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10月质量检测卷(语文).doc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50867254 上传时间:2024-01-1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九年级10月质量检测卷(语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人教版九年级10月质量检测卷(语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人教版九年级10月质量检测卷(语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九年级10月质量检测卷(语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九年级10月质量检测卷(语文).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山市城东实验学校九年级语文学科试题卷( 月)一、语文知识积累(22分)1、根据拼音书写词语。(3分)回收着陆是载人航天活动胡最后步zhu( ),也是决定航天员能否安全回家的最后一棒。神舟十一号回收着陆的亮点明显,一是全国首创特大型降落伞。其中主伞1200平方米,能p( )满一个足球场。二是着陆缓冲技术提升乘坐舒适度。为了让飞船在“落脚”的一shn( )间依然保持良好的乘坐体验,研究人员将着陆缓冲技术应用于神舟飞船返回舱的着陆缓冲系统,从而实现返回舱“软着陆”。2、古诗文默写(8分)(1)鸡声茅店月,_ _。(2) _ _,只有香如故。(3)_,叶底黄鹂一两声。(4)疑怪昨宵春梦好,_。(5)

2、渔家傲秋思中表现将士们思家与报国矛盾心情的诗句是: _,_。(5)望江南中充分体现思妇从希望到失望的心理变化过程与内心的痛苦的诗句是:_ _, _ _。3、 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词。(6分)(1)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 )( )(2)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 )( )(3)下列句子中“于”字的用法和意思与例句中的“于”字相同的一项是( )例:起于鲁A、仓鹰击于殿上 B、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C、信义著于四海 D、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4、名著阅读题(5分)(1)缘缘堂随笔是_ _(作者名)先生的主要散文选,1927年,丰子恺皈依弘一法师,在江湾永义里的寓所举行了仪式。

3、丰子恺并请弘一法师为自己的住所取名。尊弘一嘱,丰子恺在小方纸上写了许多他所喜欢而可以互相搭配的文字,团成许多小纸球,撒在释迦牟尼画像前的供桌上,拿两次阄,拆开来都是“缘”字,遂名寓所为“缘缘堂”。当即请弘一法师给写“缘缘堂”横额。后丰子恺几经迁移,于1933年在故乡石门湾老屋的后面,建造了“缘缘堂”。(2)阅读草房子相关片段,按要求答题。桑桑很无奈,只好在寒风里陪伴他。到了中午,竹篮子,也有大半筐柳树须子。那须子在这冰天雪地,生命都似乎被冻结了的冬季,实在是好看。那么白,那么嫩,一根一根,仿佛都是活的 选文中的“他”是_(填人名),他和桑桑找到柳树须子的目的是_。(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

4、确的一项是( )A简爱是19世纪美国著名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B左传和史记都是我国现存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通史。C鲁迅是现代作家,代表作有散文集朝花夕拾野草等,小说集呐喊彷徨。 D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四部古典文学名著,作者分别是元末明初的罗贯中、施耐庵,明代的吴承恩和清代的曹雪芹。二、现代文阅读(26分)(一)戴车匠(15分)汪曾祺 戴车匠是东街一景。车匠是一种很古老的行业了。所谓车匠,就是在木制的车床上用旋刀车旋小件圆形木器的那种人。 车匠店离草巷口不远,左邻是侯家银匠店,右邻是杨家香店。戴家车匠店门面很小,只有一间,地势却颇高。店里正面的板壁上有一副一尺多长,四寸来宽的小小的朱

5、红对子,写的是: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不知这是哪位读书人的手笔。但是看来戴车匠很喜欢这副对子。板壁前面,是作坊。作坊放着两张车床。车匠坐在坐板上,两手执定旋刀,车旋成器,这就是中国的古式的车床,其原理倒是和现代铁制车床是一样的。 靠里的车床是一张大的,那还是戴车匠的父亲留下的。老一辈人打东西不怕费料,总是超过需要的粗壮。这张老车床用了两代人,坐板已经磨得很光润,所有的榫头都还是牢牢实实的。 戴车匠起得很早。在别家店铺才卸下铺板的时候,戴车匠已经吃了早饭,选好了材料,看看图样,他这就和这张床子成了一体,一刻不停地做起活来了。人走到他的工作之中去,是可感动的。中国的工匠,都是很勤快的。好吃懒做的

6、工匠,大概没有。 有的时候,忽然,他停下来。那就是想到了一点什么事。或是刘长福托他斡旋一件什么事,那一头今天该给回话;或是儿子塾师过生日,该备一点礼物送去;或是澡堂里听来一个治风湿痛秘方,他麻二叔正用得着似乎他每天派给自己多少工作,把那点工作做好,即为满意。能分外多做几件就很按捺不住得意了。他自然可以有时间抽一袋烟,喝两口茶,伸个懒腰。 戴车匠做的最细致的活是装围棋子的槟榔木的小圆罐,罐盖须严丝合缝,木理花纹不错分毫。做得了的东西,都悬挂在西边墙上,真是琳琅满目,细巧玲珑。车匠的木料都是坚实细致的,檀木白檀,紫檀,红木,黄杨,枣木,梨木,最次的也是榆木的。戴车匠踩动踏板,执刀就料,旋刀轻轻地吟

7、叫着,吐出细细的木花。木花如书带草,如韭菜叶,如番瓜瓤,有白的、浅黄的、粉红的、淡紫的,落在地面上,落在戴车匠的脚上,很好看。住在这条街上的孩子多爱上戴车匠家看戴车匠做活,一个一个,小傻子似的,聚精会神,一看看半天。 孩子们愿意上戴车匠家来,还因为他养着一窝洋老鼠,装在一个一面有玻璃的长方木箱里。洋老鼠在里面踩车、推磨、上楼、下楼,整天不闲着。戴车匠这么大的人了,对洋老鼠并无多大兴趣,养来是给他的独儿子玩的。 这里的小孩子一年四季有各种各样的玩物:秋天的陀螺,夏天的水枪,春天的竹蜻蜒,过年的兔儿灯。特别是清明,吃螺蛳之后还可用车匠做的螺蛳弓射螺蛳壳玩。孩子们用竹箭的尖端把螺蛳掏出来吃了,用螺蛳

8、壳套在竹箭上,一拉弓弦,哒的一声,螺蛳壳便射了出去。射得相当高,相当远。家家孩子吃螺蛳,放螺蛳弓,因此每年夏天总要从瓦楞里打扫下好些螺蛳壳来。清明前半个月,戴车匠就把别的活都停下来,整天地做螺蛳弓。孩子们从戴车匠门前过,就都兴奋起来。到了接近清明,戴车匠家就都是孩子。孩子们眼睛发亮,挑选着,比较着,挨挨挤挤,叽叽喳喳,好不热闹。到清明那天,到处是拉弓放箭的声音。 戴车匠眯缝着眼睛看着他八岁的儿子坐在门坎上吃螺蛳,把螺蛳壳用力地射到对面一家倒闭了的钱庄的屋顶上,若有所思:这孩子将来干什么?是让他也学车匠,还是另学一门手艺?世事变化很快,他隐隐约约觉得,车匠这一行恐怕不能永远延续下去。 一九八一年

9、,我回乡了一次(我去乡已四十余年)。东街已经完全变样,戴家车匠店已经没有痕迹了。侯家银匠店,杨家香店,也都没有了。一九八五年七月(节选自汪曾祺的戴车匠,有删改。)5、作者为什么在文章的开头与结尾要写侯家银匠店和杨家香店?(2分)6、结合语境,品味下列语句,回答括号中的问题(4分)(1)戴车匠踩动踏板,执刀就料,旋刀轻轻地吟叫着,吐出细细的木花。(加点词语妙在何处)(2)住在这条街上的孩子多爱上戴车匠家看戴车匠做活,一个一个,小傻子似的,聚精会神,一看看半天。(这个场面描写有何作用)7、小说安排了孩子们的活动情节有何用意?(3分)8小说开头写“戴车匠是东街一景”,结尾又写道“戴家车匠店已经没有痕

10、迹了”“也许这是最后一个车匠了”,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东街已经完全变样,戴家车匠店已经没有痕迹了”,请结合现实,加以想象,探究应该如何看待“戴家车匠店”的消失。(6分)(二)亦俗亦雅汪曾祺 (11分)黄波 我不懂文学,当代作家作品瞩目者极少,而汪曾祺是这极少数中我最喜欢的一个。可是说到喜欢的理由,一时又无从置答。喜欢其文字的清和雅?喜欢他于文字中透露的那种仿佛不经意的淡淡的情致?好像是,又好像不完全是。这回重读汪曾祺的五味和文与画,一为谈吃的美文,一为收录其关于国画的文字,并配有他自作的画,均是他创作之余所写的小品文,居然让我对上面那个茫然的问题若有所悟了。 汪曾祺谈吃,一点儿也不气派

11、。拌菠菜、干丝、豆汁儿、芸豆都是家常物什。他说:“大菜,我做不了。”不喜“大菜”,只好“小菜”,这本系文人雅事,犹如作诗填词不能露出富贵气一样。著有随园食单的清代诗人袁枚就曾讥讽世人所追捧的“燕窝、海参”为“虚名之士”,正和汪曾祺的 “不喜大菜”如出一辙。不过,文人的这种习性也要拿捏得恰到好处才行,否则,过犹不及,容易显出几分矫饰的味道,像袁枚就多少有一点,因为我们很难想象,时不时混迹在显贵府上的他,会一心把那张馋嘴放在家常小菜上。而汪曾祺不同,他一下笔,我们就知道,这些小东西,他是真喜欢。 饮食一道,汪曾祺享受的不仅是食之味,更是食之趣。他通过那些淡淡的文字,又把这种雅趣传递给了我们。本没有

12、资格上餐桌的黄瓜皮,在他那里竟是这般精致,“黄瓜切成寸段儿,用水果刀从外至内旋成薄条,如带,成卷黄瓜皮极脆,嚼之有声,诸味均透,仍有瓜香。”“嚼之有声”四字真是妙极!世间饕餮甚多,不知道有多少人还会于大快朵颐中细品那一声脆响?汪曾祺文与人的风格还是他自己的文字说得最为到位。“做菜的乐趣第一是买菜,我做菜都是自己去买的我爱逛菜市,看看那些碧绿生青、新鲜水灵的瓜菜,令人感到生之喜悦。”是的,汪曾祺是雅的,但他更是俗的,他对世俗生活的热爱,装是装不出来的。 汪曾祺的画作,只是“瞎抹”,他自己说“我的画,无师法”,其实他的画是真正的“写意”。略有一点构思,便信手挥洒,不过事经营,不刻意求工,逸笔草草,

13、以抒其意。他的画,大体还是传统文人画的路子。值得注意的,是其入画的对象,大蒜、红萝卜、扁豆花、盘中的一尾鱼完全的生活化、平民化。 汪曾祺让我想起苏东坡和辛弃疾。他们身上的一个共同点,可用一句话概括,即“士大夫的雅致,平民的情怀”。苏、辛的风雅自不消说得,而同时他们与世俗的亲近也是真诚的。东坡街头听人谈鬼,他会饶有兴趣地说咱们姑妄谈之姑妄听之;辛弃疾夜行遇雨,他会乐不可支地写一首唱诵丰收的好词。这样的文人,既耿介清高,又让我辈平民可亲可感。汪曾祺继承的,正是苏东坡和辛弃疾的余韵。我们看他的小说和散文,抒情节制,其矜持颇近于传统美学所谓“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是典型的士大夫高雅的审美趣味,而现在我们

14、通过五味和文与画所看到的,则是一个生活化、平民化的汪曾祺。 既有士大夫的雅致,又有平民的情怀,可说是中国文人的一种很好的传统。汪曾祺正是让这种雅致与情怀回归生活、回归真实,进而成就其平淡质朴的文风和亦俗亦雅的人生。(文章略有删改) 【注释】写意:国画的一种画法,用笔不讲究工细,注重神态的表现和抒发作者的情趣,是一种形简而意丰的表现手法。 9、 下列对标题亦俗亦雅汪曾祺中“亦俗亦雅”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汪曾祺的画作是真正的写意,入画的对象完全的生活化、平民化。 B、汪曾祺用淡淡的文字,把美食的雅趣传递给我们,表现出他对世俗生活的热爱。C、汪曾祺既喜欢“大菜”,有喜好“小菜”,充分体现了“亦俗亦雅”品性 D他既耿介清高,又让平民可亲可感。(他既有士大夫的雅致,又有平民的情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