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山区优势,积极发展“农家乐”旅游.doc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50934287 上传时间:2023-03-1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6.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依托山区优势,积极发展“农家乐”旅游.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依托山区优势,积极发展“农家乐”旅游.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依托山区优势,积极发展“农家乐”旅游.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依托山区优势,积极发展“农家乐”旅游.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依托山区优势,积极发展“农家乐”旅游.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依托山区优势,积极发展“农家乐”旅游.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依托山区优势,积极发展“农家乐”旅游.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农家乐”旅游不能再“山寨”对发展铜鼓农家乐旅游的思考近年来,铜鼓县“农家乐”旅游持续升温,“吃农家饭、住农家屋、游农家景、享农家乐”已成为市民的一种时尚,“农家乐”休闲旅游已经成为当地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新增长点。如何进一步做大做强做优,实现规模化、品牌化、产业化发展,提档升级显得尤为迫切。一、发展“农家乐”旅游的比较优势1、宜人的生态环境。铜鼓县地处赣西北边陲,修河源头,森林覆盖率高达87.4%,拥有世界最大的原始野生红豆杉群落,年均气温16.2度,空气质量达国家一级标准,负氧离子含量达7万个/cm3,是一座典型的山水生态之城。2、厚重的历史文化。1927年9月,一代伟人毛泽东在这里“逢凶化

2、吉、遇难呈祥”, 之后亲自领导和发动了举世闻名的秋收起义,2.8万铜鼓儿女为革命英勇牺牲,占全省在册烈士的7%,中国革命的燎原星火就此点燃;源远流长的客家文化,别具一格的民风民俗,美味独特的饮食、古朴典雅的民居、崇文尚武的民风。铜鼓,更是一承载历史文化的魅力之地。3、优越的区位交通。铜鼓地处南昌、长沙、武汉组成三角形正中心,向三地辐射,现已通车运营的武吉高速,正在修建之中贯穿全境的奉铜高速(2012年8月建成通车),即将动工建设的宜万铜高速,再加上规划之中的九长和咸宜井两条铁路,发达的交通网络,铜鼓至宜春45分钟、到南昌、长沙1.5小时以及到武汉两个小时车程, 交通区位优势日益凸显,作为三地的

3、旅游休闲后花园,铜鼓正成为一方充满希望的投资热土。二、发展“农家乐”旅游面临的困难和问题1、发展模式单一,互动性差,水平不高。现在的农家乐大多停留在“吃饭、打牌、钓鱼”上,以用餐为主,而且菜色品种不多,菜肴特色不突出,游客可参与性还不强,体现农村生产、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内容尚未被纳入。2、尚未形成气候,特色不鲜明,品牌意识不强。目前,大多数还是以被动经营为主, 简单复制,旅游活动项目单调乏味,缺乏对于民间、民俗文化和自身发展特征的挖掘, 没有个性和品牌核心价值,缺少市场开拓意识,甚至由于同质化竞争导致亏损,很难形成游、购、娱、食、住、行一体的产业链。3、起步晚发展慢,组织程度不高,管理亟须规范。

4、我县农家乐大多属家族化经营,服务不规范,小农意识明显,经营行为不规范,无标准农家菜谱,无统一烹饪标准,无规范服务行为,经营场地参差不齐、档次低,政府投资和集体经济投入几乎为零。三、发展“农家乐”旅游的对策和建议1、统一规划、加强宣传,努力扩大农家乐旅游的知名度。要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示范带动、整体推进”的原则,精心制定农家乐发展整体规划,科学周密做好策划,实现全县农家乐点、线、面的有机结合。一是制定整体宣传计划。将农家乐旅游纳入全县旅游宣传促销整体工作计划,制作农家乐旅游导览手册,整体包装,加强对各类农家乐特色村、点的宣传推介,扩大农家乐影响力,推动更多市民走进农家乐、享受农家乐。要充分

5、利用网络、报刊、电视、手机短信等载休,借助月亮文化节、农博会、旅游推介会等平台,加大农家乐休闲旅游的宣传力度。二是开展主题活动。举办采摘节、油菜花节、采茶节、葡萄节、草莓节、桃花节等文化娱乐活动项目,打响知名度,同时积极组织各种农家乐行业内的活动,如旅游展示会、农家乐烹饪比赛等,叫响“休闲在农家”。 通过开展书画、笔会、摄影、竞赛、团购等系列活动,进行捆绑打包,扩大铜鼓农家乐的声势。三是加大户外宣传。通过在景区、入口、广场等人流交汇处悬挂宣传标语牌、办宣传栏、制作促销标志,提升品位。特别是要重视农家乐宣传推介进机关单位、社区、社团组织的工作,突出动态互动宣传和不同季节特色游的推介,增强宣传的吸

6、引力,提高宣传效果。2、因地制宜、注重特色,切实提高农家乐旅游的竞争力。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必须强化经营的特色和差异性,重视品牌效益,努力展现乡村旅游的魅力,逐步形成“一村一品”、“一户一特”的发展格局。一是景区型农家乐,例如在天柱峰国家森林公园和毛泽东化险福地等景区,增设配套设施,完善吃、住、游等服务项目,在周边发展农家乐;二是怀旧型农家乐,以民俗文化为依托,围绕我县客家风情,对院落、民居进行改造和包装,配置相应的桌椅、传统农具,收集民间故事、民间服饰等发展农家乐。三是休闲型农家乐,充分利用“五小园”等农家资源,体验捣年糕、磨豆浆,垂钓、采摘、耕作、饲养小动物等农事趣味,当然,也可考虑设置Wi

7、i、PS3、X360等电玩,融入时尚现代元素。四是文化型农家乐,通过沙龙、聚会,结合漫画、书法、摄影、美术、根雕、剪纸、刺绣等,与学校、各类协会、艺术团体联手,使有限资源无限升值。五是餐饮型农家乐,以农家特色美食,自助烧烤以及各色纯天然的野菜、野味吸引游客。六是运动型农家乐,在滚铁环、踢毽子、丢沙包、跳房子、竹竿舞等传统项目上,另设乒乓球、羽毛球、台球等活动场地,着力开发游客参与性强的项目建设,如骑马、登山、漂流、游泳、攀岩、攀越障碍、攀爬绳索、CS野战、射箭、射击、汽车试驾等有利于学生和干部职工的素质拓展训练项目,提升农家乐档次和人气,发挥“农家乐”市场竞争力。在此基础上,开发农家乐旅游产品

8、、文化产品、服务产品,像中草药材、花卉盆景和特色饰品等,对笋、板栗、茶叶、干水果、食用菌、干鲜果、干鲜野菜、土鸡、土鸭等等农村产品进行包装,做好部分农产品的深加工和开发,拉长致富产业链。3、强化培训、规范管理,不断提升农家乐旅游服务水平。目前各地都在发展农家乐旅游,争夺客源的竞争非常激烈,农家乐旅游要在政府的引导下实现联合经营,以群体的力量形成规模效应,增加市场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一是要加强队伍建设。重点抓好从业人员烹调、礼仪、食品卫生、消防、保安等项目的培训,增强从业人员的服务意识、卫生意识、安全意识和诚信意识,提高管理技能,提升农家乐乡村游的整体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二是要实行星级评定。

9、为规范农家乐经营户管理,激励提升经营服务水平,定期对申报农家乐的经营户进行“星级达标”评定,凡验收达标的“农家乐”经营户实行挂牌管理,并及时落实农家乐的奖励政策,给予奖励和补贴。结合信用农户建设,开展农家乐经营户信用等级评定。根据信用等级,确定一定的授信额度,解决农家乐发展过程中所需的小额信贷。三是要成立行业协会。积极培育和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合作社、行业协会、旅游服务中心等中介服务组织,通过整合农家乐经营户的实力,对内加强统一服务和行业自律,对外树立品牌形象,统一参与市场竞争,将农家乐旅游产业向规范化转型,走精品、品牌化之路。4、加大投入、倾力扶持,扎实推动农家乐旅游做大做强。农家乐旅游的发展

10、,没有政府资金和政策的扶持,终究是小打小闹,上不了规模,成不了气候,更谈不上实现品牌化、产业化。一是要提供金融服务支持发展。充分利用再就业小额担保贷款,引导和鼓励各金融机构积极为农家乐旅游发展提供贷款,并在利率上给予适当优惠,解决发展过程中所需资金问题。设立农家乐旅游发展基金,对开展农家乐从事规模养殖、种植和手工艺品加工的农户给予适当补助,对被评为星级农家乐经营户的给予奖励,重点对一些带动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特色明显、符合规划要求的农家乐品牌创建给予扶持。二是要出台政策鼓励发展。制定发展农家乐旅游特色项目的相关优惠政策,对项目临时用地审批、相关证件办理、税收、培训等进行费用减免,给予适当扶持,对落户在农家乐特色村内的旅游项目实行相关优惠政策,工商、卫生、税务、金融、土地、规划等部门根据各自职能扶持和促进农家乐的发展,调动参与农家乐旅游项目开发的积极性。三是要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推动发展。要将发展农家乐旅游与整体旅游开发、农村扶贫、小城镇建设和保护生态环境相结合,特别是要紧紧抓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契机,重点推广垃圾无害化处理技术,推广太阳能、沼气能在农村的使用,加大道路、通讯、水电、停车场、美化绿化亮化等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助推农家乐旅游规模化发展。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