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爱在屋檐下》检测卷.doc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50865196 上传时间:2023-03-1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2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课《爱在屋檐下》检测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第一课《爱在屋檐下》检测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第一课《爱在屋檐下》检测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第一课《爱在屋檐下》检测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第一课《爱在屋檐下》检测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课《爱在屋檐下》检测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课《爱在屋檐下》检测卷.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课爱在屋檐下检测卷第卷(选择题 45分)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将正确选项的字母填入题目后面的括号内)1家是我们常常在不同意义上使用的字眼,它与家庭有关。一般来说家庭是由_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 ) 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收养关系同学关系师生关系 A B C D2“家庭不单是身体的住所,也是心灵的寄托。”这句话表明( ) 家是我们的情感栖息地 家是我们的物质生活后盾、安全健康保障 家是我们的娱乐天地、天然学校和今后发展的大本营 父爱如山,深沉严格 母爱是最无私的 A B C D3每年春节期间,车站、机场那人头攒动的场面我们还记忆犹新,无论是在外打工的民

2、工,还是上学的学生以及工作人员大都不顾劳累,长途跋涉赶回家乡。这是因为( )A他们出门在外太辛苦,想休息 B他们不能适应沿海地区的生活C他们家里有亲人,家中有亲情D他们想到处去走一走,看一看4父母的爱是浓郁的芬芳,儿女的感恩是清雅的馨香。一代代,一辈辈,我们都能聆听到馨香给芬芳的甜蜜回答。对这句话理解最准确的是( )A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B父母要依法抚养和教育子女C父母赋予我们生命并哺育我们成 D父母对子女的爱是最无私的5“鸟有反哺之情,羊有跪乳之恩。”这句话告诉我们( )人不同于动物,父母无论在什么时候都应该养育子女父母对子女尽了抚养义务,同样子女也应该照顾和关怀父母父母为我们付出

3、了很多,他们应当得到爱的回报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 6“老人不图儿女为家做多大贡献,一辈子不容易,就图个团团圆圆。”这说明:父母( )A不需要儿女的物质帮助B不需要儿女的赡养扶C需要儿女天天陪伴在身边D需要更多的精神上的满足7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下列句子能反映子女对父母感激之情的是( )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B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C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D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8某校九年级一班开展了“孝敬父母,学会感恩”的主题班会,同学们各抒己见,其中观点正确的是( ) A我们年龄还小,没有能力孝敬父母 B真心关注父母的健康,是孝敬父母的实际行动C我们现在只管学习

4、,孝敬父母的事以后再做 D父母能照顾自己,不需要我们孝敬9下列关于孝敬父母的说法,正确的有( ) 孝敬父母是古代的愚孝,是盲目的顺从 孝敬父母是在平等基础上对父母的尊敬和侍奉 孝敬父母是在当代道德和法律基础上对父母辛勤劳动和养育之恩的报答 如果父母做出违反社会公德的事,我们要勇于批评和制止,这也是“孝”的表现 如果父母触犯法律,我们要宽恕、包庇其违法行为,否则是不孝的表现 A B C D10(2010 莆田)2009年“感动中国”人物陈玉蓉为了把健康的肝脏移植给肝硬化的儿子,患有严重脂肪肝的她抱着“割肝救子”的坚定信念,一连7个月,每天坚持走10公里,每餐只吃半个馒头大的饭团,最后成功为肝脏“

5、减肥”。2009年1月3日,同济医院成功为陈玉蓉母子完成“移肝”手术,以上材料告诉我们( )父母对子女的爱是最无私的 父母为子女所做的的一切只是为了得到回报 作为子女要学会感恩父母、孝敬父母 为了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在学习上应努力刻苦,在生活中要体贴、关心父母A B C D11(2010 芜湖)欣赏右边漫画和谐生活。下列对漫画寓意理解正确的是( )孝敬父母就要尊敬、侍奉、赡养父母 孝敬父母是我国代代相传的美德 孝敬父母就是对父母百依百顺、言听计从 孝敬父母要从小事做起并落实在行动上A BC D12在抢救四川汶川地震受灾群众过程中,搜救人员发现一位已经死去的母亲,用双臂支撑着前倾的身体,保护着一

6、个三、四个月大的熟睡的孩子,包着孩子的被子里有一部手机,屏幕上方有一条已经写好的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下去,一定记住我爱你”。这个动人的故事启迪我们( )母爱是伟大的、无私的 应自觉履行孝敬父母的义务 应该珍爱生命,健康成长 要时刻关爱自己、为了自己A B C D13(2010 南安)右边漫画礼到心不到反映的是( )A子女对父母养育之恩的回报B父母应承担监护子女的责任C父母没有尽到对子女的抚养义务D子女没真正尽到孝敬父母的义务14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当一名小女孩从废墟中解救出来时,周围的人都哭了:已经故去的年轻父母脸对脸、胳膊搭着胳膊,用自己的身体搭成一个拱形,在地震发生的一瞬挡住倒

7、下来的墙体,用血肉之躯为自己的孩子构筑了一道“生命的围墙”。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父母对子女的爱是世界上最无私、最真挚的爱 不忘父母养育之恩 孝敬父母是做人的本分 子女应尊重父母,热爱父母,回报父母AB C D15(2010 晋江)右边的漫画告诉我们( )A孝敬父母,那是我们长大以后的事B妈妈身体好,多锻炼有益身体健康C孝敬父母要有实际行动D孝敬父母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内容是不同的第卷(非选择题 55分)16(2010 昭通) (10分)母亲节这天,许多儿女为自己的母亲献上一束鲜花或打几个电话问候面对终日为你操劳的父母,你的正确做法应该是怎样的?【答案】孝敬父母表现在许多方面。爱父母,心里想着父母

8、;理解关心父母;行动上帮助父母,为父母分忧;学习上积极向上,让父母高兴等等(至少写出4个方面,符合题意即可,每个方面2分)17(10分)在5.12汶川大地震中,一对夫妻用自己的躯体拚命顶住垮塌的建筑物,却把自己的孩子护在身下,孩子得救了,而父母却永远离开了人世。在生命攸关时刻,父母为什么能用身躯护住自己的孩子?【答案】子女的生命是父母给予的,这种关系是无法改变、不可选择的;父母把子女看成是自己生命的一部分,关爱子女胜过自己;父母对子女的爱是世界上最无私、最真挚的爱;父母对子女的感情是天然生成的最自然的一种亲情等。 18(12分)一首歌曲在多少人的心灵深处激起阵阵涟漪,一组图片饱含悠悠寸草爱心,

9、“父母儿女”这是人世间最永恒的话题。 “那是我小时侯/常坐在父亲肩头/父亲是儿那登天的梯/父亲是那拉车的牛/忘不了粗茶淡饭将我养大/忘不了一声长叹半壶老酒/等我长大后/山里孩子往外走/想儿时一封家书千里循叮嘱/盼儿归一袋闷烟满天数星斗/都说养儿能防老/可儿山高水远他乡留/都说养儿为防老/可你再苦再累不张口/儿只有轻歌一曲和泪唱/愿天下父母平安度春秋”回 报感知亲情,我们用“心”回答问题:(1)上述两组材料共同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2)父爱重如山,母爱深似海。作为子女,我们应该怎样回报父母?(8分)【答案】(1)共同表达了对父母的感激、尊重与孝顺之情。 (2)回报方式有 体贴父母的辛

10、劳,如做家务,问候父母。关心父母的健康,如父母外出时提醒注意天气变化,父母有病主动照护和宽慰。了解父母心意,如陪父母聊天。听取父母教诲,如有事主动征求父母意见。分担父母忧虑。不向父母提过分的要求。努力学习,以优异成绩回报父母等等。19(10分)小月是初中学生,成绩很好,在老师眼里是好学生;在父母眼里是乖女。一天,她发现父母经常与一些行动可疑的人来往,细心的小月发现父母与这些人经常赌博且数额巨大。小月想报告派出所,又怕伤及父母而违背伦理道德。你赞同小月的想法吗?说明理由。【答案】不赞同小月的想法。因为我们对父母的孝敬,不是古代的愚孝,也不是盲目顺从,而是在平等的基础上对父母的尊敬和侍奉,是在当代

11、道德和法律的基础上对父母辛勤劳动和养育之恩的报答。如果父母做出不道德的事,我们要勇于批评和制止,这是为父母好,也是孝敬父母的表现);如果父母触犯法律,做儿女的要按法律办事,不能因亲情而宽恕、包庇其违法行为。 20(13分)2007年春节前,郑州大学旅游管理学院发出了关于开展“亲情寒假、感恩父母”活动的通知。通知要求:算一笔感恩账,将自己一年的各项花费算个总账,再把父母一年的总收入算个总账,想一想父母的艰辛和奉献。为父母做一顿饭、谈一次心、敬一杯酒、说一句祝福的话、磕一个头、鞠一个躬、干一些家务等活动,表达自己的感恩之情。此通知一出,引发了一片争议,赞同者有之,反对者也有之,争论的焦点是“给父母

12、磕一个头” 这一作业到底应不应该做。反对者认为:“磕头这种方式值得商榷磕了不等于就孝顺,不磕也不等于不孝顺。这种磕头流于形式,是作秀!”赞同者认为“给父母磕头是中华民族最高的礼节,为父母磕头是对父母表示感激之情最好的形式。”(1)请你调查:你所在学校的同学对“给父母磕一个头”这一作业赞同的有多少,反对的有多少?(3分)(2)请你说说:对于“给父母磕一个头”这一作业,你会作吗?为什么?(10分)【答案】()(略)()只要言之有理,赞同和反对均可示例 反对的理由:给父母磕了头不等于就孝顺,不磕头也不等于不孝顺,没有一颗感恩的心,磕头也毫无价值;一个时代的人,有一个时代人表达感恩和实施感恩的具体方式,“布置”学生给父母磕头,是不恰当地运用了一种不合时宜的感恩表达方式。赞同的理由:给长辈磕头是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礼节,这个传统礼节正被慢慢遗忘;感恩之情的表达,仍然可以借助传统的文化形式磕头得以表现; “孝为德之本,百行孝为先”,在中国,从古至今,孝道一直是衡量人性美德的重要标准,不能说磕头属于封建迷信,中国自古就有这样的传统,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借助磕头这样一个古老而郑重的形式,有助于召回学生对父母感恩的传统。 10 / 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