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八年级《答谢中书书》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50913947 上传时间:2024-01-1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9.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八年级《答谢中书书》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语文八年级《答谢中书书》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语文八年级《答谢中书书》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语文八年级《答谢中书书》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语文八年级《答谢中书书》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八年级《答谢中书书》教学设计.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答谢中书书陶弘景教材分析本课是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27课。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学习描绘自然山水的优秀诗文。要求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进入文中情景交融的境界,并对作品的语言特色有所体会,而答谢中书书是一篇写景的优秀短文,作者抓住景物特征来写,注意到在不同时间内(晨昏、四季)景物的变化,并且情景交融。体现了作者能够品味山水之美的自豪感。学好本课,对学习本单元的诗文能起到承前启后的效果。学生分析作为初级中学的八年级学生,文言文基础较薄弱,阅读能力偏低,思维能力、审美能力不高,因此在教学时,老师要指导学生疏通文意并积累重点词语,更要从恰当的角度入手,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审美意境,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

2、和审美情操。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1、借助注释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语,掌握意义; 2、在反复诵读中品味文章优美的意境、揣摩文章凝练的语言; 3、背诵本文。 过程与方法: 以诵读贯穿教学始终,以诵读法、谈话法、点拨法等为主要教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娱情山水的自得之情,理解古人高洁的思想情操。教学重点1、反复诵读,体会文章意境; 2、抓住重点词语,揣摩品味文章的语言特点。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娱情山水的自得之情。教学资源利用多媒体这个教学硬件资料,结合所准备的课件来完成教学。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测,导入新课我们分小组来展示你们课前搜集的“我所知道的陶弘景及题目中两个书的理解

3、”的资料。教师归纳:陶弘景,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世称陶隐居。丹阳秣陵(今江苏江宁)人。生于刘宋孝建三年(456年),卒于萧梁大同二年(536年)。陶弘景从小即迷恋于葛洪的神仙、炼丹之术,但观其一生之学术研究,前半生或即隐居前,其著述多为古书之诠释以及天文、地理、历算之类;而后半生或即隐居后,则更侧重于医药学研究和炼丹、导引养生等。他在科学技术方面的突出成绩也多在其后半生。书:写字;记录;书写。字体。装订成册的著作。书信。文件。本文属于书信体裁的文章。本文虽短,但是六朝山水小品的名作。“答/谢中书/书”写给谢中书的信。注意断句。明确两个“书”的含义。第二个“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

4、曰“信札”,是一种含有审美意味的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归类整理的能力。课前检测时,各组学生发言,介绍自己所了解的陶弘景。既展示了课前预习的结果,又顺势导入本篇课文学习。二、自主学习,理解内容1、反复诵读学生听朗读录音,听的过程中注意字音和停顿,然后找同学来读,其他同学来点评。指名诵读,学生评价。全班齐读,要求读出重音,。设计意图:充分引领学生诵读,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让学生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初步感知文章的意境,突出了教学重点中的“反复诵读,体会文章意境”。2、自主翻译请同学们通过注释和工具书,逐词逐句翻译课文;小组内讨论交流,解决疑难词句;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

5、题,提出来师生共同解决。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翻译文言文的能力,突出教学目标中的“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语,掌握意义”,并为下一步探究文章做好准备。三、合作探究,点拨提升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陶弘景也描绘了一幅这样清丽的山水画,他描写了哪些山川美景呢?又是怎样描写的?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反复阅读课文,用下列句式说话:“我从文中句中,读出了之美,作者写出了它的特点。”学生朗读交流。教师点拨:首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为我们呈现了山水相映之美。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山的倒影给水铺上异彩,水的动势给山增加了

6、活力。山水相伴相映,情味盎然。其次“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写出了缤纷的色彩美,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长存。山青水绿固然清幽雅静,但色调单一,石壁耸立两岸,五色争辉;又有青林翠竹,间杂其中,就如五彩锦锻上缀以碧玉翡翠,自然美不胜收。第三是“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写出了晨昏变化之美,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时,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将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是一幅多么热烈欢快的晨景,又是一幅清静幽寂的暮景。2、欣赏“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我们欣赏了整篇文章,作者的景物描写非常优美非常

7、和谐,但这一句中间的“乱”字,让人想到混乱、乱七八糟,这个字是否该换一换,比如用“齐”“共”等等?学生思考回答。教师点拨:“乱”表现一种自由,一种活力,是一种不规则美,通过“乱”字,写出了山川的早晨万物都充满着勃勃生机的景象。你觉得这一句还有哪些字也用得特别传神?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沉鳞”指什么?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教师点拨:“沉鳞”指潜游在水中的鱼,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你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并用自己的话创造性的描绘这幅画面吗?学生动笔写,并自由表述。3、有个词叫“文如其人”,也就是说通过文章可以窥出作者当时写作的心情,也可以看出作者的性格,那从这篇文章中你看出作者是个什么样的人

8、?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学生再次朗读课文,并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点拨:从文章中可看出作者热爱大自然的强烈感情,也可看出他寄情山水的悠闲和清高,最后一句“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则表现了他的自豪之感,把自己与谢公相提。设计意图:这一环节进一步落实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继续培养学生自主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最后教师点拨提升。突破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语,揣摩品味文章的语言特点”,解决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娱情山水的自得之情”。四、总结归纳,加深理解王国维云:“一切景语皆情语。”本文写景,没有仅仅停留在景物本身,而是抓住景物的灵魂,即自然万物的勃勃生机,通过高低、远近、动静的变化,视觉、

9、听觉的立体感受,来传达自己与自然相融合的生命愉悦,体现了作者酷爱自然、归隐林泉的志趣。文字明朗,毫不雕琢。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对整篇文章进行总结归纳,使学生对整篇课文能深入的理解,更好地把握文章的意境及作者的思想感情。五、布置作业,巩固思考试把本文扩写成一段写景散文。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使学生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板书设计答谢中书书陶弘景总: 赞“山川之美” “美”文眼山水相映成趣 动静结合 远近高低分:具体绘景色彩配合如画 视觉听觉 如诗如画 文章意境之美 晨昏变化之美 对偶借代 描写抒情总: 感慨“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期与谢公比肩自豪,酷爱自然归隐林泉志趣评价设计教学评价设计量表学科 执

10、教教师 教学设计课题 评 价 项 目评 价 要 点评 分小计一级指标二级指标满分得分教学目标(20)目标确定三维目标确定正确10行为主体以学生为行为主体表述10重点、难点(20)重点确定重点确定正确,设计能突出重点10难点确定难点确定正确,突破难点设计有效10教学过程(50)情景设计设计的情景对后续教学有启发引导作用10教学流程教学流程设计科学、符合学生认知结构,教学环节间过渡自然10媒体应用设计的媒体启发性强,适时、适量10课堂设计设计符合教学实际科学合理,适时、适量10学生活动有学生活动的时间和空间的保证10理念(10)教学理念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10综合评价好(10085)较好(8470)一般(6940)简要评语课后反思 本课的教学,一方面注重了文言文基础的夯实:字词的读音,词语的理解,朗读停顿等,成为教学的一个重点,以避免学生学习文言文头重脚轻的现象。另一方面,在内容的理解、主题的挖掘、语言的特色理解等方面,也都做了较精到的启发引导,从而使学生能够在文本中汲取更多的营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