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50901356 上传时间:2023-10-28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2.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随着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移,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成为城市建设的主力军。因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而由祖父母、亲戚或其他人代为抚养的孩子在各地农村不少于千万,这些孩子成为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的实质是未成年子女与其父母双方或一方在一定时间内的亲子分离现象。大多数父母双方都外出打工有老人在家帮助他们监护未成年子女,只有极少数的进城务工者会将自己的孩子托付给可以信赖的亲戚照管。在留守家庭中,祖父母或亲戚成为教育儿童的主体。由于祖父母年纪已大,他们本身有可能需要别人照顾而无法给予留守儿童较大的精力;代理家长处于情面不便管孩子。这就造成了教

2、育主体的弱化。正是由于家庭环境的不完整性和教育主体的弱化,致使留守儿童在生活习惯、学习成绩、人身安全、个性和心理方面产生一系列令人堪忧的问题。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既是涉及社会弱势群体基本生存的社会问题。又是关涉许多农村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基本问题。解决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将有助于实现城乡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促进社会的稳定,也有益于农村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真正落实和质量提高。一、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基本缺失问题的表现及影响 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在户籍所在地,不能与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而又监护人长期监护抚养或独立生活的儿童。由于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或经商,导致

3、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环境和条件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他们缺少了父母在衣食住用行方面的关怀,缺少了与父母之间的情感沟通,而这对儿童的发展是极其重要的。正是由于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或经商,使的核心家庭的稳定性受到破坏,家庭教育主体交由父母在家的正常儿童比有了弱化,无论在教育理念、教育精力、教育方式等方面都有缺陷。正是由于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或经商,使本来应由父母担负的教育的职责和使命交给了祖辈、兄弟姐妹、甚至邻居,这样就使得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功能的失调和弱化。 家庭是人生来第一个场所,成员和处所是构成家庭的必不可少的要素。家庭环境是学校教育的依托和基础。每个孩子基本生活常识的获得、行为习惯的培养、

4、性格的塑造都是在家庭中通过与父母或祖辈的交往获得的。由于留守儿童的家庭环境与正常儿童的家庭环境相比具有不完整性,总是缺少父母一方甚至父母双方都外出打工,农村留守儿童实际上成为父母双在的孤儿。在这样的环境中进行的教育呈现别样的风采。(一)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可概括为以下几种:1、留守儿童监护人的教育理念存在误区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主体一般为祖辈或代养亲戚,他们的教育理念与当今的教育理念相比有些偏颇。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意识来源于实践,反过来它又指导实践。意识理念是一个人所处时代、地域的经济、政治的综合反映。尤其是二十一世纪科技经济迅猛发展,祖辈与孙辈所处的大环境有很多差异,祖辈的

5、教育理念显得有些落后,不合时宜。在留守家庭中,祖辈作为监护人他们的教育理念存在很多误区。 大多数留守儿童家庭中的老人认为农村孩子不会有多大出息,只要能认几个字会算账就行了。在他们看来,不管学历高低,将来都要外出打工,因而认为读书无用,让子孙早打工早挣钱更现实些。他们对留守儿童的学习采取不闻不问的态度。因此,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缺乏动力更缺乏责任感,农村留守儿童的辍学率很高。有的家长对儿童教育理解的存在盲点和缺失,视学校教育为儿童教育的唯一途径,认为孩子在学校读书,所有问题自然应该有教师负责解决,他们基本上和学校没有任何联系。2、留守儿童监护人的教育方法不当,过分溺爱孩子。 多数留守家庭由于父母外

6、出打工其物质生活水平较普通家庭有了很大提高,抚养孩子的经济能力提高。祖辈想弥补孩子缺失的父爱母爱,在物质和金钱方面给予大力补偿。大多数留守儿童的家长一年甚至几年回家一次,而一旦回来就恨不得把全身心的爱都给孩子。孩子要什么就给他们什么,对他们百依百顺,溺爱放纵,使子女容易养成乱花钱、摆阔气的不良习气。有的家长回家发现孩子成绩退步了就一味补救,严加管教,这样往往适得其反,容易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3、留守儿童监护人能力太差,时间紧。 监护人受教育程度一般不高,无论是认知代沟还是心理代沟都比较明显。留守儿童虽然从祖辈亲戚那里得到关怀与照顾,但老人在精力精神状态方面都不如年轻的父母们,他们的爱不够敏感与

7、细致,也不够活力。老年人有时自己也需要别人照顾,往往力不从心,使家庭教育处于真空状态。 农村留守家庭中,老人一般作为多个角色而存在,他们不仅是留守儿童的监护人,也是整个家庭农活的主要承担者。因为在田地里做农活,他们和留守儿童在一起的时间很少。除去繁重的家务劳动,就没有时间和精力教育留守儿童。4、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内容单调,忽视了留守儿童的德育。农村留守儿童家庭中,监护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一般只停留在生理需求阶段,他们为留守儿童提供衣食住用行方面等基本生活用品,家庭教育内容单调、浅显,缺乏对留守儿童的道德教育。 “留守儿童”长期缺少亲情和家庭教育。祖辈和亲戚、朋友一般只管“留守儿童”的吃穿,不愿管理

8、教育或者不善于管理教育,使部分儿童养成任性、放纵、随意的性格,有的还形成了较为严重的不良习惯。如:迟到、早退、旷课、厌学、逃学;喜欢进网吧、游戏厅,以解孤独苦闷;吸烟、酗酒、撒谎等。由于农村留守儿童监护人自身条件的局限,他们在对留守儿童进行养育和教育过程中难免会出现疏漏松懈现象,最终会导致一系列不良影响。(二)留守儿童进行养育和教育过程中产生的不良影响1、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不理想 大多数留守儿童学习心理存在问题,在于父母刚刚分离的那段时间里,在学习上表现消沉、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常出现分心现象。可能怀念留恋与父母共同生活的日子,无法把全部精力刚在学习上,导致学习成绩不理想。部分“留守儿童”因缺乏有

9、效监护而放松了学习,导致成绩明显下滑。 农村留守儿童学习成绩不理想主要有以下原因:1、监护人自身能力的局限。由于祖辈自身的文化知识较少,对于留守儿童在作业中碰到的难题很难给予正确的解释和有效的帮助。2、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很少有人问津。监护人由于自身条件的局限,有的除了繁重的家务劳动,很少有时间顾及孩子的学习;有的年龄过大行动不便。2、留守儿童的人身安全受到威胁 农村留守儿童由于长期得不到父母的面对面的教育与关怀的不到家庭或父母的有力或有效监管。而作为监护人的其他亲戚出于情分不便于过份严厉的管教遗产生感全隐患。而且作为代养人的祖辈,其自身健康不佳,就会对流守儿童的人身安全产生威胁。 在农村流守家

10、庭中,儿童一般出于受保护的地位,导致他们生活自理能力差,无法独立生活,丧失力独立活动的能力。留守儿童由于的不到家庭和父母的有力或有效监管,易产生安全隐患,这种安全问题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受到他人的非法侵害或人身伤害,二是自己行为失控,走上违法犯罪甚至自杀轻生之路,危及自己的人身和生命。有的留守儿童,在代养人不允许的情况下擅自其摩托车无所顾忌,最后撞在电线杆上导致死亡。在缺少家庭和父母的有效监管下,有些留守儿童逃学结伴出走,有的违法偷窃行凶,留守儿童的习惯严重威胁其自身安全乃至家庭的幸福,因该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3、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 留守儿童的父母长期在外务工,有的一年半载给孩子打电话,写封

11、信,有的则两三年不回家,儿童称为某种意义上的“孤儿”或“单亲孩子”。留守儿童正处于认识人生关键时期,行为习惯的养成和性格塑造的时期,由于不能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帮助,他们极易产生认识、价值观念上的偏离,容易产生多方面的心理缺陷。 一些平时就调皮好动的学生因为父母外出,行为大胆放肆,在教师和监护人管教的时候易产生逆反心理。相当一部分孩子对父母外出有失落感,在一段时间里不爱和人说话,不爱和别人交往,在性格上变得自卑。留守儿童”由于感受不到父母的关怀和温暖,导致感情交流缺失,精神压抑,性格孤僻。4、农村留守儿童道德品质方面的问题 道德品质是一定道德原则和规范在在个人身上的体现,是在一贯的

12、道德行为中表现出来的稳定的特征和倾向。农村留守儿童由于家庭教育的基本缺失,使他们在道德品质方面出现了一些比较严重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监护人对留守儿童普遍采用溺爱型的家庭教育方式,从而导致了他们道德情感的缺失。他们只知单项的接收爱,不去施爱,对亲人、朋友、邻居、社会冷漠少情,缺乏社会责任感。二是由于监护人繁重的农活或是年龄较大,没有体力和精力无暇重视留守儿童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培养,而是放任自流。在对留守儿童进行道德教育的过程中,监护人毕竟不如孩子的亲生父母更为直接和严格,留守儿童离校后的监管几乎成为空白。三是在亲子教育缺失的情况下,留守儿童缺乏必要的自觉性和自律性,道德意志薄弱。有的吸烟、酗

13、酒、赌博甚至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二、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的原因分析留守儿童现象是中国特殊国情滋生的社会现实。特殊的国情造就了中国数以亿计的进程农民工。如此大规模的劳动、生活迁移现象是世界上任何国家不曾有过的,包括留守儿童在内的许多问题环环相扣,牵扯到三农、农村城镇化、社会保障、公民权益等一系列工作的统筹与协调。特殊的社会成长环境、心理的茫然与压抑,对这一代特殊群体产生了什么样潜移默化的影响?不远的将来,长大了他们又会怎么样影响社会?这一系列问题令人关注。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方面。1、监督权缺失。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往往委托亲友对留守儿童进行监护,在态度上,处于

14、亲情关系他们都想把留守儿童监护好。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却出现了很多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监护人错误的把监护权理解为照顾其生活。二是监护人往往对留守儿童的错误行为持宽容甚至放纵的态度。三是监护人受文化程度、体能影响对留守儿童的管理方式欠妥。四是监护人顾及亲情对留守儿童在物质上过度满足,受这些因素影响,监护人所履行的监护职责往往是片面甚至是错误的。监护权的缺失对孩子人格、道德的发展将产生影响。2、学校对留守儿童缺乏有效的管理由于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学校没法向家庭了解孩子的真实情况。学校教育侧重在校时段教学管理,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关爱难以顾及,与家长的沟通难以实现。“问题儿童”难以管理,有的学校在教育无

15、效时干脆放任不管,一推了之。再之,农村教师待遇偏低,目前尚没有通讯费补贴,客观上限制了教师联系家长的主动性。有的调皮的孩子利用这个空当,在学校里欺骗教师,在家中又蒙骗父母委托的监护人。由于受经济状况、教育观念及教师资源因素的影响,大多数农村学校片面强调升学率而忽视对学生的安全健康、道德素质和心理健康的教育,有的学校根本没有条件建立心理机构,使留守儿童缺乏倾诉的渠道,更加孤立无助。3、社会对留守儿童的关注不够。由于目前尚没有彻底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要进入城市学校学习必须缴纳一笔数额较大的择消费。由于外出打工父母的收入不高,居无定所,又被高昂的择校费挡住,难以将孩子带在身边,只能交由家中的老人抚养,而祖辈隔代抚养大多偏于溺爱,承担不了学习辅导、品德培养职责,是家庭教育处于真空状态。对一些娱乐场所不能有效管理,也是一些留守儿童沉溺其中不能自拔。是留守儿童处于无人监管的状态,不能为留守儿童创造一个好的生活、学习大环境。三、有效缓解和弥补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的对策留守儿童作为一个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理应受到高度重视。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不应视为只是只是农民工自身和农村的问题,而应该有全社会共同努力为留守儿童创造享受教育和健康成长的环境和空间。(一)完善家庭教育,充分发挥祖、父两代人在农村留守儿童成长过程中的教育职能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只靠学校老师和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