45.简述唯物辩证法的两点论与重点论46.简述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

15、展的基本动力。47.简述认识过程中的两次飞跃。48.社会发展的动力系统及其构成49.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表现在哪些方面?50.为什么说“坚持认识和实践的统一,必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普遍真理观,努力做到以正确的理论为指导,在实践在坚持和发展真理”?51.为什么说“面对新情况,必须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认识,根据变化了的实践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有所前进”?52.简述马克思主义展望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和方法。(1)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基础上指明社会发展的方向(2)在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旧世界中阐发未来新世界的特点(3)立足于揭示未来社会的一般特征,而不作详尽的细节描绘53.简要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科学的关系(1)二者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普遍和特殊,抽象和具体,指导和被指导的关系。(2)哲学以各门具体科学为基础,没有离开具体科学纯粹抽象的哲学。(3)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为各门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各门具体科学必须以哲学为指导54.简述现实可能性与抽象可能性的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