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治理经验交流材料:“幸福圆桌会”共绘基层治理“同心圆”.docx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50900268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5.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层治理经验交流材料:“幸福圆桌会”共绘基层治理“同心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基层治理经验交流材料:“幸福圆桌会”共绘基层治理“同心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基层治理经验交流材料:“幸福圆桌会”共绘基层治理“同心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基层治理经验交流材料:“幸福圆桌会”共绘基层治理“同心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基层治理经验交流材料:“幸福圆桌会”共绘基层治理“同心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基层治理经验交流材料:“幸福圆桌会”共绘基层治理“同心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层治理经验交流材料:“幸福圆桌会”共绘基层治理“同心圆”.docx(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基层治理经验交流材料:“幸福圆桌会”共绘基层治理“同心圆”x市x区是中心城区、老城区,辖区内老旧小区占比高达x,其中x是开放式小区,基层社会治理面临旧改压力大、矛盾化解难、基层力量薄弱等突出问题。近年来,x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要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做好群众工作”重要要求,积极践行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在总结“民情家访”工作和探索基层协商民主基础上,形成“党委领导、政府指导、社区搭台、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基层治理格局,从社会治理“共建共治”到新冠肺炎疫情“群防群控”,以“幸福圆桌会”这个“小平台”绘就了基层治理最动人的“同心圆”,成功入选民政部“x年度全国基层治理创新典型案例”。主要做法构

2、建群众诉求收集、分拣、引导机制,有效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幸福圆桌会”创造性地建立群众诉求分类疏解机制。由社区党组织对各级领导干部挂点走访收集的问题和居民问卷、电话、微信反映的诉求进行汇总,聚焦公共服务、公共管理、公共安全“三公”事务进行分拣,将社区能解决的简单诉求直接答复解决;不属于“三公”事务范畴的合理诉求,引导居民通过其他渠道反映;需要上级支持和群众配合的“三公”事项纳入“幸福圆桌会”议题来解决。经过近一年实施,全区已开展“幸福圆桌会”x场,收到群众反映问题x件,解决x件,正在加快解决x件,对于不能解决的x件,都及时向居民反馈并获得理解。“幸福圆桌会”搭建的各类“居民微信群”“楼院朋

3、友圈”,更成为社区党组织领导下基层疫情防控的重要阵地,有力畅通对封控区、管控区、防范区的医疗防疫物资和生活必需品配送、代办的“最后一米”。构建资源力量在社区聚合机制,有效破解社区治理“单打独斗”困境。“幸福圆桌会”由x区委组织部牵头,区民政局统筹,社区党组织具体实施,各部门协同配合,推动了社会治理资源下沉到基层一线,最大限度地把群众组织起来,把各方力量聚合到社区党组织周围。每个社区每月定期召开一次“幸福圆桌会”,由社区党组织书记主持,参加圆桌会的固定人员为区级挂点领导、街道负责人、社区干部等;机动人员为相关区直单位负责人、“两代表一委员”、共建单位、驻地单位、物业公司、居民代表(含业委会、居民

4、理事会、楼管会、自治委员会、楼栋长)等涉及的利益相关方,通过“面对面”表达诉求、沟通协商、达成共识,形成解决问题的合力。在疫情防控最吃劲时,“幸福圆桌会”的平台功能迅速转化成全社会动员机制,全区顺势将下辖街镇划分为x个防疫网格,设立临时党支部x个、党小组x个、党员先锋岗x个,高效整合网格内居民自治组织、单位保安、小区物业、经营业主等社会力量,参与实施“无疫网格”社区创建工作,第一时间筑起守护家园的“哨点”“卡点”“触点”。构建民事民议、民事民决、民事民办机制,有效调动居民主动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幸福圆桌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尊重群众主体地位,将参与权、话语权、决策权交给社区群众。“圆桌会”

5、只是一个形象说法,并没有圆桌,而是采取圆形座位摆放方式,干部和群众“插花”围坐,居民与政府有关部门、相关利益方平等对话、民主协商,形成“有事大家说、民事共同定、民事一起办”的生动局面,推动基层社会治理从过去“政府干、群众看”到现在“群众定、一起干”的转变,让群众成为社会治理的最广参与者、最大受益者、最终评判者。在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针对影响居民日常生活的急难愁盼问题,引进业委会强化居民自治,引导群众在“圆桌会”上充分讨论、协商、决策,真正做到改造前工程项目民决、改造后小区治理民办。在完善小区出入口、人行道等基础设施的同时,全面推开、分步推进开放式小区围合管理,力争到x年底,全区已改造、改造中的

6、开放式小区和安置房小区全面完成封闭式改造并实行物业管理,切实提高常态化疫情防控基础能力。构建诉求快处、督查跟进、群众评议机制,促进干部作风更加务实为民。“幸福圆桌会”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做到议题协商确定后马上办、全程督。社区党组织第一时间组织相关部门和利益相关方对项目进行实地考证和综合研判,明确具体可行的操作方案并公示告知,接受群众评议。采取分级督办形式,在议题项目落实过程中成立由社区党组织、相关利益方、项目经办方等成员组成的监督委员会,对项目推进情况进行全过程监督和评议,x区委督查室定期督查、区纪委区监委随机抽查,使干部放下架子、俯下身子,倾听群众意见建议,收集群众利益诉求,及时做好

7、情况反馈,确保为民办事办到实处,用“面对面”地交流、“实打实”地办事换来党群关系的“心贴心”。经验启示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实现城市社区有效治理的根本保证。调研中,我们实实在在感受到,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不是虚的,是具体的,在城市社区治理中发挥了核心作用、得到了活跃跃的体现。“幸福圆桌会”行得通,关键在于党的全面领导贯穿到了城市社区治理的全过程。从平台的搭建到制度的安排,从议题的收集到问题的解决,社区党组织始终发挥着引领带动作用,党员始终站在群众前面,最大限度地把群众组织起来,把资源整合起来,把方方面面的力量聚合到社区党组织周围。x区的实践告诉我们,实现城市社区有效治理,必须坚持党建引领,推动基层党建

8、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把党的全面领导优势转化为城市社区治理效能。搭建共建共治共享平台是实现城市社区有效治理的现实路径。“幸福圆桌会”实质就是一个城市社区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平台。从过去只有收集问题功能的“民情家访”,发展到现在具备议事办事功能的“幸福圆桌会”,它是一个不断适应人民群众新需求新期盼,适应城市社区治理新形势新变化,逐步探索、实践、完善、演变而来的。正是搭建了“有事圆桌说、大家商量办”这样一个平台,让社区治理有了具体抓手,让居民自治有了参与渠道,让资源力量有了聚合载体,在党委政府、人民群众、社会组织之间架起了紧密联系的桥梁,凝聚起了城市社区治理的强大合力。当前,全省各地都有不少类似平台,

9、关键是完善平台功能,发挥平台作用,真正让人民群众成为社会治理的最广参与者、最大受益者、最终评判者,以社区这个“小平台”奏响社会治理“大合唱”,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构建议事办事评事闭环机制是实现城市社区有效治理的关键所在。“幸福圆桌会”赢得群众好口碑,关键是能议事、能办事、更能成事。x区在社区和街道层面构建群众诉求收集、分拣、引导机制和顺畅高效的资源力量聚合机制以及诉求快处、限期反馈、群众评价机制等,形成了全过程、全链条、全周期议事办事评事闭环。在这个闭环中,社区在第一线具体实施,街道在后台协调引导各方力量向社区聚合,共同构成一个闭环机制。正是这个闭环机制的顺畅运行,把群众一件件“

10、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办成了“放心事、顺心事、暖心事”,促进了政府善治、群众自治、社会共治,使平台有了强大的生命力。x区的实践告诉我们,实现城市社区有效治理,搭建平台很重要,建立让平台发挥作用的好机制更重要,必须依靠科学的机制增强民事民议、民事民决、民事民办、民事民评的治理活力。推广建议抓紧建立推广工作机制。“幸福圆桌会”可贵之处,在于形成了“党建引领全过程,平台搭建在社区,机制闭环畅运行”的基层治理经验做法,既有利于推动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等重点工作,又有利于形成一套城市社区有效治理的长效机制。建议在全省城市社区推广,按照“积极推进、稳步操作、逐步完善”的工作思路,及时提出推广工作的总体要求、

11、年度任务,制定推广工作流程和其他配套性政策。加快形成推广工作突破。“幸福圆桌会”经验做法是在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中逐步探索形成的。当前,国家正在大力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我省到“十四五”期末要基本完成x年底前建成的需改造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任务,今年计划开工改造x.x万户。建议紧紧抓住老旧小区改造这个契机,把推广工作与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一体谋划、一体部署,同步推进、相互促进。鼓励支持推广工作创新。鼓励引导各地从实际出发,互学互鉴把“幸福圆桌会”的关键机制融入各地的特色做法中,实现创新提升,推动我省基层社会治理形成“比学赶超”的生动局面,着力打造具有x特色、务实、管用、在全国有影响力的城市社区治理品牌和模式,为努力实现一流的社会治理、全面建设和谐x的目标任务夯实基层治理基础。切实加强推广工作保障。加强对推广工作的统筹谋划和组织领导,推动社会治理资源和力量下沉,确保推广工作有人管、有人抓、有人干。着力加强基层干部教育培训,推动基层干部更新治理观念、提升治理能力。大力培育和引进各类服务性、公益性、互助性社会组织,发挥其在基层治理、服务群众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