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生活》的知识要点总结.doc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50913865 上传时间:2023-06-2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生活》的知识要点总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经济生活》的知识要点总结.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经济生活》的知识要点总结.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经济生活》的知识要点总结.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经济生活》的知识要点总结.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经济生活》的知识要点总结.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生活》的知识要点总结.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经济生活培训文字稿:经济生活的知识要点总结第一部分 经济生活教材分析本书的层次是单元课框题目,全书包括四个单元,每个单元包括三课及一个综合探究,每一课又包括两个框题,每个框题又下设若干目。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包括三课:第一课 神奇的货币;第二课 多变的价格;第三课 多彩的消费,以及综合探究正确对待金钱。第一课 神奇的货币,包括两框: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信用工具和外汇。其中第一框“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包括三目:货币的本质;货币的基本职能;纸币。第二框包括两目:信用工具;外汇。第一框“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的知识要点:1、商品的基本属性(提示:对商品的基本属性只要做一般性了解即可);2、货币产生的

2、原因及其本质(延伸:货币并非天然都是金银,如在我国,主要的货币金属是铜);3、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提示:为什么货币具有价值尺度职能只需要作一般了解即可);4、纸币产生的原因、纸币的定义、纸币的优点(延伸:货币的历史:实物货币、金属货币、信用货币,其中前两者是商品货币;纸币一样具有价值尺度、支付手段、储藏手段等职能);5、纸币的发行规律及通货膨胀、通货紧缩(延伸:不能认为货币供应就等于中央银行发行货币,市场上的货币供应量由两个部分组成:中央银行发行的货币商业银行创造的存款货币;现代社会流通的货币主要是商业银行创造的存款货币,而不是中央银行发行的货币;千万不要以为中央银行发行货

3、币就等于发行纸币;通货膨胀有三种:需求拉动型、成本推动型、结构性;纸币发行量过多导致的通货膨胀属于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拉动消费和投资;对通货膨胀不能作望文生义的理解)。第二框“信用工具和外汇”的知识要点:1、信用卡的含义及在使用上的特点和优点(提示:教材中指的是广义的信用卡);2、支票的含义、类型及在使用上的特点(延伸:我国中央银行大力推动支票的异地结算,已在京津冀实行);3、什么是外汇、汇率(提示:外汇定义中的支付手段是广义的;汇率就是货币买卖的价格;任何价格都具有直接标价法与间接标价法;必须学会识别汇率升值与贬值;与其他物品一样,货币买卖的价格汇率也是以供求关系为基础,主要是受购买力平价的影

4、响);4、为什么要保持人民币的币值稳定。第二课 多变的价格,包括两框:影响价格的因素;价格变动的影响。其中第一框“影响价格的因素”包括两目:供求影响价格;价值决定价格。其中第二框“价格变动的影响”包括两目: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对生产经营的影响。第一框“影响价格的因素”的知识要点:1、影响价格变动与差异的因素:直接与间接因素(提示:变动是时间维度,差异是空间维度;学生要重点掌握具体的间接因素是如何通过某个直接因素而对价格起作用);2、供求关系对价格的影响,包括:需求扩大对价格的影响;需求缩小对价格的影响;供给扩大对价格的影响;供给缩小对价格的影响。3、价格与价值的关系;4、商品价值量的决定;5、企

5、业为什么要提高劳动生产率及社会劳动生产率对商品价值量的影响。6、价值规律的内容及表现形式。第二框“价格变动的影响”的知识要点:1、价格变动对生活的影响:商品价格变动与该商品的购买量(需求量)之间的一般规律(提示:需求法则是针对同一时间而言的,必须假定所有其他因素保持不变);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不同(提示:这就是需求价格弹性;了解它对企业定价的重大影响);替代品与互补品的价格变动对商品需求量的影响(提示:如何准确理解替代品与互补品,实际上就是需求交叉弹性;替代及互补是有程度大小之分的;一定要注意:这里关注的是一种商品的价格对另一种商品需求量的影响,而不是其他的东西)。2、价格变动

6、对生产的影响:调节生产(提示:准确理解供给法则);提高劳动生产率;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第三课 多彩的消费,包括两框:消费及其类型;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其中第一框“消费及其类型”包括三目:影响消费的因素;消费的类型;消费结构。其中第二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包括两目:消费心理面面观;做理智的消费者。第一框“消费及其类型”的知识要点有:1、收入水平对消费的影响:当前收入水平,未来收入水平及居民收入差距对消费的影响(提示:分别对应着宏观经济学中的凯恩斯消费函数;永久收入及生命周期储蓄理论;边际消费倾向递减);2、物价水平对消费水平的影响(提示:源于名义收入与实际收入); 3、钱货两清的消费、贷款消

7、费、租赁消费之间的区别,尤其是各自的适用范围(提示:教育贷款或助学贷款不是消费;商店赊账及购物分期付款是贷款消费,属于商业信用)。4、消费结构变化的一般规律,5、什么是恩格尔系数及恩格尔系数大小变化的含义。第二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的知识要点:1、从众心理、求异心理、攀比心理及求实心理等消费心理的基本特征及对它们的正确评价;2、若干值得倡导的消费原则:量入为出,适度消费(提示:它与提倡贷款消费矛盾吗?关键是如何理解“入”);避免盲从,理智消费;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提示:与鼓励消费矛盾吗?)。第二单元 生产、劳动与经营,包括:第四课 生产与经济制度;第五课 企业和劳动者;第六

8、课 投资的选择;以及综合探究做好就业与自主创业的准备。第四课 生产与经济制度,包括两框:发展生产、满足消费;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其中第一框“发展生产、满足消费”包括两目:生产与消费;大力发展生产力。第二框“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包括两目: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第一框“发展生产、满足消费”的知识要点有:1、生产对消费的决定性作用: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2、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消费是生产的目的;消费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具有导向作用以及能够带动新产业的出现和成长;消费有利于创造出新的劳动力,提高劳动力素质。3、大力发展生产力

9、的原因及意义(提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准确表述)。4、如何大力发展生产力: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大力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改革落后的生产关系。第二框“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的知识要点1、公有制经济的地位。2、国有经济、集体经济的含义、作用(延伸:什么是规模以上年产值5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3、混合所有制经济。4、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及准确理解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延伸:区分股份制与股份合作制)。5、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的含义、作用(延伸:港澳台资本为什么算外资)。6、公有制与非公有制经济的关系。7、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原因。第五课“企业和劳

10、动者”包括两框:公司的经营;新时代的劳动者。其中第一框“公司的经营”包括两目:公司的类型;公司的经营与发展。其中第二框“新时代的劳动者”包括两目:劳动和就业;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第一框“公司的经营”的知识要点有:1、公司的基本特点(独立的法人资格、有限责任、法人治理结构)。2、有限责任公司及股份有限公司的异同(提示:新的公司法允许创办个人独资公司)。3、公司的组织机构。4、国有企业为什么要以公司制为方向。5、公司经营成功的主要因素: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依靠技术进步和科学管理,形成竞争优势;诚信经营。6、企业兼并与破产。第二框“新时代的劳动者” 的知识要点有: 1、劳动的意义(延伸:创造财富的要

11、素是劳动,而不是劳动者)。2、就业的作用;3、我国的就业问题。4、如何解决我国的就业问题:国家该怎么做;劳动者自己该怎么做;5、正确的择业就业观:自主择业、竞争就业、职业平等、多种方式就业。6、劳动者享有的主要权利;7、如何维护劳动者的权益:包括国家如何维护劳动者权益;劳动者本人合法维护自己的权益。第六课“投资的选择”(这里说的投资不同于“三驾马车”中的投资)包括两框: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股票、债券和保险。其中第一框“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包括两目:便捷的投资储蓄存款;我国的商业银行。第二框“股票、债券和保险”包括三目:高风险、高收益同在股票;稳健的投资债券;规避风险的投资保险。第一框“储蓄存款

12、和商业银行”的知识要点有:1、储蓄存款的含义(在我国,只有居民个人才能开设储蓄存款账户;储蓄存款并不等于存款;储蓄在经济学中有两个含义:一是指储蓄存款,二是指一切不用于当前消费的收入)。2、我国主要的储蓄机构(延伸:究竟什么是商业银行能够创造存款货币;我国的信用社就是商业银行)。3、利息的含义及计算(延伸:用自己的钱要支付利息吗?利息是资金使用权的价格,反映了时间的价值);4、活期储蓄、定期储蓄的区别;5、商业银行的含义及其主要业务(延伸:一般将商业银行的业务分为存款业务、贷款业务及中间业务,现代商业银行的利润来源可能不再是以贷款利息作为唯一来源,而是以中间业务的收费为主)。第二框“股票、债券

13、和保险” 的知识要点有:1、股票的含义、特点及股东的主要权利。2、股票投资收入的来源及特点(延伸:旧教材中的股票价格计算公式在什么情况下才正确);3、国债、金融债券及企业债券的特点(延伸:我国地方政府目前不允许发行债券,只能以公司债券等形式变通;从流动性、收益性、安全性、流通性总结活期储蓄、定期储蓄、股票及国债、金融债券及企业债券等投资方式的特征;流动性不等于流通性);4、保险的含义及保险业务的种类(提示:风险是随机事件可能结果分布的离散程度,即标准差或方差;风险也不等于意外事件,不等于损失;严格说来保险不是投资)。5、订立保险合同的原则。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包括: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第

14、八课:国家收入的分配;第九课:征税和纳税;以及综合探究讲求效率,维护公平。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包括两个框题:“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以及“兼顾效率与公平”。其中第一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包括两目:“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其中第二框“兼顾效率与公平”包括两目:“效率与公平”;“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第一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知识要点有:1、按劳分配的内容、必然性。2、按劳分配的作用、意义。3、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含义(提示:不要对按要素分配作进一步的分类)。4、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意义。第二框“兼顾效率与公平” 的知识要点有

15、:1、效率的含义、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的影响(延伸:经济学就一个效率,不存在多个效率);2、公平的含义及社会主义为什么要重视收入公平分配。3、公平与效率的辩证关系;4、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含义及为什么要效率优先。5、如何兼顾效率与公平(提示:教学中处理好“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与“兼顾效率与公平”的动态变化关系)。第八课“国家收入的分配” 包括两个框“财政收入和支出”及“财政的巨大作用”。 其中第一框“财政收入和支出”包括两目:财政收入、财政支出。其中第二框“财政的巨大作用”包括两目:集中力量办大事;人民生活有保障。第一框“财政收入和支出”的知识要点有:1、财政收入的种类(提示:财政实践中的财政收

16、入包括哪些项目不包括债务收入;什么时候才能说税收收入占90至少要求不包括债务收入。延伸:财政收入经常收入债务收入);2、影响财政收入高低的因素;3、财政支出的种类;4、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的对比关系(提示:如何计算财政收支平衡;财政收支平衡的比较必须去掉债务收入及债务还本支出。延伸:区分会计的人为的平衡与经济的、实质的平衡)。第二框“财政的巨大作用” 的知识要点有:1、集中力量办大事的表现:促进资源合理配置;促进经济平稳运行;促进经济发展。2、人民生活有保障的表现:财政是国家政权的物质保证;财政是社会公共服务体系的物质保证;财政具有促进收入公平分配的再分配作用。3、财政政策如何正确运用:经济不景气时如何运用;经济过热时又如何运用(提示:财政政策如何使用: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