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赤松德赞是文殊菩萨的化身.doc

鲁**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33.50KB
约4页
文档ID:550889862
赤松德赞是文殊菩萨的化身.doc_第1页
1/4

赤松德赞是文殊菩萨的化身  赤松德赞(742—797),又名乞嘌双提赞,也作乞黎苏笼腊赞,《新唐书》作挲悉笼腊藏按藏族的传统说法,他是吐蕃王朝的第37任赞普,公元755年—799年在位,约当于唐肃宗、代宗和德宗时期,是悉补野世系中政教事业功绩突出,为吐番的繁荣富强做出巨大贡献的一位赞普因此,之后的吐蕃人就把松赞干布、赤松德赞和赤祖德赞等祖孙三人誉为“祖孙三法王”,也有的称作“吐蕃三法王”   拓展疆土 发展经济   公元742年,藏王赤德朱敦和配妃金城公主于红岩宫中生下了赤松德赞公元754年,大臣郎·梅色和巴·桑吉东赞暗杀了藏王赤德朱敦,且准备叛乱,但被吐蕃将军恩兰·达扎路恭及时发现了这一阴谋,并禀告了赤松德赞公元755年,13岁的赤松德赞临危即位,迅速调兵遣将,粉碎了杀害藏王的刽子手,驱逐了郎、巴二氏的帮凶奴仆,没收了郎、巴二氏的财产,重新任命了郎、巴二人所管辖的千户长公元756年,臣民们为赞普上尊号“赤松德赞”并诏喻四方臣民,赞普正式开始施政   赤松德赞执政之初,在大伦囊协达赞、尚琛氏·嘉素谢塘、吉桑嘉贡、尚·东赞、章·嘉扎勒素、韦·赞协多伦、伦赤扎达察、达扎禄恭等贤明勇敢的尚伦辅佐下,国政日益昌盛,唐蕃关系不断加深,经常互派使者上书送礼。

虽然,偶然也有几次战争,但都协调和好   唐玄宗天宝十五年(756),吐蕃遣使向唐朝报丧当得知唐朝发生安史之乱时,使者提出回国奏请国王发兵支援唐朝但玄宗心中戒备,婉言谢绝了使者请求,并礼送使者出境吐蕃看见唐朝虚弱、西境空虚,遂发兵陇右所辖的威戎、神威、定戎、宣威、制胜、金天、天成等六军及石堡、百谷、雕窠三城,同时又陷鄯、武、叠、宕四州之后,吐蕃又派遣伦绮力卜藏、尚·东赞、尚·赞哇夺取廓、霸、岷等州以及河源、莫门军吐蕃一面入侵唐朝,一面遣使请求与唐会盟,以麻痹唐朝大将郭子仪认为其中有诈,唐肃宗接受了郭子仪的建议,一面派郭子仪、萧华、裴遵庆与吐蕃会盟,一面整军防备   唐代宗宝应二年(763),吐蕃扣留了唐朝使者,派遣恩兰·达扎路恭、尚·杰斯秀亭发兵20万,夺取陇右地区随后攻破大振关(今陕西陇县西),又以唐朝径州刺史高晖为向导,联合吐谷浑和党项,攻破唐朝都城长安唐代宗逃往陕州避难吐蕃拥立金城公主的侄儿广武王李承宏为唐朝皇帝,于可封为宰相,改元大龙但由于吐蕃军不适应长安的炎热酷暑,且郭子仪等唐朝的勤王军已迫近长安,故在其滞留半月时,达扎路恭率吐蕃军不得不撤离长安,将长安洗劫一空并勒石记功而还。

沿途又袭击了凤翔军,蚕食了唐朝的河西地区,切断了唐朝和西域之间的联系   唐代宗广德二年(764),吐蕃又联合唐朝叛将仆固怀恩以及回纥、吐谷浑、党项、奴剌等国入侵唐朝,包抄长安但因仆固怀恩的突然病故,回纥又倒戈攻打吐蕃,联军遂为唐朝所败此后,唐蕃之间,或是交战,或是会盟   公元779年,桑耶寺白塔建成之后,赤松德赞听莲花生大师说,摩揭陀国有如来佛的真身舍利,遂派大军远征天竺,欲奉舍利回吐蕃供养恒河北岸的小国得知吐蕃军强盛,不可抵抗,遂纷纷投降,成为属国吐蕃军兵不加刃便占领了恒河北岸地区,随后渡河攻入中天竺的摩揭陀国摩揭陀人纷纷逃窜,吐蕃军从佛塔中取出舍利,送回吐蕃供养;同时也掠夺了大量佛像、佛经,掳回了不少高僧在凯旋回朝前还在恒河边竖立了大铁柱以标明地界,并遣兵看守   在吐蕃夺取陇右和河西一带后,唐朝与西域的联系一度中断唐德宗建中二年(781),吐蕃又乘机进攻唐朝辖下的西域唐朝为了牵制吐蕃,用离间计策反吐蕃属国南诏,久怀不满的南诏王异牟寻趁机投靠唐朝,攻打吐蕃同时又用和亲政策拉拢回鹘,并通好大食,形成了对吐蕃的包围但吐蕃利用自己在西域的各个属国,抗击大食,并于790年策反回鹘属下的葛逻禄各部,又派遣恩兰·达扎路恭大破支援西域唐军的回鹘主力,回鹘走向衰落。

公元792年,吐蕃完全占领了西域地区总之,经过三四十年的东打西杀、南征北战,吐蕃的疆土拓展成了“东抵昂宿星升起之有万座门的京师城,南接轸宿升起之地,立碑于恒河之滨,控制世界三分之二地方”,即东至现在的陕甘交界处和大渡河流域,南至印度中部的恒河流域,西至帕米尔高原,北至天山一带,成了横垮中亚、南亚的大帝国,把吐蕃推到鼎盛时期   赤松德赞在拓展疆土的过程中,也贯彻执行了松赞干布制定的一系列法律法规,并开通了多条贸易商道,以自己的特产茶叶、碗和各种法器与各国进行商品交换,增加经济收入,推动农牧业生产据《贤者喜宴》记载,赤松德赞的大臣聂·达赞顿素首先规定:每一民户要养一匹马、一头犏牛、一头乳牛、一头黄牛,创夏季割青草、晒干备冬之先例,故被称为吐蕃七良臣之一可见,聂·达赞顿素在发展农牧业方面成绩显著同时也表明当时吐蕃法律趋于详细,生产得到重视发展,社会臻于稳定繁荣,人民生活有所改善,经济社会有所发展   信奉佛教 请师建寺   前面说过赤松德赞冲龄继位,政权悉归大臣玛香·仲巴达和恩兰·达扎路恭代理大伦玛香等认为“藏王(赤德朱敦)短寿和不祥之事,都是信奉佛法所遭的恶报”[1]因此,以玛香为首的反佛派就“下令废除佛法”。

他们把文成公主从中原带去的释迦牟尼的化身像埋在地下,把拉萨神变寺改作屠宰场,把红岩正让寺捣毁,把所有住在小昭寺的汉地和尚一律驱逐出境,就连藏王赤松德赞的使臣尚喜刚从汉地请去的僧人也得即刻返回,尚喜从汉地请去的《十善法经》、《金刚经》、《稻杆经》等三部佛典也只好秘密地埋在青朴的陶土中,一时掀起了灭佛运动随着赤松德赞的年长成人,当他仔细地阅读了祖先留下的所有文书记录后,便产生了对佛教的好感,于是崇佛派尚喜便把上述埋在陶土中的三部佛典献给藏王藏王阅后,觉得经中的见行都是正净的,对他的统治也是有益的,遂产生了对佛教的信仰,即命嘉·梅廓和阿难陀翻译经卷,色朗去印度迎请堪布寂护到西藏芒裕传法时,藏王赤松德赞和廓根等信奉佛教的大臣巧施妙计除去了玛香等反佛势力,开始复兴佛法   接着,藏王赤松德赞派色朗从萨霍尔王族中请来堪布寂护,在柽枊苑中与藏王相见寂护向藏王讲解了十善法、十八界等法要,但触怒了反佛派大臣,他们又借雷霹红山宫、灾荒、人病畜瘟等自然灾害,掀起了一阵反佛浪潮时寂护建议藏王派人去邬仗那迎请大阿阇梨莲花生,镇压恶魔于是,纳朗·多杰堆穷等人即到芒裕请无量光佛的智慧所化现的殊胜化身大阿阇梨海生金刚(莲花生)来到扎马·正让寺中。

藏王又派使臣迎来寂护,他们三人议定,要弘扬佛法,首先要从芒裕迎回释迦牟尼尊像,安置在大昭寺中供养,并要新建一座寺庙——桑耶寺据《西藏王臣护法记》载,唐肃宗宝应元年(762),莲花生大师把苯教信仰的多神纳入佛教信仰体系,平息了佛苯之争后,为桑耶寺选下了建寺地址,寂护绘制了建寺蓝图,藏王还亲自为其掘土奠基,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修建了“须弥四大洲、八小洲等殿;在走廊上下还修建了日、月二殿周围绕以围墙,四隅建立佛塔,四门竖立石碑,并建王妃三寺院等在后大殿中供奉着藏王从沙土中掘出的一尊天然石质佛像,正中大殿中供奉着释迦牟尼佛像又在上中下各殿及中绕行所、大绕行所和其他各洲佛殿中,都供奉着‘和威’诸尊佛像及其侍眷各尊”一时众目共睹,无尚庄严,叹为希有特别应当提出的是,“在白塔中供奉的是从摩揭陀国王的前宝瓶中取来的如来舍利,及西藏先王的严密牟尼宝和五部经典”藏王的妃子卓萨赤嘉芒廓为了寺庙永固,还用铅熔化之水灌凝了墙壁,用红铜做了屋顶,上面还悬挂着大铃作为音乐供养,在佛像的额间还镶嵌上发光的绿宝石以作明灯供养”复有能工巧匠颇约在布察金殿附近修造了外面无墙、里面无柱等13种特殊的奇迹建筑唐大历元年(766),藏王赤松德赞为桑耶寺的落成举行了盛大的开光法会,大堪布寂护和阿阇梨莲花生大师亲自为佛像开光,增添了不少灵气、喜气、福气。

桑耶寺的建立为藏传佛教的弘扬广大奠定了坚实基础   度僧弘法 顿渐之争   在桑耶寺落成的开光法会盛典之后,藏王赤松德赞觉得:“佛法的兴盛,是与僧伽有关的因此,为了试验藏人是否能够守护出家的学处起见,他便派遣朗卓囊协、聂·达赞东素、桑廓·拉隆素和琛·迈拉等人去印度,从止迦玛希拉寺迎请与吐蕃适合的小乘佛教的说一切有部的12比丘到吐蕃赞普赤松德赞问:“我吐蕃无比丘僧我的尚伦们可否为比丘僧?”精通五明的寂护答:“可否为僧,测试再定为了测试是否合适,首先选择了愿取涅槃最胜义乐的应试者7人,由寂护为亲老师,传授佛教的根本——别解脱戒这7位分别是:巴·热特纳、巴·萨囊、恩兰·嘉哇曲央、拉隆·惹觉央、玛班·仁青却、拉松·绛曲嘉瓦、巴廓·贝惹杂纳等他们首先受戒出家,史称这7位僧人为“七觉士”这就是吐蕃佛教史上第一批正式出家的僧人他们住在刚刚落成的桑耶寺于是,桑耶寺就成了吐蕃第一座佛、法、僧三宝俱全的皇家道场   继此之后,又有许多聪明诚实的人士相继出家更有一些智力敏捷的人士,进而学习翻译这样就有了一批对《语法三十颂》和《相转轮》等能决定其为虚构和透达论义的世间眼目——翻译人才于是就由这些班抵达及译师们翻译出了正法经典,并制定出了说法与听法的规则。

藏王赤松德赞又觉得“那些难调难伏的人们,凭他们的自力是难入正行的,须得用一个严厉的法律来制裁”于是就在先王松赞干布制定的《法规大宝如意珠》之上,去污存洁,使这王法能够制伏一切尊卑玩法之人   与此同时,藏王赤松德赞还自印度许多地区迎请来了一些班抵达和有成就的人士,结合吐蕃实际情况,翻译了说一切有部宗规的《律藏》;此外,还翻译了《经藏》、《论藏》等三藏;并翻译了密宗经典四部中除《无上瑜伽续部》外的《事续部》、《行续部》和《瑜伽续部》等《下密续部》诸经论继此之后,藏王赤松德赞又令“一些具足法器德相的人士,专门研究金刚乘而去受用那无上甘露”因此,译师毗若遮那和比丘虚藏空等人,先后又去印度求得了甚深法义的无上甘露,注于宝瓶般的心田中而回到藏地时过不久,藏王赤松德赞听到了大班抵达毗玛那弥遮的德誉,又把他迎到拉萨,广弘《大圆满胜慧密法》,遂使一些人饱餐法味此时,阿阇梨莲花生大师也在青朴等地翻译出了关于《秘密金刚乘续部》经中的许多修法,传于藏区各地,遂使藏区的一些王臣民众尽情地享受着这一无上法味   在赤松德赞时期,在西藏扎玛尔住着一位来自大唐帝国的弘传禅宗顿悟法门的僧人玛哈雅那,亦名梅国,他说:“身、语、意所作善业,是不能成佛的。

必须任何亦不作意,才能成佛并传授这一顿悟法门,教人修习禅定由于他所传授的这一顿悟法门,简便易修,所以吐蕃当时的全体僧尼都改修这一禅法唯有“七觉士”的巴·热特纳和巴廓·贝惹杂纳等少数人忠心信奉堪布寂护所传的修法孰对孰否,争论不休,就连聪明的藏王赤松德赞也难以判断孰是孰非于是,藏王想起了堪布寂护菩萨所说的话,便派人到尼泊尔请来了寂护弟子、印度中观派学僧莲花戒(迦玛那西那)阿阇梨后来,藏王在拉萨桑耶寺设台辩论,藏王赤松德赞坐在辩台中央,大乘和尚梅国禅师居藏王之右,其下有顿门派弟子觉母隆曲与斯·央达、班弟朗迦等僧依次就座莲花戒阿阇梨居藏王之左,其下依次坐着渐门派门徒巴贝央、贝惹杂纳、益希娘波等僧当辩论开始之前,藏王赤松德赞将花环献给莲花戒阿阇梨和梅国禅师及其两派的各位门徒,并讲述了佛教在吐蕃的传播发展情况与顿渐两派发生争执的原因,且令曰:“请两位堪布比试各自的见解之源与理由,若谁能取胜,即由负者一方按法规向胜者一方呈献花环认负接着,辩论开始,由莲花戒阿阇梨和梅国禅师各自陈述了自己对渐顿法门的根据、理由和见解经过多次辩论之后,藏王赤松德赞说:“见行双运之法是渐门派蕃人‘见’应依龙树的宗规,‘行’应依六波罗蜜多”。

并下令:“从今以后,在吐蕃不准推行顿门派的教法结果,顿门派认输,将花环献给了渐门派的僧人,大乘和尚梅国禅师就被送回中原因此,我国汉地佛教诸派也就在吐蕃停止流布这就是西藏佛教史上著名的“顿渐之争”,也谓“拉萨论争”此后,中观思想一支独盛,这就奠定了以后西藏佛教的基础,其影响表现在黄教祖师宗喀巴所著的《菩提道次。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