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逆缠张志俊.doc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50928982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顺逆缠张志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顺逆缠张志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顺逆缠张志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顺逆缠张志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顺逆缠张志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顺逆缠张志俊.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顺逆缠 陈照奎老师到了郑州就住在我家里,随后开班教拳,一期学费每人50元。陈老师在我家里一住就是半个月,这时我才算是正式拜在了陈照奎老师的门下。拜师嘛主要是立一些文字性的东西,按个手印。那是74年。那时候仪式也相对简单些,端杯茶就完了。其实老师在我们家住几年我从来都把他当我父亲般对待,晚上把洗脚水端进去,早上起来尿盆端出来,然后再把洗脸水端进去。只要住在一起都是如此,心里边他就是父亲。现在回想在那个动乱年代,陈老师能有一个安静的地方教拳,作为我能有一个安静的地方来习拳,这无异于是人生一大幸事。 我跟老师学的时候很认真,我知道自己白费了好些年的光阴,所以心里有股想往回找时间的狠劲儿。那时候我虽然

2、跟陈照奎老师学习,但是我也开始带学生了,我那几个学生听说陈老师住在我家,也想见见,就找到了我,问能不能见见陈老师?我想也是好事,就答应了我的学生。于是我就跟陈老师说:“老师,我有一帮学生很仰慕您,想来看看您可以吗?”老师说:“可以,约个时间吧,今天是礼拜六,就明天礼拜天吧。下午四点。”我就这样回去告诉学生们。学生们就说:“我们给陈老师买点什么东西呢?”我说:“这样吧,别买东西了,哪那么多东西,不好带也不实惠,不如一人拿五块钱。” 礼拜日下午四点以后我带着学生到了我家,老师午觉起来了,正在看着报纸。我把钱往桌子上一放说:“老师,学生们想给您买点东西但又不知道该买什么,索性给您拿了点钱,您看着买点

3、儿需要的吧。”陈老师放下报纸,知道学生们在等什么,随口就说:“好,那我们开始吧。今天我们学的是太极拳的基本功顺逆缠,小指领劲,其他手指逐步跟上,掌心空,虎口圆,大指合,这叫顺缠。”然后做了几次示范,说:“大家一块跟我来。”带着大家练了一会儿,然后说:“下边学逆缠,大指领劲,其他手指逐步跟上,掌心空,虎口圆,小指合,为逆缠。”然后他带着大家练了几遍之后,说了一句让我十分不愉快、觉得像是听错了的话,他说:“好,今天我们就学到这了。”就这样下课了。我当时感到非常尴尬,这堂课的时间太短了,也就不超过十分钟吧。学生们也一样尴尬,都看着我。陈老师根本不理我,拿起报纸接着看了起来。我只好跟学生们说:“我们先

4、出去吧。” 到了我家另外的房间以后,我一想还得打个圆场,就说:“老师把太极拳最精妙的东西都教给了你们,谁要能领会谁就得到了真东西,你们回去练去吧。”学生们也没说什么就走了,不过我想学生们心里肯定不舒服,只不过你是老师人家不好说罢了。 等学生走后我还在想这个事,其实七四年的时候五块钱对一个家庭来说很管用了,那时候一瓶茅台酒也就三块六毛钱。学生们每人拿了五块钱,十个人凑了五十块钱,这笔钱我觉得不少了,能给避难的师父解决不少问题了,可是就教了这么几分钟就完了,我总觉得分量不足。但是我作为学生,又把老师当父亲看待这话怎么说得出口呢?心里觉得非常别扭,脾气不敢对着老师发,更不能跟学生发,但是脾气发不出怎

5、么办?于是我就跟“顺逆缠”发脾气了,想看看这到底是个什么货色。 “顺逆”是螺旋缠丝劲的运动形式。由于人体的关节有自己的运动极限,所以太极拳运动的缠丝劲是靠身体关节部位不断转换的顺逆旋转来实现的。 那么如何来定义顺逆缠呢? 上肢(起于稍节):小指领劲。其他手指递个跟上,掌心空、虎口圆、大指合,为顺缠;大指领劲,其他手指逐个跟上。掌心空、虎口圆、小指合、为逆缠。 下肢(起于稍节):小趾领劲。膝外展,为顺缠;大趾领劲,膝内扣,为逆缠。 注意“递个”二字,一个一个地,不是一下递定,要各指梢节领劲,从启动到结束,递个进行,而中节胸腰部分只做螺旋升降运动。 我就每天练这个“顺逆缠”,去啥地方都练,练着练着

6、就觉得动作不好看,于是就改变动作自己加了一个“8字圈”,然后继续练一直练。 从七四年中一直练到七五年下半年,整整一年多,我都斗着气跟顺逆缠和8字圈干上了。没想到一年以后,也就是七五年十月份,我跟我师兄弟交手,因为大家都比较熟悉,所以赢他们还要几个周旋。但是一和外人交手,那几乎是差几个层次,就感觉跟我动手的人不堪一击,接手非常顺,击打也非常利落。师兄弟们感觉十分奇怪,就问我说:“志俊,是不是你吃肉我们喝的是汤啊?”这意思就是说师父肯定偷偷教了我什么。 其实那时候我根本也不明白,我就想我到底比他们多学了什么?没多学什么啊!哦,我突然想起来了,我比他们多练了一个“顺逆缠”。那时候我这双手已经非常灵活

7、了,打击的力量和他们不同了,力量和他们不同了,那就是有很多不同。结果,从那以后,我那些师兄弟再也没撵上我。这时候我回想一年前我跟学生们说的“这是太极拳最精妙的东西”我没说错,至今回想往事,我都觉得我很幸运,我是因为对师父不满,为了发泄才练这个“顺逆缠”的,结果无心插柳柳成荫!我恍然大悟了“顺逆缠”的无穷威力,因此我更加努力地练,有时一天能练十几个小时,甚至也连续几个通宵地练。在家也练,出门也练,有时在路上走着走着,就碰到了电杆上。缠丝定义是以稍节领劲为指导原理的,但并非只是稍节在缠,其余部位不动,而是稍节领劲,中节随、跟节催,重心稳、里外均在缠,手指是最明显的缠丝运动,加上肘肩和其它部位配合,

8、肌肉韧带、骨骼跟着走缠丝运动,内脏特别是腰肾上下抽缠激荡一起进行缠丝支持力点的运动,这是陈式太极拳独有的技术,由于人体的关节有自己的运动极限,所以太极拳运动的缠丝劲是靠身体关节部位不断转换的顺逆旋转来实现的,在技击和健身方面都有独特的效果。 “顺逆缠”无论顺逆,无论大小,无论左右,无论前后,它只是个圈。大圈小圈,圈套圈,这就是太极的精粹。这种圈的感觉是要感受的东西,要得到这种感觉只有通过练习才能体会,练习还不是一般的练习,是下苦功,是把手练到和身体一家,练成你本能的一部分。就好像你只要还会动,你的手就该那么本能地去动。这是一种极其微妙的变化,老话讲“只能意会不能言传”说的就是这种感觉。我总结的

9、经验是,感觉不能靠言传而是要靠练习才能得到!这令我更加感佩我的恩师陈照奎先生的智慧,这些东西他虽然不能用口讲出,但是他知道怎么得到它,他又知道怎么强调也许我们都听不进去,就用了轻描淡写的方法来激怒我。 缠丝劲是太极拳的的特色,有了螺旋缠丝,你的力就有了方向,不会飘,而且在达到劲点的一刹那具有穿透力,直入五脏六腑,这就像有来复线的枪膛里射出的子弹较土制猎枪的霰弹更具有威力一样,也是太极拳的劲别区别于其他外家拳的显著特点。有些人在走太极拳的四正劲:棚、捋、挤、按的时候会用螺旋缠丝劲,但是在走太极拳的四偶劲:采、列、肘、靠的时候,亦即进攻打击对方的时候,却不会走螺旋缠丝劲了,这样你打出劲点还是缺少了

10、太极拳的味道。 顺逆缠是个基本功,是强调太极拳中手的重要。曾经无数的学生问过我相同的一个问题,说你的手指力量难道比我的腰力还大吗(这是指“以腰催肩”而问)?我想这是因为腰比手指粗,谁都一目了然的原因。于是我就反问:谁能用腰拿起一粒花生米?或者用腰画幅画?再或者用腰写幅字?我想没人能够用腰做得到。我可以肯定地说这些工作必须要用他的手来完成,也只能用他的手才能完成。当然我这么说并不是要否定腰的重要性,而是我们要分清腰的具体作用罢了,在运动中,腰的作用实际上是把人体上层的力量和下层的力量合并在一起,使力量集中,然后再统一分配。比如,不管散打还是拳击,一拳打过去,无论是什么样的速度和质量都是一种力量。

11、这些力量是靠上肢和下肢结合起来统一之后发出的,试想如果没有腰恐怕什么样的力量也会发不出的。因此人体腰的位置和腰的功能,只是在运动中起到平衡分配作用的调节器。没有它的调节人连生活都不能自理,但夸张它的功能也会使人体运作失度行为失调。 太极拳一动先要走手,这是硬性的,打击如此,练习当然也是如此。我因为从顺逆缠里已经尝到了甜头,从此更不敢小看了这个手上功夫,仍旧有事没事都在顺逆缠。这当然已经不是个简单的“缠”了,还有圆,从手上开始的圆,从手上开始的“领劲”,我不断地从手上得到各种感悟,我悟到一个东西的时候都像是从乱麻一团中抽出了一根明晰的线条,我知道,我在顺着真正的太极殿堂一点一点地往里走了。但是,

12、好些感觉我还说不清楚,我也很难给外人传达,但我迷迷糊糊中知道,一些奇特的事情将要在我身上发生了。 这是一种跟自信、灵性一起生长而出的“向心力”,它还是一种不可多得的迷人的欲望。 我的经历也算是奇遇了,这也难怪师兄弟们不相信。其实,这个“顺逆缠”我那些师兄弟也学过的,只是他们没有把它重视起来,也可能平时做了几个罢了,但是我机缘巧合对这个“顺逆缠”是下了大功夫的。一年多的时间,走路手都不闲着。坐公车的时候也一样,车上人看着以为我是神经病呢。我随时都把手动着,动着动着就情不自禁了,着魔了,一天大概要做两三千个。慢慢地,我手上的各个关节和韧带,都发生了奇怪的变化,我管这叫做“手指分家”,就是说一般人抓

13、东西时是五个手指一把抓,而我可以做到每个手指独立抓握的程度。这是一种很微妙的自我感觉,但是外人看起来你仍然是一把抓。但我知道我的手已完全不一样了。也因为我自身有了这种奇妙的变化,反过来再看老师做示范的时候,发现自己的眼光也跟着变化了。 经过初级阶段练习,结合推手训练,练者自身感觉与前不同,有了很大进步。但是,这时与其它同道练习会遇到很多难解的技术问题,甚至认为自己的拳艺有不如前的感觉。对劲路运行的路线、方向运用尚不能得手应心,这就进入了渐悟阶段。 渐悟阶段过程相当漫长,这一阶段由于已经解决了套路问题,即“拳架定形”,开始了对劲路进行研究,希望在各种手法中找出化劲和发劲的规律。这阶段应懂“以手领

14、劲”、“两头卷曲”、“气由内生”、“劲从外借”的道理。所谓以手领劲就是在往来折叠,进退转换中做到“一动先走手,走手必乍肘。前乍加棚劲,后乍腋下空”。所谓“两头卷曲”,就是手脚同时运动,做到节节贯串,周身合一,达到身体的稳定性、灵活性。所谓“气由内生,劲从外借”就是气、意念从心而生,从丹田而出,劲从外借,通过螺旋运动,造就对方以大力向我所作的向心运动,而通过我的离心运动,将对方抛将出去。 这一阶段,在似通非通之间,启动之时,无不合拍,运行之中处处脱节,诗家有言“功夫在诗外”。因此,练习方法,道路以重复套路,基本功为主,说明套路中还有未明之道理,未规范之动作。 以前看老师示范动作时,觉得那就是一个

15、见惯不惊的动作而已,但是现在我发现老师的每一个动作都是那么的不同,甚至每一次重复的动作都包含着层出不穷的新变化。我一下有了灵感,就是我自以为入了太极之门,其实还差得远哩。这又是一种思想上的变化,就是你的最终成就取决于什么呢?就是你的认知力。这种认知力不在于你猛塞硬灌了多少东西给自己,而是,在于你看到了一个更大的空白世界。你学了一点东西,就看见了那么点东西,就把那点东西直接塞进了你的眼睛,当然就看不到更远的,更多方位的东西了。 我今天的弟子们会说,太极是个阴阳,是个哲学思想,就是这一概念。虚实也是个阴阳。实的是什么呢?就是眼前看到的,但实是没有虚重要的。只有你能看到虚,你才能拥有一个更广大无边的世界,而且,你所拥有的那点实也才有个根。 只要练着太极,你每天的思想都会是鲜活的,它像阴阳鱼一样不停地运动着。 我在试图讲我的秘笈如果真有什么秘笈的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