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九龄《感遇(其七)》阅读答案附赏析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50872664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2.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张九龄《感遇(其七)》阅读答案附赏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张九龄《感遇(其七)》阅读答案附赏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张九龄《感遇(其七)》阅读答案附赏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张九龄《感遇(其七)》阅读答案附赏析(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张九龄感遇(其七)阅读答案附赏析 感遇(其七) 【唐】张九龄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运命惟所遇,循环不可寻。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注】诗人写这首诗的时候正值李林甫失势,正直之臣备受排挤。1简析本诗中最主要的表现情感思想的手法。2简要分析诗中桃李这一意象。答案:1诗人有感于朝政的紊乱和个人身世的遭遇,在诗中以橘自比,托物言志。2诗中的桃李作为丹橘的对立面出现,影射当时当权失势的小人。阅读练习二:1在作者笔下,丹橘有何品质?2请你简单谈谈你对自有岁寒心一句的理解。3全诗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叙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参考答案:1耐寒、甘于贡献。答对一点

2、得/ 分、答对# 点得 分2丹橘经冬犹绿林,是因为自有岁寒心。 岁寒心,一般是指松柏的。作者在这里特地要赞美丹橘和松柏一样具有耐寒的节操,是含有深意的,让我们联想到作者坎坷的经历和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3托物言志。不为世所用的愤慨。答对一点得1分、答对2点得3 分阅读练习三:思考与练习诗开头二句,托物喻志。一个 字,充斥了赞颂之意。自有岁寒心一句引用了孔子的 语。后人常以孔子的这句话作为砥砺节操的比喻。作者叹惜丹橘的命运和遭遇,并且为桃李之被宠誉,丹橘之被遇打抱不平的诗句是 , 。参考答案:(1)犹 (2)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3)徒言树桃李 此木岂无阴【赏析】本诗托物言志,诗人借赞颂丹橘,

3、经冬犹绿,是因为有耐寒的本性来比喻自己坚贞不屈的情操。而丹橘由于路途阻隔无法介绍给嘉宾的命运,也映衬了诗人遭排挤的境遇。无可奈何的,诗人只得把这一切归结于命运,以反诘句收束全诗,指责人们只顾种桃李,而不重视丹橘的行为,进一步抒发了诗人的愤怨。?感遇十二首中的第二首也依然是托物言志诗,借歌颂丹橘叙述诗人遭受排挤的愤懑心情和坚贞不屈的节操。看到本诗,人们很容易想起屈原的?橘颂。本诗开篇便说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其托物言志之意非常明显。在南国,深秋时多数树木的叶片都会枯黄凋零,更别说能经受寒冬的摧残。可是,丹橘却能经冬犹绿林。句中一个犹字,饱含着诗人的赞美之情。则,丹橘经冬犹绿,到底是因为独特的地理优势,还是本性使然呢?假设是地理优势造成,也就不值得赞叹了。因此诗人先用反问句岂伊地气暖一纵,又用肯定句自有岁寒心一收,令诗情跌宕起伏,独具韵味。在古代诗文中,岁寒心多指松柏。诗人在此赞颂丹橘与松柏一样具有忍受严寒的节操,是别有一番深意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