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工作报告.doc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50902247 上传时间:2022-11-0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题研究工作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课题研究工作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课题研究工作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课题研究工作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题研究工作报告.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多样化激励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使用与研究的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本课题研究半年(2014年5月2014年11月),分前期准备、课题立项、实施研究、中期评估、深化总结五个阶段进行。目前课题研究已完成各项任务,现将这段时间的研究工作报告如下一、课题研究概述 (一)研究背景 作为一线的教师,在选课题的时候,我们为什么要选这个课题,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在新课标的要求下,我们应该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但对于小学阶段,老师的引导是相当重要的,那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应该怎样更好的去让学生喜欢自己,喜欢学习呢?学习是终生的事情,而小学则是培养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所以结合我们平时在教学中的观察、积累、研究,

2、发现了“激励”这个重要的词语。什么是激励?激即使发作、使感情冲动,励即勉励、鼓励。激励就是激发鼓励,就是鼓舞人们作出抉择并从事行动。激励的神妙成分是“希望”,有“希望”才会有成功,有成功才会有“成功感”,有“成功感”才能使人产生“自尊自信”,“自尊自信”是人生成功的最积极心态。所以说,激励是开启人生成功的钥匙。一个没有受到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当他受到激励时,其能力可以发挥至80%90%,这就是说同样一个人,在通过充分激励后,所发挥的作用相当于激励前的34倍。所以说,激励的目的是挖掘人生潜力。激励是点燃人生成功之火的火种,激励是人生成功建构的脚手架。 近几年来,我国教育方面

3、的新理念、新方法层出不穷,在激励教育方面象周弘的赏识教育法,叶舟、金丽的赞美法以及安东尼*罗宾的激励思想都深受广大学生家长和教师的欢迎,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赏识法和赞美法在教育者的教学思想上,启发了大批教师,但在教育者的施教过程中,缺乏切实可行的激励教学方法,如何将赏识教育思想和赞美教育思想渗透到具体的教学中,使之形成为一种教学方法,具有可操作性,这无疑对新课改及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研究具有积极的意义。(二) 研究的目标和主要内容 为达到上述目标,课题组努力探索和构建一个以精神文化为引领,以科学态度、科学方法和科学意识为基础,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自我管理和动手实践,从而培养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

4、学习能力和思考、实践、创新的动手能力,促进我校更多学生健康、稳步、良好发展。研究的目标: 1.尽可能更多的创造激励评价体系; 2.怎样更好的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培养自主的学习习惯; 3.让多样化激励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研究的内容: 1.课堂上学生的表现:如回答问题、分析问题、与他人合作等等; 2.课后的表现:如作业的完成情况、和朋友的交往情况、学生自己的性格特点等; 3.家庭方面的表现:学生在家是怎样做事情的,对待父母的种种表现。二.课题研究的过程及步骤收集归纳过程:动员组内成员搜集各种激励语言与激励方法,可从网上或自己的课堂实践中获取,每周二晚上教研会时间,整理汇报,由专门人员做好

5、记录,大家可以互相探讨交流,找到适应于自己本班的激励方法应用于教学中。试行实施过程:让组员进行大胆的尝试,将各种激励方法使用于课堂、课外以及课余时间。在课堂上,运用语言激励外,还可以用物质方面的东西进行奖励,如:小贴画的晋级兑换制(五张小贴画可以兑换一块“艺术”小橡皮),小组PK擂台赛等等,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归纳总结过程:实践是检验课改的唯一标准,实践是提高教学水平的唯一途径。我们在平时课堂上积极地摸索实践,在校公开课上相互交流。课后围绕这一节课一起评课、探讨,找出优点与不足及努力的方向。教师及时总结自己的教学得失,总结教学经验,写教学反思,撰写论文。课堂磨练,实践促进提高自课题实施

6、研究以来,课题组始终扎根课堂,开展了三次课题研讨课、四次课堂教学展示和多次“同课异构”课堂教学调研活动。反复的课堂磨练,课题组老师坚持尝试“多样化激励”模式,不断摸索如何有效、有序的进行教学;科学合理组织学生讨论,努力改进学生课堂展示效果;研究有机、因势评价激励学生等。“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多学少教、不教而教”的理念已深入人心,学生学习状态良好,积极投入,敢于发言,善于思辩。激励教育成为我们课题研究的有力后盾。课后总结,反思形成思想课题组每开展一次研讨课,在集体听课后进行研究总结,以小组集体的智慧,对研讨课进行深度剖析,梳理出对学生有益激励的尝试,分析出潜在的有待改进拓展亮点,挖掘出重点突破之

7、处。通过常态课开展反思性教学研讨,课题组在总结中突出反思,在碰撞中形成思想,以思想指导行动,以行动验证思想。三. 研究的成果 学生层面学生的精神面貌、学习状态发生了可喜的变化。课题组通过观察、座谈、调查发现,学生的精神面貌、学习状态发生了可喜的变化。表现在:学生的学习状态有明显改善,学习指向更加明确;学生逐步形成科学的学习态度,他们在对待平时的家庭作业时,能坚持独立思考按时完成。在遇到不会解答的难题时,基本不放弃,而是多角度思考。学生基本养成科学的学习方法。在学习一些陈述性知识时,他们能遵循自己的认知特点和规律,自己动脑筋想办法,考虑用恰当的、适合的学习方法;在学习一些程序性知识或带有挑战性的

8、内容时,学生会借助课本和参考书提出假设并解答,在解答后会重新检查,并试着总结解题办法。这些都说明我们的学生开始学会独立思维,自主学习,且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并且经过和家长沟通,也了解到孩子在家各种好的表现,干什么事情比以前都积极了,而且不再那么任性,很乐意帮助爸爸妈妈,并愿意和他们进行交流,这使得一些家长感到很欣慰。教师层面1.教师养成了良好的教学反思的习惯。学校的每一位任课教师每周都写教学反思,在反思中发现教育智慧,并运用教育智慧,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同时,我们的教师逐渐走上了专业发展的道路。2.教育智慧不断生成。通过交流对话、典型引路、个案跟踪、教科互动等方式,激活了教师群体的教学智慧,

9、提高了每位教师新课堂策略的构建能力。3.教师业务素质得到了提高。良好的教学环境,宽松和-谐的研究氛围,为师生搭建了展示自我的平台。 本次课题研究极大地提高了教师研究教学的积极性,虽是“摸着石头过河”,但通过课题研究增强了教师的自信心。因为课题研究组成员在课题的研究中得到了成长。我们将认真总结经验,将研究成果在教学中推广应用。我们在完善已结题的课题基础上,围绕新课题改革的实际,紧密联系实际汲取成功经验,克服研究中的不足,确立新课题,使研究工作再上新台阶,以达到优化课堂结构,优化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之目的。使广大教师由普通型向专业型、学者型教师转变,让我们教师在课题研究工作上由“羽毛未丰”向展翅腾飞的大雁一样凌空翱翔。去拥抱又一个灿烂的科研春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