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教案兼反思.doc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50937403 上传时间:2024-02-2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7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愚公移山教案兼反思.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愚公移山教案兼反思.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愚公移山教案兼反思.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愚公移山教案兼反思.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愚公移山教案兼反思.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愚公移山教案兼反思.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愚公移山教案兼反思.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愚公移山教案愚公移山选自列子汤问,是古代寓言中的名篇,既有生动的故事情节,又带有神话色彩,历来脍炙人口。文章寓意明显,反映了人类征服自然的理想和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 讲授本文,首先应帮助学生疏通文句,理解文意,积累文言词语,其次应引导学生熟读课文,把握愚公这一人物形象,体会对比、衬托手法的表达效果,探究文章的时代意义。时代需要愚公精神,激发学生勇敢面对困难,挑战自我,争做时代的骄子。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 积累文言文重要的实词、虚词,辨析一词多义。2. 理解课文的深刻寓意。 能力目标:1. 反复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探究文章的内涵,培养学生文言文自读能力。2. 把握愚公这一人物形象,体会

2、对比、衬托手法的表达效果。 德育目标: 学习愚公精神,让学生正视成长道路上遇到的各种艰难险阻,争取勇往直前。 教学重点 1. 积累文言文常用的词语,培养朗读文言文的语感。2. 理解本文的时代意义。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2. 理解神话结尾的作用,体会“京城氏之子跳往助之” 这一细节的作用。 教学方法1.品读法 2.引导法 3.讨论法4.探究法 5.延伸拓展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 导语设计:“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愚公移山的故事家喻户晓,愚公移山的精神代代流传,愚公移山这首歌同学们也可能吟唱自如,我们都被愚公移山的精神所感动,下面先请同学们欣

3、赏几幅赞颂愚公的画片。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教学图片,学生欣赏图片。二 朗读课文,整体感悟:1.播放生字图片,朗读正音rn s y chng h shung j bn 仞 塞 迂 惩 荷 孀 箕畚 2.正音后,学生齐读课文,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注意句子节奏和感情,读出文言文的语感。 三 课文释意,难句翻译播放相关教学图片1.让学生理解文中重点实词的释义及每段课文的译文内容。2难句强调并翻译: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连魁父那样的小山都平不了,还能把太行、王屋这两座大山怎么样呢?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于是带领子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 于是带领能挑担子的三个子孙。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用

4、)箕畚把土石运到渤海边。3 . 倒装句 甚矣,汝之不惠! 你太不聪明了! 告之于帝 就把这件事禀报天帝或就向天帝禀报这件事。4 被动句 帝感其诚 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所感动。5 通假字 反返 惠慧 亡无 厝措 陇垄 指直四课文答问,深入理解要求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讨论后,用课文原句回答。1.愚公移山的原因是。2.愚公移山的目的是。3.表现愚公移山的主张得到全家拥护的句子是。4.表现愚公移山艰难而又路途遥远的句子是。5.愚公移山的深入民心的细节描写的句子是。6.愚公认为两座大山可以搬走的理由是。7.标志愚公和智叟辩论取胜的一句是。8.“帝感其诚”的“诚”是指愚公的。五探讨交流,发展思维鼓励学生探讨

5、交流,积极参与,大胆发言,展示自我。1. 愚公的妻子和智叟都对愚公移山提出了异议,但他们“同”中又有什么不同? 教师启发提示: 1态度不同 2.出发点不同 3.称呼不同 4.语气不同 5.对愚公能力的评价不同 2. 文章中多处运用了对比衬托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请同学们找出来。 学生讨论,明确文中有多处对比 如愚公和智叟、京城氏之子和智叟、愚公之妻和智叟的对比,公有实现“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有造福人民大众和后代子孙的宏伟抱负,对人力的无穷尽怀有坚定信念,智叟只看到自然的威力,看不到人力的伟大,认为愚公移山是“不惠之举”,对比之下,一个平庸,一个伟大;京城氏之子听说愚公移山就“跳往助之”,而智叟却

6、“笑而止之” ,对比之下,更显智叟见解鄙陋,对造福千万人事业的冷漠态度;愚公之妻对丈夫关心,提出合情合理的疑问,智叟则表现出极度的轻蔑,嘲讽之意溢于言表,一“君”一“汝”境界全出。文中运用衬托的例子也不少。如写太行、王屋两山的运土路程的遥远、一年往返一次等对显现愚公的气魄,说明移山劳动的艰巨具有衬托作用,写操蛇之神的“惧”和天帝的“感”也从侧面反映了愚公移山决心不可动摇。六百家争鸣,深化思维 辩论会:愚公究竟愚不愚? 播放辩论图片,鼓励学生多角度分析思考问题。 学生分为两组,展开课堂辩论,教师鼓励学生参与交流。 辩词选摘:愚方: 我认为愚公有点愚,愚公只不过想有路可走,应该找一个更捷径的办法把

7、人们从封闭的环境中解救出来,可以搬家嘛!而不应该兴师动众去移山,让子孙后代受累,没有时间享受生活。2 愚公有点破坏环境,愚公把两座山挖了,很快就会使土地沙漠化,另外,把沙土往海里倒,明显破坏海洋生态环境,所以,我坚决反对。 3. 我认为愚公不但愚,而且还有点笨,移山困难太大,如山高、路远、人老、人少、投入和收益不相称等等,自己没干几年就去世了,却把移山的任务交给后代 子孙。愚公还有点自私。不愚方: 我认为愚公不愚,中国人有恋乡情结,搬家也不容易,是逃避困难的想法,人们应该征服自然,战胜自然,为后代子孙建设生存的美好家园,让人们过上好日子,所以不能搬家,愚公不愚。 2. 愚公有造福后代子孙的美好

8、愿望,从个人出发,可能是“愚”的,但他为子孙着想,为后代造福:说愚不要紧,只要除穷根,愚了我一个,造福后人。3. 愚公有长期奋斗的思想准备,有子孙的支持,深明移山道理,有发展变化的观点,精神感人至深,智叟知难而退,无所作为,讽刺阻拦愚公是真正的愚。 教师总结: 经过一番激烈的辩驳,愚公智叟孰智孰愚已成为不争的事实,那就是愚公不愚,智叟不智。愚公不“愚”因为他眼光长远,不怕困难,敢于奋斗,有坚强的毅力,有造福后代子孙的宏伟抱负,移山的胜利,说明了人定胜天的伟大意义。智叟不“智”因为他把困难看得太重,把人的力量估计过低,对造福人类的事业过于冷漠,目光短浅,是典型的懒汉懦夫人物的代表。华罗庚有诗赞愚

9、公:巧算偏从拙中来,愚公智叟两分开。 日久方显愚公智,发白才知智叟呆。埋头苦干是第一,熟能生出百巧来,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愚公移山成功说明了什么道理?让学生发表见解1. 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只要坚持不懈,成功终会属于我们。2做任何事,都要有坚定的信念,要有恒心和毅力,理想才能实现。3. 做事情要齐心协力,团结一致,要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众人拾柴火焰高。让学生轻松一下,欣赏江涛演唱的歌曲愚公移山,感悟愚公精神的伟大。七延伸思维,总结升华 在讲求效益、科技发达的新时代,是否需要继续发扬愚公移山精神?谈谈自己的观点。学生争相发言,各抒己见观点摘录:1需要。做为一名中学生,应该正

10、确对待学习中遇到的各种困难,不低头,不逃避,迎难而上,消灭拦路虎,发扬愚公移山精神, 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争取学业进步,争做时代骄子。2. 中国人民已经在许多方面继续发扬着愚公移山精神,如共同抗击非典、众志成城抵御特大洪灾和雪灾、万众一心让神舟六号飞船上天、嫦娥一号卫星发射成功等,这些都标明了愚公移山精神已渗入到人们的思想中,以后我们还应该继续发扬。3. 5月12日下午2点28分,四川汶川发生8.0级地震,在国难当头,我们继续发扬了愚公移山精神,迎难而上,众志成城,万众一心,抗震救灾,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不抛弃,不放弃,只要有一分希望,我们就要尽百倍的努力,帮助灾区人民重建家园,只要人人都献出

11、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教师总结:在当今科技发达、经济发展的新时代,愚公精神不但不过时,反而与时俱进,让我们从愚公手中接过精神火把,点亮智慧的灯,照亮前行的路,不畏困难,勇于前行,团结一致,开拓进取,相信我们的明天会更美好!八巩固提高,布置作业。1. 以“读愚公移山有感”为题,写一篇700字左右的作文,要求观点正确,主题鲜明,语言流畅,有感染力。2. 有人说,愚公精神就是苦干精神,仅有苦干是远远不够的,苦干加巧干才等于成功,你如何评价这一种观点。写一段话阐明你的观点。附愚公移山板书设计:1. 朗读课文,整体感悟2. 课文释意,难句翻译 3. 课文答问,深入理解 4. 探讨交流,发展思维

12、5. 百家争鸣,深化思维6. 延伸思维,总结升华 7. 巩固提高,布置作业。课后反思:新课程明确倡导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倡导教师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参与者,要求教和学都要利用尽可能多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与能力的基础上,在教师的指引下主动探索发现新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创新思维。我在教学愚公移山这篇寓言的时候,我引导学生读得多,说得多,想得多,练得多,首先尊重学生的解读,然后再慢慢引导学生反思这种知难而进的人生哲学,最后再来重新审视愚公的“愚”,从而让学生明白:我们可以选择知难而退的人生哲学,然而我们不应该鄙弃做事执著的人。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还基本上能领

13、会文章的寓意,认识到愚公精神的伟大,并表示在以后的生活和学习活动中,学习愚公精神,排除万难,争取胜利。在教学手段上,我利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多媒体的生动性、趣味性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引起他们兴奋、愉悦的感受,激活了他们的心智,利用多媒体教学直观形象的特点,创设比较理想的学习情境,能节省课堂时间,增加知识的容量,提高教学效率。整节课课堂气氛活跃,有激烈的讨论交流,也有争先恐后的发言。还有相关主题歌曲的陶醉欣赏,学生们能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快乐的体验和情感的熏陶,所取得的课堂效果比较令我满意。另外,我还要认真总结这节课的成功和失败之处,根据课堂上反映出来的问题及时来 “对症下药”,克服教学工作中的不足,改造和提升自己的教学经验,在积累中探索,在反思中领悟,逐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取得优异的教学成绩,争做一名优秀的中学教师!发扬愚公精神 争取学习进步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