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相对论效应验证实验中的几个问题的探究.doc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50900228 上传时间:2023-09-1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相对论效应验证实验中的几个问题的探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对相对论效应验证实验中的几个问题的探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对相对论效应验证实验中的几个问题的探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对相对论效应验证实验中的几个问题的探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对相对论效应验证实验中的几个问题的探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对相对论效应验证实验中的几个问题的探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相对论效应验证实验中的几个问题的探究.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对相对论效应验证实验中的几个问题的探究对相对论效应验证实验中的几个问题的探究王硕(复旦大学材料科学系 上海 200433)摘 要: 通过对快速电子动量和动能的同时测定可以验证动量和动能之间的相对论关系.本文将对该实验中本底信号干扰的去除及其来源做一番讨论,并尝试测定单能电子在铝箔中的射程。关键词:相对论效应 本底 射线 单能电子 吸收一 引言 相对论效应验证实验的目的是以快速电子即粒子为实验对象,验证其动能和动量符合相对论关系式。其中动量可从探测器狭缝与源间的距离x按公式计算出,能量则是在电子穿过真空磁场与NaI(Tl)闪烁体作用后由能谱仪定标后测出。但是在用能谱仪测定能量时,能量较低的谱线总

2、是不可避免的受到本底信号的干扰(特别是第一出口的能谱,与本底交叠区域过大),从而使峰位读不准,导致能量定不准,给后续实验带来较大误差。 现有文献中给出了一些消除本底的方法的理论假设,本文将对其中两种进行实验验证。第一种方法是将第一出口的能谱与后面出口的能谱相减(以主峰不与第一出口峰部分交叠为原则,本实验中选第五出口);第二种方法是将第一出口能谱的峰部分去除后,其余部分拟合,得到本底的曲线,再与原谱线相减即可得峰的正态分布。此外,本文还通过实验证明和逻辑推理的方法导出低能区的本底干扰部分出自X射线的结论。本文另一个关注点是,通过由该实验装置提供的单能电子在铝箔中被吸收的情况,得到该能量的电子在铝

3、箔中的射程。二 基本实验方法主要实验装置为磁谱仪,如下图,图1.实验装置实验所用的放射源是源,能够放射出具有连续能量分布(02.27MeV)的电子。 让放射出的粒子垂直射入近似均匀的磁场,因受到与运动方向垂直的洛伦兹力作用而作圆周运动。在磁场外距源处放置闪烁体探测器来接收从该处出射的粒子。该能谱仪有8个不同位置的电子出口。动量的确定:,注意其中的为探头孔缝至放射源的距离,实际实验中,即探头孔缝所对应的标尺刻度减去放射源所对应的标尺刻度。能量的确定:首先要对探测器定标。能量定标:测量标准源137Cs和60Co的能谱,对能谱仪进行定标。定标峰的已知能量如下: 光电峰 0.662MeV 反射峰 0.

4、184MeV 光电峰I 1.17MeV 光电峰II 1.33MeV 然后根据定标曲线,和不同所对应的峰位倒数即可确定其到达探测器时的能量。 再由已知的粒子穿越有机膜和铝膜时的衰减情况,即可确定其在真空磁场中的能量。三 实验结果及讨论a. 扣除本底的影响图2为探测器对准第一出口时(=7.6cm),所收集到的信号的Origin还原。 图2.第一出口粒子的能谱 图3.第五出口粒子的能谱 可以看出,该能量的粒子所对应的谱线收到了低能区本底的极大干扰,因而其所对应的道数极难确定,所以能量也不准确。第一种扣除本底的办法,即将第一出口的能谱与第五出口的能谱(如图3)相减(只取了0300道,第五出口的峰在40

5、0道左右,故不在图上),以得到第一出口峰的准确位置(如图4)。图4.第一出口与第五出口能谱相减后的结果可处理过的第一出口峰的位置已较原图清晰许多,但仍不够准确。第二种方法是对第一出口能谱除峰外的其他部分进行拟合(如图5),得到近似的本底曲线:图5.对本底的曲线拟合 再用原谱线减去本底拟合的曲线即得第一出口峰的分布(如图6)。图6.去除拟合的本底后的第一出口的谱线由结果知,这种方法能够较准确的得到峰位,并可应用到其他同理的相关实验中去。b. 初步分析本底的来源在不加源的情况下,仍可观察到低能区本底峰的存在。在此基础上,又分别进行了两组实验,条件即结果如下表。 图7.本底峰有源无源计数比较 图8.

6、本底峰与峰在有源时的计数情况第一组实验是分别在有源和无源的情况下测定第三出口的计数率,结果如图7所示。横坐标为时间,从0起每隔100s记数一次,浅色为无源情况,深色为有源。可见,是否有放射源对本底噪声是有一定影响的。第二组实验是观察本底峰与峰在有源情况下的计数,也是每隔100s计数一次,横坐标为本底峰计数,纵坐标为峰计数。由图知,二者成良好的正比例关系。在实验中还观察到,本底峰的位置始终没有移动,在第11道,换算成能量为83.31keV,属于X光范围。综上,本底峰的计数绝对大小与放射源有密切关系,且其能量基本一定,说明很可能X射线在其中占了主要成分,但同时,在无源情况下,依然有一定分布,说明还

7、有其他个本底来源,如电子散射、环境辐射、宇宙射线和仪器本身的电子噪声等。c. 测定单能电子在铝箔中的射程铝箔厚度为16um,依次将0层,2层,4层,6层,8层和10层的铝箔置于探测器前,使电子被吸收后再进入探测器确定计数和能量。使用第三出口产生的单能电子为实验对象,其能量为0.8999MeV。面密度R由铝密度乘以铝箔总厚度得到。结果如图9。横轴为R,纵轴为计数N。图9.铝箔对单能电子的吸收有经验公式 时, ; 时, 。故对其线性部分拟合得N=-7.5R+589.8,求横轴截距R0=0.07864g/cm2,所以0.8999MeV的电子在铝箔中的射程为S=R0=0.3433mm。值得说明的是,该

8、结果有较大误差,主要是因为铝箔并非纯铝,密度值不可靠。四 结论综上所述,文中所述的两种方法特别是第二种可以很好的区分低能区的峰位置,也可以应用于其他类似问题中;本底干扰有相当一部分来自于韧致辐射,放出的X光对本底峰的形成有绝大部份贡献;可以采用铝箔吸收单能电子的方法测定电子在铝箔中的射程,同理也可以应用于其他常规材料。参考文献 验证快速电子的动量与动能的相对论关系【J】,郝志方等。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2006,27(1)。 快速电子验证相对论效应实验中几个问题的分析【J】,戴亚飞等。物理通报,2003,1。 粒子验证相对论动量-能量关系实验中的一些问题【J】,郭慧民等。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38(1)。 单能电子在铝中射程及其半吸收厚度的测定【J】,楼荣训。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2002,15(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