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版高一历史必修二期末复习3.docx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50867349 上传时间:2022-09-15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68.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版高一历史必修二期末复习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教师版高一历史必修二期末复习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教师版高一历史必修二期末复习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教师版高一历史必修二期末复习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教师版高一历史必修二期末复习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师版高一历史必修二期末复习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版高一历史必修二期末复习3.docx(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2019学年度?学校3月月考卷学校:_姓名:_班级:_考号:_一、单选题1世界上第一个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的自由贸易区是A北美自由贸易区B石油输出国组织C东南亚国家联盟D欧洲共同体【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世界上第一个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的自由贸易区是成立于1994年的北美自由贸易区,故A项正确;石油输出国组织是1960年亚、非、拉石油生产国为协调成员国石油政策、反对西方石油垄断资本的剥削和控制而建立的国际组织,故B项错误;东南亚国家联盟是1967年,印度尼西亚、泰国、新加坡、菲律宾等国家成立的经济合作组织,故C项错误;欧洲共同体是由西欧发达国家成立的经

2、济合作组织,故D项错误。2如表是东汉后期和唐朝前期黄河、长江流域县城数量表(单位:座),据此表呈现的变化可推断出时间区域东汉后期唐朝前期黄河流域765669长江流域342611A社会安定导致疆域不断扩大B长江流域已经占据经济优势C地方行政体制出现重大调整D行政区划以人口基数为依据【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从东汉后期至唐朝前期,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县城数量总体有所增加。东汉后期,县城主要集中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数量较少;唐朝前期与东汉后期相比,黄河流域县城数量减少,长江流域数量增加,这说明中国古代的行政区划划分的依据是人口基数,故D选项符合题意。疆域不断扩大的说法无法从材料得出,A选

3、项排除。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是在南宋,B选项排除。材料无法得出地方行政体制出现重大调整的结论,C选项排除。3根据中国国情,党和政府在某些地区先后设立民族自治区、经济特区和特别行政区。三者的共同之处是A都由中央人民政府统一管辖和行使主权B都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不同的社会制度C都实行特殊的民族政策和管理体制D都有较大的自治管理权和行政主权【答案】A【解析】【详解】民族自治区、经济特区和特别行政区都属于一个中国,都由中央人民政府统一管辖和行使主权。特别行政区可以实行资本主义制度,经济特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民族自治区实行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故选A。BD项不符合民族自治区,排除;C项不符合特别行政区,排除

4、。4下图是20世纪30年代初刊登在上海申报头版整版华人创办的华成烟公司的“美丽”烟广告。这表明A九一八事件后中国开始全面抗战B民众对抗日战争的胜利满怀信心C中国民族香烟业的发展异常艰难D民族矛盾促使国人民族意识增强【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抗日战争的相关史实可知,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开始了局部抗战,卢沟桥事变之后才开始全民族抗战,故A不符合史实;题干中的信息没有反映民众对抗日战争胜利的信心和民族香烟业的发展艰难,故排除BC;华人创办的华成烟公司的“美丽”烟广告中有“请国人注意东北形势”,实际上表达的是对九一八事变之后民族矛盾和抗日救国运动的关注,故D符合题意,所以选D。5读下图,对各时间数

5、量变化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A北伐战争导致东北人口大量减少B关内和平稳定繁荣人心思定C东北敌后抗日根据地蓬勃发展D日本掠夺开发东北的需要【答案】D【解析】【详解】1941年抗日战争已经进入了相持阶段,日本为了以战养战,将东北作为其后方基地,将百姓大量从关内迁往关外,故D项正确。北伐战争主要在珠江和长江流域,没有涉及到东北,故A项错误;19311936年东北三省沦为殖民地,中国人民反抗斗争不断,故B项错误;敌后抗日根据地主要在华北地区,东北敌后抗日根据地蓬勃发展与史实不符,故C项错误;6下面是苏联在第八个五年计划到第十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主要经济指标增长速度()。据上表,我们可以把勃列日涅夫时期称为A

6、“大跃进的年代”B“大倒退的年代”C“稳步前进的年代”D“停滞的年代”【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表格数据,可知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在第八个五年计划到第十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主要经济指标增长速度呈现逐步下降的趋势,说明经济发展停滞,故D项正确;A、B、C项在材料中无从体现,故A、B、C项错误71990年4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对外宣布一项重大决策。当时,一位新华社记者写道:从这一天起,这个在当时的地图上还没有表上地名的三角平原让世人瞩目。这一决策是A开辟经济开放区B开发开放浦东C开放长江三角洲D开放港口城市【答案】B【解析】【详解】据材料“1990年4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对外宣布一项重大决策这

7、个在当时的地图上还没有表上地名的三角平原让世人瞩目”等信息可判断,B正确;据所学可知开辟经济开放区是1985年,与材料时间不符,A错误;开放长江三角洲地区始于1985年,C错误;据材料“这个在当时的地图上还没有表上地名的三角平原让世人瞩目”的信息可知,不是开放港口城市,D错误。8区域集团化在各地区的合作程度差异较大,其中实现了从经济实体向经济政治实体过渡的区域集团化组织是A东南亚国家联盟B亚太经济合作组织C北美自由贸易区D欧洲联盟【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93年欧盟诞生标志着欧共体从经济实体向经济政治实体过渡,故D项正确;东盟是个政治、经济和军事领域合作的组织,故A项排除

8、;BC项只是个经济区域合作的组织,排除。91951年法国、联邦德国等六国建立了欧洲煤钢共同体,曾邀请英国参加,遭到其拒绝。60年代后英国先后两次申请加入欧共体,均遗拒绝。经过艰难谈判,1973年英国正式加入欧共体。2013年英国首相卡梅伦发表讲话,表达了对遭到欧债危机拖累的不满,以及对欧洲一体化进程可能损英国利益的担优。2016年英国脱欧公投结果显示,脱欧派占据上风。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英国为控制欧洲大陆而加入欧共体B欧洲一体化不符合全球化潮流C囿于传统外交,英国对欧洲联合持务实态度D对于欧洲一体化,英国的应对是毫无原则的【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欧洲一体化进程。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英

9、国始终站在帝国的立场考虑问题,而帝国的利益与欧洲的利益又往往是冲突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的主要潮流是一体化,英国却对此持消极态度,害怕过多的欧洲色彩会影响它的帝国性质,20世纪60年代英国的经济状况不好,而欧共体六国却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发展趋势,于是英国申请加入欧共体,但后来欧洲经济受挫使英国受到牵连,英国又进行脱欧公投,由此可以看出,囿于传统外交,从自身的切实利益出发,英国对欧洲的联合持务实的态度。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英国从其自身利益出发以务实的态度加入欧共体或退出欧盟,并未体现其加入欧共体的目的;B选项错误,结合所学可知,欧洲一体化符合全球化潮流,经济全球化是区域集团化

10、的必然结果,二者在性质上是一致的;D选项错误,无论是加入欧共体还是退出欧盟,英国都是以其国家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并非是毫无原则。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10宋代官方设店宅务管理经营官房租赁事务。天禧元年,汴京店宅务辖下有公租屋两万多间,每间月租金170文。这一措施A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B开启了城市化的进程C阻碍了商品经济发展D反映了小农经济衰退【答案】A【解析】【详解】从材料“汴京店宅务辖下有公租屋两万多间,每间月租金170文。”可以看出政府财政收入的增加;故A项正确。城市化的进程早在宋朝之前就已经开始,故B项排除。宋代官方设店宅务管理经营官房租赁事务,这反映了当时商品经济的发展,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

11、的是商品经济的发展,与小农经济无关,故D项排除。11考工记记载:“郑之刀,宋之斤,鲁之削,吴粵之剑,迁乎其地而弗能为良。”可见,春秋战国时期的手工业A对产品质量的要求较高B特别注意产品生产地域分布C导致各地经济交往密切D呈现出产品区域化发展特征【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郑之刀,宋之斤,鲁之削,吴粤之剑”可以看出,各国的手工业各具特色,说明地域特色较为明显,故D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对产品质量的要求,排除A;材料表明手工业产品地域特色较为明显,无法体现是否注意产品生产地域分布,排除B;材料表明手工业产品地域特色较为明显,在材料没有体现各地经济交往的信息,排除C。【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

12、“郑之刀,宋之斤,鲁之削,吴粤之剑”,紧扣关键信息分析解答即可。12“在西方由于经济困难而陷入困境的时候,苏联却大刀阔斧地进行着经济建设方面大胆而独特的实验,而且取得了很大的成功。”这里所说的“独特的实验”应该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有计划的经济建设D赫鲁晓夫改革【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在西方由于经济困难而陷入困境的时候”可知西方处于1929年的经济危机时期。材料“苏联却大刀阔斧地进行着经济建设方面大胆而独特的实验,而且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指的是苏联正在进行斯大林模式的计划经济建设,在这种模式下,苏联取得了突出成就,形成了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基本实现了工业化。故C项正

13、确。“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于1918年1921年,新经济政策实行于1921年1928年,赫鲁晓夫改革是在二战后,ABD三项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13汉书载:“汉连出兵三岁大农以均输调盐铁助赋,故能澹之于是天子北至朔方,东封泰山,巡海上,旁北边以归。所过赏赐,用帛百余万匹,钱金以能巨万计,皆取足大农。“由此可知,当时盐铁官营A支持了统治者经略疆土B束缚了汉代商业发展C有力震慑地方豪强势力D是统治者的权宜之计【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汉武帝用兵匈奴、封禅泰山、赏赐功臣等等所耗经费皆出自大司农的盐铁官营之利,这说明当时盐铁官营有力地支持了汉武帝对于边疆的开拓和经营,故答案选A项。BC

14、D三项在材料中均无法体现,可排除。【点睛】汉武帝时,为增加政府财政收入,打击工商业者,实行盐铁由国家垄断经营,并设置行政机构具体管理。在中央于大司农之下设盐铁丞,总管全国盐铁经营事业,于地方各郡县设盐官或铁官经营盐铁产销。14宋朝政府对土地买卖、典当基本不加干预,经营者仅办理法律手续,缴纳交易税即可。对于百姓迁移住所、更换职业,以及日常生活标准,官府也不再严格限制。这主要说明宋朝A土地兼并日益严重B对社会的控制有所放松C社会矛盾趋向缓和D政府行政能力显著降低【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宋朝政府对土地买卖、典当基本不加干预”“官府也不再严格限制”,说明国家对社会的控制在宋朝有比较明显的松解,

15、故B正确;材料只是说明政府对土地买卖基本不加干预,仅办理法律手续,缴纳交易税即可,无法体现“土地兼并日益严重”,排除A;材料反映国家对社会的控制有所放松,不能得出社会矛盾趋向缓和,排除C;政府对社会的控制有所放松,并非行政能力降低的表现,D错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宋朝政府对土地买卖、典当基本不加干预”“官府也不再严格限制”,紧扣关键信息分析解答即可。15有学者指出,二战以前,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关系被称为“世界城市”与“世界农村”的对立;二战后,两者之间的关系逐渐演变为“北方”技术与“南方”劳动的对立。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B地区性经济集团的出现C两极格局的形成与发展D新兴工业国家战略调整【答案】A【解析】【详解】二战以前,发达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