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人于鱼不如授人于渔.doc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50874757 上传时间:2023-07-1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授人于鱼不如授人于渔.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授人于鱼不如授人于渔.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授人于鱼不如授人于渔.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授人于鱼不如授人于渔.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授人于鱼不如授人于渔.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授人于鱼不如授人于渔.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授人于鱼,不如授人于渔读走进编者心里,读懂课程标准的心意后心得 上期期终考试结束了,对于学生普遍并不高的分数我们好多六年级语文老师都有些疑惑不解,共同感觉题太活太难了,以后都不知道该怎样教学生了。今天读了张老师的走进编者心里,读懂课程标准的心意,犹如一道亮光给黑暗中摸索的人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我如获至宝,反复品味,重审期终试巻,已感觉到它的分量,学生不高的分数已经向我们的语文老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应该结合试卷引起我们深深的反思,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结合试卷谈谈自己读后的体会。一、让学生多读书,会读书六年级的卷首语采用的是宋朝陆九渊的读书:“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功夫兴味长。微

2、笑不放权放过,切身须要急思量。”细心的老师一定在这个细节处看出,我们小语学科一直倡导的是爱读书的习惯、积累的习惯、平心静气读书的习惯;六年级的卷首语实际上还在倡导“涵咏读书法”。读书平心静气,慢慢地涵泳、品味,每当有一点新的体会时,必然会感到兴味无穷,其乐融融。这就要求我们在让学生养成多读书读好书的习惯的同时,让学生还得学会会读书,掌握一定的读书方法,才会读有所得,有一种成就感。六年级的第四大题“根据所学内容填空”, “1.青山不老中的老汉给你留下的印象是( );唯一的听众中的老妇人留给你的印象是:( );穷人中的桑娜给你留下的印象是: (想一想,用什么词语表达最合适?)2.按照我的伯父鲁迅先

3、生这篇课文的记叙顺序,列出小标题: 关心女佣 3.“鲁迅先生走路很轻捷,尤其使人记得清楚的,是他刚抓起帽子来往头上一扣,同时左腿就伸出去了,仿佛不顾一切地走去。”这样的描写真传神!试着仿写一个人物的特点。 4.我觉得本册书中最美的一课是: ,因为 略 。第1小题只有学生对课文内容非常熟悉,同时又有一定的词汇积累量才可以做得好;第2小题同样是考查学生对课文的熟知程度,并对列小标题这项小技能做了一个回顾;第3小题选自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的“课后链接”。教学参考书关于内容的“教学建议”里这样写道:“这个材料,寥寥数语就勾勒出鲁迅先生鲜明的性格特点,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是学生学习人物描写的一个很好范例。教

4、学中,如果能有机地运用这些材料,必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只要学生好好读书了,即使没有做那么多的练习题,这些题仍然会做得不错。六年级阅读测查,有两项内容:一篇现代文阅读,一篇文言文阅读。第二篇,考查对学生文言文方法的调查,让人大失所望,学生失分率特高。上学期,我市大张旗鼓地进行了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在运用导学自主教学模式时,教研员再三强调了学案自学的环节不仅要给学生科学合理的学习任务,还要及时送给学生学习方法。可惜我们大多数教师在教学中还是重内容轻方法,当然包括我在内,此次考试能虽然触及了我们的痛处,但让我们明白了必须对自己的教学来一次革新。我们不能忘记:“授人与鱼,不如授人与渔”啊!所

5、以我们一定要让学生不仅多读书,还要会读书,那才真正完成了读书任务。二、多给学生练习听力的机会新课程标准在中段的阅读要求中明确指出: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在高段的阅读要求中明确指出“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内涵,体会其表达效果。六年级的听力是老师领进门。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主要考查对整篇文章主要内容的把握能力;主要考查能不能结合上下文听出含义深刻的句子的含义。很多老师觉得听力太难了,学生得分率不高;这其实从另一方面折射出了我们教学中的缺陷听力训练在平常的教学中没有得到重视,平时很少进行或者根本没进行,在此呼吁各位同仁,多给学生练习听力的机会吧!”三、

6、综合性学习决不能偷懒新课程标准对高段的习作要求是:“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习作内容表达的需要”。新课程标准对综合性学习的要求是:“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能在老师的指导下组织有趣味的语文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 ”新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这样要求: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

7、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本次六年级习作测查内容二选一。分别选自轻叩诗歌的大门活动纪实或印象最深的一首古诗带给自己的想象。本单元,编者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让学生制定活动计划、收集整理诗歌、了解诗歌的特点、朗诵诗歌、编辑诗集、写活动总结等教学活动,让学生走近母语经典,激发对诗歌的兴趣。有些教师当然括我在内没有依教材要求开展这些活动,或活动进行较为肤浅,学生只能背一些古诗勉强应付。知道市直学校绝大部分教师把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学生的诗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的老师还开展了诗歌知识竞答、诗歌朗诵比赛、我爱唱古诗等活动,学生的习作内容自然言之有物、言之有情。文章从活动内容、活动过程、感受体验等方面着笔,写得有声有色。我对自己的学生没写好作文感到惭愧,同时也明白了,综合性学习决不可偷懒,要按照要求脚踏实地地进行。以上是我读后的心得,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一定要认真研读课程标准,并把它落实在教学实践中,使学生在自己的引领下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