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一滴水经过丽江》教学实录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docx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50918179 上传时间:2023-05-22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37.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20课《一滴水经过丽江》教学实录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第20课《一滴水经过丽江》教学实录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第20课《一滴水经过丽江》教学实录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第20课《一滴水经过丽江》教学实录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20课《一滴水经过丽江》教学实录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0课《一滴水经过丽江》教学实录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docx(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一滴水经过丽江教学实录实录一丽江“很不好写”师:这篇文章大家都读过吗?(学生举手,表示读过)有没好好读过,我们读读文章就知道。请一同学读读文章的前两段。学生读,读得较为平淡。师:游记,是记录旅游见闻的文章。同学们想想,我们去一个地方旅游,多半是带着怎么样的心情?(学生说“幸福”“开心”“渴望”“憧憬”等)对,去一个旅游景点看好风光好景色,我们是非常渴望非常愉悦的,更何况是去丽江这么一个名闻遐迩的美丽的地方。所以,读的时候,一定会生:读出一种急切,一种激动。生:读出一种期待,一种向往。师:好,同学们就开始自读这篇文章,读的时候用笔画出文中出现的地名、事物名等。学生自读文章。师:作者阿来曾经

2、在他的博客里写过这样一段话,说的是一滴水经过丽江的背后故事。“武威行后,又到丽江,其实都在作关于藏文化边缘区的一些相关调查不意,当地政府知道我到了丽江,邀我写一篇适合小学生读的关于丽江的文字。这是很不好写的文字,试着写了。交卷给丽江当地外,也贴在这里,聊作丽江之行的一个纪念。”你听,阿来在动笔写丽江前说的是“这是很不好写的文字”(教师板书:很不好写),同学们读完这篇文章后,想想,阿来为什么说写关于丽江的文字是“很不好写”的。学生思考。生:丽江太美了,景点太多了,不容易写。师:哦,丽江都有哪些景点呢?学生在文中找出了丽江的诸多景点,如玉龙雪山、四方街、黑龙潭等等。生:丽江还有很悠久的文化。生:丽

3、江历史跨度很大。师:也就是说,丽江千头万绪,时间上,空间上,自然景物,人文风情,都要有所涉及,这真不好写。生:我觉得作者这篇文章要写给小学生读的,内容和语言上都要能让小学生能接受。师:要考虑到读者对象。生:去过丽江的人太多了。师:同样,写过丽江的人也太多了,佳作太多,再次写来也真是不好写。(教师板书:千头万绪 读者对象 佳作太多)实录二“别具一格”写丽江师:那么,阿来是怎样解决这个“很不好写”的难题的呢?生:作者用一滴水来写,一滴水经过丽江。生:作者没写自己看丽江,而是写了一滴水。师:也就是本文标题,“一滴水经过丽江”。自读课文,要学会读课后的“阅读提示”。我们一起来看阅读提示:“这是一篇别具

4、一格的游记作品。与一般游记作品以人的游踪为线索不同,作者化身一滴水,以水的踪迹为线索,全方位展现了丽江古城的自然风光、历史沿革和人文景观,构思新颖,视角独特。”一滴水的出现,让这篇游记“别具一格”。当然,光有这“一滴水”是不够的,不是用了“一滴水”就能迸射出“别具一格”的光彩,作者还必须要动动脑筋,在写作上动点心思,才能达到别具一格的写作效果。自读课文,联系游记的写法,想想阿来动了怎样的脑筋,使得这滴水别具一格地经过了丽江。学生自读。生:作者先写这滴水是玉龙雪山上的雪,融化了以后再奔流到了丽江坝,然后慢慢地写它经过的地方。生:这滴水的游踪很有趣,是从雪山上来的,最后到了四方街,最后跃入江流,奔

5、向大海。师:大家想想,阿来为什么这样安排这滴水的行踪?生:这样可以把丽江的主要景点都经过。生:还能把丽江的历史也巧妙地告诉给我们。师:对的,这就是写游记要注意安排行踪。这滴水要经过这么多的地方,你必须动脑筋。作者“串”得巧妙。(板书:“串”得巧妙)既有时间维度,又有空间维度,先从高而下,从雪峰直入地下,后则平地起伏,就像一般游人。构思不可谓不巧妙。生:这滴水,就是作者,用的是拟人的手法来写的,特别生动。师:你能联系某些语段具体说说吗?生读第3段:“是的,我又化成了一滴水,和瀑布里另外的水大声喧哗着扑向山下我也要去四方街。”师:第一人称,拟人手法。同学们关注到了这篇游记的语言风格。你从哪些语句上

6、读到了“人”的情态和情感?生举例,朗读。(师板书:写得生动)师:这样写最主要的作用是什么?生:小学生喜欢读,活泼,有趣。师:这样就解决了读者对象的问题。随着阅读思考的深入,有关这篇游记的观察视角(“看”得灵动)、人文主题(“人”的突出)、借水抒情、哲理诗意等等,都一一展现在学生的阅读视野中。(以学生表述为主,不强求理性概括总结)师:从“很不好写”到“别具一格”,这种创新,看似只隔了一滴水的距离,实则是一颗心的距离。一颗灵动的、纯净的、有爱的水一般的心,才能用美的文字写出美的风景。所以,我想,写游记,我们都可以换一种手法去尝试。一滴水可以经过丽江,水最能彰显丽江的地貌风情,也最能让我们感悟心灵的

7、一尘不染。但你若有心,一只鸟也可以飞过丽江,一朵云也可以飘过丽江。如果真是这样,阿来又该动怎么样的心思才能再次“别具一格”呢?回去想想。实录一,从“很不好写”入手,引导学生理解阿来写丽江文章的困惑,也是帮助学生关注到本文的游记内容和读者受众对象,进而为下一阶段自读教学的顺利推进做好铺垫。阿来说的“很不好写”,换阿来的另一句话说,就是“如何着手,依然心下茫然”6。让学生先感受“很不好写”的“茫然”,再在“别具一格”中豁然开朗,阅读思维的阶梯型就清晰可见。实录二,以“别具一格”为切入点和探究点来牵引课文内容和教学过程,达成以学生课堂思维活动为主的整体性阅读教学,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别具

8、一格”牵一发而动全身,可以引导学生探讨游记的旅游者和讲述者,分析游记的游踪安排和观察视角,理解游记的详略安排和重点描述,感悟文章语言特色和表达方式上的独特之处,体会文中无处不在的诗意和哲理,又可以和前面第一部分“很不好写”的教学形成对比,形成呼应,很自然地就把“别具一格”的“一滴水”读进心底。最后,以创造心联结“很不好写”与“别具一格”,让学生理解创新意识于游记写作的作用,充分体会到语文学习中的求索感、创造感、成功感。自读是学后应用的过程,是语文讲读的补充与训练,对学生的语文学习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实录二是整堂课最重要的教学环节,要给学生充分的自读思考分析的时间,把讲读课上获得的知识迁移到自读课文中去,化“知”为“行”,强调学生在主动实践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需要注意的是,学生阅读这篇游记,很容易有某种印象、感觉,但未必能进行理性概括总结,教师还是要耐心引导,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表述,不要急于公布答案,要让学生独立探究、互动交流,渐悟本文写法上的创新。如此,从“很不好写”到“别具一格”,步骤简单清晰,教学重点明确,学习方式有效,一滴水奇幻的丽江旅程、阿来新颖独特的写作艺术,就能实实在在地渗进学生内心,真正做到叶圣陶先生所说的“能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辨析,自己去历练”。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