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说课稿汇编15篇

上传人:G*** 文档编号:550902700 上传时间:2024-06-21 格式:DOCX 页数:47 大小:62.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说课稿汇编15篇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小学数学说课稿汇编15篇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小学数学说课稿汇编15篇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小学数学说课稿汇编15篇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小学数学说课稿汇编15篇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说课稿汇编15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说课稿汇编15篇(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数学说课稿汇编15篇小学数学说课稿1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 下面我就来讲一讲我是怎样上通分这一堂课的。 一、 教学内容: 本课是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册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中的“通分”第一课时。 二、 教材所处的地位: 通分是分数基本性质的一种应用,是已经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和求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时,通分又是分数四则运算的重要基础,是比较异分母分数大小和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重要步骤,因此,必须使学生切实掌握好。 三、 教学目标: 根据本课的教学内容,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认识通分的意义,理解和掌握通分的方法,学会把两个分数通分,能通过通分

2、比较异分母分数的大小。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归纳等思维能力。 四、 教材重点和难点: 为了使学生能比较顺利地达到教学目标,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通分的意义,掌握通分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通分的算理以及通分的关键:找准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作公分母。 五、 教法: 为了更好地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我采用了以下教法: 1、 讨论法。通过学生的讨论让他们自己总结归纳出通分的意义和方法。 2、 借助投影的演示进行直观教学,帮助学生理解通分的算理,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3、 运用口答、投影等形式的练习,使学生巩固了所学的知识,使教学得到反馈。 4、 循循善诱,启发引

3、导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引导学生动口、动脑、动手,逐步掌握新知。 六、 学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学会联系旧知识解决新问题,通过对操作演示的观察、分析,自己总结归纳出通分的意义和方法,体现了学生的自主。 七、 教学过程: 1、通分是在求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和分数的基本性质的基础上学习的,因此,在新授前我先安排了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和分数的基本性质的复习。复习第(1)题让学生回忆了两个数是互质关系、倍数关系和一般关系时怎样求它们的最小公倍数;复习第(2)题时先让学生填空,再说一下这样填的根据,为通分过程打好基础。这两题都分散了教学中的难点;第(3)题是为例2学习异分母分数的比较作准备,并通

4、过 和 的比较,设置悬念,引出今天的内容。 2、(1)在教学例1时,我先通过题中具体的分数,引出异分母分数的概念,再引导启发学生把 和 化成分母相同的分数,公共的分母必须是6和9的公倍数,从而引出了公分母的概念,再引导学生思考:为了计算简便,取哪一个公倍数作公分母,然后出示了通分的关键。 (2)在教学通分过程时,我重点是解决对照公分母思考把原来的分母和分子要同时乘以几,引导学生想:公分母是原来分母的几倍,原来分数的分母和分子要同时乘以几。为了帮助学生真正理解通分的道理,我借助教材上图形的直观,采用抽拉投影片演示,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对照板书自己总结归纳出通分的意义和方法。 在

5、教学例1后,我就指导学生练习练习十九第2题和练一练1,有利于进一步巩固通分的道理和通分的方法 。 (3)在教学例2时,我着重引导学生想应该先通分再比较异分母分数的大小。有了例1的教学通分的过程,学生已有能力解决,所以我让学生直接口答,没有作过多的追问,而且例2的最后一步的关系符号由学生自己填写,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3、教学例2后,就进入了巩固练习阶段。通分的关键是找到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作公分母,因此我首先安排了练习十九第1题:很快说出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然后练习了练习十九的第四题提高了学生的辨别能力,防止通分的两种错误类型。 4、最后我进行了课堂总结,让学生自己归纳:这堂课,你学会了什么?起

6、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5、在一堂课结束之前,我还安排了一定的作业时间,既当堂检查了教学效果,又减轻了学生的课后负担,并在作业时,我进行了个别辅导,让后进生能得到进一步的理解和掌握。 最后我忠心希望各位领导、老师多提宝贵意见,谢谢大家! 小学数学说课稿2 一、 说教材: 1. 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本节教学内容是来自人教版第几册第几单元的教学内容,是小学数学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一方面,它是在学习了什么知识的基础上,对什么知识的进一步深入和拓展。另一方面,它又为今后我们学习什么知识奠定知识基础,因此,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2. 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学生的认识规律和

7、教学内容,我制定了以下三维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理解,掌握,运用什么? 能力目标:经历,体验,探索什么知识,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什么学习,培养学生认真勤奋、积极思考、合作交流、反思质疑的学习习惯。 3. 教学重难点: 依据学生的已有的经验,为了使自己的教学行为有的放矢,特制定了以下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二、 说教法: 新课标指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本着“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制定了以下教法: 1. 情境教学法:让学生置身在情境中学习,引入生动情境,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 引发数学思考,鼓励学生创造性思维

8、。 2. 直观演示法:直观是手段,抽象才是目的。运用直观的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问题,达 到化难为易的效果。 3. 课件辅助教学: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的有效整合,可以实现原有教学手段无法达到的教学 效果。 4. 数学思想渗透法:数学思想是数学的灵魂,掌握数学思想方法让学生学会学数学。 三、 说学法: 新课标指出,学生的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的,活泼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据此设计以下学法: 1. 动手实践法:解放学生的双手,让学生直接体验、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并发现其中蕴涵 的数学思想。 2. 合作交流法: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发挥集体的智慧。 3. 自主探索法:自主学习让学习到的知识内化成自己的东西,这

9、是我们应该追求的目标。 此处,在教学中给学生一定的自学空间,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机会,给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都是本节课学生的学习方法。 四、 说教学过程: 新课标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和共同发展的过程。本着这个教学理念,我设计了以下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新课。 让学生置身在这样的情境中,非常巧妙地调动学生注意力,很自然的过渡中今天研究的课题,既简单又实效。 (二)引导探究,自主发现。或思想引领,探索新知。 时刻围绕数学思想展开教学,环环相扣,既让学生获得了知识与技能,更是让学生感悟到数学思想方法的魅力。 (三)随堂训练,学以致用。 跟踪课堂,反馈效果,达到巩固新知的目的

10、,也进一步渗透了数学思想方法,既巩固又拓展,一举两得。另外让学生板演,一方面是为了暴露问题,另一方面是为了能在错误中思辨和改进,让学生引以为戒。 (四)课堂总结,回扣目标。或反思收获,拓展延伸。 回顾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思想方法,让学生对知识的产生与发展有一个清晰的线索,有利于学生自主建构知识体系。 五、 说板书设计: 必要的板书设计有利于学生的思维与教学过程同步,有助于学生把握教学内容的脉络。 小学数学说课稿3 (一) 、教材分析: 一、教学目的: 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学习平面图形的周长。是一堂概念与计算相结合的课,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五

11、册p100p102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新课标里提到“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针对这一特点和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生活实际,本课时的知识、能力、情感目标分别为: 1、 结合具体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并能指出具体图形的周长。 2、 结合具情境,通过观察、度量及比较、归纳能活动,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3、 能运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感知图形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是教材中贯穿全局、带动全局的核心内容,它是由各部分

12、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所决定的。周长的概念以及周长的计算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这个知识的掌握与否直接影响到今后学习的各种图形的周长计算。我给这个课时的教学重点定为两个: 1、 周长的认识。 2、 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 能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等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 1、 多媒体课件。 2、 树叶图片。 (二)、引导学生学习所采用的主要方式方法: 遵循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原则,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联系实际,注意通过直观帮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根据学生实际和教材内容,选用的主要教学方式方法是直观演示为主,引导学生亲自操作、观察思维、自学讨论、自主探索

13、、合作交流多种方法有机配合使用。 (三)教学过程: 一、探索对比,引入概念。 在生活中,学生更多的遇到的是具体图形,而特殊的长方形和正方形会出现得比较少,所以在第一个层次我采取了从一般到特殊的教学模式。以常见的树叶为例抽象出周长的概念。首先创设一个具体情境:为了迎接五城会的到来,小瓢虫星星积极开始了体育锻炼,每天都会到青叶操场上跑步。用多媒体演示小瓢虫星星在青叶操场上两次不同的跑步路线,让学生观察跑步路线是否相同,分小组讨论不同在哪里,在矛盾形成的同时,学生的学习兴趣顺势而涨,当学生观察得出结果:一次沿着青叶的边沿从树根出发最后跑到终点刚好跑完一周,另一次还是沿着树叶的边沿从树根出发但是最后没

14、有跑回树根,离一周还差一点。在此同时教师揭示周长的概念:刚才星星第一次跑的是树叶一周的长度,也就是树叶的周长,我们把一个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做这个图形的周长。通过两次不同爬行过程的比较,学生的脑中形成了周长完整的表象。在这一教学层次中不是把周长的概念教给学生,而是让学生在具体的观察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比较,合作交流,为学生对周长的认识提供感性材料,最后再水到渠成的揭示周长的概念。 二、动手操作,落实概念。 在学生的具体观察,比较后,教师揭示了周长的概念,学生对周长有初步认识之后,出示多种具体图形,让学生动手自己在手中的卡片上描一描这些图形的周长,从而使学生对知识进行类化使学生体会到概念是对具有共同特征的许多具体内容的概括: 小学生思维正处于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思维过程对具体形象存在着依赖性。在学生直观认识了周长了之后,通过描一描周长这一操作活动,拓宽学生对周长的感性认识,建立丰富的表象,进一步认识了周长的意义。 三、因势利导,探索发现。 探索发现,是指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变重讲轻练为边讲边练,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多种感官参加学习数学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