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血,包扎,固定,搬运与心肺复苏 (2).doc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50900879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3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止血,包扎,固定,搬运与心肺复苏 (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止血,包扎,固定,搬运与心肺复苏 (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止血,包扎,固定,搬运与心肺复苏 (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止血,包扎,固定,搬运与心肺复苏 (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止血,包扎,固定,搬运与心肺复苏 (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止血,包扎,固定,搬运与心肺复苏 (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止血,包扎,固定,搬运与心肺复苏 (2).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 心肺复苏术 (一)目的 用人工的方法,使患者迅速建立起有效的循环和呼吸,恢复全身血氧供应,防止加重脑缺氧,促进脑功能恢复。 (二)适应症 各种原因造成的心跳呼吸骤停 (三)操作步骤 1 先判断病人是否需要心肺复苏,方法为:(1)意识丧失 边摇晃病人边呼叫:“喂!你怎么了?醒醒啊1”掐人中、合谷穴,病人无反应。(2)呼吸停止 面部、耳部贴近病人口鼻,感觉无气体排出和气流通过的声音。视胸阔无起伏现象。(3)心跳停止 触摸颈动脉,搏动消失。(4)瞳孔散大 观察瞳孔,直径大于6毫米。 2 人工呼吸 (1)病人仰卧于硬板床上或地上,打开上衣,取下活动的假牙,清除口鼻腔内的异物和分泌物。 (2)用仰头

2、举颌法,一手置于病人前额使头尽量后仰,另一手示指与中指举起下颌,使病人口张开,按于前额手的拇指和食指捏闭病人的鼻翼。 (3)术者深吸气后,将口紧贴并包住病人的口吹气,直至病人的胸廓明显抬起为止。 (4)术者口离开,手松开鼻,转头视胸廓有无下陷,感觉有无气流溢出。 (5)术者再吸气,进行第二次吹气,吹气两口,在10-12秒内完成。 3 胸外心脏按压 (1)按压部位 成人在胸骨中下1/3交界处或剑突上2.5-5.0厘米。 (2)以一手掌根部放于按压部位,另一手根部重叠于下一手背上,两手指交叉翘起使手指离开胸壁。 (3)术者的双臂绷直,向下用力按压,使胸骨明显地压下4-5厘米。然后迅速除去压力,使胸

3、骨复原。放松时手不离开按压部位。 (4)平稳有节律地按压15次,在9-15秒内完成。按压幅度成人为4-5厘米;一人进行心肺复苏时,每按压15次,吹气2次,即15:2 两人进行心肺复苏时,一人按压,频率为80-100次/分,另一人口对口呼吸,频率为16-18次/分,两人协调配合,吹气在按压间歇期进行,一般每按压5次,吹气1次,即5:1 (四)复苏有效的指征 1 能触到大动脉的搏动 2 收缩压在60mmHg以上 3 患者的面色、口唇、甲床、皮肤等色泽转红 4 扩大的瞳孔缩小 5 呼吸改善或出现自主呼吸 6 昏迷变浅,出现反射或挣扎 7 心电图可见波形改善 (五)注意事项 1 一旦确诊为心跳呼吸停止

4、,即立即开始复苏,禁止过分搬动病人 2 保证呼吸道通畅是复苏的先决条件 3 必须进行有效的人工通气二 止血(一) 指压止血法 在不能用止血带的部位,或没有止血带及其它代用品的紧急情况下,可暂时用指压法,即以手指把伤口近心端的动脉压在下面的骨头上,以达到止血的目的,这种方法属于临时止血方法。(1)头顶部出血 可压迫同侧的颞浅动脉。(2)颜面部出血 可压迫同侧的面动脉。(3)腋窝和上臂出血 在锁骨上将锁骨下动脉向后下压于第一肋骨上。(4)上肢出血 可压迫上臂中下1/3内侧的肱动脉。(5)手掌或手背的出血 在腕关节稍上方掌侧面的尺、桡侧分别压迫尺、桡动脉。(6)手指出血 压迫手指根部两侧的指动脉。(

5、7)脚、小腿或大腿出血 用两手拇指压迫大腿根部内侧的股动脉即可止血。(二) 加压包扎止血法 用无菌敷料或者比较干净的毛巾、手帕、衣物等进行加压,达到止血的目的,此法适用于毛细血管及小血管的出血。 (三) 屈肢加垫法 当前臂和小腿动脉出血不能制止时,如无合并骨折或脱位,在关节的屈侧放一卷绷带,立即强屈肘关节或膝关节,可以控制出血。(四) 填塞止血法 腹股沟和腋窝等部位出血,适用填塞止血法,即用无菌纱布填塞伤口,外加压包扎固定。(五) 止血带法(橡皮管止血带、弹性橡皮带、充气止血带、休克裤等) (1)扎止血带的部位 止血带应扎在伤口的近心端,其标准位置在上肢和下肢均为上1/3的部位。上臂中、下1/

6、3部位扎止血带容易损伤桡神经,应视为禁忌区。 (2)止血带的压力 以阻断动脉血流为度。使用充气止血带时,在成人上肢一般维持在300mmHg,下肢约500mmHg比较适宜。 (3)上止血带的持续时间 原则上应尽量缩短止血带的使用时间,以1小时为宜,气候寒冷肢体温度叫低时,时间可以稍长。如必须持续阻断血流,应每隔1小时放松5-10分钟。 (4)止血带的解除 上止血带时间不宜超过3小时,要在输液、输血和准备好有效的止血手段后,在严密观察下,方可放松止血带。 (5) 操作步骤 a 左手拿止血带,上留13-17厘米,手背紧贴加垫处,右手拿止血带的长端。b 右手将止血带在拉长拉紧的状态下,缠绕在左手和隔有

7、衣服或衬垫的肢体上,紧紧缠绕2-3匝,止血带之间应并紧,然后再将止血带放到左手中、食指间夹紧。c 左手中、食指夹住止血带,顺肢体向下拉出,使止血带下面成环状。d 将上端一头插入环中,拉紧固定。 (6)使用止血带的注意事项 a 上止血带前应抬高患肢2-3分钟,以增加静脉回心血量;b 凡在急救上止血带时,都须在卡片上注明上止血带的时间和应放松的时间;c 严格掌握操作规程,以防止血带的位置不正确,损伤神经或血管。三 包扎 1 包扎的材料 (1)绷带 用于四肢和颈部的包扎 (2)三角巾 用于全身各部位的包扎 (3)四头带 多用于头部、鼻、下颌、前额的包扎 如果现场没有上述材料时,可就地取材,用毛巾、手

8、帕、衣服等代替。2 包扎方法(1) 绷带包扎法a 环形法 将绷带作环形重叠缠绕肢体数圈后即成。适用于头部、颈部、腕部、胸部、腹部等处。 b 螺旋形 先做环形缠绕开头的一端,再斜向上绕,每圈盖住前圈的1/2-1/3即成。适用于四肢、胸背、腰部等处的包扎。 c 螺旋反折包扎法 先用环形包扎开头的一端,再斜旋上升缠绕,每圈反折一次,适用于小腿、前臂等处。 d “8”字形包扎法 一圈向上,一圈向下,成“8”字形来回包扎,每圈在中间和前圈相交,并根据需要与前圈重叠或盖压一半。此法适用于关节部位。(2) 三角巾包扎法 将一米方的本色百部对角剪开,在顶角各装上一条长50厘米的带子,即成为两块三角巾。其用途多

9、样,适用于身体各个部位。 a 三角巾面具式包扎 于颜面部外伤,把三角巾一折为二,顶角打结放在头正中,两手拉住底角罩住面部,然后双手持两底角拉向枕后交叉,最后在额前打结固定。可以在眼、鼻处提起三角巾,用剪刀剪洞开窗。 b 头部包扎法 三角巾底边齐眉,沿耳上方拉向枕部,再将次角拉向枕部,三角巾的峡谷底角交叉压位项角,再绕至颈部打结。c 胸部包扎法 角巾的底边放在伤侧的胸部,顶拉过同侧肩部到背侧,与左右两 角在背部打结。如为开放性气胸,裹伤用纱布严密封闭创口后再包扎。连枷胸时应在局部加压以防反常呼吸。d 肩部三角巾包扎 于一侧肩部外伤,将燕尾三角巾的夹角对着伤侧颈部,巾体紧压伤口的敷料上,燕尾底部包

10、绕上臂根部打结,然后两个燕尾角分别经胸、背拉到对侧腋下打结固定。e 腹部包扎 三角巾包扎适用于腹部外伤,注意对于腹部开放性损伤,脱出的肠管不应被送回。打结固定双手持三角巾两底角,将三角巾底边拉直放于胸腹部交界处,顶角置于会阴部,然后两底角绕至伤员腰部打结,最后顶角系带穿过会阴与底边(3)毛巾包扎法 当现场有大批伤员,来不及准备三角巾时,可用毛巾斜折成三角巾代替使用,它与三角巾一样用途广泛,适用于人身各个部位。3 注意事项 (1)包扎的目的在于保护创面,减少污染、止血、固定肢体,减少疼痛,防止继发损伤,因此在包扎时,应作到动作迅速敏捷,不可触碰伤口,以免引起出血、疼痛和感染。 (2)不能用井下的

11、污水冲洗伤口。伤口表面的异物应除去,但深部异物需运至医院取出,防止重复感染。 (3)动作要轻柔,松紧要适宜,结头不要打在伤口上。 (4)脱出的内脏不可纳回伤口,以免造成体腔内感染。四 固定井下创伤,骨折的临时固定的目的是,减轻伤员的疼痛,防止因骨折端移位刺伤邻近的组织及血管神经,同时骨折固定是防止创伤性休克的一项有效措施。动作要轻巧,固定要牢靠,松紧要适度,皮肤与夹板之间要垫适量的软物,尤其是夹板两端骨突出处和空隙部位更要注意,以防局部受压引起缺血坏死。 固定方法上臂骨折 于患侧腋窝内垫以棉垫或毛巾在上臂外侧安放垫好的夹板或其它代用品,绑好后,使肘关节屈曲90度,将患肢捆于胸前,再用三角巾或绷

12、带将其悬吊于胸前。前臂骨折 用衬好的两块夹板或代用物,分别置于患侧前臂及手的掌侧及背侧,以布带或绷带绑好,再以三角巾或绷带将臂悬吊于胸前。大腿骨折 用长木板放在患肢及躯干外侧,将髋关节、大腿中段、膝关节、小腿中段踝关节同时固定。小腿骨折 用两从大腿中段到脚根的夹板,置于小腿内、外侧加垫后分段固定,无夹板时,也可用健肢固定。骨盆骨折固定 用一条带状三角巾的中段放于腰骶部,绕髋前至小腹部打结固定,再用另一条带状三角巾中段放于小腹正中,绕髋后至腰骶部打结固定。颈椎骨折固定 伤员仰卧,在头枕部垫一薄枕,使头部成正中位,头部不要前屈或后仰,再在头的两侧各垫枕头服卷,最后用一条带子通过伤员额部固定头部,限

13、制头部前后左右晃动。胸、腰椎骨折固定 使伤员平直仰卧在硬质木板或其他板上,在伤处垫一薄枕,使脊柱稍向上突,然后用几条带子把伤员固定,使伤员不能左右转动。五 搬运 1整个急救过程看,搬运是急救医疗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仅仅将搬运视作简单体力劳动的观念是一种错误的观念。2搬伤员应注意:1)呼吸、心跳骤停伤员,先复苏、后搬运。2)创面出血的伤员先止血,后搬运。3)骨折伤员先固定,后搬运。4)过程中如发生呼吸心跳停止或出血等应停下来进行复苏或止血。3搬运的几项原则 了解伤病员的体重和搬运器械(工具)的大致重量,了解自己的体力限制,若估计两人能抬起,即可提抬;若不能则应召唤别人帮忙。一般来说 两人成对

14、地工作,以保持平衡。 救护人员在搬运时,应清楚地、经常地交谈,以保持协调一致。 4搬运的方法 (1担架搬运法 这是一种常用的方法。对重伤员一定要用担架搬运抬送。搬运伤员的担架可用专用担架,也可就地取材,用木板、竹竿、绳子、木棍和帆布等作成简易担架。 脑伤伤员在搬运途中要用衣服等软物将头部垫好,设法减少颠簸,注意维持呼吸道通畅。 椎伤伤员的搬运 这类伤员的搬运时,需3-4人协助,1人托住伤员头部保持头部原来的姿势,另几人托肩背部及臀、下肢,以防断骨压迫脊髓,然后动作一致地将伤员移至硬单架上,并用衣物等将伤员头部、颈部直到肩部都塞紧垫实,再用枕颌牵引,将头部连用枕头,担架一起捆住,伤员躯干也与担架一起固定,然后一起抬离事故地点。 胸腰椎骨折伤员的搬运 由3-4人协作,将伤员平托到硬单架上进行搬运伤员取仰位。 正确搬运方法 错误搬运方法腹部受伤伤员的搬运 伤员应仰卧于单担架上,膝下用衣物垫高,使腿屈曲,腹壁松驰。在运送前,必须对腹部进行包扎。如有脏器膨出,千万不要送回,要用纱布将脏器围好,或用瓷碗盖上后再包扎,包扎后再搬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