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性使用教材激发学生创新思维.doc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50879124 上传时间:2024-03-1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造性使用教材激发学生创新思维.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创造性使用教材激发学生创新思维.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创造性使用教材激发学生创新思维.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创造性使用教材激发学生创新思维.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造性使用教材激发学生创新思维.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创造性使用教材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寻甸仁德第三初级中学 张剑锐摘要:教材是知识的载体;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资源、工具和载体;是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的桥梁。思想品德课教师只有创造性使用教材,才能在教学过程中让师生既立足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激发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实现教材知识与学生情感、态度、技能的有机统一;只有创造性使用教材,使教材内容深入学生生活世界,叩响学生心扉,才能唤醒学生创新思维;只有用活教材,使教材具有可操作性,才能放飞学生创新思维的翅膀。关键词:创造性 使用教材 激发 创新性思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指出:“教材改革应有利于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主动探索知识的发生与发

2、展,同时也应有利于教师创造性地进行教学”。现行初中思想品德课粤教版教材是一套集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于一体的综合性课程,教材图文并茂,活动形式新颖,内容丰富有趣,对学生具有很强的吸引力。从教材呈现方式设计上设置了:“探究园”、“心灵导航”或“法律导航”、“实践与评价”、“阅读感悟”四个板块。首先,教材的呈现方式符合学生从已有体验、经验到知识理论,再到实践运用的认知规律,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革新,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明理,通过明理达到导行。可以说,教材的这种呈现方式体现了教学“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个性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其次,教材的呈现方式有利于教师教学行为方式的革新。实施教材的过程

3、必然会改变传统的以课堂教学为主、教师授课为主和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为主的状况,而代之或以问题为基础、或以情境为基础、或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方式。在这一过程中必然提供教师创造性的空间,建立一个师生互动的平台,既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使教师成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参与者、合作者。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直接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成为学习的的参与者、知识的探索者、实践的执行者。这必然促进学生思维的创新与发展。正是这种教材的编写方式,给思想品德课教师一个创造性使用教材,激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舞台。如何创造性使用教材,拓展思想品德课的课程资源,激发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笔者结合多年来的探索实践,谈谈自己的体

4、会。一、明确教材的板块和功能。初中思想品德粤教版教材设置的四个板块,每个板块具有特定的功能,但又是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探究园”通过设计不同形式的活动,如个案分折、问卷调查、经验交流、角色扮演、资料搜集、小组讨论等。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感知、体验、领略教学内容。这个板块的建立,使学生对知识的学习成为是一种或基于问题、或基于案例、或基于情境的学习,有利于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探索知识的形成和发展,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和激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心灵导航”或“法律导航”是对课程标准规定的知识内容的系统阐述和展示,是学生学习的资源,也是教师施教的载体,旨在使学生

5、形成较为系统的心理品质、伦理道德、法律知识和国情教育的相关知识与技能,以培养现代公民应具有的心理素质、法律责任、人文道德素质、社会责任感。“实践评价”是对“探究园”活动的深化。通过一些活动和问题的深入思考探究,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同时也是对知识学习效果的迁移、内化。“阅读感悟”提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阅读材料,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是对所学知识的深化和拓展,并促进学生将经验观念内化,也是学生创新思维的再次升华。作为一名思想品德课程教师,要完成对学生的引导和合作,只有对教材板块及功能有了明确的把握,才能在课堂教学中游刃有余,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和任务。二、用活教材。从初中思想品德粤教版的教材

6、板块和功能上来说,教材已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资源、工具和载体。如何创造性使用教材,关键在于教师如何用活教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本课程建构的基础”,在课标的指导下,现行教材更多地关注了学生日益拓展的生活空间。在教学实践中,通过一系列活动的开展,生活情景的再现,把学生置身于一个具体的时空里,让学生直接体验、感知。这为学生能力的发挥、个性的张扬搭建了舞台,同时也为教师创造性使用教材提供了空间,为教师用活教材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如何用活教材呢?我的具体实践如下:1、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每一个学生都是具有独特个性的鲜活的生命个体,学生首先接触的是生活世界而不是科学世界,学生生

7、活在生活世界而不是科学世界中。现代教育理论的代表杜威曾指出:“教育是生活的过程,而不是生活的预备队”,也就是“教育即生活”。他认为:教育过程不是准备让学生适应某种定型的状况,关键是要学生适应当前的生活。因此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只有关注学生生活经验,关注学生真实的心灵世界,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充分拓展教材设计中各板块的功能。例如教材中“探究园”、“实践评价”板块部分的活动内容,教师才能根据内容和学生实际,挖掘到与学生生活世界中紧密相连的情景、案例。最终实现思想品德课教育的情感、态度、价值目标。这样教材就不再是单调的文字表述,而是活生生的生活情景。2、注重活动设计开展的目的性“探究园”“实践评价”设

8、计的活动目的在于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也是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展现和升华过程,教师在参与组织教材活动和重新设计活动时,既要考虑学生对活动的生活经验情感体验,又要考虑活动对学生的价值观形成和知识目标的迁移运用有多少作用。要通过学生参与、思考、达到课程目标时,既遵循教材设计的内容,又不拘泥于教材,引导学生“学以致用”。3、使教材内容转化为学生获取分析、解决问题的需要从一定意义上说,教材所展示的各版块内容是“死”的,它只能通过师生的“活动”,通过师生的种种操作,才能内化为学生的经验与技能。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做中学”“用中学”,将教材理论转变为学生的实际操作中分析问题、解决问

9、题的需要。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曾指出:“需要是人的内部动力,外部动力只有转化为内部需要,才能使学生有不竭的学习动力。”也只有需要,学生才会去思考去创造。三、构建知识结构体系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家、结构课程理的代表布鲁纳主张:“课程应以知识结构为中心,不论我们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所谓结构,是指事物之间的联系和规律。学科结构是指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法则的体系。在思想品德课教学实践中,只有引导帮助学生建立了知识结构体系,才能使学生理解掌握思想品德课程的基本概念、原理,才能更容易地理解身边生活中和社会生活中许多现象;只有引导帮助学生建立了知识结构体系

10、,才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识记相关知识,完成教材的创造性构建,培养学生思载千里,视通万物的发散性思维,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只有引导帮助学生建立了知识结构,才能促进知识、技能的迁移,实现学以致用的目的。总之,粤教版初中思想品德教材的使用中,不同的教师,不同的教学对象,教材的创造性使用各不相同,但在基础教育改革日趋深化的今天,教师应该既立足教材而又不拘泥教材,充分发掘课程资源,学会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把知识与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有机结合,激发学生创新思维,才能让学生学会学习,才能让学生获得可持续发展的技能。参考文献1朱慕菊:走出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年2周小山:教师教学究竟靠什么:谈新课程的教学观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年3关文信:新课程理念与初中课堂教学行动策略中国人事出版社 2003年4教育部: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修订稿) 2011年5思想品德教师教学用书广东出版集团 2010年6罗明东:现代中小学教学论云南科技出版社2000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