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S版下册教案第三单元.doc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50913107 上传时间:2023-04-14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7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语文S版下册教案第三单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三年级语文S版下册教案第三单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三年级语文S版下册教案第三单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三年级语文S版下册教案第三单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三年级语文S版下册教案第三单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年级语文S版下册教案第三单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语文S版下册教案第三单元.doc(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单元计划单元教学内容:本单元以“名人故事”为主要线索,一共安排了三篇课文,通过本单元的训练,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学习科学的同时,要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学生进行发明创造,并将自己的发明创造介绍给大家。张衡是一篇人物故事,写的是我国东汉时期,一位杰出的科学家张衡,不相信鬼神,认真思考,大胆研究,经过细心的考察和分析,终于发明了一种测定地震方位的仪器“地动仪”的故事。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教育学生相信科学,养成多动脑、勤动手的好习惯。捞铁牛是一篇讲读课文。课文讲的是宋朝怀丙和尚利用水的浮力,把陷在河底淤泥时的八只铁牛打捞上来的故事,赞扬了我国古代出色的工程家-怀丙和尚的聪明才智明才智。反映了我国古

2、代科学技术的成就及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寓言两则刻舟求剑、揠苗助长这两则寓言写的是普通农夫的事,用的是口语词汇,文字浅显,内容有趣,篇幅短小。本组教材的安排是围绕热爱科学、勇于实践、虚心求教这一思想主题。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从中受到教育。为什么不反过来试试是一篇略读课文,主要引导学生读课文,了解文章意思。鼓励学生自读自学课文,体会文中主人公的聪明才智。单元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认识本单元会认的字,牢记本单元会写的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2、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并达到会被一些指定的段落课文的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

3、观通过学习本单元,教育学生热爱科学,激发学生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学生进行发明创造。单元教学重难点:1、牢记生字、书写生字、将学到的生字运用于学习中。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3、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科学的喜爱之情。单元教学课时安排:八课时9张衡教学课题:张衡教材内容:P35P37教学资源的选用:教材、教案、挂图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认识到7个字,会写3个字,理解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能力目标:1、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张衡发明地动仪的经过和意义,培养热爱科学的思想情趣。2、鼓励学生依照第四自然段的写法,介绍自己熟悉的事物。情感目标:通过教学激发学

4、生的爱国情感。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难点:了解张衡,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教学方法:以读代讲法、引导点拔法、指导朗读法、朗读理解法、合作探究法、自学法、配乐朗读教学课时:2课时教具学具的应用:挂图、生字卡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 谈话导入 。 人物张衡谈起-大家了解张衡吗?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天文学家,从小爱科学,后来有许多重大发明。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讲的就是张衡的故事。板书课题二、指导朗读。1、认真读课文,看课文讲的 是张衡的什么故事?2、学生自读课文,然后指名朗读。要求读准字音,不加 注音或查字典,也可以问同学和老师。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默读、大声

5、读、轻声读、)合作学习读熟课文。(同桌读、小组读、分段读)三、 检查读书情况,讲说课文大意。1、指定学生朗读,评估朗读效果。抽几个学生分段读课文,看他们是否读得正确,有没有读不准的字词,帮助纠正朗读中的错误。2、 鼓励再读课文,1)着重了解课文是从哪些方面写张衡的?2)看课文里有哪些生字新词,体会它们在句子中的意思3)课文主要讲的是谁?他是什么时候的人?(张衡,我国东汉人。)张衡是一个什么人?他做了一件什么重要的事?(张衡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他发明了地动仪。)地动仪有什么用途?它管用吗?(能测定地震,它及时测定了不地震。)四、课堂小结:本文写的是我国东汉时期,一位杰出的科学家张衡,不相信鬼神,

6、认真思考,大胆研究,经过细心的考察和分析,终于发明了一种测定地震方位的仪器“地动仪”的故事。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教育学生相信科学,养成多动脑、勤动手的好习惯。五、布置作业:书写词语第二课时一、分段讲读课文。1. 指名一段一段读课文 。想:课文是从哪些方面写张衡的,重点写了他的什么事?2、注意课文里 的新词语,仔细体会它们在句子里的意思。二、 引导讨论,深入理解课文。课文说张衡是我国东汉人,他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东汉”是什么时候,“杰出”是什么意思?“杰出”是不一般,很出众的意思。地震有哪些危害?当时人们是怎样认识地震的?张衡是怎样看待地震的?地动仪是什么样子?它是怎样测定地震的?地震使房屋大量

7、倒塌,许多人畜死伤,当时人们反地震看作不吉利的征兆,认为是行罪了鬼神的结果。张衡不相信鬼神,他细心考察和认真研究地震,发明了测量地震的食品地动仪。有铜铸成,形状像大酒坛。上面有健康长寿条龙,每条龙的嘴里衔着一颗小铜球,龙头下面有八只张着嘴的蛤蟆。地震发生时,朝那个方向的龙嘴里的小铜球就会吐出来,落在下面蛤蟆的嘴里,人们就知道是哪里发生地震了。(观察图)三、 辅导练习与仿写。1、 先要求学生把题目读懂再一句一句地读通句子,接着要求读准词语,比较它们的不同。最后启发学生想一想选择合适的词语。2、 辅导仿写。四、课堂小结:学习这篇课文让学生了解了地动仪的作用,了解了张衡是一个热爱科学的人。五、布置作

8、业:仿写句子六、板书设计:9张衡我国 东汉人从小热爱科学发明地动仪七、教学反思:10捞铁牛教学课题:捞铁牛教材内容:P38P40教学资源的选用:教材、教案、挂图教学要求:1、了解怀丙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打捞铁牛的,从而认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启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2、学习给课文分段,3、学会生字新词,会用“熟悉、议论纷纷”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弄懂捞铁牛时做了哪四项准备工作,是怎样把铁牛捞上来。难点:了解怀丙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把铁牛捞上来的。教具学具的应用:挂图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方法:讲授法 提问法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发兴趣,布置预习。1、解题,激发兴趣。板书课题

9、后简介本课主要内容。2、提出预习要求。二、检查预习。检查生字词读音及朗读课文。三、按照提示给课文分段。1、指名读思考练习2。2、讨论思考列出的四个意思,分别是讲哪些自然段的。3、在讨论的基础上,教给分段的方法。四、深入理解课文内容。1、为什么要捞铁牛?“议论纷纷”是什么意思?人们为什么事议论纷纷?可能会怎么议论呢?一个和尚是怎么说的?从他说的话,你看出了什么?2、默读第二段,想一想,这段共有几句话,讲了捞铁牛的哪几项准备工作?3、默读第三段,想一想,这段包括几个自然段讲了捞铁牛的哪几个步骤?(铲沙拔“牛”;划船拖“牛”;一只一只全拖回)4、铲了泥沙以后,拴铁牛的绳子为什么会越绷越紧?为什么能把

10、铁牛从淤泥里一点儿一点儿向上拔?5、齐读第四段。讨论:什么是“出色的工程家”?为什么说怀丙是当时出色的工程家?五、课堂小结:这篇课文讲提宋朝时发生的故事。有一次,黄河发大水了,河两岸拴住浮桥的八只大铁牛,被大水冲走了,陷在河底的淤泥里。洪水退了,怀丙和沿利用水的浮力捞起了铁牛,从而说明他是当时出色的工程家。六、布置作业:练习朗读课文。第二课时一、练习朗读课文。二、把准备工作与捞铁牛的步骤联系起来体会一下,怀丙为什么做那几项准备工作?三、把全文联系起来体会一下,为什么说怀丙是当时出色的工程家?(1、怀丙懂得利用水的浮力;2、考虑周密细致;3、具体步骤充分利用了水的浮力。)四、练习用“熟悉”“议论

11、纷纷”造句。1、从课文中找出带有这两个词语的句子读一读,并说一说词语的意思。2、交流造句,互相评议。再把造的句子写下来。五、复习巩固生字词。1、检查生字词读音。2、讨论:哪些容易写错,写的时候应注意什么?3、将“读读写写”中的词语抄写3遍。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七、课堂小结:学习了课文后同学们能较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能书写好生字,但字的结构把握不是很好,需要多练习加强。八、布置作业:朗读课文,抄写生字词语九、板书设计:水冲断浮桥潜水找牛重修浮桥 备船装沙 利用水的浮力捞铁牛 准备工作 拴船搭桥 聪明智慧拴牛连架打捞铁牛十、教学反思:11 寓言两则教学课题:寓言两则教材内容:P41P43教学

12、资源的选用:教材、教案、卡片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学会本课生字词,正确书写指定的生字。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词语,背诵课文。3、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两个寓言故事。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词句。难点:学会寓言,懂得这两则寓言的寓意,用自己的话来将这两则寓言。教学时间:2课时教具学具的应用:卡片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 。你们喜欢学故事吗?请大家一起来学习。二、默读课文,初步感知要求:(1)看拼音读课文,把生字的音读准。(2)新词要联系上下文来理解,不懂的地方记下来。(3)标出小段。认读生字,解答疑难(出示生字卡片)三、深入分析、弄懂寓意1.指定四位学生读课文。2.提

13、问:这个人的宝剑是怎么掉进江里的?过渡:那个人是怎么做的呢?他为什么这样做?3.读第二段,回答问题(一点儿不着急。在船舷上刻记号。他想记住掉剑的地方,捞上宝剑?)4.指导看插图,说清图意。5.小声读34段,思考:当有人问他,他是怎么回答的?6、教师示范。(3)理解词语“不慌不忙”的意思。他为什么不慌不忙?(4)提问:按照那个人说的办法,能把宝剑捞上来吗?为什么?六、课堂小结:总结谈话,启发联想1.分组讨论。那个人等船靠岸后捞到剑了吗?他没捞到剑会说什么?别人可能又会说什么?2.提问你认为那个人错在哪里?学完寓言以后,你明白了什么道理?七、布置作业:朗读课文八、板书设计: 刻舟求剑不小心 掉不着

14、急 刻记号不慌不忙 船靠岸 捞剑第二课时揠苗助长一、激趣导入1、指导学生自读自学课文,了解故事大意。可提示如下:自己读课文看课文讲的是什么事?根据故事想一想文章题目“揠苗助长”是什么意思。不认识的字要看课后的注音,或查字典。有不懂的地方,问问同学或老师。2、今天我们要学习另一篇寓言故事,板书课题。二、分析课文1、引导学生读好课文,质疑讨论。2、引导讨论说明寓意。结合课后第二题的第二小题,组织学生讨论和想像说话。3、指导做好字词练习,把生字写正确,理解和积累词语。三、课堂小结:总结寓意。揠苗助长告诉我们不按客观规律办事,会把事情弄坏,所以我们要按照规律办事,按常规来,才能事倍功半。四、布置作业:

15、理解寓意,书写生字五、板书设计:原因:巴望禾苗长快一些揠苗助长 做法:把禾苗往高里拔 结果:枯死寓意:不按客观规律办事,会把事情弄坏六、教学反思:12* 为什么不反过来试试教学课题:为什么不反过来试试教材内容:P44P47教学资源的选用:教材、教案、挂图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生字新词,读准生字,积累词汇。2、理解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通过教学增进学生的自读自学能力。教学重难点:重点:积累词语,体会文章的中心思想。难点:理解词语意思。教具学具的应用:挂图教学方法: 以读代讲法、引导点拔法、指导朗读法朗读理解法、合作探究法、自学法、配乐朗读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话导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