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愉悦性原则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doc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50905117 上传时间:2023-04-1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谈愉悦性原则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谈愉悦性原则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谈愉悦性原则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谈愉悦性原则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谈愉悦性原则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谈愉悦性原则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谈愉悦性原则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贯彻愉悦性原则是素质教育的迫切要求,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要做好数学教学,就应该创造性地贯彻愉悦性原则,使学生学得主动、学得轻松,这样学生的素质才能得到全面提高,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学生,数学教学,愉悦性原则美国教育家布卢姆分析了学生能力的倾向差异,认为90%的学生的能力倾向差异只不过是一种学习速度的差异,而不是智能差异。有关的研究报告表明,学生学习成绩的优劣不仅仅取决于智力水平,很大程度上依赖其非智力因素的发展状况。培养学生的愉悦性,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创造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尽可能利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材料,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灵

2、活多变的组织形式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使学生在学习和创造的过程中体验到快乐和乐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一、贯彻愉悦性原则的意义现代学生观认为: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学生是有独立人格的人,学生是独特和发展的人。因此,在数学教学中,不能把学生当做知识的容器,应该有情感的沟通。只有尊重学生,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利用学生的智能和潜力,才能实现我们的教学目标。数学学科具有抽象性、思维的严谨性和应用的广泛性等特点。所以,在数学教学中,为了便于学生接受,就要求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从简单到复杂,运用实物、模型、多媒体等手段使数学教学直观化,运用比喻和通俗的语言使理论简明化。为此

3、,数学教学必须贯彻愉悦性的原则。另外,素质教育要求“重视人的个性”转变,由“教师中心”向“学生中心”转变。教只是手段,学才是目的,不是为了教教材,而是为了教学生。要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自由探讨,从而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因此,愉悦性原则更是素质教育重要的教学原则之一。二、在数学教学中如何观察愉悦性原则1、充分挖掘教学材料的实用性和趣味性数学教学中的许多教学材料富有情感、充满智慧,在教学中应该运用这些特点,将教学变得趣味横生充满欢乐。这就要求我们有意识地补充一些历史背景、发明经过、运用、影响等方面的知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丰富其知识,增强学生把数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的愿望。2、创

4、设教学情境,让每一个学生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信心,比天才更重要。在教学中,教师要因材施教、因人设问,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形式来教授知识。同时,要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善于欣赏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长处,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对于缺点和不足,应及时帮助他们弥补改进。在适当的场合,教师要大智若愚,不能讲得太透彻,点到为止,要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去努力发现和探索结论,让每一个学生从中获得成功的乐趣,真正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并因此获得自信。这才是倡导实行愉悦性原则的核心精神所在。3、力求让学生学会创新,并勇于创新创新能使学生获得自信、快感和美感,使学生成为一个前途广大的人。所以说,对学生的创新教育,

5、应该是贯彻愉悦性原则的灵魂。更重要的是,“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因此,在具体的数学教学中,教学设计中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进行创新思考。例如在课堂上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提出问题后,鼓励学生去探求、去尝试、去发现,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在师生共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给学生留下充足的时间,通过启发诱导,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思考,征求学生不同的方案和思路,教给学生创新的方法;做作业时也要提示和鼓励学生创新,做好总结、回顾和一题多解,使学生养成学习数学时“解法不优誓不休”的习惯和精神,从而形成强烈的求新、创新的意识,培养创造性思维。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

6、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

7、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总之,贯彻愉悦性原则是素质教育的迫切需要,是提高数学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要想做好数学教学,就应该创造性地贯彻愉悦性原则。作为新时期的教师,应该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乐于学习。只有如此,学生

8、才会学得主动、学得轻松,学生的个性和特长才能自由发展,学生的素质才能全面提高,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第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