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涂料市场分析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50905090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9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涂料市场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建筑涂料市场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建筑涂料市场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建筑涂料市场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涂料市场分析(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工程漆、外墙涂料专家 http:/建筑涂料市场分析1 前言 目前,我国建筑涂料中有机类产品占80%以上,无机类在20%以下。其中,内墙涂料占60% 65%,外墙涂料占25% 30%,防水涂料占10% 15%。外墙涂料所占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外墙涂料包括苯丙、纯丙涂料,聚氨酯丙烯酸涂料,硅丙氟树脂涂料以及防火、保温、隔热、防霉、防潮和弹性功能涂料等。内墙涂料以苯丙、乙丙乳胶涂料为主,聚乙烯醇及缩甲醛类低档涂料产品由于环保法规及质量标准的限制,市场逐渐萎缩。另外,还有少量的防火防霉、防虫杀虫、隔音隔热、抗静电等功能性内墙涂料。 2 世界建筑涂料的发展现状 全世界建筑涂料市场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的西

2、欧、北美、日本等国家和地区。近几年来,亚太地区发达国家的建筑涂料发展极为迅速。美国是建筑涂料生产与应用大国,其产品和技术居世界领先水平,引领着世界涂料工业的新潮流。美国的建筑涂料品种齐全,丙烯酸树脂涂料占60%左右,聚醋酸乙烯类树脂涂料占30%,聚氨酯、环氧树脂涂料等其他涂料占10%。欧洲各国的建筑涂料特别是外墙涂料以丙烯酸类树脂涂料为主。日本的建筑涂料不仅质量高,而且品种多,以苯乙烯丙烯酸、醋酸乙烯、丙烯酸树脂涂料为主。外墙涂料主要有丙烯酸乳液涂料、氯乙烯树脂涂料、环氧树脂涂料、丙烯酸树脂涂料、聚氨酯涂料等。 3 我国建筑涂料的发展现状 经过10多年的发展变革,我国建筑涂料市场格局已初步形成

3、,外资(合资)企业、国有大型企业和民营企业三足鼎立之势初定。三方各具优势,并展开了不同产品梯队间的激烈竞争。外资(合资)企业以其较高的产品质量、稳定的产品销售链占据了中高档涂料产品的大部分市场份额。由于建筑涂料行业门槛较低,投入少、回报快,使得早期私营企业大量涌入,有部分优秀企业在竞争中发挥特定的区域优势,并借灵活的经营模式,办得有声有色,其他大部分民营企业依旧处于自给自足、作坊式的生产状况中;国有大型企业在外资和民营企业介入的双重压力下,形势不容乐观,市场份额不多。 我国建筑涂料行业近年获得了较快发展,但从深层次看,仍然存在很大弱点,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 (1) 市场集中度低。资料显示,年产

4、3 000 t以上的建筑涂料企业为数不多,能达到年产5 000 t以上的大型企业不足3%,能达到年产10 000 t以上的企业则更少。排名前3位企业(含外资)的市场集中度不到15%,排名前10位的企业的市场份额为29%,排名前20位的企业的市场份额为38%,其余4 000多家企业的平均市场份额不足20%。而国外发展成熟的建筑涂料市场的集中程度就高很多,美国最大的10家涂料公司的年产量占美国涂料产量的70%以上,其中宣威公司一家的年产量即在100万t以上,足见其生产集中的程度。据统计,世界10家最大的涂料公司的产量占世界涂料总产量的1/3。 (2) 进入壁垒弱。建筑涂料生产技术门槛低,基本上是以

5、各种原材料的机械混合为主。因此,建筑涂料企业不需要投入任何的技术研发就可以开始生产。由于行业进入壁垒相对较弱,市场高度分散,中国建筑涂料市场的竞争也随之愈演愈烈。 (3) 产品差异化程度小。建筑涂料产品的表现形式也有多样,从成膜物质分,有丙烯酸类、醋酸乙烯类、聚乙烯醇类、淀粉纤维类等;从装饰效果分,有平涂、拉毛、质感涂料等;从光泽上看,有高光、半光、丝光、平光等。再加上建筑涂料可以调成不同的颜色,品种很多。但是现在市场上的产品基本上还是以平涂的内外墙平光涂料为主,竞争主要集中在价格和客户关系上,而很少集中到产品的品质、提供特殊的视觉效果和功能效果上。建筑涂料产品的差异化是很大,但是市场上主导的

6、产品差异化却很小,因此,未来的竞争趋势将是如何为客户提供多样化的产品以及如何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选择。 全国建筑涂料生产企业众多,分布也比较广泛,但由于技术和资金等方面的原因,主要分布在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三大区。以2009年上半年为例,我国建筑涂料产量达108.18万t。其中,珠三角地区(湖南、广东、福建)建筑涂料产量27.28万t,占全国建筑涂料总产量的25%;长三角地区(上海、江苏、浙江、山东)建筑涂料产量49.43万t,占全国建筑涂料总产量的46%;环渤海地区(北京、天津、河北、辽宁)建筑涂料产量11.63万t,占全国建筑涂料总产量的11%;其他地区建筑涂料产量19.83万t,占全国建

7、筑涂料总产量的18% 。 目前,世界涂料总产量约2 800万t,而建筑涂料占40% 50%,约1 100 1 400万t。美国建筑涂料近10年来一直保持在270万t,占其涂料总产量的52%,欧洲和日本也基本保持在这个水平。我国建筑涂料占 涂料总产量的30%左右,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 4 建筑涂料市场分析 建筑涂料的发展与建筑产业息息相关。近年来,城市化的发展给建筑涂料带来了巨大的市场空间,尤其是随着住宅建设的飞速发展,人们对舒适生活环境的追求极大地刺激了各类建筑涂料的推广应用。中国正处于城市化的进程中,年约4万亿的房地产投资以及20多亿平方米的竣工建筑面积,使国内建筑涂料市场的需求表现强劲。如

8、果以建筑面积来估算内外墙建筑涂料用量,那么2009年内外墙建筑涂料的产量达到261.67万t。其中,内墙涂料213.80万t,外墙涂料47.90万t。可以说,强劲的市场需求促进了我国建筑涂料的蓬勃发展。 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2005年以来全球建筑涂料产量变化不大,基本保持在1 800 2 000万t之间,而我国建筑涂料产量逐年增加,2008年突破200万t,2009年达到261.67万t,2010年达到351.8万t。2005 2010年中国建筑涂料产能统计如下:2005年172.29万t,2006年200.64万t,2007年241.83万t,2008年278.75万t,2009年333.3

9、4万t,2010年348.35万t。可以看出,2005 2010年我国建筑涂料产能不断增加,2006年突破200万t,2009年突破300万t,2010年产能又创新高。 发达国家如日本、德国、法国、荷兰、英国、意大利、比利时等年人均涂料消费在4 kg以上,美国年人均涂料消费达10.5 kg,我国目前年人均涂料消费不足2 kg,与发达国家相距甚远,但同时也说明我国涂料市场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5 建筑涂料的发展趋势 这些年来,建筑涂料业发展迅速,加之高科技的应用,使新品种不断涌现。从整个建筑涂料的发展来看,它显现出以下几种发展特点。 (1) 环保型。由于溶剂型涂料对环境和人类健康危害很大,因此,世

10、界各国都十分重视发展水性建筑涂料,并制订有关法规,严格限制建筑涂料中的VOC(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含量。如今使用溶剂型建筑涂料的比例越来越小,取而代之的是水性建筑涂料。由于水性建筑涂料具有技术先进、工艺简单、低能耗、低排放、安全无毒等特点,建筑涂料水性化就成了未来建筑涂料发展的必然方向,有着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比如建筑防水涂料将向水性、弹性、耐酸、耐碱、隔音、密封和抗龟裂方向发展。如硅橡胶防水涂料、聚氨酯防水涂料、水性PVE(聚氯乙烯)防水涂料、VAE(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防水涂料、厚质保温防水涂料、氯丁橡胶防水涂料等。 (2) 高性能。丙烯酸类树脂涂料和聚氨酯涂料作为高档次的建筑涂料大量使用

11、在经济发达的美国、欧洲及日本等国家和地区。亚太地区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这两类涂料也开始占领主要市场。随着现代高层建筑的兴起,对建筑涂料耐候性的要求越来越高,高耐候性涂料树脂的研究开发是当今世界尤其是发达国家涂料研究的活跃领域。目前,最活跃的领域是氟碳树脂和有机硅改性树脂的研究。 建筑内墙涂料的发展方向是健康环保型乳胶漆,外墙涂料的发展方向是高抗玷污性、白乳化、高固体分乳胶漆。 (3) 功能化。随着各种建筑特别是高层建筑的大量出现,功能性建筑涂料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重视,尤其是外墙涂料。它除了对建筑物具有保护和装饰作用外,还应有其他特殊功能,如涂料的防水防渗、高耐污、防碳化、防霉、杀菌、抗静电、保

12、温隔热、防火阻燃、隔声等功能。 6 我国建筑涂料发展建议 (1)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在建筑涂料的生产过程中,需要大量宝贵的、无法在短期内再生的自然资源,消耗大量能量,并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CO2。建筑涂料的生产需要大量对人体和环境有害的溶剂、颜料、助剂和固化剂等,在生产、涂料施工和涂膜固化期间,会向周边环境释放大量VOC,严重破坏生态平衡。因此,节约能源和资源、减少污染、提高性能应该是建筑涂料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念。 (2) 应规模化发展。我国现有建筑涂料生产企业近4 000家,其中,年产量5 000 t以上的企业不到10%。多数生产厂家规模小、成本高、技术含量低、缺乏竞争力。因此,现有建筑涂料生产企业应规模化发展,提高产业集中度。 (3) 提高产品质量。建立和完善产品质量管理体系,严格产、供、销各环节的质量控制,确保产品质量。在产品质量达到要求的前提下,要满足环保要求。其VOC和重金属含量应达到国家标准。全面推行售后服务,强化品牌意识,实施品牌战略。 (4) 应重点开发高耐候性氟碳树脂涂料、有机硅等憎水基改性的丙烯酸外墙涂料和聚氨酯涂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