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下)《岩石的风化》.doc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50877192 上传时间:2023-07-1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7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下)《岩石的风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四(下)《岩石的风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四(下)《岩石的风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四(下)《岩石的风化》.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四(下)《岩石的风化》.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下)《岩石的风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下)《岩石的风化》.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6.岩石的风化【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六课【教学目标】1. 能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提出探究的问题;能根据推想设计探究实验,并能利用实验结果进行合理推想。2.在实验探究过程中,体验小组合作的愉快,能通过实验现象及时发现科学规律;能利用掌握的科学知识解释自然现象。3. 根据岩石变化的特点,尝试推测岩石变化的原因。通过做温度变化、水流冲刷等对岩石影响的模拟实验来了解冷热、风雨、植物等对岩石变化的作用。根据模拟实验中的现象,想象并初步解释自然界中岩石变化的原因。掌握风化的定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 学生通过观察自然界岩石的特点,推想大自然中岩石的风化作用。并根据推想设计实验方

2、案。2根据模拟实验中的现象,想象并初步解释自然界中岩石变化的原因。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根据猜想设计实验方案,能够根据现象初步认识自然界中岩石变化的原因。【教具、学具】学具准备:1.3.5.7组:酒精灯、烧杯、镊子、小块岩石、火柴、冷水、防护镜。2.4.6.8组:带盖玻璃瓶、碎砖块、水。教师准备: 实验记录单、教学课件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1.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大自然中有许多神秘、稀奇的事物。今天老师要邀请同学们一起到大自然中走一走,看一看。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好,我们出发吧!(课件集中展示岩石风化的奇特景观图片)同学们欣赏了这么多神奇的岩石,有什么想说的呀?2.学

3、生谈个人想法。3.老师:大自然真不愧是一位能工巧匠,能雕琢出这么多千姿百态的岩石,那么,它们的模样一直是这样的吗?(生猜测岩石会不会改变模样。)4.寻找岩石变化的原因(1)同学们刚才欣赏了许多形态各异的岩石,请同学们设想一下,如果再过一千年、一万年后,它们还会改变吗?(2)学生齐回答:会。会是什么力量使岩石改变模样的呢?5.让学生猜测使岩石变化的各种因素:预设1:学生可能会说和温度的冷热有关系。这样让学生说说在冷和热时岩石会有什么变化,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预设2:学生可能会说和水有关系。学生说出了自己看到的现象:小河里的岩石和河岸边的岩石不一样。预设3:学生可能会说和植物有关系。学生说出在

4、图片中看到植物的树根把岩石撑破。6.教师随机板书:冷热、水、植物7.教师根据学生的质疑总结:同学们使岩石变化的因素,你们能用科学的方法来验证你们的说法吗?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同学们说的其中两个因素:冷热作用和水的作用使岩石发生变化的研究。二、小组学习,自主探究分组进行实验:研究一:冷热对岩石的作用。 1.制定实验方案。让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实验材料(让我们先来认识一下桌子上有哪些实验器材?(师提供的实验器材:酒精灯、烧杯、镊子、小块岩石、火柴、冷水、防护镜。),让同学以小组为单位制订出自己组的实验方案。 2.汇报实验方案。让学生说说本组的实验方案。 用镊子夹住一小块岩石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一会儿,然

5、后紧接着把这块岩石浸入冷水中;拿出接着再加热,再浸入冷水中。这样反复几次。3.探究实验。在实验前让学生相互补充各组实验过程中应该注意的地方,老师再进行及时总结提出要求:(1)加热时,不要用手去接触岩石。(2)注意正确使用酒精灯和镊子。(3)注意安全,给岩石加热的同学戴好防护眼镜。(4)小组分工合作,认真操作,注意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员及时填写好记录单。研究二:水流对岩石的作用。1.制定实验方案。让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实验材料(让我们先来认识一下桌子上有哪些实验器材?(师提供的实验器材:带盖玻璃瓶、碎砖块、水),让同学以小组为单位制订出自己组的实验方案。 2.汇报实验方案。(教师及时引导,由于岩石比

6、较坚硬,水和瓶子受限制,不容易清楚的观察结果,为了清楚的看到实验效果,在实验时,用碎砖块代替岩石。)让学生说说本组的实验方案。 把小碎砖块放到玻璃瓶中,加大半杯水,拧紧盖子,用力来回摇晃。3.探究实验。在实验前让学生相互补充各组实验过程中应该注意的地方,老师再进行及时总结提出要求:(1)加水时不能加满。(2)注意在摇晃时用力不能太大,上下或左右的来回摇晃。(3)小组分工合作,认真操作,注意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员及时填写好记录单。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1.根据学生的实验发现汇报交流:预设1.学生根据一冷一热对岩石的破坏,发现岩石的表面出现裂缝,而且裂缝会越来越大,有的会掉碎石沫。教师及时跟进指导:

7、岩石受热时体积膨胀,由于从表面到内部受热程度不一样,因此整块岩石各部分的膨胀程度也不一样;当岩石受冷时,体积收缩,同样岩石从表面到内部受冷程度不一样,因此整块岩石各部分的收缩程度也不一样。时间长了,岩石各部分总是胀缩不均,内部结构会受到破坏,产生裂缝,甚至脱落碎石屑。预设2. 学生根据来回摇晃碎砖块的过程,发现碎砖块和水是一起来回运动的,并且还听到碎砖块碰到玻璃壁的响声。学生汇报自己的研究发现后,教师进行适时点拨,引导学生总结出玻璃杯内的碎砖块随着水的运动相互碰撞、摩擦,不停地来回运动,会发现碎砖块的棱角磨圆了。从而联系到而大自然中的岩石长时间的受雨水和河水的 冲刷、碰撞、摩擦也会变化。2.引

8、导学生思考:岩石为什么没有像鹅卵石那样圆滑?为什么岩石的变化很微小,没有太大的裂缝,或者破碎呢?在模拟实验中,岩石所受到的影响,和真实的自然界中岩石所受到的影响,有什么不同?(适时引导:同时作用、漫长时间、程度不同)3.听了同学们的汇报,老师觉得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真棒!同时通过同学们的实验研究,的确说明冷热作用和水的作用能使岩石发生变化。除了这些,老师还要告诉同学们,植物的根和其他因素也会使岩石发生改变。(展示:师作简析。) 四、总结概括,抽象提升1.教师总结点拨:岩石在自然界当中,受到气温变化、植物生长、水流冲刷、风吹日晒等因素的影响,会发生破碎的现象叫做风化。(板书课题)2.用所学到的知

9、识解释千姿百态的岩石图片。通过刚才的实验,结合刚刚学过的知识,谁来解释为什么会有这千姿百态、非常美丽的岩石?(学生自由发言)五、拓展迁移1.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岩石发生变化的原因主要受气温变化、植物生长、水流冲刷、风吹日晒等因素的影响。想象一下,岩石不断地风化,最终会变成什么?2.学生猜想,利用上面研究的知识解释这一现象。六、巩固应用,拓展提高1、风化不但会改变岩石的模样,对我们的历史文物的破坏也很大。让我们再来看看这些精美的石雕,(展示:云岗石窟)它们是山西省大同市云岗石窟中的石雕,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可是由于风化的影响,有些地方的破损已经很严重。2、你们

10、能想出好方法,保护它吗?就请同学们在课后查阅一些相关的资料,再作解答吧!【使用说明】1.教学反思:本课是四年级下册岩石的科学单元中的一课,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观察自然界风化的岩石的特点,推想岩石风化的原因,并利用实验检验假设和推想,认识到岩石风化的主要条件。教学中我努力做到了以下几点(1)激趣导入激发学生探知欲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上课伊始欣赏大自然岩石风化的奇特景观,不仅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调动了学生探究学习的欲望 “问什么会有这么神奇的岩石?是一直就有的吗?”让学生在不可思议中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感受着自然的神奇,在愉悦的氛围中唤起了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3)给学生充足的探究时间。探究就是

11、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过程。教学中要给每个学生充足的探究时间,让他们能从头到尾观察、实验。有时间从容地想一想,自己发现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有所发现、有所提高、有所收获。本节课我本着体现“提出问题探究研讨发现结论拓展延伸”的教学策略,让学生亲历由“猜想”到实践验证的全过程,一步一步地将教学内容贯穿在课堂教学中。(2)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有序、有效。目前科学课的学习方式是以小组合作探究为主。但是许多小组活动表面看来热闹非凡,却浅显没有深度,这是因为教师只关注了活动的形式,而没有确立明确的目标,且不清。本节课我注重小组合作学习,并做到了目标明确,有详实的实验要求,另外小组中分工明确、既有小组长、记录员、汇报员还有材料员,这样就避免了合作探究中无序效率低的现象,保证了合作学习有序有效的进行。2.使用建议:学具的选择和实验活动方案设计,不一定完全按照课本、教案照搬,可因地制宜,合理选择,只要能同样达到实验效果即可。3.需破解的问题:学生能从本节课的实验中知道岩石受温度和水的因素影响发生变化,还有其他因素的影响能否通过实验验证。【相关链接】青岛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材,教学用书中的教材分析及后面的活动要点,小学科学课程标准。 高红 南沙河镇冯庄学区小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