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底正式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都江堰.doc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50917115 上传时间:2023-07-30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0年底正式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都江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00年底正式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都江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00年底正式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都江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00年底正式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都江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00年底正式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都江堰.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00年底正式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都江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0年底正式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都江堰.doc(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余秋雨都江堰 P都江堰題解2000年底正式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的都江堰,位於四川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是全世界至今為止,年代最久、惟一留存,以無壩引水為特徵,至今仍持續發揮功效,規模宏大的水利工程。 都江堰建堰2300年來經久不衰,而且發揮愈來愈大的效益。 都江堰水利工程位於青城山麓的岷江幹流上。它依自然之勢修建而成,充分利用當地西北高、東南低的地理條件,根據江河出山口處特殊的地形、水脈、水勢,乘勢利導,無壩引水,自流灌溉,使堤防、分水、泄洪、排沙、控流,相互依存共為體系,充分發揮防洪、灌溉、水運和社會用水等等綜合效益。分水堤、引水口、洩洪堤三大主要部分,工程包括魚嘴、飛沙堰和寶瓶口三個主要組

2、成部分。魚嘴是在岷江江心修築的分水堤壩,形似大魚臥伏江中,把洶湧的岷江分為內江和外江,內江灌溉,外江排洪。內江水經過寶瓶口流入川西平原灌溉農田。從玉壘山截斷的山丘部分,稱為離堆。寶瓶口是內江的進水口,除了引水,還控制進水流量,因口的形狀如瓶頸,故稱寶瓶口。飛沙堰是在分水堤壩中段修建的泄洪道,起瀉洪、排沙和調節水量的作用,洪水期不僅泄洪水,還利用水漫過飛沙堰流入外江水流的漩渦作用,有效地減少了泥沙在寶瓶口前後的淤積。都江堰建成後,成都平原沃野千里,稱為陸海、水旱從人,不知饑饉,時無荒年,謂之天府。四川的經濟文化有很大發展,人民受益匪淺。它創造了成都平原的水環境,由此孕育了蜀文化繁榮發展的沃土。都

3、江堰不但是世界上惟一具有2000多年歷史,且至今尚在發揮重要作用的古代水利工程。同時它還是集政治、宗教和建築精華于一體的珍貴文化遺產,開創中國古代水利史的里程碑,也在世界水利史寫下了光輝的一頁。都江堰每年都接待不少外國遊人,其中有些是水利專家。有的水利專家仔細觀看了整個工程的設計後,都對它的高度的科學水準驚歎不止。比如飛沙堰的設計就是很好地運用了迴旋流的理論。這個堰,平時可以引水灌溉,洪水時則可以排水入外江,而且還有排砂石的作用,有時很大的石塊也可以從堰上滾走。當時沒有水泥,這麼大的工程都是就地取材,用竹籠裝卵石作堰,費用較省,效果顯著。建於西元前三世紀的戰國時期,由秦國蜀郡太守李冰都江堰水利

4、工程以獨特的水利建築藝術創造了與自然和諧共存的水利形式。都江堰的創建,依循自然法則,不破壞自然資源,充分利用資源,變害為利,使人、地、水三者高度協合統一,是全世界迄今為止僅存的一項偉大的生態工程。 李冰,戰國秦人,秦昭王任命為蜀郡太守,專精水利工程,在岷江築都江堰,便利交通、灌溉良田、消除水患,二千餘年來使成都平原深受實惠,直至今日,只要遵守當年所遺調節水量的規則,就可達到防洪及灌溉的雙重目的,其成就令當今科學昌明的水利專家為之汗顏。及其子率眾修建。建成後,成都平原沃野千里,成為天府之國,歷經二千三百年後,至今還在灌溉田疇、造福人民,發揮著巨大效益,被稱為活的水利博物館。都江堰自古被視為水利建

5、設的燦爛明珠,鄰近一帶風景優美處處名勝古蹟,自古即為遊覽勝地,除二王廟 二王廟,位於都江堰市西門外、岷江右岸的玉壘山麓上,前臨都江堰,原為紀念蜀王的望帝祠,齊建武(公元494498年)時改祀李冰父子,更名為崇德祠。宋代以後李冰父子被封為王,改稱二王廟。廟宇依山取勢,層層而上,宏偉秀麗,設計優美,將樓堂殿閣集中於一條狹窄石梯的兩旁,形成五步一樓,十步一閣,廊腰幔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勢,勾心鬥角的景象,四周古木濃蔭,其間巧妙利用圍墻、照壁和保坎的襯護,層次豐富又幽深秀美。大殿及後殿內有李冰及二郎塑像。廟門上名聯曾為天下景仰上聯是生身繼大禹治水神功,閔昏墊,去懷襄,淘灘作堰,與疏淪後先輝映,千百年猛

6、獸並驅除,天下有溺猶己溺,下聯是主座經祝融秉火焚煥,勤樸斫,涂丹雘,革故鼎新,俾人民遠邇謳歌,十四縣全川重坐鎮,蜀道多難又何難,廟內石壁間刻有李冰治水名言:深掏攤,低作堰、遇灣截角,逢正抽心以及詩人碑刻等。歷史上曾經過多次重建,汶川地震後二王廟古建築群九成垮塌,重建必須非常謹慎,要先治理好山體滑坡的狀況,然後再提重建。、伏龍觀 伏龍觀,位於離堆公園內。傳說李冰治水時曾在此降服惡龍。現存殿宇三重,巍峨矗立,順山勢逐級升高。前殿陳列著1974年修建外江節制閘時從河床中挖出的李冰石刻像,高2.9公尺,重4.5噸。殿內還有東漢堰工石像、唐代金仙和玉真公主在青城山修道時的遺物飛龍鼎。石像造于東漢靈帝初年

7、,距今已1800多年,是中國現存最早的圓雕石像,非常珍貴。後殿陳列有都江堰灌區的電動模型。伏龍觀的左側是寶瓶口,江水奔騰澎湃,氣勢磅礴。觀後最高處建有觀瀾亭,兩層八角,憑欄遠眺,可見魚嘴、索橋及岷江激流、西嶺雪峰。、安瀾索橋 安瀾橋,安瀾索橋又名安瀾橋、夫妻橋。始建于宋代以前。位於都江堰魚嘴之上,在二王廟前岷江上,橫跨在內江和外江的分水處,是一座索橋,被譽為中國古代五大橋梁,是都江堰最具特徵的景觀。索橋以木排石墩承托,用粗竹纜橫挂江面,上鋪木板為橋面,兩旁以竹索為欄,全長約500公尺。明末(公元17世紀)毀于戰火。現在的橋為鋼索混凝土樁。遠看如飛虹掛空,又像漁人曬網,形式十分別致。漫步橋上,西

8、望岷江穿山咆哮而來,東望灌渠縱橫,都江堰工程的概貌及其作用,更是一目了然。等名勝古蹟外,還有同列世界文化遺產的青城山 青城山,與都江堰同列世界文化遺產。位於都江堰市西南方15公里處、都江堰渠首工程南側,山勢從岸邊迅速隆起,主峰海拔2434公尺。因山上樹木茂盛,四季常青,素有青城天下幽美譽,地質地貌上以丹岩溝谷,赤壁陡崖為特徵,植被茂密,氣候適宜,林木蔥翠,古觀藏趣。青城山是道教名山,中國道教的發源地,山上有建福宮、天然圖畫坊、天師洞(有天師張道陵及其三十代孫虛靖天師像)等建築,規模宏偉,雕刻精細,並有不少珍貴文物和古樹。山的東麓有距今約4500年的新石器時代晚期的芒城遺址,出土大量文物,揭示古

9、蜀文明的重要意義,在中國同時期古城址中實為罕見。早在公元前二世紀,秦王朝即將青城山列為國家祭祀的十八處山、川聖地之一。此外,龍溪自然保護區位於都江堰渠首工程北側,其地形從726公尺逐步抬升,最高峰光光山海拔4582公尺,形成鮮明的植物帶譜。生物多樣性豐富、獨特,是國寶大熊貓重要分布地之一。每年都吸引大批觀光客參觀遊覽。余秋雨這位馳名國際的文化學人、當代散文家,亦在旅次間來到此地。在文化苦旅自序說:他發現自己特別想去的地方,總是古代文化和文人留下較深腳印的所在,說明他心底的山水並不完全是自然山水,而是一種人文山水,於是背起行囊,孑然跋涉於蒼莽的山水間。他的遊記,不是重現江山如畫的瑰麗景致,而是藉

10、由山水風物,抒發個人沈鬱的歷史滄桑之感。作者余秋雨,1946年生,浙江餘姚人。曾任上海戲劇學院院長,現任上海戲劇學院、交通大學、中國科技大學教授,兼任上海市委諮詢策劃專家、上海寫作學會會長。在海內外出版過史論專著多部,獲頒國家級突出貢獻專家、上海文學藝術大獎、上海市十大高教精英等榮譽稱號,著有戲劇理論史稿 戲劇理論史稿是中國第一部完整闡釋世界各國自遠古到現代的文化發展和戲劇思想的史論著作,1983年上海文藝出版社出版,次年獲北京全國首屆戲劇理論著作獎,十年後獲北京文化部全國優秀教材一等獎。、戲劇審美心理學 戲劇審美心理學,是中國第一部戲劇美學著作,1985年四川文藝出版社出版,次年獲上海市哲學

11、社會科學著作獎。、中國戲劇文化史述 中國戲劇文化史述是中國第一部以文化人類學的觀念研究中國戲劇文化通史的著作,1985年湖南文藝出版社出版,1987年台灣駱駝出版社出版繁體字版。、藝術創造工程 藝術創造工程,自成體系的藝術學著作,1987年上海文藝出版社出版,1990年台灣允晨文化實業股份有限公司出版繁體字版。,學術成就備受尊崇。他是白先勇最推崇的大陸當代學人,為當代中國傑出文化史學者、散文作家,當今馳名國際的文化學人、著名美學專家。余秋雨除在中國教書,為巴金先生主編的收穫雜誌長期寫稿之外,也經常到香港、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講學。1992年底曾二度來台,特別是第二次接受代表國立歷史博物館館長黃

12、光男先生的邀請,在臺北、台中、高雄各地演講,均造成高潮,報章雜誌的文化版甚至稱為是一種余秋雨現象。所著文化苦旅 文化苦旅,是其文化系列散文集,1992年上海知識出版社出版,同年台灣爾雅出版社出版繁體字版。該書曾獲上海市文學藝數優秀成果獎、上海市出版一等獎,在臺北出版後,榮獲1992年聯合報讀書人最佳書獎;金石堂1992年年度最具影響力的書;誠品書店1993年1月誠品選書。1992年台灣(聯合報)讀書人最佳書獎等。山居筆記,文化系列散文集,1995年台灣爾雅出版社有限公司出版。同年獲(聯合報)讀書人最佳書獎。,是一本令人動容山水遊記散文集,透過中國的山水古蹟探討中國文人艱辛跋涉的腳印,是一本有關

13、中國美學的書,也是每一位中國知識份子都應一讀的書。一我以為,中國歷史上最激動人心的工程不是長城,而是都江堰。長城當然也非常偉大,不管孟姜女們如何痛哭流涕,站遠了看,這個苦難的民族竟用人力在野山荒漠間修了一條萬里屏障,為我們生存的星球留下了一種人類意志力的驕傲。長城到了八達嶺一帶已經沒有什麼味道,而在甘肅、陝西、山西、內蒙一帶,勁厲的寒風在時斷時續的頹壁殘垣間呼嘯,淡淡的夕照、荒涼的曠野溶成一氣,讓人全身心地投入對歷史、對歲月、對民族的巨大驚悸,感覺就深厚得多了。但是,就在秦始皇下令修長城的數十年前,四川平原上已經完成了一個了不起的工程。它的規模從表面上看遠不如長城宏大,卻註定要穩穩當當地造福千

14、年。如果說,長城佔據了遼闊的空間,那麼,它卻實實在在地佔據了邈遠的時間。長城的社會功用早已廢弛,而它至今還在為無數民眾輸送汩汩清流。有了它,旱澇 旱澇,指旱災和水災。澇,音。無常的四川平原成了天府之國,每當我們民族有了重大災難,天府之國總是沉著地提供庇護和濡養。因此,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它永久性地灌溉了中華民族。有了它,才有諸葛亮 諸葛亮,四川有武侯祠,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到武侯祠,經過大廳、二廳、劉備殿、過廳,可看到頭戴綸巾,手持羽扇,端坐在正中龕臺上諸葛亮的坐像,殿的左右兩壁書寫著諸葛丞相的兩篇名文:左為隆中對,條分縷析,預知數十年後天下事;右為出師表,慷慨陳詞,痛表一顆憂國憂民

15、之心。、劉備的雄才大略,才有李白、杜甫 杜甫,四川有杜甫草堂,座落在成都市西郊的浣花溪畔,是唐代偉大詩人杜甫的故居,是中國古典詩歌的聖地。杜甫離開成都後,草堂便傾毀不存。五代前蜀時,詩人韋莊尋得草堂遺址,重建茅屋。至宋代又重建,並繪杜甫像於壁間,始成祠宇。、陸遊的川行華章。說得近一點,有了它,抗日戰爭中的中國才有一個比較安定的後方。它的水流不像萬里長城那樣突兀在外,而是細細浸潤、節節延伸,延伸的距離並不比長城短。長城的文明是一種僵硬的雕塑,它的文明是一種靈動的生活。長城擺出一副老資格等待人們的修繕,它卻卑處一隅,像一位絕不炫耀、毫無所求的鄉間母親,只知貢獻。一查履歷,長城還只是它的後輩。它,就是都江堰。二我去都江堰之前,以為它只是一個水利工程罷了,不會有太大的遊觀價值。連葛洲壩 葛洲壩位於長江三峽出口、湖北宜昌市境內。湍急的長江在此出關後,江面豁然開朗,江面由300公尺驟然展寬至2200公尺,而葛洲壩水利樞紐就修建於此。葛洲壩水利樞紐由船閘、發電廠、瀉水閘、沖砂閘及大壩組成,具有防洪、發電、航運、灌溉等功能。大壩全長2606公尺、高53.8公尺,1970年動工、1988年竣工。工程總共開挖土方1.13億立方公尺,相當於移走一座高山。設若一輛卡車可運載5立方公尺混凝土,那麼總共要200多萬車次才能運送完;所用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