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二项式定理(通用)1.docx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50869016 上传时间:2023-09-09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19.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3 二项式定理(通用)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1.3 二项式定理(通用)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1.3 二项式定理(通用)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1.3 二项式定理(通用)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1.3 二项式定理(通用)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3 二项式定理(通用)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3 二项式定理(通用)1.docx(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再探“杨辉三角”泉州市第五中学 吴水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进一步探索杨辉三角中行、列数字的规律、特点及其与组合数性质、二项展开式系数性质之间联系,并能归纳这些数字规律;2、探索杨辉三角中行、列数字的规律、特点与其它数学对象之间的联系,让学生经历数学发现、亲身体验数学探究的激情和喜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应用知识的能力,为数学探究、数学创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方法与过程:1、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相互交流结合的意识,使学生基本掌握“观察分析猜想证明”的科学推理方法;运用了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猜想与证明的思想方法;2、“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学会从多角度看问题,3、通过探究杨辉三角与纵

2、横路线图,培养学生形成知识间相互联系的意识,并形成探究知识、建构知识的研究型学习习惯,为进一步学习作好准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我国古代数学的伟大成就,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2、在知识的应用中,培养学生数学应用和科学研究的意识和能力,以及乐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杨辉三角的数或形规律的发现难点:引导学生发现杨辉三角中的行、列的数字规律,并运用数学知识总结。【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引导探索合作交流发现计算机辅助教学【教学过程】一:引经据典,步入新课(展示图片) 今天这节课,我们从一幅图画开始,大家认识这两个图案吗?这是我们华夏传说中的河图、洛书。“河出图,洛出书

3、,圣人则之”,伏羲根据河图演绎了八卦,大禹依据洛书划分了九州。由此可以说河图、洛书是我们华夏文化的起源。可你们知道吗,河图、洛书其实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数阵。 什么是数阵呢?将数字按照一定顺序组合成图形就是数阵。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数阵。当然,对于一个新的内容,我们需要一个研究的载体。所以,我们从一个特殊的三角数阵开始。大家认识这个数阵吗?(生:杨辉三角)在古代,我们称它为“开方作法本源图”。而在现代,它还有另外一个名字杨辉三角。 杨辉三角在整个数学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北宋的贾宪用它手算高次方根;元朝的朱世杰用它研究高阶等差级数(垛积术);牛顿用它算微积分;华罗庚老先生思路更广,差

4、分方程,无穷级数都谈到了。那么,我们又能从杨辉三角中探寻到哪些秘密呢?让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二:复习回顾,总结已知杨辉三角在我们学习二项式系数的性质时已经有所接触。那么,我们已经学习过杨辉三角的哪些性质呢?我请一位同学来回答一下。杨辉三角的基本性质:1与二项式定理的关系:杨辉三角的第n行就是二项式展开式的系数列。2对称性:杨辉三角中的数字左、右对称,对称轴是杨辉三角形底边上的“高”,即。3递推性:杨辉三角除斜边上1以外的各数,都等于它“肩上”的两数之和,即。4增减性与最大值: 从第一项起至中间项,二项式系数逐渐增大,随后又逐渐减小;当为偶数时,最大;当为奇数时,最大。三:小组合作,共探新知当然

5、,在研究之前,我们首先需要来一起探讨一下,我们该如何去研究杨辉三角呢?苏轼有一首诗对我很受启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是苏轼的题西林壁。这首诗告诉我们需要从不同的角度看待一项事物。我们研究杨辉三角时,是不是也可以从这些“横看”、“侧看”、“远看(整体)”、“近看(局部)”这几个角度出发呢?下面,就让我们从这四个角度出发,用数字格式的杨辉三角观察规律,用组合数格式的杨辉三角总结规律,并加以证明。 (接下来为6分钟左右的学生探讨)四:个人展示,分享所得第一位(侧看):生:我们组发现: 1+2=3 1+2+3=6 1+2+3+4=10 1+2+3+4+5=15每一斜行前n个数加起来都

6、是下面一行的第n个数。师:你们是如何发现这个结论的?生:我们是从求和的角度来研究的,既然横的一行相加存在规律,那么斜的一行加加看是不是也可以得到一些结论?师:你能用组合数来表示么?简单点,第二斜行相加用组合数来表示一下。生:师:那么推导到一般情形呢?生: 师:非常好!第二位(横看):生5:我们发现单纯用数字的角度去看的话,每一行都是11的次数。第一行11的0次,第二行11的1次,第三行121是11的2次,我们验算了一下,11的3次正好是第四行1331,因此我们猜测将杨辉三角第n行数字依次写下来是11的n-1次。师:11的1次为11,11的2次121, 11的3次1331好像确实是这样。那么我们

7、一起来帮他们验算一下11的4次?生:14641 师:那么11的5次是多少呢?我们来一起算一下。生:11的5次为161051。师:太可惜了,这是一个多么美好的结论啊,问题出在哪儿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同学们,我们11的4次是如何计算的啊?总不会是11111111得到的吧?很显然不是,我们是通过133111计算得到的。从这里我们会发现,14641其实是两个1331错位相加得到的。那么11的5次是不是也是由两个14641错位相加得到?而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一个问题,大家发现了没有?生:进位了!师:非常好,这里产生了进位,于是就出现了问题。所以我们是不是只需要把这个结论改一改,将杨辉三角中每一行数字错

8、一位叠加所得到的结果是11的若干次。第三位(近看):生:既然杨辉三角每一行的和存在规律,那么每一行的平方和是不是也有规律呢?通过计算,第二行的平方和为2,第三行的平方和为6,第四行的平方和为20,这些数都能在杨辉三角中找到。我们就得到结论:杨辉三角中每一行数的平方和都是杨辉三角中的数。师:能用组合数来表示吗?生:师:又是一个非常好的结论!通过前面几行验证,我们发现确实是这样。那么,这个结论是否正确呢?我们该如何去证明呢?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这里不再做展开。希望大家在课后做进一步的研究与探讨。第四位(斜看):生:我们组是从斜的角度去看:杨辉三角中斜的每一行都是一个数列,第一行是一个常数数列,第二

9、行是等差数列,第三行也是一个数列,我能写出他的通项公式。师:这个结论看上去简单,却是一个非常好的结论!通过观察,我们发现每一斜行都是一个特殊的数列。第五位(远看):生:将杨辉三角30角斜行加起来得到数列1、1、2、3、5、8、13、21、34 、55 、89 、144 每一项都是前两项之和。师:是如何发现的? 生:通过书上的提示得到的。 师:查找资料也是一种非常好的研究方式。A五:杨辉三角与纵横路线图“纵横路线图”是数学中的一类有趣的问题:如图是某城市的部分街道图,纵横各有五条路,如果从A处走到B处 (只能由北到南,由西向东),那么有多少种不同的走法?B六:教师补充,再得新知那么我这边还有一些

10、有趣的结论。其实我们在研究过程中,不要被自己的惯有思维所约束。我们为什么一定要把杨辉三角放成等边三角的形式呢?有些人就不这么认为,他把杨辉三角摆放成直角三角,也得到了一些有趣的结论。再比如,我们在看数的时候,为什么一定要从数值的角度去研究呢?是不是也可以从正负的角度或者奇偶的角度去研究呢?当我将杨辉三角中的奇数改为“1”,偶数改为“0”。大家看,是不是会得到一个有趣的图形?其中第2的k次行均为奇数,奇数行的下面一行除两端之外均为偶数。并且,我将杨辉三角中的“1”用线段连接起来,就可以得到一个有趣的三角形歇尔宾斯基三角。这是一个自相似图形,对歇尔宾斯基三角进行拓展:谢尔宾斯基塔(三棱锥)谢尔宾斯

11、基地毯(正方形)谢尔宾斯基海绵(正方体)。我们就诞生了一门新的数学分支分形数学。分形数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比如说股票的预测、气象预报等。并且有许多优美的图案,这些图案并不是出自艺术家的手笔,而是数学的杰作!这就是数学之美,数学中充满了美!再比如刚才我们得到的斐波那契数列,它也有许多优美的内容。关于斐波那契数列,我们会在下一堂课中专门来介绍它。七:探究小结,盘点新知1、运用了联系、类比的观点看问题;2、运用了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猜想与证明的思想方法;3、“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学习了从多角度看数阵;4、锤炼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八:作业:最后,我有两个任务。通过今天的研究,我们已经把杨辉三角的秘密都找到了吗?(生:没有)当然没有,我在课堂的开始就讲过,贾宪用它手算高次方根,那么它是如何计算的呢?牛顿的微积分与它有一定的关联,关联在哪呢?我希望大家课后查找资料,并阅读华罗庚先生的从杨辉三角说起,去寻找这些答案,看看杨辉三角中还有哪些我们没发现的秘密。同时,运用我们今天所学的探究方法,研究莱布尼茨三角,你能从个数阵中发现哪些秘密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