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微专题——地貌成因峡谷之羚羊与壶穴

上传人:p****u 文档编号:550909268 上传时间:2024-06-21 格式:PPTX 页数:21 大小:23.4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4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微专题——地貌成因峡谷之羚羊与壶穴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2024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微专题——地貌成因峡谷之羚羊与壶穴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2024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微专题——地貌成因峡谷之羚羊与壶穴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2024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微专题——地貌成因峡谷之羚羊与壶穴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2024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微专题——地貌成因峡谷之羚羊与壶穴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4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微专题——地貌成因峡谷之羚羊与壶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4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微专题——地貌成因峡谷之羚羊与壶穴(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特殊特殊“羚羊谷羚羊谷”及形成过程及形成过程什么叫“羚羊谷”地貌?羚羊谷(AntelopeCanyon)因野羚羊经常出没而获名,是举世闻名的摄影圣地之一,位于美国亚利桑纳州北部印第安纳瓦霍人(Navajo)部落内,有上羚羊峡谷与下羚羊峡谷之分何为上羚羊峡谷与下羚羊峡谷何为上羚羊峡谷与下羚羊峡谷?地上裂纹地下螺旋需要借助金属楼梯和绳索配合才能深入地底地表平淡无奇,就是一条干枯的河沟,峡谷在地面的宽度仅2050cm谷深却达几十米甚至上百米姿态万千地下导游说“羚羊谷”的形成形成原因及过程羚羊峡谷是柔软的砂岩经过百万年的各种侵蚀力所形成,主要是由于暴洪的侵蚀,其次则是风蚀。该地在季风季节里常出现暴洪流

2、入峡谷中,暴增的雨量使得水的流速相当快,湍急的水流顺地势冲刷极度干燥坚硬的地表。再加上狭窄通道将河道缩小,因此垂直侵蚀力也相对变大。日积月累,地貌就发生变化,形成了羚羊峡谷底部的走廊,以及谷壁上坚硬光滑、如同流水般的边缘。羚羊峡谷与壶穴的关系羚羊峡谷主要组成地层为层理清晰可见的红砂岩。在漫长的地质演化时期,砂岩地层由粒径大小不一的岩屑组成,其岩性相对变质岩或者火山岩而言更为柔软,因此较容易受到风和流水等的剥蚀。羚羊峡谷本质上就是一条地下河道,是由一系列壶穴连结贯通而成的。而壶穴作用是用于研究基岩河道底侵深切与地壳岩石剥蚀与抬升的重要机制。1.壶穴是在河流上游经常出现的一种地理特征。由于雨水令河

3、水流量增加,带动上游的石块向下游流动,当石块遇上河床上的岩石凹处无法前进时,会被水流带动而打转,经历长时间后将障碍磨穿,形成一圆形孔洞,称为壶穴。2.位置壶穴常出现在河流的山区源头及上游峡谷地带。甲青壶穴群甲青壶穴群3.壶穴的形成条件河床的落差较大。河流流速较快,且常年较为水流稳定。河床中的岩石具有一定的裂缝,基岩的硬度较小,抗侵蚀性较弱。在岩性不同的河床中往往会形成较深的壶穴。藻类、草本、灌木以及小树在生长过程中会产生有机质,可以对壶穴进行生物风化,有利于促进壶穴的发展。与羚羊谷的壶穴的同:与流水的侵蚀相关壶穴的形成过程当季节性的洪水顺着岩石内垂直的节理面流入地下,激流冲动河底的砾石,在无数

4、洼坑里旋转、研磨、刻划、撞击着基岩,漩涡中的岩石碎块与矿物颗粒像一个个锋利的钻头,不断刨蚀掏空河底的基岩,形成无数水壶形状的大大小小的洞穴,这就是地质学上所说的壶穴。特点:壶穴是一种普遍的地质构造,它以光、曲、滑、漏、透、空闻名。羚羊谷也是世界上著名的狭缝型峡谷之一。狭缝型峡谷是一种狭窄的峡谷,由流水侵蚀岩石而形成。大多数狭缝型峡谷的岩石组成是自砂岩与石灰岩,少数是花岗岩及玄武岩。但只有极少数的溪流才可以形成狭缝型峡谷,必须满足当地岩石特性以及区域降雨的条件,因此羚羊峡谷的地质景象极其难得。最后典型例题:美国羚羊峡谷(365128N,1112220W)是著名的狭缝型峡谷,分上、下两段,两段相隔

5、的几千米之间都是平坦的沙漠,地质构造是红砂岩。峡谷位于印第安人保护区,自然的奇幻美景是游客们的“地下天堂”,但“天堂”需要印第安导游的带领才能入内,这不仅是自然和人文保护的需要,更是为了游客的人身安全。就算是峡谷上方阳光灿烂,但是如果一场暴雨突然降临,这狭窄的“天堂”瞬间就可能变成一处急流奔腾、绝无逃生可能的“地狱”。根据材料,回答12题。1该峡谷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风力侵蚀作用B流水侵蚀作用C板块张裂作用D板块挤压作用2该地岩石呈现红色的原因可能是()A当地沙漠为红色B植物根系染色作用C岩石中含有丰富的氧化物D洪水染色作用1.B2.C第1题,风力侵蚀主要形成戈壁、风蚀蘑菇等地貌,不会形成峡

6、谷,A错误。读图可知,谷壁上坚硬光滑、有着如同流水般的边缘,最有可能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主要由于暴增的水量流速相当快,加上狭窄通道将河道缩小,因此垂直侵蚀力也相对变大,B正确。板块张裂形成裂谷或海洋,C错误。板块挤压形成褶皱山脉、海沟等,D错误。第2题,读图结合上题分析,该峡谷因流水侵蚀作用而形成,地质构造是红砂岩,砂岩含有大量氧化铁,呈红色。典型例题:河南省洛阳市龙潭峡谷山水风光奇异,峡谷的两侧是高达数十米至百余米的陡崖,陡崖的中间发育有一系列顶部小、肚子大的天然石龛。下图为“石龛景观图”。据此完成68题。3石龛形成处的岩石为()A花岗岩B玄武岩C变质岩D沉积岩4形成石龛造型的地质作用主要

7、是()A风化作用B风力侵蚀C流水侵蚀D地壳运动5石龛位于陡崖中间的原因是该地区()A多溶洞发育B地壳在抬升C盛行峡谷风D水位多次升降解析:第3题,峡谷的两侧是高达数十米至百余米的陡崖,陡崖的底部由于水流的冲刷旋蚀,形成了顶部小、肚子大的石龛,且有层理结构,应为沉积岩,选D;花岗岩、玄武岩、变质岩质地相对较硬,不易被侵蚀。第4题,陡崖的底部由于水流的冲刷旋蚀,形成了顶部小、肚子大的石龛,故形成石龛造型的地质作用主要是流水侵蚀;风化作用是指在温度、水、大气、生物等因素的作用下,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发生破碎崩解、化学分解和生物分解等的过程,其结果与形成石龛造型不符;河南位于季风气候区,而风力侵蚀主要

8、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区,形成石龛造型与风力侵蚀无关;河南位于板块内部,受地壳运动影响较小,故形成石龛造型与地壳运动无关;选C。第5题,由于地壳的抬升运动,把石龛抬升到陡崖的中间,选B;该地不是喀斯特地貌区,没有溶洞发育;峡谷风与石龛位于陡崖中间没有关系;水位多次升降对石龛位置影响较小。(2022海南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题。在雷州半岛龙门河流域的河床上,分布着一种火山凝灰岩河流壶穴(图1)。火山凝灰岩是由火山灰及火山碎屑物质等形成的岩石,往往夹杂着火山弹。由于火山弹和周围岩石的性质差异,在流水作用下,河床上形成深浅不一的壶穴。图2示意该地河流壶穴形成过程。描述该地河流壶穴的形成过程。(10分)

9、abcde根据图片及文字材料详细描述,注意用上地理相关术语!如流水侵蚀、搬运等词汇答案:火山喷发的火山灰与火山碎屑物质形成含有火山弹的火山凝灰岩,并覆盖河床;流水侵蚀导致河床面下降,火山弹出露河床面,由于火山弹和周围岩石的岩性差异,流水受到火山弹阻挡,在火山弹迎水面侵蚀围岩形成刻槽;流水侵蚀导致刻槽逐渐扩大变深,并扩展到火山弹的四周,形成壶穴雏形;随侵蚀发展,凹坑变深,在漩涡水流产生的搬运作用下,火山弹完全脱离围岩并被河床面流水带走;流水挟带砾石对凹坑进一步磨蚀,从而形成“口小肚大”的典型壶穴。小结地貌的形成过程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地貌特点内力外力材料积累地气水土生风力、流水、海浪、冰川等按逻辑整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