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考点梳理.doc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50909313 上传时间:2022-09-0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4.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学作品考点梳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文学作品考点梳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文学作品考点梳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文学作品考点梳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文学作品考点梳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学作品考点梳理.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学作品(诗歌、文学类文本)必考考点梳理梅李中学高三语文组一、写什么(必考)内容概括二、如何写表达技巧(必考)表达方式:叙事、描写、抒情、议论(多种表达方式相结合)叙事:叙述人称(三种叙述人称的特点及效果) 叙述方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平叙,尤其注意倒叙方式的特点及效果)描写:修辞(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借代、对偶、反复) 写人(正面描写: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细节描写、白描) (侧面对比衬托) 写景(正面描写:选择典型景物或场景;远近、上下观察角度的变化;视听嗅等多角度(视觉上注重色彩的描绘)动静(动静结合、以动衬静、化静为动);虚(想象、联想、回忆、梦境

2、)实;细节描写、白描) (侧面对比衬托)抒情: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或乐景衬哀情)、托物言志(象征)、即事抒怀、用典、借古讽今等议论:论证方法(举例论证、引用论证、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假设论证) 论证结构(总分式、并列式、层进式)行文结构技巧开头:点题、总领全文、引出下文(为下文作铺垫)、埋伏笔、设悬念、奠定情感基调、首尾呼应中间:点题、承上启下(照应上文,引出下文)结尾:点题、总结全文、照应前文、点明主旨、深化主旨注意:与上下文形成鲜明的对比句式的灵活运用(长句与短句、整句与散句)三、为何写(必考)主旨:忧国忧民、思亲怀乡、离愁别绪、年华易逝、壮志难酬、怀才不遇、渴望建功

3、立业,报效国家、厌恶战争、悠游闲适、对大自然美好风光的喜爱等。(诗歌鉴赏) 亲情、友情、故乡情;社会忧患意识(关注自然环境、弱势群体、优秀传统文化的遗失等)(文学类文本)小说阅读的考点归纳梅李中学高三语文组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情节、环境都为塑造人物形象服务)一、人物:主要人物、次要人物(情节发展的需要、衬托主要人物、通过与主要人物的关系来揭示主旨)1、人物描写的手法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借代、对偶、反复写人手法:正面描写:肖像、语言、神态、心理、动作(细节)描写、白描侧面描写:环境(景物)烘托人物形象、次要人物衬托主要人物2、人物的形象特点总结(结合具体文本概括,应包括两

4、个方面,外在的特征和内在的特征。外在特征是指人物的外貌、衣着、职业、生活习惯等;内在特征是指人物的心理状态、精神品质、命运变迁等)二、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1、叙述方式(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平叙,尤其注意倒叙方式的特点及效果)2、叙述人称:(尤其注意小说中第一人称的运用)3、情节的作用:在开头的故事情节可以起到制造悬念、引人入胜,作铺垫、埋下伏笔等作用;在中间可能有过渡、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等作用;在结尾有可能交待故事的结局、照应上文、解释上文的悬念、给读者留下想象的余地等作用。4、情节概括(结合具体文本概括)三、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1、自然环境:指对自然景物(包括天气

5、情况)的描写2、社会环境:指对故事发生的社会背景的描写。3、环境描写的手法: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借代、对偶、反复写景手法:正面描写:选取典型意象或场景、远近、上下观察角度的变化、视听嗅等多角度、动静(动静结合、以动衬静、化静为动)、虚(想象、联想、回忆、梦境)实、细节描写、白描 侧面对比衬托4、环境描写的作用:渲染营造某种氛围,为后文作铺垫(环境本身的作用) 交代人物活动环境背景,衬托人物心理,烘托人物形象(环境对人物的作用)推动情节的发展(环境对情节的作用)象征和暗示(环境对主旨的作用)5、标题的作用:激发读者阅读兴趣文章线索,结构全文交代主要人物概括主要情节提示小说的典型环境

6、有利于揭示小说的主旨附:表达技巧部分术语解释一、叙述人称1.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2.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3.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二、叙述方式1.顺叙:能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地进行记叙。2.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3.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4.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5.平叙:俗称“花开两枝,各表一朵”,(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

7、头绪清楚,照应得体。三、修辞1.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2.比拟:给物赋予人的形态情感(指拟人),描写生动形象,表意丰富。3.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4.夸张: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5.对偶:便于吟诵,易于记忆,使词句有音乐感;表意凝练,抒情酣畅。6.排比:节奏鲜明,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长于抒情。7.反复:写景抒情感染力强;承上启下,分清层次;多次强调,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四、其他表达技巧 1、想象和联想联想:由一事物联系到与之有关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类似的特点联系起来造成一个典型。想象:人们在已

8、有材料和观念基础上,经过联想、推断、分析、综合,创造出新的观念和思维过程。想象从无到有;联想由此及彼。2、衬托(正衬与反衬),是指不直接地对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进行描写,而是对其背景、与之相关的人或事物加以描绘,使其形象突出,这种写法除了利用反差对比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外,还会使文章曲折含蓄,独具风格。3、对比也叫对照,把两个相反、相对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相反、相对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用比较的方法加以描述或说明。 “对比”,与“反衬”完全不同。“对比”是指两种地位相等的景物、环境,他们应当是共同表现某种意境或情感的。而“反衬”的双方则一方是工具,一方是目的。4、直抒胸臆直接对有关的人物和事件表明爱憎的态

9、度。 借景抒情,通过景物的描写,来衬托作者或喜或悲的情感。 托物言志或借物抒情诗人借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征,表达作者志向或感情,诗中的物带有了人格化的色彩。 用典抒情借用历史上的典故来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讽刺时事。 借古讽今借历史上的事件来讽喻当朝的弊端。 叙事抒情寓情于事,或借助行动等细节来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5、先抑后扬或欲扬先抑,感情铺垫,引发好奇。6、以小见大,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突出表现中心,更有震撼力。7、白描,白描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指描绘人物和花卉时用墨线勾勒物象。作为一种表现方法,是指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五、句式的选择长句是指结

10、构复杂、词语较多的句子。生动、形象、具体,可以表达丰富细腻的思想感情。短句是指词语少、结构简单的句子。简洁、明快,整句指结构相同或相似,形式匀称的句子。音节匀称,气势贯通,念起来琅琅上口,给人印象深刻,常用于铺陈,渲染气氛,增强文势。散句是指结构不同,形式错落的句子。整句和散句一般是交错运用,这样才能使语言波澜起伏,既整齐和谐,又富于变化,引人入胜。论述类文本涉及的论证方法:举例论证列举确凿(摆事实):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来阐明观点。议论文不同于记叙文,事实要写得概括简明,根据阐明观点的需要,往往只要突出事实的某一方面,不必面面俱到。举例论证法的作用:事实胜于雄辩,用确凿、典型的事实来证明观点

11、,会增强文章的说服力。例:歌德用了差不多半生的精力学画无成,面对人生的不断碰壁,及时调整了人生目标,在文学道路上做出一番成就。孙中山青年时悬壶行医,最后发现治一人并不能救社会,于是转而投身革命,终于成就了令世人敬佩的伟业。无数成功的例子告诉我们,成功者是在不断的实践中发现了成功的道路,并不是一开始就站到了正确的起点上。因此,我们不要盲目地相信自己的兴趣,不要绝对依赖自己的感觉,而要尽可能多地尝试各种各样的发展道路,与时俱进地调整自己的努力方向。引用论证用自己从生活中悟出来的哲理或导师、先贤的正确论述,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论点,引用导师、先贤和名人的有关论述,一定

12、要持严谨的科学态度,不可有错漏,更不能断章取义。引用论证作用:用权威性的话语,使说理更加深刻、透彻、具有说服力,着力体现理论的力量和文章的思想深度。例:古人说:“尽信书,不如无书”。读书的终极目的,是要把“死”书读活,让书发挥作用。“死”“活”之间,相互为用,相互补充。我们强调读“死”书,但又不拘泥于读“死”书。“死”与“活”,都是对人而言的。人要书“死”,书就“死”;人要书“活”,书就“活”。这就叫“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对比论证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可以增强论证的鲜明性,使读者清楚作者赞成什么,反对什么。例: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李白不摧眉折腰事权贵,顾炎武不做

13、清朝的高官,古今有志气、有骨气的人,都不以高官厚禄为荣,居下有节,自强不息。他们的高尚品质永远为后世传诵。相反,那些曾荣耀一时、富贵一生的人,现在却早已被时间的长河冲刷得无影无踪了。对比论证法的作用:可以使正确与错误对比分明,是非曲直更加明确,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比喻论证(打比方)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论点。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分(不多作分外希望),虽失意不苦;老、死乃是人生难免的事,达观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独是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应该做的事。该做的事没有做

14、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压在肩头,再苦是没有的了。为什么呢?因为受那良心责备不过,要逃躲也没处逃躲呀!比喻论证法的作用:深入浅出,生动形象地证明观点,使观点更为清晰,读者更易理解。类比论证对比重在对事物间的差异性的揭示,而类比则着重于对事物间共性的展现。类比法是将性质、特点在某些方面相同或相近的不同事物加以比较,从而引出结论的方法。例:两小儿辩日中,两个小孩辩论太阳什么时候离人近,什么时候离人远。小孩甲观点:早晨太阳离我们远一点。理由:如果物体离我们近一点,那么看起来就大一点。太阳是物体,在早晨看起来大一点。结论:早晨太阳离我们近一点。小孩乙观点:早晨太阳离我们远一点。理由:发热的物体离我们远一点,我们就会感到凉快一点。太阳是发热的物体,在早晨时,我们会感到凉快一点。结论:早晨的物体离我们远一点。两个孩子在申述理由时都用了类比法,都把自己的观点讲得很清楚,都具有说服力,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