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学策划书

上传人:Sup****ng 文档编号:550903636 上传时间:2024-06-2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9.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教学策划书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小学教学策划书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小学教学策划书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小学教学策划书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小学教学策划书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教学策划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教学策划书(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教学策划书小学教学策划书1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了解居室的特点和相关文化,让学生能按照自己的心愿去表现和设计自己理想中的小天地。 情感态度目标 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创新意识。 教具 彩笔,铅笔,橡皮 学具 作业本,彩笔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看图片,提问:通过图片,你了解到这是什么地方?出示课题。 二、讲授新课 1、提出问题: 你认为自己的房间布置应当具有什么功能和特点? 你准备怎样去改进或设计自己的房间布置? 学生把自己房间拍成照片或画草图,并以自己房间为例,谈谈自己房间设计的特点。 2、引导学生看书,欣赏美术作品。 3、提出问题:在你动手设计

2、表现自己的小天地时,你会有哪些为难的地方? 解决问题: (1)画面主要内容的选择。 (2)画面的空间组合,简单的关系。 (3)物象之间的大小、前后关系。 (4)怎样表现出自己的个性与爱好。 4、课件:补充介绍在构图和内容上有新意的作品。 三、学生制作 1、可采用多种绘画形式。 2、可凭记忆也可以发挥想象力设计自己喜爱的居室。 3、辅导中教师应以尊重学生的创作为原则。 教师巡视、指导。 四、学生作品展示 学生将自己的作品进行展示,并做以汇报,说说你的书包先进在哪里,都具备了哪些高科技的功能。选出几位制作出色的同学。 五、教师小结: 学生展示、交流。 其他学生的美术作品有哪些值得你学习和借鉴的。

3、通过讨论进一步完善自己的作业。 自由交流体会 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思考并回答,设计构思,画出简单图案。 作业 设置拓展: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试着设计自己家里其他房间的环境。 板书设计画面的空间组合,关系。 物象之间的大小、前后关系。 课后反思 本课是“造型表现”领域的一节课,也是开学第一节美术课。每个同学基本在家里都有自己的小天地,即使没有自己独立的房间,家里的某一个自己经常活动的场地也是自己的小天地。所以这个课程内容比较贴近学生生活,学生十分喜欢。课堂中我采用了引导回忆欣赏评述引发想象创作表现评价总结的流程,引发学生的创造思维,收益较好。 小学教学策划书2 教学目标 组织学生欣赏艺术大师作品

4、,要求学生会解读大师作品的创作特点以及富有创意的表现形式。 指导学生模仿大师们的表现方法以及形式,结合学生生活中的具体形象来塑形象。 引导学生尝试用各种材料表现物体形象,通过讨论交流,互相启发,逐步形成创造性的作品。 教学重、难点: 1.想象力是否有新意,并大胆真实的表现自己的想法。 2.是否能开动脑筋,在使用新材料中有创意。 3.是否在画面上能采用夸张手法,表现新颖的特征。 教学参考资料 米罗、克利画集欣赏。 相关教学研究课题提示 小学生美术教育中非具象绘画的欣赏能力培养研究。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欣赏所需要的大师的作品。实物投影仪 (2)师生共同准备大小不同,色彩各异的塑料袋、绳子、彩

5、色kt板等材料。 教学活动过程: 第一节 活动一: 组织学生通过实物投影仪欣赏大师的作品,通过对大师作品产生背景以及表现方法以及形式的介绍交流,激发学生对新颖的表现形式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大师们所用的各种材料所表现的物体形象,引导学生通过讨论交流,互相启发,逐步形成创造性的构想。 活动二: 要求学生通过边思考边模仿,根据学生的想像,表现出各种富有个性的画面来。 可以运用塑料袋、图钉绳子、彩色钙塑板等等材料表现物体形象特征,还可以表现这些物体过程中运用变形、夸张等手法,表现出各种形象新颖有趣的特点。当学生完成作业后,要求学生边欣赏边评议:谁设计的作品有新意,谁的画富有想像力,谁

6、材料运用富有创造力。 教师积极引导学生欣赏其他同学的富有新意的构思,和有个性的表现形式。 收拾与整理 指导学生把桌面和地面的废料收拾起来,把多余的材料放入塑料袋内,以备再次使用。 第二节 活动一: 针对学校刚刚开始建设“艺术长廊”,将设立一个“我和大师一起画”学生作业展栏目的情况,鼓励学生运用大师的绘画元素自由的大胆创作。 活动二: 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所喜爱的和熟悉的大师作品的创作特点及富有创意的表现形式。 欣赏同龄人模仿大师的表现方法和形式创作的绘画作品,通过讨论与交流理解什么样的模仿是成功的、具有再生力的。 活动三: 指导学生模仿大师们的表现方法以及形式,结合学生生活中的具体形象来塑形象。

7、 引导学生尝试用各种材料表现物体形象,通过讨论交流,互相启发,逐步形成创造性的作品。 鼓励学生积极尝试,用各种材料,即变形、夸张等表现形式,像大师们一样用非具象的表现形式来表达自己的丰富多彩的想象。 活动四: “我和大师一起画”小小画展。将同学们自己创作的大师级作品在展板上进行布置,并评选出作品布置到艺术长廊上。 小学教学策划书3 一、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一年的学习,对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有了初步的了解。大多数学生对祖国的文化表现出较浓郁的兴趣,借此时机,将传统文化精髓灌输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立志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让学生做个具有传统文化素养的中国人。 二、教材分析: (一)、教学目

8、的要求: 本套教材以齐鲁文化为主,反应中华传统文化精髓。以诵读原创经典、感怀名人志士、游历名山胜水、品味艺术之乐为基本活动内容,旨在使民族文化得以血脉相承,使少年儿童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滋养,从而陶冶情操,开启心智,提升智趣,提高综合文化素养,激发爱国情感,培养民族气节。 (二)、教材结构: 本册教材包括“经典驿站”“艺术乐园”两个单元。 “经典驿站”:学习、谅解中华民族传统原创经典,受益于千古美文的文化滋养,培养对传统文化精髓的喜爱之情。 “艺术乐园”:步入民族文化的艺术殿堂,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与绚丽缤纷,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信心。 教材基本呈现形式为:“经典回放”(呈现原创经典中精华部分);

9、“温馨点击”(借教师之口将作者的思想和教学的意图呈现出来,提出学习依据,明确学习要求);“活动广角”(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在自主学习、探究、尝试、交流中完成学习活动) (三)教材编排原则: 本教材突出了原典性、知识性、情感性、趣味性、实践性和地方特色,通过诵读、感悟、熏陶、探究、交流、合作等基本活动方式,达到提高学生综合文化素养的目的。具体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1. 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特点,营造浓厚的探索实践氛围。 2. 以提升学生素养为目的,逐步培养其良好得到人文素养,塑造其诚信向上的民族气节和人生信念。 3. 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培养其初步的探究

10、学习能力,形成其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要关注学生的主体性。本教材形式多样活泼,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符合学生的心理体验,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 2.要尊重学生的主动性。教学要以“活”为基础,以“动”为特征,旨在倡导研究性学习方式。 3.要体现教学过程中的层次性,关注结果没更关注过程。 4.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5.注重评价的过程性和激励性。 四、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等 五、教法学法: 自学法、感情诵读法、点拨法、讨论法 六、教学时间安排: 每课均一课时。 小学教学策划书4 一、指导思想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质量是学校生存发展的生命线。通过本次

11、“课堂教学研究月”活动,进一步加强“课堂教学”的研究实践,加强新课程理念的学习,把新的教育理念应用到课堂教学之中,达到“2个落实”,即落实课堂训练,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落实过程管理,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二、研究目的 1.通过课堂教学实践,研究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研究如何落实三维目标,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通过年级组说课、听课、评课,教研组示范,探索校本、组本研训模式,落实课堂训练,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落实过程管理,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3.通过开放课堂,提高课堂教学的透明度。 三、研究重点 1.研究课堂教学行为:教学环节设计、提问(过渡)设计、问题预设、资源捕捉及课堂训

12、练等 2.研究落实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四、组织领导 教导处策划,各学科分管与教研组长共同组织,全体教师共同参与。 活动领导小组: 组长:弥得玺 副组长:郝建平 组员:刘春年、贾军会、李斯贤、 蔡风铃、张燕燕、史春英、 徐林、杨淑丽、昔红梅 五、活动安排和具体要求 本次教学月分四个阶段: 准备阶段、实践阶段、展示交流、总结表彰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4月7日4月10日(第七周) 1.安排本次活动。 2.召开年级组会议,说课。 第二阶段:实践阶段4月12日4月25日(第八周) 1.酝酿研究课题、内容。年级组研究主题、内容的确定可针对教育教学中的薄弱环节,以年级组同学科

13、同讲一节课为活动内容,可结合新教师的成长需求,可结合教研组课题研究。整合多元因素,形成模块式、结构式的研究内容。 2.每个教师写出一份翔实的教学案例; 3.组内磨课。在教师个体备课基础上年级组开展集体说课、备课活动,丰富完善课前预设,使教学环节设计与教学目标落实相匹配,便于听课对比。 4.听课评课。听课注重教师语言和对学生提问的回应,注重学生学习过程和方法的获取,注重教师对课堂生成资源的捕捉回应,注重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机智和创新,注重课堂教学训练的落实情况,注重教学效果的测评。评课注重解剖教学中的亮点和存在的问题,注重教师的语言素养和课堂情感,注重课的反思重建。 5.推展示课。各年级组推荐一节展示课,展示教研组研究主题、研究过程及研究成果。 第三阶段:展示交流4月26日4月30日(第十周) 1.展示准备。各教研组对展示课进行集体备课、教学、研讨。 2.展示交流。 (1)课前组长进行教研组研究主题、研究过程、展示课教学设想、预期目标陈述。 (2)执教老师进行教学展示 (3)一人主评,集体评议 3.评课。 (1)教研组长、执教教师写出个人翔实的教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