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除法(三)》教学设计安国臣.doc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50936248 上传时间:2024-02-1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分数除法(三)》教学设计安国臣.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分数除法(三)》教学设计安国臣.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分数除法(三)》教学设计安国臣.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分数除法(三)》教学设计安国臣.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分数除法(三)》教学设计安国臣.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分数除法(三)》教学设计安国臣.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分数除法(三)》教学设计安国臣.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分数除法(三)教学设计包家中心小学 安国臣教学目标: 1、 能用方程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初步体会方程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模型。2、 在解方程中,巩固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3、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的能力。教学重、难点:重点:进一步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掌握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计算。难点:运用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作好铺垫找出下列各题的数量关系式,判断谁是单位“1”。(1)故事书的是150本。(2)书的价钱是钢笔价钱的。(3)汽车速度是火车速度的。(二)创设情境,引发探究教学例题:出示教材中的情境图师:同学们的课外活动丰富多彩,看这些同学多开

2、心啊!从画面中,你们能获得那些数学信息?生:跳绳的有6人,打篮球的有4人,踢毽子的有3人。师:同学们观察的非常仔细,这些数量关系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学生回答后,老师再作补充。师:打篮球的人数是踢足球的,踢毽子的人数是踢足球的。跳绳的人数是参加活动总人数的,(三)提出问题,自主探究(1)提出问题师:根据情境图提供的数学信息,同学们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学生提出的问题肯定状况百出,老师可作以下的引导:参加跳绳的小朋友有多少人?你知道操场上参加活动的总人数是多少人吗?如果告诉你参加跳绳的人数与参加活动的总人数的数量关系,你会求出参加活动的总人数吗?得出探究题目:跳绳的小朋友有6人,是操场上参加活动总

3、人数的,操场上有多少人参加活动?(2)学生自主探究自主探究问题:根据题意分析题目的数量关系,“跳绳的小朋友有6人,是操场上参加活动总人数的”怎样理解这句话?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讨论。教师巡视课堂,收集信息。(3)反馈探索结果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跳绳的小朋友有6人,是操场上参加活动总人数的”怎样理解这句话?学生1:跳绳的人数是操场上参加活动总人数的。(板书)学生2:参加活动总人数的正好是操场上跳绳的人数。学生3:参加活动总人数的,相当于操场上跳绳的人数。师:请大家用一个等式表示题中的等量关系。写出数量关系式参加活动总人数=跳绳的人数(板书)参加活动总人数=6(4)独立解决问题列出方程师:参加

4、活动的总人数知道吗?我们可以用一个什么字母来表示?(这时如果学生提出用算术法解答,老师引导学生知道,如果利用“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的思路思考,应该先探索方程法,然后再用算术法解答。)学生独立列出方程后,学生回答,老师板书:解:设操场上有x人参加活动。x=6 让学生说说列方程的根据。解方程学生独立解答方程,学生回答,老师板书:x=6 x=6 x=27答:操场上参加活动的人数是27人。 (5)学习算术解法(如果前面学生没有提出算术解法,这个内容可放在第二课时)师:同学们还有其它方法吗?生:用除法计算:6=27(人)与学生一起分析,借助线段图理清思路。(四)应用知识,解决问题1、完

5、成教材第40页的“试一试”的第(1)、(2)小题。学生独立解答,老师巡视课堂,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引导他们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学生完成后,集体交流解题思路。(1) 第(1)小题和第(2)小题数量关系有什么区别和联系。(2) 两小题的解题方法有什么区别和联系。2、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用方程法解答了许多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你能根据以下方程,编出相应的应用题吗? x=30(五)回顾反思,总结全课师:这节课,同学们都积极参与课堂学习,通过与周围同学的合作和自己的主动探究获得了许多新知识,谁能说说你有什么收获吗? (六)板书设计分数除法(三)跳绳的小朋友有6人,是操场上参加活动总人数的,操场上有多少人参加活动?跳绳的人数是操场上参加活动总人数的参加活动总人数=跳绳的人数解:设操场上有x人参加活动。 x=6 x=6 x=27答:操场上参加活动的人数是27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