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盼世界和平的孩子》说课稿.doc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50928410 上传时间:2024-01-0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0.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盼世界和平的孩子》说课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企盼世界和平的孩子》说课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企盼世界和平的孩子》说课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企盼世界和平的孩子》说课稿.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企盼世界和平的孩子》说课稿.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企盼世界和平的孩子》说课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盼世界和平的孩子》说课稿.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企盼世界和平的孩子说课稿安庆市四照园小学 江涛 一、说教材 企盼世界和平的孩子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以“地球家庭”为主题的第一篇讲读课文。课文叙述了中国男孩雷棣在得知父亲雷润民为维护世界和平捐躯的消息后,发愤学习、自强不息,决心完成父亲未完成的事业为世界和平作贡献。课文重点记叙了雷棣发愤读书学习及决心靠自己的努力实现愿望这两件事,饱含着一个孩子失去亲人的悲愤和对和平无比渴望的真挚情感。“责任”“成长”等主题也蕴含其中,通过深入学习,能够培养学生勇于承担责任、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本文是这个单元的开篇课文,学好本文,有助于深入理解本单元主题“地球家庭”,让学生明白:我们共同生活在

2、一个美丽的蓝色星球上,相互依存,谁也离不开谁,热爱和平、维护和平是我们共同的愿望。同时,为学习下一个教学单元“战争”作好铺垫。设计理念: 本文饱含着一个孩子失去亲人的悲愤和对和平无比渴望的真挚情感读来感人肺腑、催人泪下。教学时以课文为媒介引领学生“以读为主读出个性读中悟情以情动人。”通过读让学生有真切的体会通过读引起强烈的情感共鸣。二、说学情 小学六年级的学生,通过五年的学习,学生朗读能力较强,也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分析能力。不过他们社会阅历浅,生活积累和情感体验少。加之,由于长期生活在和平、优裕的环境中,他们很难将小家的不幸、国家的灾难、地球的和平与自己的实际生活相联系。因此,我决定在教学中尽

3、可能利用多媒体资源创设生动、可感的教学情景,让学生能更具体地感受“世界并不太平”,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正确认识当今世界局势,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思想观念。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课的内容,结合单元教学要求与学生学情的分析,我将本节课的学习 目标确定如下: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初步把握人物形象。 2.了解雷棣企盼世界和平的原因及其发愤读书、自强不息的动力; 3.树立学生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思想观念。 学习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初步把握人物形象。 学习难点:树立学生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思想观念。 四、说教法与学法

4、: 新课标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因此,我主要运用情景教学法和点拨教学法,重在引导。考虑到六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在教学中,我主要引导学生运用自读品悟法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法学习课文。 五、说学习准备 学生准备:搜集有关和平的资料。 教师准备:相关课件 六、说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一、 创设情境 复习导入1.导语:同学们,我们今天的生活是多么幸福,可是这个世界仍不太平罪恶的子弹还在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战争让人们家园被摧,妻离子散,肢体残缺甚至失去生命,那里的孩子时刻受到贫穷饥饿死亡的威胁,他们

5、祈祷着世界和平,那么,也让我们带着对和平的强烈企盼,走进今天的课文。2.齐读课题并板书二、 回顾课文,整体感知 1.什么样的孩子?(学生再读:企盼世界和平的孩子)这个孩子是谁?(板书:雷棣)提示棣的读音,再次呼唤这个孩子的名字。2.回顾课文 3.课件出示词语,请生运用词语简单复述课文内容(上课伊始,我通过大量图片和数字信息,利用多媒体课件,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唤起学生对战争的恐惧、憎恶和对世界和平的热切企盼,为实施教学作好情绪铺垫;引导学生通过读题解题,把握学习本文的重点,并在复习词语的过程中回顾课文内容。) 三、集体交流,品读感悟(一)走入情境,体悟悲伤1.课件出示雷棣给联合国秘书长写的信,

6、师利用过渡语配乐范读:是啊,雷棣就是这样一个企盼世界和平的孩子,他在得知父亲雷润民为维护世界和平捐躯的消息后,自强不息,奋发努力,决心完成父亲未竟的事业,为此,他还给联合国秘书长写了一封信。引领孩子进入情境,自由朗读课文3、4段,体会父亲牺牲带给全家人的“巨大悲痛”。这段文字感人至深,催人泪下,所以我决定将此段作为指导学生朗读的重点。 采用师生分角色合作朗读的形式:由学生齐读叙述语言,教师读妈妈的话,由一名学生读雷棣的话,在读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体会当时人物的心理活动及思想感情:指导学生一字一顿地读出雷棣的哽咽:“妈妈,我会记住的”; 指导学生放慢语速,语气柔婉地读出爸爸对雷棣的殷切希

7、望:“书桌上照片里的爸爸一如往日,用平静深情的目光望着他”。 随后,教师提出:从爸爸平静深情的目光中,雷棣能感受到爸爸要告诉他些什么吗?学生可能会说:要坚强、要照顾好妈妈和自己,努力学习 (此环节紧扣文本,通过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引导学生感悟、体会雷棣承受的“丧父之痛”和坚强面对生活的精神品质。) (二) 接着,教师继续引导学生体会“长大”,感受人物形象。 1.出示文中插图,师引读相关段落,继而重点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从雷棣回望爸爸的深情目光中,他会对爸爸说些什么呢?当学生回答到“我一定要去完成爸爸未竟的事业”的相关语句时,(师出示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请学生齐读。 (此环节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图

8、片资源,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插图,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进一步把握课文内容和人物形象。) 那么在爸爸平静深情的目光的注视下,雷棣身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学生自主学习5、6两段,讨论交流。课件出示自学提示: 思考:父亲牺牲之前与父亲牺牲之后,雷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然后采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方法,交流自己的学习成果;在此过程中师指导拟定小标题。师:老师可以教给你们拟定小标题的俩个诀窍,第一个,我们可以先概括大意再压缩文字,或者找关键句。试着用四个字拟定每一部分的小标题。最后教师出示课件修正、明确。 (此环节重在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感受父亲的离去对雷棣产生的巨大影响,并培养学生拟定小标题,归纳

9、概括能力。教师相机适时板书:长大 讲解这里的长大指的是心理上的成熟懂事。) 在学生反馈交流的过程中,我相机告诉学生,文章所写到的雷发生变化的几件事例,所运用的叙述方式有插叙、倒叙和顺序,例如:雷记住了父亲牺牲给这个家带来的震动,记住了父亲生前的理想,所以他一下子长大了,可文章在顺叙雷长大之时,插入叙述之前如何淘气的事例,这种叙述方式叫作插叙.此处插入父亲生前的话语,这种叙述方式同样属于“插叙”它可以使人物形象更加充实,文章结构更加紧凑。.文章以雷棣宣读这封信开头,然后再引出回忆,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这种叙述方式叫作“倒叙”。它可以使文章曲折有致,引人入胜。板书中展示这三种叙述手法,并告诉学生

10、它们在文章中交替进行,我们写作同样可以围绕中心,利用多种叙述手法,让文章更为生动。(这是语文教学工具性的体现,同时也是利用文本资源,引领学生要学以致用。)然后回到文本,利用过渡语,让学生回顾整篇文章,让学生置身于文本情境内,由教师语言的引导,复述雷的成长过程中的关键词,最后回到课题,齐读,升华情感。师:就像这篇文章一样,雷棣十几年的成长之路也变得错落有致,丧父之痛让他从一个普通的淘气少年(一下子长大了),他变得(关心妈妈、关心政治、发奋读书),他忘不了爸爸对他说(记住没有人总会让着你的,一定要靠自己的努力赢得成功),他自强不息决心依靠自己的努力,所以他一次次(谢绝帮助),他更忘不了爸爸的牺牲是

11、为了(维护世界和平)爸爸生前的理想是(维护世界和平),他带着这些动力不断成长,因为他是一个(生读课题)北师大教材中,每一篇主课文都有一个版块叫“我的视角”,引导学生要有独特的阅读体验,阅读视角,在本课中,“我的视角”中说企盼就是盼望的意思,你认为可以换成“盼望”吗?我在此处用讨论、交流的形式,让学生明确:“企盼”比“盼望”的词义程度更深,更能表现主人公雷棣在经历了巨大的“丧父之痛”后,对世界和平的渴望之情,所以不能换。雷棣之所以企盼世界和平,是因为这是爸爸生前的理想,也是家人对雷棣的希望,所以雷棣要企盼和平。并让我们带着雷这份对和平的迫切向往和急切心情,齐读课文最后一段。四、升华情感,拓展练笔1.课件出示战争中妇女儿童受难图片,配乐诗歌朗诵。2.写下对仍生活在战争之中的小伙伴的祝福。(此环节重在深化文章主题,树立学生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观念。) 板书设计: 企盼世界和平的孩子关心妈妈关心政治雷棣 长大了发愤学习谢绝帮助本课板书力图全面而简明的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将课文中所拟定的四个标题并列竖排,贯穿人物变化,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理清文章脉络,体现教学过程与教学目标的有机统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