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教案7篇

上传人:G*** 文档编号:550902141 上传时间:2024-06-2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3.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教案7篇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三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教案7篇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三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教案7篇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三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教案7篇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三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教案7篇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教案7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教案7篇(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三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教案7篇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一 教学内容: 练习二十三的第2、9、11、12、13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运用乘加(或减),除减(或加)两步计算解问题。 2、借助习题中的事例进行环保教育,增强学生保护益鸟益虫、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比较不同的解答问题方法,为学生选择简捷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打下基础。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320某3 6某7 4某61 5某4 60某4 204 366 844 6003 3063 2、计算 20某36 88-15某3 72某2-100 20-453 60350 993-25 4某8+3X

2、6 2某9+5某4 要求:观察算式,说一说运算顺序。 计算结果,鼓励学生用口算。 二、探究新知 1、导人谈话。 在日常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数学问题,需要我们应用数学知识去解决。今天,老师这里又有一个数学问题,你们可以帮助老师来解决吗?想想看吗? 2、乘法和加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课本第101页的第2题) (1)出示题目:看图观察,把学生带人生活情境。 (2)提示问题。 可同时接待多少位客人? (3)收集信息:圆桌有7张,方桌有6张;每张方桌可以坐4人,每张圆桌可以坐4人。 (4)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自放手让学生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再进行汇报。学生的方法可能有: 4某7+4某6=52(人)

3、 4某(7+6)或(7+6)某4=52(人) 每种方法,要求学生说明理由。然后引导学生比较不同的方法,了解各种方法的特点,为选择简捷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打下基础。 (5)及时训练:课本第103页的第9题。 说一说,题目描述的情景。整理题目的信息,所求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汇报解决问题的过程,结果,教师要进行简要总结。 3、除法和精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课本第104页的第11题) (l)出示题目:学生观察,结合题目情境对学生避行环保敏育,说明益鸟益虫的好处。 (2)提出问题:小鸟比青量导天多吃多少只害虫? (3)收集信息数据,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4)让学生独立思考确定解诀问题脚步骤方法,切实经

4、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解决问题 后,让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过程。 三、巩固训练 课本练习二十三第12题(这是一道解决购物时常遇到的实际问题)。 先让学生收集题目的信息数据:两种规格的牙刷一种是8枝买32元。另一种是1枝买4元。 提出问题:“买哪一种便宜”,你可以用什么方法比较? 让学生独立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汇报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获得成功的体验。 学生可能有几种不同的方法。 第一种:328=4元 4元5角一4元=5角 第二种:4元5角某8=34元 34元一32元=2元 第三种:328=4元 4元4元5角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堂作业 课本练习二十三的第

5、13题。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二 面积的含义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以及初步掌握周长 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好这部分内容是后面认识面积单位和探索平面图形面积计算的重要基础。这部分内容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通过观察、操作估计和直观推理等活动,认识面积的含义,初步学会比较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大小。面积对于学生来说是全新的知识,但是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早就已经对面积 有了初步的体验,只是还没有将生活体验转化为知识体系,学生对与生活密切联系的数学更感兴趣,本课学习内容的安排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这样更能激起学生的学习的兴趣,更好地激活探究面积的数学思维 1、知识与能力 (1)结合具

6、体的事物认识面积的直观含义。 (2)学习通过各种方法比较两个不同物体的面积大小。 2、过程与方法 (1)创设问题情境,通过比较课本和黑板的面积大小入手,让学生体会面积的直观含义。 (2)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方法比较两个物体的面积大小,体会策略的多样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生在不同的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在具体的动手操作中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合理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 认识面积的含义 学会比较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大小。 : 新课程标准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本课充分体现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

7、发,创设生动有关联的情境,激发对数学的兴趣,再使学生将所学知识及时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有效的数学活动不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和合作交 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长方形纸片、正方形纸片、树叶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1、比赛导入:同学们,喜欢画画吗老师这里有两片树叶,想请同学们帮它们涂上颜色,谁愿意帮这个忙呢 2、设问:想想看,到底谁涂得快呀为什么 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选择树叶涂色比赛作为导入,一是缓解课前紧张气氛,鼓励学生以轻松的心态上课;二是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二、主动参与,探究新知 ()探究面积的含义 1、摸一摸,感知物体表面的大小。 (1)摸一摸叶子,引导

8、出“表面”。 (2)谈话:教室里有许多物体,你去摸摸看这些物体的面。 师;你摸到了那些物体的面呢 (4)教师示范摸物体的面,学生动手摸数学书封面,感受封面的大小。引导 学生体会各种物体都有面,并且让学生体会物体表面是有大有小的。 2、摸一摸,比较面的大小。 摸课桌面和凳子面,体会这些面的大小,并比一比哪个面的面积比较大,哪 个比较小。 3、找一找,说一说,比一比。 举例说说物体表面的面积,并比较它们的大小。 4、揭示面积的含义,我们把物体表面的大小就叫做它们的面积。 设计意图:通过对熟悉的事物的表面进行比较,使学生首次感受面积的含义。学生在说的同时通过模仿、迁移可以进一步理解面积的含义,从而将

9、抽象的数学概念直观化,便于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正确、清晰的表象。 (二)感受平面图形的大小 1、认识平面图形面积的含义 师:如果我们把桌面和黑板表面画在纸上,得到了两个什么呀 这两个平面图形有什么关系呢引出平面图形也是有大有小的,所以平面图 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积。 揭示完整定义:我们把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2、比较平面图形面积的大小 (1)情景再现,判断大小 学生用“面积”的概念表述导入的桌面和黑板表面的平面图形的大小 (2)探索方法、比较大小 出示某学校的平面图 先讨论,再说一说发现了什么比较两个差别大平面图形(小结:观察法) 比较生活区和办公楼的面积 先让学生猜测,再同桌互相

10、合作动手操作。 指名演示方法(小结:重叠法,测量法) 出示不规则图形(探究出:数方格法) 3、教学“试一试 (1)独立思考,用什么方法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 (2)交流汇报。 三、练习反馈,应用新知 1、我会想:“想想做做”第4题。 完成后追问:图形上蓝线的长度就是这个图形的什么? 图形中红色部分的大小又是图形的什么?(分辨面积和周长) 2、我会看:“想想做做”第2题 我们祖国的国土面积就是居世界第三位。这就是咱们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我国一共有34个省级行政区域。今天老师从其中描出了江苏、安徽、四川、湖南四个省份。观察一下,你想说什么吗?你能从图中看出那个省份面积最大,哪个省份面积最小吗?引

11、导学生说说如何比较两个图形的面积? 3、我会数:“想想做做”第3题。 这里还有四个图形,你觉得哪个图形的面积最大呢?你有没有什么好办法呢?(数格子) 自己数一数、再比一比。(自主学习汇报,集体交流) 这个图形你是怎样数的啊?(交流半格的数法) 四、总结评价,提高认识 你们今天学得高兴吗?请小朋友来谈谈今天这节课的学习收获? 五、布置作业 : 面积的含义 把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观察法重叠法测量法数方格法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三 1、使学生知道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2、初步理解时间和时刻的意义,学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

12、的热情。 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学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一、认识24时记时法 1、出示情景图,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现在是几点吗?你认识时间吗? 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交流信息。 2、提出问题:它们表示的是几时? 3、组织学生回答相关问题。 4、出示图片场景: 让学生根据场景中的的信息,讨论21:00是几时?并说说生活中,你在什么地方还建过这样表示时间的方法? 5、老师结合实物,帮助学生理解1天内,钟表的时针正好走两圈,一共是24小时,后学生动手操作,感受一天共有24小时。 介绍“24时计时法”在一天里,钟表上的时针正好走两圈,共24小时。通常采用从0时到24时的计时法,叫做24时计时法

13、。 6、了解一日24小时的由来。 二、学习24时计时法的表示方法 1、师出示钟面,引导学生观察钟面上有什么?说说钟面内圈的数表示的是什么?外圈的数表示的是什么? 2、学生观察自己的钟面,讨论外圈的数和内圈的数有什么关系? 3、老师拨时针,让学生说说这个时间怎样表示?(凌晨1时,中午十二时) 4、师再拨时针,让学生学习下午1时到晚上12时用24时计时法的方法(下午1时,下午5时,晚上9时,晚上12时)说说是怎样想的? 5、例题分析: 普通计时法上午7时中午12时下午4时下午6时40分 晚上9时12分 24时计时法19时 23时40分 练后想一想: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之间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6、同桌互动,一个说一种表示方法,另一个同学回答另一种表示方法。 三、练习巩固 1、学生独立完成:连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