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学生文言文阅读.docx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50900386 上传时间:2023-09-28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80.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教学生文言文阅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小学教学生文言文阅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小学教学生文言文阅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小学教学生文言文阅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小学教学生文言文阅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教学生文言文阅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教学生文言文阅读.docx(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教学生文言文阅读小学生文言文阅读(一)孟子语录原文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以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以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译文鲜鱼,是我想要的东西;熊掌,也是我想要的东西。(假如)两样东西不可以同时获得,(只能)舍弃鲜鱼而选择熊掌。生命,本来是我想要的;正义,也是我本来想要的。(假如)生命和正义不可以够同时获得,(只能)牺牲生命来保住正义。(二)女娲补天原文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爁(ln)焱(yn)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zhun)民,鸷(zh)鸟攫(ju)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o)足

2、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说明女娲:女神名,传说是我国古代化育万物的创世神,有“抟黄土做人”的故事流传四极废:四极,指传说中支撑天体的四根立柱;极,边,端;废,破坏,此指折断。九州:传说中古代中国区分的九个地域。1. 爁炎:大火连绵焚烧的样子。1颛:纯朴和善。狡虫:凶狠的禽兽译文太古时代,四根擎天大柱倾倒,九州大地裂毁,天不可以覆盖大地,大地无法承载万物,大火延伸不熄,洪水泛滥不只,凶狠的野兽吃掉和善的百姓,凶猛的禽鸟用爪子抓取老人和儿童。在这类状况下,女娲冶炼五色石来修理苍天,砍断海中巨龟的脚来做撑起四方的柱子,杀死黑龙来挽救冀

3、州,用芦灰聚积起来拥塞住了洪水。天空被修理了,天地四方的柱子从头直立了起来,洪水退去,中原大地上恢复了沉静;凶狠的鸟兽都死了,和善的百姓存活下来。(三)夸父每日原文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说明逐走:赛跑。逐:竞争。走:跑。入日: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欲得饮:很想能够喝水解渴。河,渭:黄河,渭水。北饮大泽:大湖。传说纵横千里,在雁门山北。道渴而死:在半路上因口渴而逝世。邓林:地名。在大别山邻近河南、湖北、安徽三省交界处。邓林即“桃林”。未至:没有赶到。2渴:他感觉口渴。弃:遗弃。译文夸父与太阳竞跑,向来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

4、方;他感觉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黄河、渭河喝水。黄河、渭河的水不够,又去北方的大泽湖喝水。还没赶到大泽湖,就半路渴死了。他遗弃的拐杖,化成桃林。(四)鱼目混珠原文齐宣王令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说明1)节选自韩非子内储说上。这则寓言嘲讽了无德无才、弄虚作假的骗子,提示人们只需严格把关,骗子就难行骗。告诉人们要有才华横溢。滥:失实的,假的。竽:一种古代乐器,即大笙。“滥竽”即不会吹竽。充数:充数。2)齐宣王:战国期间齐国的国君。姓田,名辟疆。3)使:命令。4)必:必定,一定,老是。5)南郭:复姓。6)处士:古代称有学识、有道

5、德而没有当官的人为处士,相当于“先生”(7)请:恳求,要求。38)为:给,替。9)说:通“悦”,对.感觉快乐。10)廪食(lns)以数百人:给数百人口粮。廪:粮食。食:奉养。(有争议,由于可能是拿几百人的口粮奉养他)11)以:用,拿。12)湣王:齐国国君,宣王的儿子,在宣王死后继位。姓田,名地或遂。13)好喜爱,愉悦,此处是喜爱。14)逃:逃跑。15)立:继承王位。16)竽:古代的一种乐器,像此刻的笙。译文齐宣王让人吹竽,必定要三百人一同演奏。南郭处士恳求给齐宣王吹竽,齐宣王对此感觉很快乐,官府给他的待遇和那几百人同样。齐宣王死后。齐湣王继承王位,齐湣王喜爱听一个一个的演奏,南郭处士听后便逃脱

6、了。(五)刻舟求剑原文宋人有种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以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说明耕:种田的人。耕者:指农民。4株:露在地面上木的根和茎。触:撞到。走:跑。折:折断。因:于是,就。:放,放下。耒(li):古代种田用的具,形状像木叉,就是犁耙。冀:希望。复:又,再。得:获得。:被,表被。而身宋国笑:而他自己却被宋国人所讥笑。身:自己。:被。政:政策。治:管理。以:用。欲:想要。身:自己。者:的人。几个“而”的意思:第一个“而”:折而死:表示承接。第二个“而”:因其耒而守株:表示因果关系。第三个“而”:表示折。文5

7、宋国有个农民,他的田地中有一截树桩。一天,一只跑得飞速的野兔撞在了树桩上,扭断了脖子死了。于是,农民便放下他的农具日昼夜夜守在树桩子旁边,希望能再获得一只兔子。但是野兔是不可以能再次获得了,而他自己也被宋国人讥笑。此刻竟然想用过去的治国方略来治理此刻的百姓,这都是在犯刻舟求剑同样的错误呀!(六)对牛抚琴原文昔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操,伏食如故。非牛不闻,不合其耳矣。转为蚊虻之声,孤犊之鸣,即掉尾奋耳,蹀躞而听。说明昔:以前公明仪:春秋时人,曾子之弟子。曾参(音骖),字子舆。曾子,孔子之弟子。为:给。清角之操:这里指高妙的曲子。清角:古雅的曲调的名称。操:琴曲。如故:像先前同样。非:不是。闻:听。合

8、:悦。虻:吸血的苍蝇。1. 孤犊:走开母亲的小牛。6鸣:鸣喊声,作名词。掉:摇动,摇动。奋:竖起。掉尾奋耳:甩动尾巴,支棱起耳朵。蹀躞:迈小步往返走动。译文公明仪以前给牛弹奏古雅的清角调琴曲,可牛却依旧像先前同样用心吃草。本来,不是牛不要听,是曲调不入它的耳。于是公明仪便用琴模拟蚊虫和小牛犊的喊声。牛就摇动尾巴竖起耳朵,迈着小步往返走着。(七)楚王好细腰原文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腰,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胁息而后带,扶墙而后起。比期年,朝有黧黑之色。说明昔:以前。楚灵王:春秋中期楚国国君。好(ho):喜爱。士:男子。故:因此。之:的皆:都。以:用,用来一饭:每日吃一顿饭。7节:限制,克制。胁息:屏

9、住呼吸。带:束带。比:等到,及至。期(j)年:一周年。“期”表示一年(月)。黧(l)黑:黑中带黄的颜色。译文以前,楚灵王喜爱他的臣子有纤细的腰身,因此朝中的一班大臣,(生怕自己腰肥体胖,失掉宠任,因此不敢多吃),每日都是吃一顿饭用来克制自己的腰身,(每日起床后,整装时)先屏住呼吸,而后把腰带束紧,扶着墙壁站起来。等到一年后,满朝文武官员神色都是黑黄黑黄的了。(八)鹬蚌相危原文蚌方出暴,而鹬啄其肉,蚌合而箝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天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天不出,即有死鹬。二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擒)之。说明曝:p,晒太阳。鹬(y):一种水鸟,羽毛茶褐色,嘴脚都很长,常在水

10、边啄食小鱼和贝类。喙:hu,嘴,特意指鸟的嘴。译文一只河蚌正张着壳晒太阳。有一只鹬鸟,伸嘴去啄河蚌的肉。河蚌连忙把8壳合上,牢牢地钳住了鹬鸟的嘴。鹬鸟就说:今日不下雨,明天不下雨,你就会死。河蚌也对鹬说:今日不松开你,明天不松开你,你就会死!两个谁也不肯放。渔夫看到了,就把它俩一齐捉去了。寓意鹬蚌相危的故事大家都很熟习,经过这个故事,我们能够看到一些很风趣的道理。鹬和蚌都想致对方与死地,没有考虑到这样做的结果,大家应当相互礼让,相互礼让,退一步天南地北吗。各样纷复杂杂的矛盾斗争中,假如对峙的两方对持不下,就会两败俱伤,使第三者坐收渔利。因此,在生活中应当学会抓住主要矛盾,不可以因小失大。它告诉

11、人们:大敌目前,微小者之间要结合起来,除去矛盾,团结一致,共同应付仇敌。办理内部事务也是这样,局部利益要听从整体利益,眼前利益要听从长久利益,小路理要听从大道理,不然,内部争斗不休,各执己见,只会两败俱伤,使第三者得利,做事要懂得衡量得失,化解矛盾相互礼让,免得左支右绌,让他人钻空子。(九)同心协力原文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而济(济:渡河)。遇风,其相救也若左右手。译文春秋期间,吴国和越国常常相互打仗。两国的人民也将对方视为仇家。有一次,两国的人恰好共同坐一艘船渡河。船刚开的时候,他们在船上相互瞪着对方,一副要打斗的样子。可是船开到河中央的时候,忽然碰到了狂风雨,眼见船就要翻了,为了保住

12、性命,他们顾不得相互的愤恨,纷繁相互救援,并且协力稳固船身,才逃过这场天灾,而安全抵达河的对岸。(十)郑人买履原文9人有欲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取之。及反,市,遂不得履。人曰:“何不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注自非子外左上。:春秋代国,在今河南省的新。欲:将要,想要。者:(怎么)的人。(定后置)先:第一,预先。度(du):衡量。用尺子胸怀的意思()而:承意而后置:放,在。()之:代,它,此指量好的尺。其:他的,指人的。(代)坐:通“座”,座位。至:等到。之:到去,前去。()操:拿、携。()已:已。(副)得:获得;拿到。履:鞋子,革履

13、。(名)乃:于是(就)1. 持:拿,在本文中同“操”。()度(d):量好的尺,里作用,即算、量的意思。(名)10之:文言代名词,这里指量好的尺码。操:操劳,带上拿着的意思及:等到。反:通“返”,返回。罢:引申为散了,结束的意思,这里指市集已经解散。遂:于是。曰:说。宁(nng):副词。宁愿,情愿。无:虚无,没有,这里是不可以、不可以的意思。自信:相信自己。以:用。吾:我。市罢:市集散了至之市:等到前去市集。译文有个想要买鞋子的郑国人,先丈量好自己脚的尺码,把尺码放在他的座位上,等到前去市集,却忘了带量好的尺码。已经拿到鞋子,却说:“我忘掉带量好的尺码了。”就返回家去取量好的尺码。等到他返回市集

14、的时候,市集已经散了,最后郑国人没能买到鞋。有人问他说:“为何你不用自己的脚去试一试呢?”他说:“我宁愿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寓意这则寓言嘲讽了那些死守教条,故步自封的人。(十一)执竿入城原文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以入,横执之,亦不可以入,束手无策.俄11有老夫至曰:“吾非贤人,但事多矣!何不以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注:国,在山。:拿。者:代,能够“的人”初:开始。不可以入:不可以入(城)。亦:也无所出:,策略。指想不出法。俄:不久,一会儿。老夫(第三声):老人。夫,古代老年男子的尊称。至:到达。非:不是。贤人:最完美,最有学的人。何:疑代,怎么,什么。中截:从中截断,“中”名作状,在里作“截”的状。截:截断但:只,不过。以:用。而:,表接,而后。遂:于是,就。之:代,指竹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