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思想对为人处事的启示.doc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50871209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儒家思想对为人处事的启示.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儒家思想对为人处事的启示.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儒家思想对为人处事的启示.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儒家思想对为人处事的启示.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儒家思想对为人处事的启示.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儒家思想对为人处事的启示.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儒家思想对为人处事的启示.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儒家思想对为人处事的“五字”启示摘要:在我们这个物欲横流的现实生活中,到处都充满了诱惑,人们各自为了自己的欲望而奔波着,有时难免迷失了前进的正确的方向,儒家思想便是我们前行中的一盏航行灯!今天物质是繁荣了,但是心灵的生态未必随之改变,变得欣欣向荣。也不意味着今天那种仇恨、那种报复、种种的甚至高科技的犯罪就停止了,有点时候会越演越烈了,在这样的情况下,怎么样避免心灵资源的浪费呢,就是我们面对一件事情迅速的做出判断,选择自己最有价值的方式。其实这一切都无不外呼“仁、义、礼、信、智”五字! 关键词: 孔子 仁、义、礼、信、智 悠久的历史文明,留下了深厚的文化底蕴;诸子百家的思想,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华

2、夏子孙。中国人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在这种润物细无声式的渗透之下,形成了我们中华民族特有的做人做事的特点。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是儒家最重要的经书,这四部书被称为四书。在儒家的四书中,诠释了许多做人的道理,即仁、义、礼、信、智。仁是做人的基础;义是做人的气节;礼是做人的文表;信是做人的支柱;智是做人的主导。仁是做人的基础,人做得好与不好,首先要看他是否有仁。有一天,孔子最得意的门生颜回问孔子何为仁德,孔子说:约束自己,使言论行动都合乎礼仪就是仁。一旦坚持做下去,天下的人都会推崇你为仁人。实践仁德,全凭自己,还凭别人吗?颜回道:请问行动的纲领。孔子答:不合礼制的事不看,不合礼制的话不听

3、,不合礼制的话不说,不合礼制的事不做。颜回说:我颜回虽然迟钝,但一定要把您刚才讲过的话当成座右铭。(先秦论语颜回)关于仁德,孔子还对另一个名叫子张的弟子说过这样的话: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子张问他哪五者,孔子说;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先秦论语阳货)由此看来,孔子倡导的仁包含诸多方面,其中包括知廉耻、知善恶、自重自爱,有强烈的荣辱感,还包括为人真诚、博爱、宽厚待人等等。孟子说: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先秦孟子离娄下)孟子的话,又对孔子关于仁的观点作了补充

4、。孔子十分强调做人要仁,并且严格区分义和利。他认为,人之所以为人,就是要行义而不谋利,即推己及人。在中国,这种仁者爱人的思想一直传承到现在。人们普遍认定仁是做人的基础,也就是一个人的本质,一个人的所有的德性。仁与不仁,是衡量一个人品德修养优劣的象征。义指的是做人的气节。义是一种绝对的道德观,也就是指道义以及符合道义的行为。义是中国人自古以来所崇尚的一种精神。义的界限在于取不取不义之财;义的气节在于能不能主持公正;义的境界在于敢不敢为正义献身。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先秦论语述而)孔子的意思是说,吃粗食,喝凉水,睡觉时弯着胳膊作枕头,也有不少乐趣。

5、干不正当的事而得到的富和贵,对我来说就像是天上的浮云。孔圣人对义的界限可谓分明。忽必烈劝降文天祥失败,便下令杀害文天祥。文天祥死后,人们发现了他写的遗书,书中赞词说: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唯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义是需要决断的。瞬间的取舍,是判断一个人道德高尚或道德沦丧的分水岭。礼是做人的文表。古人云:礼多人不怪。中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中国人的礼多到了让西方人瞠目结舌的地步。传统中国的大礼蕴含在仁中,其中最重要的是祭(祭神)祀(祀祖先),如葬仪、祭礼等。在古代,这些仪礼十分普遍,其中不乏迷信和神秘色彩,后经儒家的重新诠释,使之成为诗意的了。这在儒家经典荀子

6、、礼记和仪礼中都可以看到。这些经典之作对祭祀做出了新的解释,赋予了它们新的意义,使它们成为一种诗歌和礼乐。在荀子所著的乐论中,有一段这样的话:人不能不乐,乐则不能无形。形而不为道,则不能无乱。先王恶其乱也,故制雅颂之声以道之,使其声足以乐而不流,使其文足以辨而不诅,使其曲直、繁省、廉肉、节奏,足以感动人之善心,使夫邪污之气无由得接焉,是先王立乐之方也。可见,荀子认为音乐是一种道德教育的工具,这种观点形成了儒家的一般看法:仪礼即是诗意的表现。传统中国还有许多必须遵循的礼节,如君臣之礼、夫妻之礼、父子之礼、长幼之礼、待人接物之礼等等。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

7、以学文。孔子的意思是说:后生小子,在父母面前要尽孝,出门在外要尊敬兄长,平时少说多干,真诚守信,对人有爱心,与有仁德的人交朋友。如果还有多余的力量,就去学文化。孔子的话,把做人的仁礼之道深入浅出地说了出来。信是中国人做人的一个重要支柱。孔子曰:言必信,信必果。一个人言而有信,就能够得到人们的信任,信誉度高了,才能做好自己想做的事情。反之,言而无信,出尔反尔,哄过一时一事,下次就没人买你的账,事情也就做到头了。道理谁都懂,却不一定都做得到,一个诚实守信的人,能给人以信任的基础,做起事情来就方便得多,有时甚至是棘手的事,或者眼看就要陷入困境的事,说不定也能柳暗花明又一村。前些时侯,一部反映晋商文化

8、的电视连续剧在央视火爆上映,剧中主人公乔致庸以诚经商、取信于民的做法和汇通天下的壮举令人感动。其实,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剧中的大部分内容,写的就是当时山西祁县富商、乔家的第三代大东家乔致庸。对于自己的经商之道,他曾经说过:一是守信,二是讲义,三才是取利。乔致庸诚信守义的故事很多,单讲清末年间,他家的复盛油坊从包头弄来一大批胡麻油,准备在山西做一笔好生意,谁知经手伙计心生邪念,竟在油中掺假以牟取暴利。这件事被掌柜发觉后,不但下令立即停止销售胡麻油,还将已经售出的胡麻油全部收回,为顾客调换正宗的好油。如此一来,从表面看乔家商号虽然吃了一些亏,但在无形中却提升了商业信誉,反使乔家的商业越发兴旺昌盛起

9、来。从以上的例子可以看出,信是做人的基础。在中国,一个不讲信誉的人,想做成什么大事几乎是不可能的。智,显而易见,说的是人的智慧。智慧是做人的主导,一个没有智慧的人,一辈子休想有所建树。人并非单凭想象就能做成大事,做事里面有很多学问,其中最重要的一条莫过于充分利用你的智慧。智慧不是天生的,必须不断地学习,获取知识的养料,才能成为有智慧的人。孔子曾说: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知者也。古代哲人荀子也说:学不可以已。人如果停止学习,必然迟钝。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古训,更体现出学习的重要性。学习并非一朝一夕的事,必须从娃娃抓起。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孟子,3岁丧父,他的母亲仉氏为了把孟

10、子培养成有作为的人,连住处的选择都十分挑剔,生怕对儿子的成长造成不利的影响。以前,孟家紧挨墓地而居,孟子隔三差五就与孩子们钻到墓地里,做一些模仿堆坟、送葬之类的游戏,孟母看在眼里,忧在心里,便把家迁居到一个闹市附近,谁知,没过多久,孟子就活灵活现地模仿起商贩叫卖来。孟母意识到自己这一次迁家迁得不是地方,于是她再次迁居,把家搬到了一个学校的附近。这以后,孟子模仿的再也不是送葬、叫卖等没有品味的游戏,而是正儿八经地模仿起学校里传授的礼仪课程。孟母欣慰地笑了,心里的石头落了地,从此定居下来。孟母三迁的故事成为脍炙人口的千古美谈。古人刻苦学习的范例数不胜数,人人都知道的古人因刻苦学习而头悬梁,锥刺股、

11、凿壁偷光等故事,就足以说明一切了。知识升华为智慧,有一个学习的积累过程。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说的就是文化知识对人的影响。若要把人做好,就必须做到老,学到老。正如汉人刘向在他所著的说苑建本中说的那样: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在今天,许许多多的家长为了自己的孩子长大后能够出人头地,不惜重金、不辞劳苦地把孩子送到这样那样的学校里学习,或请人开小灶,期盼孩子能够有朝一日金榜题名、光宗耀祖,这或多或少都是受了传统思想的影响。为什么中国人会如此看重学习?因为自古以来儒学灌输的就是人必须从学习中获取知识,人有了知识才能有智慧,而智慧是做人能否成功的根本。自古以来,儒家学派中仁、义、礼、信、智的做人之道,被中国人奉为圣明,因此许多脍炙人口的、有关做人之道的好故事才会千百年来代代相传参考文献:琴长泰:对儒家思想的理解,汉译版,第27页 朴东焕:东方的逻辑何在,韩译版,第131页 Finggarette H:孔子的哲学,汉译版,第42页 于丹:于丹论语心得,中华书局,第43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