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校园文化建设.doc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50905497 上传时间:2023-12-1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校校园文化建设.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我校校园文化建设.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我校校园文化建设.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我校校园文化建设.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校校园文化建设.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校园环境对学生教育起着潜移默化的熏陶和启迪的作用,一个布局合理,生机盎然、整洁优美、宁静有序、蓬勃向上、健康和谐的校园环境,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必然产生巨大的影响。我校是我校从学校实际出发,提出校园文化建设的规划和目标,同时,始终坚持高品位、深层次、求实效的原则,与调整学校布局、规范化学校创建、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工程相结合,加强学校的软、硬件建设。1、加强自然环境建设,发挥环境育人作用“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可见,环境的影响作用是非常之大的。优美的校园自然环境对学生良好品格的形成具有潜移默化默化的影响。加强自然环境建设,做到校舍建筑美观别致,景点设置精心独到,校

2、园设施设备配置齐备,绿化、美化、净化工作得体,整所学校的自然环境总体上达到新、齐、净、绿、美的求。打造优美的自然环境,提高校园景观的文化品位,主要做好:一是科学规划校园,加强校舍建设。现阶段,我校仍处于调整学校布局。校园附设的建筑物比如校门、升旗台、花坛等,从审美学的角度来设计,尽可能做到美观耐看。对于学校的校舍及一切的建筑物,应重视维护,到一定时期予以维修更新,以保持常新常丽。比如,对一些使用时间较长、室内墙皮脱落的办公室和教学用房,定期油漆粉刷;对一些蒙头垢面、陈旧缺损的附属设施,维修更新。一句话,我校校园的整体建设争取做到“园林式”、“花园式”。二是重视校容校貌治理,确保校园美化、绿化、

3、净化。学校从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学校的现实情况和周边环境,做好绿化美化工作。校园内适当设置集中绿地、花坛、景点,条件具备的学校建设校园文化长廊,形成庭园美化效果。学校主道路平整洁净,提倡铺水泥或者六角块水泥预制件。在功能设置、建筑装修上上档次,在环境“三化”建设上有新意、有特色,经得起跨世纪的考验。学校建立环境卫生管理制度,充分发挥学生自主管理和自我服务能力,做好花草树木的爱惜看护,做好校园清洁工作,努力达到“四无”求,即:无杂草杂物、无积水、无散养家禽、水泥地面无尘土。厕所定期冲洗,垃圾定点入坑,校舍天天打扫,校园内无卫生死角。三是合理配置设施,建设好教育阵地。学校设置标准的旗杆、旗台,建设适

4、应学校规模的宣传橱窗,加强学校德育室、校史室、少先队队部室、阅览室及各功能室的建设。学校的校门、屏风、花墙、台阶、体现出学校特色,从形式到色彩都力求发挥愉悦学生身心和文化影响的功能。同时,学校在适当位置设立体现学校特色的校风、校训、办学思想和办学目标等永久性标语,以及内容健康、富有教育意义的标语牌。四是与有关部门取得联系,综合整治周边环境。学校是培养人才的重阵地,但它不是真空地带。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清醒地认识到,不论是校内小环境,还是校外大环境,都存在着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因素,特别是黄、赌、毒及腐败现象和社会治安问题。为此,学校自觉加强学校内外部环境的建设,努力净化校园环境、抵制消极思想的

5、渗透和影响,抑制低俗文化趣味和非理性文化倾向,引导校园文化气氛向健康高雅方向发展。积极争取当地政府的支持,联合有关部门加强综合整治,清除学校200米以内的商业摊点和音像书店及其它影响学校教育秩序的娱乐场所,下决心治理好学校内部和周边环境,努力为师生创设一种安静、和谐、健康的教育氛围,保证学校整体环境上的洁净幽雅。通过以上做法,使我校的校园散发出如诗如画的美丽风光。学生在优美的校园环境中受到感染和熏陶,触景生情,因美生爱,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学校、热爱大自然,进而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优美的校园环境还能规范学生的行为,试想:你会在地面光洁、环境优美的场所乱扔纸屑、随地吐痰吗?你会在雪白的墙壁上乱

6、涂乱画吗?不会!这些行为都会自动消失。2、营造浓厚的人文氛围,优化校园教育环境。校园文化建设坚持从教育工作的特点出发,以教育原则来组织、设计、实施,把着重点放在引导师生提高人文素养、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上,全面优化校园教育环境。一是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培养良好的政治思想品德。学校的根本任务是育人。校园文化建设体现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紧紧围绕培养合格人才这个根本任务展开,一切着眼于“人的发展”。加强思想品德课教学,结合校会、班会开展政治思想教育,逐步培养师生关心时事、关心政治、明辨是非的政治意识;借助政治节日、纪念日等有利时机,开展各种纪念活动,引导师生抚今追昔,聆听历史旋律、了解社会发展;加强党政工

7、队组织建设,创建适合学生特点的社团组织,利用班队会、时事报告会、国旗下讲话、军训、社会实践活动等形式,强化师生的政治思想、品德行为教育,营造良好的政治思想、道德文化氛围,帮助师生解决政治思想、道德文化上的偏差,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及明辨是非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良好的政治思想、品德行为。二是大力宣扬民族优秀文化。中共中央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规定,“建设以社会主义文化和优秀的民族文化为主体、健康生动的校园文化”。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对培养学生的基础道德和人文品质,具有重的教育作用。学校遵照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通过读书活动、故事会、文化讲座、辩

8、论会等形式,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民族自信心、自重感,以及热爱民族优秀文化、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感情。三是加强学风、教风建设。教育改革和发展纲指出,“建设健康的、生动的校园文化,树立良好的校风、学风,使学校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阵地”。中小学校除了在适当位置设置体现学风、教风、校风标牌以外,还组织各种形式的讨论学习活动,使师生真正明确其基本内涵,并通过强化管理,使之内化为全体师生的自觉行动。在学校范围内,大力倡导刻苦读书、严谨治学、勤于实践的良好风气,宣扬本校的优良传统,促进勤奋好学风气的形成和发展,积极塑造学校教书育人、教师为人师表、学生文明守纪的良好形象。四是健全管理制度。校园制度文化是

9、历史传统与时代精神的统一,是师生员工活动的准则,是教育教学工作得以正常有序进行的重保证。学校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重视发挥师生的主体作用,制定教师、学生管理常规,建立健全教学、科研、生产和生活等规章制度。重视民主管理,建立教代会制度和校务公开制度,设置校长信箱,畅通师生倾诉渠道。重视学校管理工作的过程评价和终结评价相结合,规范师生校园行为,人人争做校园文明使者。只有加强以上工作,重视校园人文氛围的创设,做到“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做到“团结和谐,文明守礼”,构建宽松、互助、友爱的人际环境,学生才能够在集体的熔炉中生铁炼成钢。3、积极开展教育活动,树立和形成学校校园精神学校

10、在组织和指导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应尽量发掘学校的人力、财力、物力,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学术、科技、体育、艺术和娱乐活动和主题明确的教育活动,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内容和形式,创造一种健康的文化环境,吸引学生广泛参与。通过学校正确的导向,把学生浅层次文化引向高品位,沉淀为校园精神,不断提高师生的文化素养,增强对社会文化的辨析能力。主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活动是文化的载体,校园文化的主旨只有通过活动才能充分体现出来。学校定期组织读书实践教育活动,举办文艺沙龙、文学社、书评、影评活动,组织科技节、文化节、艺术节、体育节,举办宿舍文化、文明班级、先进教

11、研组、示范办公室等评选活动,提高师生审美水平,净化校园文化内容,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指导,防止非理性文化倾向的负面影响。活动的组织注意计划性、系列化,结合形势发展和学校中心工作周密安排。注意突出活动主题,内容健康有益,活动规模因地、因时制宜,保证活动质量和教育效果。坚持开学、放假、毕业举行典礼,定期组织表彰、授奖、宣誓仪式并形成传统,积极创建和谐的人文环境、优雅的教学环境。二是树立校园精神,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校园精神是校园文化的灵魂,是学校师生共创和认同的文化价值的表现,具有催人奋发向上、积极进取、开拓创新的教育力量。树立全员共识的价值观念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必须经过长期的努力,才可能“组织起队伍

12、、形成为风气、沉积为传统”,然后体现为全体师生的自觉行动。因此,树立校园文化精神,着手实、立意高,切忌抽象、模糊的价值导向。注意发现、培养师生中的先进分子和骨干力量,充分发挥他们示范带动作用,做到“培养一个、带动一片”。学校领导从自我做起,严于律己,作风严谨,团结务实,重视培养师生的责任感、归属感和集体荣誉感,积极创设良好的舆论环境、健康的心理环境,培养学校的争先意识、教师的敬业意识、学生的文明意识。综上所述,加强我校校园文化建设,打造一流的校园文化环境,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应有的作用,已成为成为学校提升育人质量不容缺失的一项重重工程。在乡镇小学硬件建设相对较差的情况下,使学校教育工作行之有效,不至于远远落后城市小学,除了用好正面教育、积极引导之外,还必须充分挖掘和利用校园文化的潜移默化作用,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影响虽不是立竿见影的,但却是稳定渐进的,其潜在的教育功能将是长远的、全面的”。我校建设校园文化,必须从实际出发,坚持勤俭节约的原则,力求少花钱多办事,突出管理,注重实效,反对在校园文化活动中超前消费、不切实际的作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