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神经系统对姿势和运动的调节下.doc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50907575 上传时间:2023-12-2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7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节神经系统对姿势和运动的调节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第三节神经系统对姿势和运动的调节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第三节神经系统对姿势和运动的调节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第三节神经系统对姿势和运动的调节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第三节神经系统对姿势和运动的调节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节神经系统对姿势和运动的调节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节神经系统对姿势和运动的调节下.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三节 神经系统对姿势和运动的调节 运动传出的最后公路 脊髓的调节功能 # 脊休克(spinal shock) ?脊动物(spinal animal)的制备 脊髓与高位中枢离断的动物 ?脊休克现象 脊髓在离断后反射活动能力暂时丧失 而进入无反应状态的现象?脊休克可以恢复 以脊髓为基本中枢的躯体和内脏反射活 动可逐渐恢复?脊休克产生的原因: 脊髓突然失去高位中枢 的易化性调节所致?脊髓功能: 传导感觉 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对运动的调节 脊髓对姿势的调节反射包括: C概念: 指骨骼肌受外力牵拉时引起受牵拉的 同一肌肉收缩的反射活动 牵张反射有两种类型: 肌紧张(muscle tonus) 腱反射(

2、tendon reflex)C两种类型的比较(1)肌紧张(Muscle Tonus) 概念:缓慢持续牵拉肌腱时发生的牵张反射 多突触反射 慢肌纤维的紧张性收缩 功能:维持躯体的姿势 (2)腱反射(Tendon reflex) 概念:快速牵拉肌腱时发生的牵张反射 单突触反射 快肌纤维的同步性收缩 运动作功;临床检测神经系统的功能状况C牵张反射的反射弧: 拉长肌肉肌梭感受器兴奋 传入纤维脊髓前角: a运动神经元兴奋 被牵拉的肌肉收缩 发动牵张反射(肌紧张,腱反射) g运动神经元兴奋肌梭感受器敏感性提高 加强牵张反射 当肌张力增加时刺激腱器官 传入纤维中间神经元(-) 抑制同一肌肉的a运动神经元 肌

3、肉收缩抑制,有保护意义 脑干(brain stem)对肌紧张和姿势的调节 ?去大脑动物(decerebrate animal ) 的制备 从中脑上、下丘之间切断脑干的动物 ?去大脑僵直(decerebrate rigidity) 现象 去大脑动物出现抗重力肌(伸肌)的 肌紧张亢进的表现 ?易化肌紧张和肌运动的区域: 脑干网状结构的易化区 前庭核 小脑前叶两侧部 抑制肌紧张和肌运动的区域: 延髓网状结构抑制区 大脑皮层运动区 纹状体 小脑前叶蚓部?去大脑僵直现象发生的原因 由于切断了大脑皮层和纹状体等部位与网状结构的功能联系,造成易化区活动明显占优势的结果 基底神经节(basal ganglia

4、)的功能 C结构: 纹状体(尾核,壳核,苍白球), 丘脑底核,红核和中脑黑质C功能: 参与运动的设计和程序编制 随意运动的产生和稳定, 肌紧张的调节 本体感觉传入信息的处理C与基底神经节损害有关的临床病例: (1)帕金森病或震颤麻痹 (肌紧张过强而运动过少的疾病 ) *临床表现: 全身肌紧张过强,随意运动过少, 动作缓慢,面具脸;慌张步态; 伴有静止性震颤 *机理: 双侧黑质病变 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受损 *治疗:补充左旋多巴胺或利用M受体阻断剂(2)亨廷顿病(或舞蹈病)与手足徐动症 (肌紧张不全和运动过多的疾病) *临床表现: 不自主的上肢和头部的舞蹈 样动作,伴肌张力降低 *机理: 双侧新纹

5、状体病变 (纹状体中-氨基丁酸能神 经元功能减退) 小脑的运动调节功能 ?前庭小脑(vestibulocerebellum )的功能 主要由绒球小结叶构成 作用:控制躯体的平衡和眼球的运动 (前庭小脑主要接受前庭器官的传入; 与前庭核的联系; 通过前庭脊髓束调节肌肉活动) ?脊髓小脑(spinocerebellum)的功能 *功能:协调随意运动和调节肌紧张 *脊髓小脑受损时将出现: 意向性震颤 走路摇晃呈酩酊蹒跚状 不能进行拮抗肌轮替快复动作 出现小脑性共济失调?皮层小脑(cerebrocerebellum ) 的功能 部位: 后叶的外侧部 主要功能: 参与随意运动的设计和程序的编制 与精巧运

6、动的形成有关 大脑皮层的运动调节功能E大脑皮层运动区的位置 -位于中央前回(4区)和运动前区(6区) E运动区具有以下功能特征: 1. 左右交叉性支配 (头面部的下部面肌和舌肌主要受对侧支配) 2. 上下倒置(但头面部的安排是正立的) 3. 具有精细的功能定位,运动愈精细愈复杂 的肌肉,其皮层代表区的面积愈大 A大脑皮层的运动下行传出通路及功能: 皮层脑干束(cortical brain stem tract) 皮层 内囊 脑神经运动核 头面部 皮层脊髓束(cortical spinal tract) 皮层脊髓侧束(80%) 皮层脊髓前束(20%) 其他运动传导通路有:皮层 内囊 延髓锥体 皮

7、层脊髓侧束(80%) 对侧脊髓前角外侧部运动神经元 皮层 内囊 皮层脊髓前束(20%) 双侧脊髓前角内侧部运动神经元 网状脊髓束 前庭脊髓束 顶盖脊髓束 损伤人类皮层脊髓侧束 将出现巴宾斯基征阳性体征 是一种增强的屈肌反射 临床上常用此体征来检查皮层脊髓侧束 功能是否正常 第四节 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本能行为和情绪的调节 1. 传出神经分节前、节后纤维 2 . 中枢起源 交感神经: T1 -L2,3侧角 副交感神经: 脑干内;骶部脊髓侧角 3 . 交感神经分布广泛, 而副交感神经分布较局限 4. 刺激交感神经节前纤维,反应弥散 刺激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反应局限 (二)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的功能 主

8、要支配:心肌,平滑肌,腺体 交感神经系统兴奋: 促使机体适应环境的急剧变化,消耗能量 副交感神经系统兴奋: 保护机体,休整恢复,积蓄能量,加强消化、 排泄和生殖(三)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特征: 1对同一效应器的双重支配: 一般情况下时对立的 对某些器官的作用表现出一致性 2紧张性支配 3受效应器功能状态的影响 4对整体生理功能调节的意义 交感神经系统活动广泛,副交感神经系 统活动相对较局限 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 迷走胰岛素系统 二、中枢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一)脊髓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基本的血管张力反射 基本的排尿,排便反射 基本的发汗反射(二)低位脑干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延髓的生命中枢 中脑的瞳孔对光

9、反射中枢 (三)下丘脑(hypothalamus)的主要功能 、参与体温调节 、参与水平衡调节 3、 与生物节律(biorhythm)的关系: 视交叉上核的作用 4、对腺垂体和神经垂体激素分泌的调节 5、对情绪反应的影响 具防御反应区 6、参与摄食行为的调节 外侧区 摄食中枢feeding center 腹内侧核 饱中枢satiety center 敏感性调节因子:血糖浓度 7、参与性行为的调节 8、与睡眠活动有关 第五节 觉醒、睡眠与脑电活动 皮层诱发电位(cortical evoked potential) 概念: 组成:主反应 后发放 特点: 在中枢某一局部区域引出 常出现在自发脑电波背

10、景之上 与特异性投射系统的活动有关 作用:寻找感觉投射部位 研究皮层功能定位 脑电图 (Electroencephalogram, EEG) 皮层电图 (electrocorticogram, ECoG)脑电图的波形: 波:813Hz,枕叶显著;清醒、安静、 闭目时出现;可有梭形变化 波:14 30Hz,额叶顶叶显著; 波阻断现象:睁眼或接受刺激时, 波消失而出现波。 波:4 7Hz。 波:0.5 3Hz 脑电波形成的机制: 大量皮层神经元同步活动发生的突触后电位的总和有关 与非特异性投射系统的活动有关 觉醒和睡眠 1.觉醒状态的维持: 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动系统的作用 分脑电觉醒和行为觉醒. 第六节 脑的高级功能 *流畅失语症:Wernicke区受损, *运动失语症: Broca三角区44区受损, 能听、能看、但不会讲 *失写症: 额中回后部受损,能听、能 看、能讲,但不会写 *感觉失语症: 颞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