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类型的判读 教学反思.doc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50904931 上传时间:2023-11-1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气候类型的判读 教学反思.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气候类型的判读 教学反思.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气候类型的判读 教学反思.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气候类型的判读 教学反思.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气候类型的判读 教学反思.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气候类型的判读的教学反思 宋桂华分析判断气候类型是教学重点,也是学习的难点,重点在于它是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地具体体现,更是大气圈与气候的落脚点。难点在学生对气候类型的成因、分布、气候特征进行分析理解记忆。 分析判断气候类型,应由以下知识点内在联系推理如:大气的热力环流全球性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分布、移动、性质各个气候类型的成因、分布及特征。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季风环流各种季风气候的成因、分布及特征。分析判断气候类型教学应在回顾前面知识的基础上,将知识串起来,这样学起来就较为轻松,效果会较好。对气候类型的分析与判断的教学,一是要注意归类,如根据气候成因,把它们分为单一气压带与风

2、带控制型、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型;根据分布,把它们分为大陆东岸型、西岸型和大陆内部型;根据降水,分为全年多雨型、全年少雨型、夏季多雨型、冬季多雨型;根据温度,分为热带型、亚热带型、温带型和寒带型等。二是要注意相似气候类型的比较,把握气候特征,如雨季相同的气候在雨量大小与分配方面的差异;温度年内变化相似的气候在温度极值月份与降水方面的差异等。三是要把握气候的三种主要判断方法,应按“气温与降水的时间分配一气候特征一气候类型一气候成因一分布规律与典型地区一气候现象与气候资源评价一自然带与人类活动”的顺序进行,再结合气候分布模式图去构建与气候相关的知识体系。效果会更好。本节课设计了五类常考的气候类型模

3、式题,让学生通过自己读图讲解来锻炼获取信息的能力,强调在气候类型题目中获取“最值”的重要性,让学生真的理解“以温定带,以水定型”,课堂上学生起来说了做题思路以后如果没什么问题就过,如果不完善就让其他同学来补充,从上课来看感觉学生掌握的还可以,今天早上收取了昨天的学案第三部分自助餐选择来改,发现昨天的课还存在一些问题,具体有以下几点:1)从学生的“自助餐作业”完成情况来看,昨天讲题没有强调简答题的表述,学生对于如何表述气候的类型特征还不是很完善,用学生的话说就是我知道但是不明白怎么写好,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学生认为难的情况之一:概括度高,和学生的认知还存在距离;2)找学生谈话了解到昨天的学案题目对学生来说难度还是有点偏大,题目的梯度性体现不明显,如果多点简单的题目能由简到难的话,对不同水平的学生都会更有效;3)课堂上对学生的关注还不够,特别是最后的同学,关注的比较少,多前面的同学了。改进:我认为教师的教最终是学生的学来体现的,教学,教学,还是应该侧重学生的学,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还是应该多走入学生的生活,多了解学生,课间十分钟多到教室走走,下课多在教室停停,多和学生沟通,才知道学生的问题在什么地方,再一个还是要坚持对学生作业的落实,只有老师检查,落实到位学生才会主动完成。坚持吧,我相信用心、认真的做会做好的。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